-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
2岁发烧抽搐
两岁宝宝发烧抽搐,多考虑是高热导致的惊厥,此时家长要观察宝宝精神状态,若精神差需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并遵医嘱用药治疗,若精神良好可适当给宝宝服用退烧药。平时家长要注意孩子保暖,饮食多吃流食,别给孩子吃油炸膨化食品。 一、高热惊厥,特别是既往有高热惊厥病史或家族史的孩子。 二、若发烧抽搐反复、精神不佳、感染症状明显,还要重点考虑颅内感染。 两岁宝宝发烧抽搐的治疗方法: 1.可采用退热贴或冰敷等物理方式降温,也可服用小儿退热片来缓解发烧症状。 2.若宝宝全身青紫、四肢抽搐,家长应立即按压孩子“人中”穴位。 3.紧急处理后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以免留下后遗症。 两岁宝宝发热抽搐家长应注意: 一、及时对孩子进行紧急处理,如按压人中、物理降温等,然后送医。 二、饮食方面近期以流食为主,忌辛辣、油炸食物。 三、给宝宝做好保暖,防止受凉。 总结概况提示:文章主要阐述了两岁宝宝发烧抽搐的相关情况,包括原因、治疗方法以及家长的注意事项等,让家长对这一现象有更清晰的认识和应对策略。
2025-06-27 17:31:33 -
孕妇走路多了会影响胎儿吗
低烧可能带来不适,可通过观察症状、保持水分摄入、注意休息、物理降温等方法应对,持续时间较长或有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 1.观察症状 注意观察低烧的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如是否有咳嗽、咳痰、乏力、头痛、肌肉疼痛等。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 2.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低烧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应多喝水或饮用适量的果汁、盐水等,以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3.注意休息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4.物理降温 可以采用温水擦浴、冷敷等物理方法降温,但要注意避免着凉。 5.就医诊治 如果低烧持续时间较长、症状严重或有其他潜在健康问题,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儿童、孕妇、老年人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低烧可能需要更加密切的关注和治疗。如果对低烧的原因或处理方法有任何疑问,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此外,在疫情期间,如果出现低烧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2025-06-27 17:29:39 -
大人37.1℃算发烧吗
大人37.1℃不算发烧。 正常人体温是36到37℃,只要体温没超过37.2℃就都属于正常体温,而体温监测的方法有腋温、口温、肛温等,不同部位监测的体温会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口温比腋温高0.2到0.3℃,肛温比口温约高0.3到0.5℃。发热还有低热、中等热、高热和超高热之分,以口温为标准来划分: 一、低热:通常指口温在37.3到38℃。 1.说明这是低热的范围界定。 2.进一步明确低热的具体温度区间。 二、中等度热:38.1到39℃。 1.指出中等度热的范围。 2.具体说明了温度跨度。 三、高热:39.1到41℃。 1.给出高热的温度范围。 2.让高热的界限更清晰。 四、超高热:41℃以上。 体温37.1℃是在正常范围内,若没有任何异常不适,无需做任何处理,只要注意养成多喝水的习惯,做到劳逸结合即可。 总结概况提示:文章主要阐述了大人37.1℃不属于发烧,介绍了正常体温范围、不同监测部位体温的差异以及发热的分类标准,还强调了37.1℃无需处理,要注意生活习惯。
2025-06-27 17:29:38 -
我有时肚脐左下方疼痛是怎么回事
肚脐左下边腹部隐隐作痛受多种因素影响,常见于餐后剧烈活动、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需去医院明确病因后进行相应治疗。 一、餐后剧烈活动: 用餐后立即进行剧烈活动,如慢跑、跳绳等,可能出现肚脐左下边腹部隐痛症状。这是因为胃肠道食物未消化完且处于悬空状态,剧烈活动时易撞击胃黏膜和肠道内壁,产生不良刺激引发疼痛。通常休息后可缓解不适,同时要注意避免餐后马上运动。 二、肠易激综合征: 其腹痛多在餐后或排便前出现,以下腹部和左下腹部疼痛为主,可从隐痛发展为剧痛,还常伴有腹泻、便秘等表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餐后腹痛一般在排便后可缓解,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解痉剂改善腹痛,如美贝维林、匹维溴铵等。 三、溃疡性结肠炎: 发生溃疡性结肠炎时也可导致肚脐左下腹隐痛,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剧烈疼痛。其下腹疼痛可放射至全腹,多表现为疼痛时伴有便意,通常排便后缓解。药物常选用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等,可起到抗炎作用。 总之,肚脐左下边腹部隐痛的原因多样,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2025-06-27 17:28:45 -
人血氧低于多少会死亡
如怀疑血氧饱和度降低,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给予氧气治疗。 治疗原发病。 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群的血氧饱和度正常范围可能会有所差异,例如,老年人的血氧饱和度可能会相对较低,而患有某些疾病(如肺气肿、心脏病等)的人,血氧饱和度可能更容易下降。此外,长时间处于低氧环境(如高原地区)或进行剧烈运动时,血氧饱和度也可能会下降。 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出现了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给予氧气治疗:通过鼻导管、面罩或呼吸机等设备给患者提供氧气,以提高血氧饱和度。 治疗原发病:如果血氧饱和度降低是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如肺炎、心力衰竭等,医生会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其他治疗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还会采取其他措施,如药物治疗、机械通气等。 总之,血氧饱和度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2025-06-27 17: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