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铁梅,女,北京天坛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长期从事老年病学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专业特长为心血管疾病。从事临床一线工作25年,对心血管疾病及疑难重症积累了较丰富的诊治经验,熟练掌握心血管疾病的检测技术。对老年人多种疾病的综合评价、共病处理及连续管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老年期常见内科疾病和认知障碍的关系、记忆障碍、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及老年期痴呆方面具有较多的临床经验,在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及运动障碍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承担干部保健工作多年,赢得患者的一致好评。展开
个人擅长
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展开
  • 发烧后出虚汗怎么处理

    发烧出虚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休息,观察体温变化及身体状况,调整室内环境,以促进身体恢复,不同年龄段人群需注意相应细节。 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原因:发烧后出虚汗会导致身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如不及时补充,可能会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对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来说,充足的水分摄入都是必要的。例如,对于儿童,由于其身体代谢旺盛,出虚汗后更易出现脱水风险;对于成年人,同样需要保证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来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措施:可以饮用适量的温开水,也可以选择口服补液盐来补充水分和丢失的钠、钾等电解质。口服补液盐能按照科学的比例补充人体所需的电解质成分,有助于快速纠正因出虚汗导致的电解质失衡。 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原因:出虚汗时皮肤处于潮湿状态,容易滋生细菌,引发皮肤感染等问题。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需要注意这一点,比如婴幼儿皮肤娇嫩,出虚汗后若不及时清洁干燥,更易出现尿布疹等皮肤问题;老年人皮肤的屏障功能相对较弱,也容易因皮肤潮湿而出现皮肤炎症等情况。 措施: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用温水轻柔地擦拭身体,尤其是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容易出汗且不易干燥的部位。擦拭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皮肤。对于婴幼儿,要注意及时更换尿布,保持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老年人擦拭皮肤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防止擦伤皮肤。 三、注意休息 原因:发烧后身体处于较为虚弱的状态,出虚汗会进一步消耗体力,需要通过充足的休息来促进身体恢复。各个年龄段的人都需要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休息对于身体的恢复和成长尤为重要;成年人在发烧出虚汗后也需要通过休息来让身体机能得以修复。 措施: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儿童可以安排相对固定的午休和夜间睡眠时间;成年人也要避免过度劳累,尽量保证每天有7-8小时的睡眠时间。 四、观察体温变化及身体状况 原因:发烧后出虚汗可能是体温下降的一种表现,但也可能是其他异常情况的信号,通过观察体温变化及身体状况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不同人群对于身体状况变化的感知和表现可能不同,例如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身体的不适,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体温等情况;老年人身体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更需要关注其身体的细微变化。 措施:定期测量体温,一般每1-2小时测量一次,了解体温的变化趋势。同时观察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头晕、乏力加重、心慌等。如果发现体温持续异常、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不适表现,应及时就医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五、调整室内环境 原因:室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会影响出虚汗后的身体感受。合适的室内环境有助于身体的舒适和恢复。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适宜的室内环境标准可能略有差异。例如,儿童的室内温度一般保持在22-25℃较为适宜,湿度在50%-60%;成年人的室内温度可根据个人感觉调整,但一般也在20-26℃之间,湿度同样保持在适宜范围。 措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可以使用空调、风扇等设备来调节温度,使用加湿器或除湿器来调节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吹风对着出虚汗的身体部位,防止着凉加重不适。

    2025-10-20 15:33:23
  • 睡觉不枕枕头好不好

    正常生理情况下不枕枕头会对颈椎生理曲度、呼吸及上气道产生不良影响,不同人群不枕枕头差异明显,儿童、成年人、老年人受影响不同,应正确选择枕头高度和材质,如仰卧时枕头压缩后一拳高(10-15cm)、侧卧时与肩宽一致,根据自身情况选棉质、记忆棉、乳胶枕等材质。 一、正常生理情况下不枕枕头的影响 (一)对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 正常人体颈椎存在向前的生理曲度,它能缓冲震荡、维持颈部正常的生物力学平衡。不枕枕头时,颈椎处于过度仰伸状态,长时间可能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反曲。研究表明,正常颈椎生理曲度约为12-14mm,长期不枕枕头者颈椎曲度改变后,会引起颈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劳损,出现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影响颈部的正常功能活动,如转头、低头等动作会受到限制。 (二)对呼吸及上气道的影响 不枕枕头时,头部过度后仰可能会使舌根后坠,压迫气道,尤其对于本身存在上气道狭窄的人群,如肥胖者、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倾向者,更容易加重气道梗阻,导致夜间睡眠时呼吸不畅,出现打鼾加重、睡眠中呼吸暂停等情况,长期如此会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影响全身各系统的功能,因为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影响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氧供应。 二、不同人群不枕枕头的差异情况 (一)儿童群体 儿童的颈椎还处于发育阶段,生理曲度尚未完全定型。不枕枕头会对儿童颈椎的正常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可能导致颈椎发育畸形,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一般建议儿童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通常3-5cm左右的枕头较为适宜,能在睡眠中较好地支撑儿童颈椎,促进其正常发育。 (二)成年人 对于身体健康、颈椎无明显疾病的成年人,偶尔不枕枕头可能短时间内不会出现明显不适,但长期不枕枕头会增加颈椎劳损的风险。而对于本身有颈椎病、颈部肌肉劳损等问题的成年人,不枕枕头会加重颈部的异常应力,使病情恶化,导致疼痛、麻木等症状加重。 (三)老年人 老年人的颈椎及周围组织退行性变明显,颈部肌肉力量减弱,颈椎稳定性下降。不枕枕头会进一步破坏颈椎的力学平衡,加速颈椎退变进程,更容易出现颈部疼痛、头晕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因为颈椎病变可能会压迫椎动脉,影响脑部供血,导致老年人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等情况。 三、正确使用枕头的建议 (一)枕头高度的选择 一般来说,枕头的高度以仰卧时,枕头压缩后与自己的一拳高度(约10-15cm)相当,侧卧时,枕头高度应与一侧肩宽高度一致较为合适。可以根据个人的体型、睡姿等进行适当调整,例如较瘦的人可能需要稍低一些的枕头,较胖的人可能需要稍高一些的枕头;习惯仰卧的人可以选择相对矮一些的枕头,习惯侧卧的人则需要选择能维持肩部与头部在同一水平线上的枕头高度。 (二)枕头材质的选择 枕头材质有多种,如棉质、记忆棉、乳胶枕等。棉质枕头透气性较好,但支撑性相对一般;记忆棉枕头能根据人体头部形状进行适配,提供较好的局部支撑,但要注意选择质量合格的产品,避免因材质问题导致过敏等情况;乳胶枕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透气性,能较好地贴合颈部曲线,提供舒适的支撑。选择材质时要根据个人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来决定,例如对棉质过敏的人就不宜选择棉质枕头。

    2025-10-20 15:33:10
  • 发热头晕是怎么回事

    发热头晕的常见原因包括感染性因素(病毒、细菌感染)和非感染性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暑),伴随症状不同意义不同,一般人群、儿童、老年人就医有不同建议,处理原则有非药物干预(休息、物理降温)和就医后根据病因治疗(细菌感染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对症支持、自身免疫性疾病用免疫抑制剂等)。 一、常见原因 (一)感染性因素 1.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除发热、头晕外,常伴有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受病毒侵袭引发此类情况,且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密切关注。 2.细菌感染:例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除发热、头晕外,可出现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感染后表现有所差异,老年人感染后可能症状不典型,需注意排查。 (二)非感染性因素 1.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育龄女性,除发热、头晕外,还可能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等表现,其发病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病情容易反复。 2.中暑: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活动或停留易发生,多见于户外活动量大的人群,如夏季从事户外工作者,除发热、头晕外,可能伴有口渴、多汗、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昏迷等情况。 二、伴随症状及意义 (一)伴咳嗽、咳痰 若发热头晕同时伴有咳嗽、咳痰,多提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上述的肺炎、普通感冒等,不同病原体感染导致的咳痰特点有所不同,细菌感染常咳脓痰,病毒感染多为白色黏液痰等。 (二)伴关节疼痛 当发热头晕伴关节疼痛时,需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热等情况,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也可能出现此类表现,不同疾病关节疼痛的特点及累及关节部位有差异。 (三)伴多汗 发热头晕伴多汗可能与中暑、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有关,中暑时多汗是机体散热的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由于基础代谢率增高,也会出现多汗、发热、头晕等症状。 三、就医建议 (一)一般人群 当出现发热头晕且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明显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如血常规中白细胞升高多提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升高可能与病毒感染相关。 (二)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发热头晕需格外重视,因为儿童免疫系统脆弱,病情变化快。应密切观察儿童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若出现高热惊厥等紧急情况需立即送往医院。 2.老年人:老年人发热头晕可能病情较为隐匿,需详细询问病史,排查是否有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等情况,如肺炎、心脑血管疾病等,就医时要告知医生既往病史等相关信息。 四、处理原则 (一)非药物干预 1.休息:发热头晕时应保证充足的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身体恢复。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2.物理降温:对于体温不是过高(一般体温<38.5℃)的情况,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儿童皮肤娇嫩,擦拭时要注意力度和水温适宜。 (二)就医后的治疗 若明确是细菌感染引起,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若是病毒感染,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则需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但具体药物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合理选用。

    2025-10-20 15:32:55
  • 感觉全身酸痛,没有力气,还有点发烧是怎么回事

    感觉全身酸痛、没力气还发烧可能由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感冒、细菌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暑)引起,一般处理包括休息、补充水分、物理降温,若发热持续不退等严重情况需立即就医。 病毒性感冒:是常见原因,如流感病毒等感染。流感病毒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会出现全身酸痛、乏力、发热等症状。研究表明,流感病毒感染可引起机体产生炎症反应,释放炎性介质,导致肌肉酸痛、发热,同时影响身体的能量代谢,使人没有力气。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病,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更易感染流感病毒;生活方式方面,过度劳累、缺乏充足睡眠等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感染风险;有慢性病史的人群感染后症状可能更严重,恢复时间可能更长。 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等疾病,也可能出现全身酸痛、乏力伴发热的情况。细菌感染后,细菌在体内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对于儿童,细菌感染可能因免疫力较低而更易发生;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感染后也较易出现全身症状较重的情况;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后并发症风险增加。 非感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可出现全身酸痛、乏力、发热等表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女性相对更易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生活方式对其有一定影响,长期处于紧张、压力大的状态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中暑:在高温环境下暴露过久,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会出现全身酸痛、乏力,伴有发热等症状。多见于在炎热环境中工作、运动或活动的人群,如夏季户外劳动者、长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等;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在高温环境中也较易中暑;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高温的耐受能力降低,也更易发生中暑。 应对建议 一般处理 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有助于恢复体力,缓解全身酸痛等不适。不同年龄段人群休息时间需求不同,儿童一般需要10-14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成年人建议7-8小时以上,老年人也需要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 补充水分:多喝温开水,补充因发热、出汗丢失的水分,维持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根据不同人群的情况调整饮水量,儿童要少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饮用过多;成年人每天饮水量约1500-2000毫升;老年人要注意适量饮水,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物理降温:如果体温不是很高(一般体温<38.5℃),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降温。儿童物理降温时要注意毛巾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刺激儿童;老年人皮肤较薄,擦拭时力度要轻柔。 及时就医情况 如果发热持续不退(体温≥38.5℃持续较长时间)、全身酸痛和乏力症状进行性加重、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严重情况,应立即就医。儿童出现上述情况更要及时送医,因为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对疾病的耐受能力差,也需尽快就医。 感觉全身酸痛、没有力气还发烧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必要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2025-10-20 15:32:54
  • 白天正常晚上发热是怎么回事

    白天正常晚上发热可能由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感染性因素包括结核菌、病毒、细菌感染;非感染性因素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内分泌紊乱、环境因素等。出现该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儿童需密切观察,老年人要综合评估全身状况。 一、感染性因素 1.结核菌感染:肺结核较为常见,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后,夜间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结核杆菌繁殖活跃,可引起发热。患者多还伴有咳嗽、咳痰、咯血、乏力、盗汗等症状,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结核菌后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感染结核菌可能症状不典型,而老年人可能因基础疾病影响,发热表现不突出但全身状况可能较差。例如有研究显示,在肺结核患者中,约有50%-70%会出现午后或夜间低热的情况。 2.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白天正常晚上发热,如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除了有夜间发热外,还可能有咽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表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夜间发热可能伴随咳嗽、喘息等症状,儿童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后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密切关注。 3.细菌感染:如布鲁氏菌感染,患者多有接触牲畜等病史,夜间发热较为明显,还可能有关节痛、肌肉痛等表现;泌尿系统细菌感染,如肾盂肾炎,除了夜间发热外,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不同年龄人群泌尿系统感染表现有差异,女性由于解剖结构特点,相对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而老年男性若有前列腺增生等情况,也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导致发热。 二、非感染性因素 1.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出现夜间发热,还伴有面部红斑、关节痛、口腔溃疡等多系统受累表现,不同性别均可发病,女性多见,发病年龄可在各个年龄段,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有关,具体机制较为复杂,涉及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 2.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也可能出现白天正常晚上发热的情况,如白血病,患者除了发热外,还可能有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儿童白血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较为常见,老年人白血病类型可能有所不同,肿瘤引起发热的机制可能与肿瘤组织坏死释放致热物质、肿瘤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等有关。 3.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亢进,可能出现夜间发热,还伴有心慌、手抖、多汗、消瘦等症状,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内分泌紊乱导致发热是因为基础代谢率升高,产热增加。 4.环境因素:夜间睡眠环境过热,可能导致体温轻度升高,但一般体温升高幅度不大,去除过热环境因素后体温可恢复正常,这种情况多见于日常生活中睡眠环境调节不当的人群,如冬季夜间室内温度过高,可能影响体温调节。 如果出现白天正常晚上发热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结核菌素试验、自身抗体检测、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发热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其他伴随症状,及时带孩子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对于老年人,要注意综合评估其全身状况,因为老年人可能基础疾病较多,发热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5-10-20 15:32:3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