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铁梅,女,北京天坛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长期从事老年病学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专业特长为心血管疾病。从事临床一线工作25年,对心血管疾病及疑难重症积累了较丰富的诊治经验,熟练掌握心血管疾病的检测技术。对老年人多种疾病的综合评价、共病处理及连续管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老年期常见内科疾病和认知障碍的关系、记忆障碍、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及老年期痴呆方面具有较多的临床经验,在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及运动障碍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承担干部保健工作多年,赢得患者的一致好评。展开
个人擅长
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展开
  • 腋下体温测量多久

    测量腋下体温通常需5~10分钟,测量前需甩至35℃以下,体温计水银端放腋下夹紧,避免剧烈运动等影响体温,不同体温计测量时间不同,结果异常或有不适及时就医。 腋下体温测量通常需要5~10分钟,但具体时间因人而异。 测量腋下体温前,需要先将体温计度数甩到35℃以下,然后将体温计水银端放在腋下最顶端后夹紧,确保体温计和皮肤密切接触,不能隔着衣服,以免影响测量结果。测量时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喝冷饮、抽烟、嚼口香糖等,以免影响体温。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体温计测量时间可能会有所差异,如电子体温计一般测量1分钟左右即可。此外,测量腋下体温时还需要注意测量时间和测量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测量结果异常或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2025-05-21 15:54:36
  • 头晕呕吐浑身没力气

    头晕想吐全身无力,关键原因如下: 一、过度劳累、休息不足:多数此类患者是因该原因导致,平时若能按时休息,一段时间后通常可好转,无需特殊治疗。 二、各类疾病: 1.低血糖、贫血、高血压等:这些疾病可能引发头晕想吐全身无力。 2.急性胃肠炎、阑尾炎、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也会有相应症状。 3.心源性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痉挛、脑膜炎、脑瘤、脑转移瘤、脑梗死、脑出血等脑部疾病:少部分患者可能因这些疾病而出现相关状况。 若经过休息后,头晕想吐全身无力现象仍未好转,建议患者前往医院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对症治疗。切不可私自服用药物,以免耽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总之,当出现头晕想吐全身无力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必要时及时就医诊断和治疗。

    2025-05-21 15:54:24
  • 年轻人心慌胸闷心跳加快是怎么回事

    年轻人出现胸闷、心慌、心跳快,很可能是心脏方面出了问题。应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做心脏彩超或心电图检查,以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导致这些症状的可能。 一、当出现胸闷心慌症状时:不要过度紧张,需找个地方静坐下来,慢慢调整呼吸。待症状平稳后再去医院进行诊治。 二、对于心脏不好的病人:平时不可做剧烈运动,也不能喝酒精类饮料,以免引起心率、心跳加快,进而导致心慌症状出现。平时还需定期去医院复查,要根据病情配合医生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改善饮食,调整作息习惯,尽可能做到不熬夜、不过度劳累,保持均衡饮食,并且适当进行温和性的运动。 总之,年轻人若有胸闷、心慌、心跳快的情况要重视,及时检查和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心脏不好的人在各方面都要多加注意和保养。

    2025-05-21 15:54:00
  • 红外体温计怎么调

    红外体温计调整方法;红外体温计的安全性及适用人群;红外体温计测量人体体温的相关情况。 一、红外体温计调整方法:按照说明书,先按住体温计的mode键2至3秒,待体温计显示从摄氏温度变成摄氏时,便可以开始使用。 二、红外体温计的安全性及适用人群:红外体温计比较安全,适合一般老人和儿童,在医院使用较多。它能够有效测量人体体温是否正常。 三、红外体温计测量人体体温的相关情况:在关闭体温计后重新启动,不需要再次调温,可直接使用。用红外体温计测量额头时,若要测量前额,应保持3至5厘米的距离,这样能够有效地测量出人体的温度,且准确度很高。 这段内容主要介绍了红外体温计的调整方式、安全性与适用人群,以及具体测量人体体温时的操作要点和特点。

    2025-05-21 15:53:50
  • 老低烧是怎么回事

    老低烧的原因有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功能性低热及其他,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治疗,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休息和保持良好习惯。 1.感染性疾病 如结核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胆道感染、慢性病灶感染等。 2.非感染性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热、红斑狼疮、血液病、恶性肿瘤等。 3.功能性低热 如神经功能性低热,多见于青年女性,夏季明显,体温升高与情绪波动有关。 4.其他 如环境高温、剧烈运动后等。 如果出现老低烧,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对于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应该重视老低烧的症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025-05-21 15:53:2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