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夏志伟主任医师(22)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夏志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擅长:长期从事胃食管反流病等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便秘等胃肠功能性疾病、慢性胃炎及相关癌前病变、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他消化系统疑难复杂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研究,长期从事胃镜和肠镜等内镜诊断和治疗工作。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曾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胃肠动力学术组委员。现任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医师资格综合笔试命题专家组消化组组长、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及环境与健康学组副主任委员。北京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委员、中国医院管理学会病案管理学组常委,电子病历学组副主委。多个杂志编委。

展开
个人擅长
长期从事胃食管反流病等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便秘等胃肠功能性疾病、慢性胃炎及相关癌前病变、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他消化系统疑难复杂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研究,长期从事胃镜和肠镜等内镜诊断和治疗工作。展开
  • 治疗打嗝的方法

    非药物干预方法有屏气法即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再缓慢呼气重复数次以调节膈肌功能终止打嗝、喝水弯腰法即饮用温开水并做弯腰动作改变膈肌位置缓解痉挛、按压内关穴和攒竹穴调节膈肌痉挛、纸袋呼吸法即用纸袋罩住口鼻深呼吸调节酸碱平衡抑制痉挛,特殊人群中儿童打嗝用轻拍背部等温和方式,老年人优先用温和方法且持续不缓解需就医排查疾病,孕妇用缓慢深呼吸等方式且频繁不适咨询医生确保母婴安全。 一、非药物干预方法 1.屏气法:深吸气后屏住呼吸,持续30秒左右再缓慢呼气,重复数次。通过刺激迷走神经调节膈肌功能,终止打嗝。例如,深吸一口气后尽量长时间屏住呼吸,再平稳呼出,利用神经反射缓解膈肌痉挛。 2.喝水弯腰法:饮用几口温开水,慢慢咽下,同时做弯腰90度动作10-15次。因胃部靠近膈肌,弯腰动作可改变膈肌位置,缓解膈肌痉挛。需注意动作缓慢,避免因弯腰幅度过大导致不适。 3.按压穴位法: 内关穴:位于手腕掌侧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用拇指适度按压内关穴,产生酸麻胀感,持续按压1-3分钟,可调节膈肌痉挛。 攒竹穴:位于眉毛内侧端凹陷处,用手指适度按压该穴位,通过刺激神经反射缓解打嗝症状。 4.纸袋呼吸法:用纸袋罩住口鼻,进行深呼吸,重复几次。呼出的二氧化碳重新吸入,可调节体内酸碱平衡,抑制膈肌痉挛。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打嗝多因饮食不当等,可采用轻拍背部、少量多次喂温水等温和方式。避免用力惊吓等可能引起不适的方法,婴儿打嗝时可将其抱起轻拍背部,注意保暖,防止因打嗝引发呛咳等情况。 2.老年人:老年人打嗝需考虑基础疾病影响,如心血管疾病等,惊吓法应慎用。优先选择屏气法、喝水弯腰法等相对温和的方式,若打嗝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排查胃肠道或其他系统疾病导致的可能,避免延误病情。 3.孕妇:孕妇打嗝时避免强力惊吓等方法,可尝试缓慢深呼吸、少量饮水后轻弯腰等方式。若频繁打嗝且不适,应咨询医生,排查妊娠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确保母婴安全。

    2025-11-04 12:03:43
  • 成年人有蛔虫的表现是什么

    成年人感染蛔虫后消化道会有表现如轻度感染无明显症状、虫体多致脐周隐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少数有过敏反应如皮肤荨麻疹、呼吸道喘息咳嗽等,还可能出现蛔虫扭曲成团致肠梗阻的剧烈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严重情况及长期感染致营养不良的体重下降面色萎黄等,儿童感染表现更明显,成年人严重症状需及时诊治,日常生活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食不洁食物预防蛔虫感染。 一、消化道症状 蛔虫是人体肠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年人感染蛔虫后,消化系统往往会首先出现一些表现。轻度感染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虫体数量增多,可能会出现腹痛,多为脐周隐痛,这是因为蛔虫在肠道内活动,刺激肠道黏膜引起。部分患者还会有食欲不振的情况,这是由于蛔虫在肠道内掠夺营养,影响了肠道的正常消化吸收功能,导致患者对食物的欲望降低。另外,有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蛔虫的存在可能会引起肠道的逆蠕动,从而导致呕吐发生。 二、过敏反应相关表现 少数成年人感染蛔虫后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比如皮肤出现荨麻疹,这是因为蛔虫的代谢产物等作为过敏原,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还有可能出现喘息、咳嗽等呼吸道过敏表现,这是因为过敏原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的过敏炎症反应。 三、其他表现 蛔虫在肠道内寄生,有时可能会扭曲成团,引起肠梗阻,此时患者会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这种情况相对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处理。另外,长期感染蛔虫还可能影响营养的吸收,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表现,如体重下降、面色萎黄等,这是因为蛔虫大量繁殖,夺取了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影响了机体的正常营养状况。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如果感染蛔虫,其表现可能会更明显且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儿童的消化系统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蛔虫感染可能对其生长发育影响更大,而成年人相对而言耐受能力可能稍强,但一旦出现严重症状如肠梗阻等,也需要及时诊治,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食用不洁的食物,以预防蛔虫感染。

    2025-11-04 12:02:36
  • 经常便秘该怎么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包括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的蔬果全谷物量、保证充足水分、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加适量力量训练、建立每天固定时间段尝试排便且不超10分钟的规律习惯,特殊人群中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孕妇避免滥用泻药,老年人防用力排便致心脑血管意外且用药遵医嘱,基础疾病相关便秘需积极控制基础病来改善。 一、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干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每日推荐摄入量约300~500克,水果(如苹果、香蕉等)每日可食用200~350克,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等)每日摄入50~150克,同时保证每日充足水分摄入,成人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以保持粪便湿润利于排出。 2.运动促进: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约4~6公里/小时)、慢跑等,也可结合适量力量训练,运动能有效刺激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状况。 3.建立规律排便习惯:每天固定时间段(如晨起后或餐后半小时)尝试排便,每次排便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避免久蹲,培养肠道生物钟。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便秘: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通过调整儿童饮食结构,增加蔬果和粗粮摄入,保证充足饮水量,并鼓励适度运动,如爬行、跳绳等,避免低龄儿童随意使用刺激性泻药。 2.孕妇便秘:因孕期生理变化易出现便秘,应注重饮食均衡,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度活动,避免滥用泻药,可在医生评估下选择安全性较高的缓泻方式,如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及水分摄入。 3.老年人便秘:需特别注意避免因过度用力排便引发心脑血管意外,优先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改善便秘,如选择易消化且富含纤维的食物,适度运动,若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温和缓泻剂,避免强效刺激性泻药。 4.基础疾病相关便秘:若便秘由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引起,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例如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需规范治疗以纠正甲状腺功能异常,从根源上改善便秘状况。

    2025-11-04 12:01:04
  • 急性肠胃炎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急性肠胃炎有消化系统症状如腹部不适的腹痛、排便频率增加的腹泻、有恶心继而呕吐;全身有因感染致热的发热、有口渴尿量略减的轻度脱水和精神差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的重度脱水;儿童腹泻呕吐更频易短时间脱水需关注,老年人常伴基础病易致基础病加重且对脱水耐受差需谨慎评估及时就医监测电解质。 一、消化系统症状 1.腹痛:多为腹部不适,可表现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等,疼痛部位常见于脐周,疼痛程度因个体差异及病情轻重不同而有差别,炎症刺激肠道神经会引发疼痛感受。 2.腹泻:排便频率明显增加,大便性状多样,可为稀便、水样便,每日排便次数可数次至十余次不等,是肠道受到炎症刺激后蠕动加快、吸收功能紊乱所致。 3.恶心与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感,继而引发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未消化的食物等胃内容物,这是因为胃肠道受到炎症影响,蠕动和消化功能失调。 二、全身症状 1.发热:机体因感染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而产生炎症反应,从而导致体温升高,体温可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从低热到中度发热甚至高热都有可能出现。 2.脱水表现: 轻度脱水:患者可感觉口渴,尿量较平时略有减少,这是由于机体丢失水分后,肾脏为维持体液平衡减少尿液生成。 重度脱水:患者精神状态欠佳,表现为萎靡不振,皮肤弹性变差(用手捏起皮肤后恢复缓慢),眼窝出现凹陷等,是因为大量丢失水分和电解质,机体循环血量不足导致的一系列表现。 三、特殊人群特点 1.儿童:儿童急性肠胃炎时腹泻、呕吐往往更频繁,由于儿童自身体液调节能力较弱,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出现脱水情况,需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尿量等,及时采取补水等措施;同时儿童肠胃功能发育尚不完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家长需格外留意。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急性肠胃炎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加重,且老年人对脱水等情况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一旦发生肠胃炎,需更谨慎评估病情,及时就医处理,注意监测电解质等情况,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

    2025-11-04 11:59:38
  • 严重便秘的治疗方法

    便秘的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与水分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并保证充足饮水)、运动干预(成人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等,不同人群选相应运动方式)、培养固定时间短时长的排便习惯来建立排便生物钟;药物治疗可选用渗透性泻药如聚乙二醇4000散,也可使用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但刺激性泻药不宜长期用,特殊人群需谨慎用药,儿童严重便秘优先非药物治疗必要时儿科医生指导用药,孕妇便秘需咨询妇产科医生后谨慎用,老年人严重便秘先尝试非药物方法无效时医生评估下谨慎用缓泻剂避免长期依赖强效泻药致肠道受损。 一、非药物治疗 (1)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蔬菜每日建议摄入300~500克,水果200~350克,全谷物每日50~150克,以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同时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使粪便软化便于排出。例如,燕麦、糙米等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苹果、香蕉等水果也能提供一定量膳食纤维。 (2)运动干预:成人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每周5天,每天30分钟左右,运动可刺激肠道蠕动,改善肠道功能。老年人可选择散步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儿童则可通过增加日常活动量,如玩耍、跳绳等促进肠道蠕动。 (3)排便习惯培养:每天固定时间(如早餐后30分钟)尝试排便,每次排便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建立规律的排便生物钟,帮助机体形成排便反射。 二、药物治疗 可选用渗透性泻药,如聚乙二醇4000散,其通过在肠道内保留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从而促进排便;也可使用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但刺激性泻药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引起肠道功能紊乱。特殊人群需谨慎用药,儿童严重便秘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必要时在儿科医生指导下选择温和药物;孕妇便秘需咨询妇产科医生后谨慎用药;老年人严重便秘应先尝试非药物方法,无效时再在医生评估下谨慎使用缓泻剂,避免长期依赖强效泻药导致肠道功能受损。

    2025-11-04 11:58:3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