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
腋下体温多少是发烧
发烧即发热,通常腋下体温超37.3℃就视为发热。正常人体腋下体温约在36~37℃,一日内体温波动不超1℃。 一、当机体遭外界细菌或病毒侵袭,会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而出现发热症状。 二、临床上常用腋下体温判别人体是否发热: 1.腋下体温处于37.3~38℃为低热。 2.腋下体温在38.1~39℃是中等发热。 3.腋下体温达39.1~41℃均称高热。 4.人体体温达41℃以上,则叫超高热。 三、低热和中等发热对人体损伤较小,一般可先采取物理降温改善,若物理降温无效,可遵医嘱用退热药物。对于高热及超高热患者,服用退热药物同时,常需及时补液及改善微循环治疗,以防引起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衰竭。 四、发热期间应多饮温开水,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发热症状。 总之,要正确认识发烧的定义及体温标准,了解不同程度发热的应对方法,在发热时做好相关护理。
2025-05-21 16:29:36 -
阳后头疼头晕怎么回事
阳后通常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出现头疼、头晕,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 一、全身炎症反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在这一过程中,各种炎症介质得以释放,进而使感染者产生头痛、头晕症状。 二、过度紧张: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来说,如果精神处于过度紧张、焦虑的状态,有可能引发头痛头晕,而睡眠不足或失眠的情况,更会致使头疼头晕现象加重。 三、发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发热时,会导致脑血管扩张,脑血流增加,这些都会引起头痛、头晕。 四、血压升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身体的应激反应可能会造成血压升高,而血压升高就会带来头晕、头疼。 此外,还可能有其他原因引起头痛头晕。若症状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让医生帮忙分析判断,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阳后头疼、头晕的原因包括全身炎症反应、过度紧张、发热、血压升高等,若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
2025-05-21 16:28:57 -
发烧吃牛肉可以吗
发烧适当吃点牛肉是可行的。 一、发烧期间适当食用牛肉的好处。牛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还含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与纤维素,能够为身体补充所需营养,有助于身体恢复。 1.蛋白质是身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功能和修复组织。 2.维生素能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对身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3.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对身体的生长和代谢有积极意义。 4.微量元素在身体内发挥着特定的生理功能。 5.纤维素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二、注意事项。发烧时身体虚弱,消化道酶功能下降,所以不可一次性进食过多牛肉,否则可能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 1.加重肠道负担,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2.可能对疾病恢复产生不利影响。 发烧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采取少吃多餐的方式。总之,发烧时可以适当吃牛肉,但要注意适量,同时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合理安排。
2025-05-21 16:28:57 -
打碎水银体温计咋办
打碎水银体温计后,应立即开窗通风,用纸片或棉签收集水银珠,放入密封袋中,交给专业部门处理。处理过程中,应避免接触和吸入水银,若不慎接触或误食,应及时就医。 1.立即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戴上橡胶手套,用纸片或棉签将散落的水银珠收集起来,放入密封袋中。 3.对于较小的水银珠,可以使用胶带将其粘起来。 4.处理完水银后,用湿抹布将地面擦拭干净。 5.及时将密封袋中的水银珠交给专业的有害垃圾处理部门处理。 6.处理过程中,应避免接触水银,避免吸入其挥发的气体。如果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接触部位。 7.如果水银体温计被误食,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实情。 需要注意的是,水银是一种有毒物质,对人体和环境都有危害。因此,在处理水银时,应严格按照上述步骤进行,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应将水银体温计放置在儿童无法接触到的地方,以免发生意外。
2025-05-21 16:27:52 -
病毒和细菌混合型感染引起发烧怎么办
细菌病毒混合感染引起发烧可用退烧药物、抗感染药物。 一、退烧药物: 1.当细菌病毒混合感染导致患者体温超过38.5℃时,可口服退烧药物来降温,以防高热惊厥,常见的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2.若发烧未超过38.5℃,可不服用退烧药物,可采取物理退烧方式降低体温。 二、抗感染药物: 1.针对此病情需用抗感染药物来杀灭细菌和病毒,通常可使用抗生素药物和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抗生素药物常见的有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罗红霉素等,抗病毒药物常见的有奥司他韦、利巴韦林等。 2.若病情严重,可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再选择更为敏感的抗生素来更好地控制细菌感染。 3.在用药前需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并严格遵循医嘱用药。 总结概况提示:对于细菌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的发烧,要根据体温情况合理使用退烧药物,同时需结合病情使用抗感染药物,用药时要考虑过敏情况并遵医嘱。
2025-05-21 16:2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