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铁梅,女,北京天坛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长期从事老年病学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专业特长为心血管疾病。从事临床一线工作25年,对心血管疾病及疑难重症积累了较丰富的诊治经验,熟练掌握心血管疾病的检测技术。对老年人多种疾病的综合评价、共病处理及连续管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老年期常见内科疾病和认知障碍的关系、记忆障碍、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及老年期痴呆方面具有较多的临床经验,在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及运动障碍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承担干部保健工作多年,赢得患者的一致好评。展开
个人擅长
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展开
  • 生理期体温多少正常

    经期通常指月经期间,月经期间体温在35.5℃到36.7℃是正常的,女性可通过体温计在腋下进行测量。 一、关于经期:来月经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女性进入青春期后,体内卵巢开始逐渐分泌激素,雌激素水平持续上升会刺激子宫内膜间断性脱落。 二、关于月经期间体温:月经期间体温35.5℃到36.7℃是正常范围,这是因为人体平时正常体温为36℃到37℃,而月经期间基础体温会比月经前降低0.3℃到0.5℃,月经一般会持续3天到7天。每个女性体质有差异,体温也会有所不同,只要体温数值浮动不大,通常都算正常。 三、关于测量体温:如果女性想要精确判断体温数值,可以使用体温计在腋下测量,测量时需休息5分钟,保持心情平稳。 总之,经期和月经期间的体温都有其正常范围和特点,女性应了解这些知识,以便更好地关注自身健康。同时,正确测量体温也是获取准确体温数据的重要方式。

    2025-06-03 17:23:01
  • 35度6是正常体温吗

    35.6℃是腋窝测量的正常体温,但体温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有异常或担忧,可咨询医生。 对于成年人来说,35.6℃的体温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继续观察。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如头痛、乏力、咳嗽等,应考虑是否存在感染或其他疾病,并及时就医。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体温可能会比成年人略高一些,但也应该在正常范围内。如果儿童的体温超过38.5℃,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使用退烧药、物理降温等,并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和其他症状。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免疫功能低下者等,体温调节功能可能会有所下降,更容易受到环境和疾病的影响。对于这些人群,应更加关注体温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总之,35.6℃是正常体温,但需要注意体温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对体温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应及时咨询医生。

    2025-06-03 17:22:46
  • 量体温多长时间

    量体温的时间取决于测量部位和体温计类型,一般在5分钟到10分钟之间。测量腋窝、口腔、直肠温度的时间分别为5~10分钟、3~5分钟、3~5分钟。测量前需注意避免影响体温的因素。对测量体温的时间有疑问,可咨询医生或护士。 如果测量的是腋窝温度,测量前需要先将腋窝的汗水擦干,然后将体温计的水银端放在腋窝深处,用上臂将体温计夹紧,测量5~10分钟即可。 如果测量的是口腔温度,在测量前要先将体温计的水银端消毒,然后将体温计放在舌下,紧闭口唇,测量3~5分钟即可。 如果测量的是直肠温度,需要先将体温计的水银端涂上润滑剂,然后插入肛门3~4厘米,测量3~5分钟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在测量体温前,要避免剧烈运动、进食、喝热水或冷水等影响体温的因素。如果测量时间过长或过短,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如果对测量体温的时间有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护士。

    2025-06-03 17:22:20
  • 一只脚底发麻是怎么回事

    一只脚底发麻,很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神经根受压迫所致。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成因:主要源于腰椎的退行性改变,此时椎间盘髓核组织会脱水,致使椎间盘体积变小,活动度变大,进而向后突出,对脊髓神经根形成压迫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1.具体症状表现为腰痛,腰椎活动受到限制。 2.还会出现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以及乏力等情况。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可通过腰椎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来明确诊断。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保守治疗能获得很好效果,治疗方式包含: 1.卧床休息。 2.腰椎牵引。 3.推拿。 4.按摩。 5.针灸。 6.理疗。而如果保守治疗三个月仍无明显成效,那就需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总之,当出现一只脚底发麻时,要考虑到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及时就医检查和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025-06-03 17:22:00
  • 感觉无力没精神怎么回事

    人没精神没力气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导致:一是心理压力过大,二是贫血,三是低血压。 一、心理压力过大: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长期存在较大的情绪波动,如过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给身心带来沉重负担,进而使身体容易感到疲乏无力,从而出现人没精神没力气的状况。 二、贫血:当有贫血现象发生时,会对体内血液循环造成影响。因为贫血会使得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身体各个部位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就容易表现出人没精神没力气的症状。 三、低血压:部分患者出现低血压后,体循环动脉血压低于正常水平。这种情况下,身体的代谢会有所减慢,也可能引发人没精神没力气的现象。 如果出现了人没精神没力气的情况,建议及时积极地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以便明确具体原因并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 总之,当出现人没精神没力气时,要重视并查找原因,不可忽视其可能隐藏的健康问题。

    2025-06-03 17:21: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