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铁梅,女,北京天坛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长期从事老年病学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专业特长为心血管疾病。从事临床一线工作25年,对心血管疾病及疑难重症积累了较丰富的诊治经验,熟练掌握心血管疾病的检测技术。对老年人多种疾病的综合评价、共病处理及连续管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老年期常见内科疾病和认知障碍的关系、记忆障碍、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及老年期痴呆方面具有较多的临床经验,在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及运动障碍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承担干部保健工作多年,赢得患者的一致好评。展开
个人擅长
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展开
  • 为啥病毒性发烧要反复

    病毒性发烧反复的原因主要有:1.病毒特性,病毒简单结构使其可变异逃避免疫攻击;2.免疫系统反应,免疫细胞攻击病毒引起炎症反应和发烧,过度反应或导致发烧反复;3.其他因素,患者身体状况、治疗方法、环境等也会影响发烧反复。 病毒性发烧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体温升高,同时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头痛、咳嗽、流涕等。对于病毒性发烧,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它会反复发烧呢?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这个问题。 1.病毒的特性 病毒是一种非常小的微生物,它们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进入人体。一旦进入人体,病毒就会利用人体的细胞进行复制和繁殖,从而导致人体感染。由于病毒的结构比较简单,它们没有自己的代谢系统,只能依靠人体的细胞来生存和繁殖。因此,当人体免疫系统攻击病毒时,病毒也会不断地变异和进化,以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就导致了病毒性发烧的反复性。 2.免疫系统的反应 当人体感染病毒后,免疫系统会立即启动防御机制,试图清除病毒。免疫系统会释放一些细胞因子和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促进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的活化。这些免疫细胞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等,它们会攻击病毒感染的细胞,并释放出更多的细胞因子和化学物质,从而引起炎症反应和发烧。当病毒被清除后,免疫系统会逐渐恢复正常,发烧也会逐渐退去。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可能会过度反应,导致炎症反应和发烧的持续存在。这就导致了病毒性发烧的反复性。 3.其他因素的影响 除了病毒和免疫系统的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病毒性发烧的反复性。例如,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方法、环境因素等。如果患者的身体状况比较虚弱,或者患有其他疾病,那么免疫系统可能无法有效地清除病毒,从而导致发烧的反复性。此外,如果治疗方法不当,或者患者没有注意休息和饮食,也可能会影响病情的恢复,导致发烧的反复性。 4.如何应对病毒性发烧的反复性 对于病毒性发烧的反复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 注意休息:在发烧期间,患者应该尽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水分摄入:发烧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因此患者应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止脱水。 合理饮食:患者应该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鸡蛋等。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如果医生建议使用退烧药,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退烧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 注意个人卫生:患者应该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交叉感染。 总之,病毒性发烧的反复性是由病毒的特性、免疫系统的反应以及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病毒性发烧的患者,我们应该注意休息、保持水分摄入、合理饮食、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注意个人卫生,以促进病情的恢复。如果发烧持续时间较长或者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2025-10-20 14:39:07
  • 阳性和阴性什么意思

    阳性和阴性是医学中用于描述检测结果或症状特征的术语。阳性表示存在、出现或被检测到,阴性表示不存在、未出现或未被检测到。在医学检测和症状判断中,阳性和阴性结果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1.定义 阳性:表示检测结果或症状存在、出现或被检测到。 阴性:表示检测结果或症状不存在、未出现或未被检测到。 2.检测结果 医学检测:在许多医学检测中,阳性结果通常表示存在某种疾病、病原体或异常情况。例如,HIV检测阳性表示可能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孕检阳性表示怀孕了。 实验室检查:某些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能为阳性或阴性。例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尿常规检查阴性表示尿液中没有特定的物质。 3.症状 阳性症状:某些疾病可能表现出阳性症状,即明显的体征或症状。例如,发热、咳嗽、皮疹等。 阴性症状:某些疾病可能没有明显的阳性症状,但通过其他检查方法或观察可以诊断。例如,某些心理疾病可能没有明显的外在症状,但通过心理评估可以确定。 4.临床意义 阳性结果:阳性结果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以确定其具体意义和可能的病因。医生可能会根据阳性结果安排进一步的检查、治疗或监测。 阴性结果:阴性结果并不一定意味着没有问题,因为某些疾病可能在检测时处于潜伏期或早期阶段,检测结果可能为阴性。此外,阴性结果也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阳性和阴性的定义和解释在不同的医学领域和具体情况中可能会有所不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检测目的来解读阳性和阴性结果,并制定相应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对于一般人群,无论检测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都应该遵循以下建议: 遵循医生的建议:如果有任何健康问题或接受了医学检测,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减少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有助于维持整体健康。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咨询医生:对于阳性结果或有疑虑的情况,及时咨询医生,了解更多信息和建议。 特殊人群需要特别关注: 儿童:在儿童中,医学检测和结果的解释可能有所不同。儿科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年龄、症状和具体情况来评估检测结果。 孕妇: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医生会根据孕妇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评估和建议。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有更多的健康问题和药物相互作用,因此检测结果和治疗方案需要更加谨慎评估。 总之,阳性和阴性是医学中重要的术语,用于描述检测结果和症状。了解它们的含义和临床意义对于正确理解健康状况和采取适当的措施非常重要。在面对医学检测结果时,最好咨询专业的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

    2025-10-20 14:38:50
  • 碘试验阳性与阴性区别是什么

    碘试验通过观察宫颈及阴道穹窿部着色情况区分阳性与阴性,阳性提示鳞状上皮含丰富糖原,多为正常鳞状上皮区域,病变风险低;阴性提示局部上皮糖原缺乏,常见于柱状上皮覆盖区等病变区域,往往提示局部上皮可能存在病变,需进一步活检等检查明确,不同人群因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碘试验结果及病变风险。 一、定义及原理 碘试验是利用碘能使糖原丰富的鳞状上皮细胞呈棕色(碘试验阳性),而糖原缺乏的柱状上皮、化生上皮、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的上皮不着色(碘试验阴性)的原理进行的检查。通常用复方碘溶液涂抹宫颈及阴道穹窿部,观察着色情况。 二、具体区别 碘试验阳性 上皮状态:提示鳞状上皮含有丰富糖原,一般多见于正常鳞状上皮区域。正常情况下,育龄女性的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富含糖原,所以会呈现碘试验阳性,表明上皮细胞功能及结构相对正常,处于生理性的糖原丰富状态。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育龄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相对稳定,宫颈鳞状上皮糖原含量较稳定,碘试验阳性情况较为常见;而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鳞状上皮糖原含量减少,碘试验阳性情况相对减少,但正常绝经前处于生殖期的女性碘试验阳性多提示鳞状上皮正常。 临床意义:多提示宫颈阴道部为正常鳞状上皮,发生宫颈病变的风险相对较低。例如在宫颈癌筛查中,若宫颈某部位碘试验阳性,通常意味着该部位上皮没有发生像化生、不典型增生或癌变等糖原含量异常改变的情况。 碘试验阴性 上皮状态:提示局部上皮糖原缺乏,常见于柱状上皮覆盖区、宫颈糜烂区、化生上皮、不典型增生及癌变区域等。比如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时,柱状上皮取代了鳞状上皮,其糖原含量少,所以碘试验阴性;宫颈上皮发生不典型增生时,细胞的分化和糖原合成出现异常,也会表现为碘试验阴性;宫颈癌变时,癌细胞的代谢等发生改变,糖原含量降低,同样碘试验阴性。对于不同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吸烟的女性可能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影响宫颈上皮代谢,增加宫颈上皮出现糖原缺乏的概率,从而更容易出现碘试验阴性情况;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风险增加,HPV感染可能导致宫颈上皮病变,进而使碘试验呈阴性。 临床意义:往往提示局部上皮可能存在病变。需要进一步进行活检等检查以明确诊断,比如碘试验阴性区域需要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来判断是否存在不典型增生或癌变等情况。对于有既往宫颈病变病史的人群,碘试验阴性更需要密切关注,因为这类人群再次出现宫颈上皮异常的可能性较高,需要加强监测和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或明确宫颈病变进展情况。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宫颈上皮可能出现生理性改变,但如果出现碘试验阴性也需要谨慎,要结合孕周、是否有其他异常表现等综合判断,因为妊娠期宫颈病变的诊断和处理需要特别考虑对胎儿的影响等因素。

    2025-10-20 14:38:49
  • 发烧可以喝葡萄糖水吗

    发烧时可喝葡萄糖水补充能量,但不能仅靠其解决发烧相关问题,喝时需注意是否补充电解质等,不同人群要依自身状况谨慎处理,且葡萄糖水无直接退烧作用,发烧需针对病因处理。 当人体发烧时,身体的代谢会加快,能量消耗增加。葡萄糖是人体很容易吸收利用的供能物质,适当喝葡萄糖水可以为机体补充一定能量。例如,一些因发烧导致食欲不佳,进食量减少的人群,通过喝葡萄糖水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基本的能量需求,但这只是辅助补充能量的方式,不能替代正常进食富含多种营养的食物来获取全面营养。 对于儿童群体:儿童发烧时,若因生病食欲差,适量饮用葡萄糖水可补充能量,但要注意不能过量,因为儿童的胃肠功能相对较弱,过量饮用可能会引起胃肠不适,如腹胀、恶心等。同时,要选择合适浓度的葡萄糖水,避免过浓增加胃肠道负担。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方面 发烧时人体往往会伴有出汗等情况,可能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单纯喝葡萄糖水并不能很好地补充电解质,比如钠、钾等。如果只是大量喝葡萄糖水而不补充含电解质的液体,可能会造成水电解质失衡。比如,长期发烧且只喝葡萄糖水,可能会出现低钠血症等情况,表现为乏力、精神萎靡等。所以发烧时不能仅靠喝葡萄糖水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可能需要补充口服补液盐等专门用于补充水电解质的制剂。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老年人发烧时,身体的调节功能相对较弱,单纯喝葡萄糖水可能无法满足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需求。而且老年人可能同时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处理发烧时喝葡萄糖水的问题上更要谨慎。如果老年人发烧后喝葡萄糖水,需要密切关注其电解质情况以及血糖变化等,因为糖尿病老人喝葡萄糖水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较大。 退烧相关作用方面 葡萄糖水本身并没有直接的退烧作用。发烧是身体对抗感染等的一种免疫反应,要想退烧需要针对引起发烧的病因进行处理,比如感染引起的发烧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等。喝葡萄糖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烧的病因,所以不能依赖喝葡萄糖水来退烧。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的具体影响:婴幼儿发烧时,由于其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善,不能盲目给其喝葡萄糖水来处理发烧情况。如果婴幼儿发烧,首先应该采取合适的物理降温方法,如适当减少衣物、用温水擦拭身体等,同时要及时就医明确发烧原因。而对于成年人发烧,若只是轻微发烧,精神状态尚可,可先尝试通过休息、适当补充水分(不一定只是葡萄糖水,也可以是白开水等)来观察,但如果发烧持续不退或体温较高,还是需要及时就医,不能仅靠喝葡萄糖水来应对。 综上,发烧时可以喝葡萄糖水来补充一定能量,但不能单纯依靠喝葡萄糖水来解决发烧相关的问题,在喝葡萄糖水的同时要注意是否需要补充电解质等情况,不同人群在发烧时喝葡萄糖水需要根据自身具体状况谨慎处理。

    2025-10-20 14:38:31
  • 身体发冷但又不发烧是怎么回事

    身体发冷但不发烧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寒冷环境影响、甲状腺功能减退、低血糖、贫血、感染早期、剧烈运动后及药物影响等,不同年龄段人群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的表现各有差异。 一、环境因素 (一)寒冷环境影响 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会通过皮肤散热,若保暖措施不足,就会出现身体发冷但不发烧的情况。例如,在冬季长时间处于低温且没有足够保暖的室外环境时,身体会因热量散失过多而感觉发冷。不同年龄段人群受寒冷环境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相对成人更易受寒冷环境影响出现身体发冷;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体温调节能力下降,也较容易因寒冷环境出现身体发冷。 二、生理因素 (一)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率降低,产热减少,就会出现身体发冷但不发烧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成年女性相对更易患甲状腺功能减退,而儿童患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等。 (二)低血糖 当血糖过低时,机体供能不足,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等表现,其中就包括身体发冷。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在降糖药物使用不当、未按时进食等情况下容易发生低血糖。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低血糖可能表现为哭闹、精神萎靡等,成人可能表现为出汗、心慌、手抖、发冷等。 三、疾病因素 (一)贫血 贫血患者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组织器官供氧不足,机体为维持基本代谢会通过加快代谢等方式,但仍可能出现身体发冷。不同类型贫血对身体的影响不同,缺铁性贫血在育龄女性和儿童中较为常见,巨幼细胞贫血在长期素食、妊娠期女性等人群中易发生,这些贫血患者都可能出现身体发冷但不发烧的情况。 (二)感染早期 有些感染性疾病在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身体发冷,还未出现发热。例如病毒感染初期,机体免疫系统开始反应,但体温调节中枢尚未调节至发热状态,就会有身体发冷表现。不同年龄人群感染早期身体发冷的表现可能不同,儿童感染早期可能除了身体发冷还会有精神状态改变,如烦躁等,而成人可能更关注自身发冷的感觉。 四、其他因素 (一)剧烈运动后 剧烈运动后,身体产热增加,但随后可能会出现体表血管扩张,热量散失,从而感觉身体发冷。一般休息一段时间后可缓解。不同年龄段人群剧烈运动后的身体反应有差异,儿童剧烈运动后身体恢复相对较快,但也可能出现身体发冷情况;老年人剧烈运动后身体调节能力差,身体发冷可能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二)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身体发冷的副作用,例如一些降压药等。不同药物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不同,在服用可能引起身体发冷副作用药物的人群中,需要密切关注自身情况,若出现身体发冷但不发烧,应及时咨询医生是否与药物有关。

    2025-10-20 14:38:2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