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胃肠动力学术组委员。现任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医师资格综合笔试命题专家组消化组组长、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及环境与健康学组副主任委员。北京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委员、中国医院管理学会病案管理学组常委,电子病历学组副主委。多个杂志编委。
展开-
什么是门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定植胃黏膜的革兰阴性微需氧菌呈螺旋或弧形具鞭毛微需氧37℃生长良好常温易死亡主要通过口-口及粪-口传播可引发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并增加胃癌风险检测有简便无创的尿素呼气试验、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的胃镜检查及不能区分现感染与既往感染的血清学检测儿童感染需谨慎处理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人感染需评估健康状况及基础疾病权衡药物不良反应与获益。 一、幽门螺杆菌的基本概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一种主要定植于胃黏膜的革兰阴性微需氧菌,呈螺旋或弧形,具鞭毛,在微需氧环境、37℃条件下生长良好,常温下易死亡。 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途径 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如共用餐具、水杯、深度接吻等;也可经粪-口传播,即幽门螺杆菌随粪便排出污染水源或食物,人接触后感染。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 1.慢性胃炎:可引发上腹部不适、隐痛、反酸、嗳气等症状,影响胃黏膜正常功能。2.消化性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与溃疡的发生、复发密切相关。3.胃癌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列为Ⅰ类生物致癌因子,长期感染可能增加胃癌发生风险。 四、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 1.尿素呼气试验:通过检测患者呼出气体中尿素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判断是否感染,简便无创。2.胃镜检查:取胃黏膜组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可直接观察胃黏膜情况并明确感染状态。3.血清学检测:检测血液中幽门螺杆菌抗体,但无法区分是现感染还是既往感染。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需谨慎处理,优先考虑改善卫生习惯等非药物干预;老年人感染需评估整体健康状况及基础疾病,治疗时权衡药物不良反应与获益,因老年人常合并多种疾病,药物使用需格外谨慎,注重安全性。
2025-11-04 11:36:14 -
感染新冠病毒拉肚子是在排毒吗
新冠病毒感染后出现拉肚子不一定是在排毒,其可能是病毒直接影响肠道致肠道功能紊乱或全身炎症反应干扰胃肠道正常功能所致,拉肚子不是典型排毒表现,感染后应适当补水补电解质,儿童需关注水电解质平衡,老年人要观察一般状况必要时就医对症处理。 新冠病毒感染后出现拉肚子不一定是在排毒。 一、可能的原因 1.病毒直接影响肠道 新冠病毒可以侵袭肠道上皮细胞,直接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例如,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能够与肠道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影响肠道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肠道蠕动加快等,进而出现腹泻症状。 不同人群中,儿童感染新冠后出现腹泻的比例可能与儿童肠道发育特点有关,儿童肠道免疫系统相对不成熟,更易受病毒影响出现肠道功能异常导致腹泻。对于有基础肠道疾病的人群,如本身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等,感染新冠病毒后更易诱发腹泻症状加重。 2.炎症反应 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炎症因子等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在全身炎症状态下,肠道的消化、吸收等功能受到干扰,导致腹泻发生。这种炎症反应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表现可能有所差异,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炎症反应的调控能力相对较弱,可能更容易因炎症反应出现较严重的腹泻情况。 二、与排毒的关系 虽然肠道是病毒可能存在的部位之一,但拉肚子不是典型的排毒表现。排毒一般不是以拉肚子这种形式来体现,而且腹泻只是新冠病毒感染后的一种胃肠道症状表现,其发生机制更多与病毒对肠道的直接作用和全身炎症反应等相关。如果感染新冠后出现拉肚子情况,应注意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等情况发生。对于儿童要特别关注其水电解质平衡,因为儿童身体含水量相对较高,腹泻更容易导致脱水;对于老年人要注意观察身体一般状况,必要时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
2025-11-04 11:35:06 -
感觉胸口有东西噎着怎么回事
胸口有东西噎着可能是食管、胃部或其他部位问题引起,也可能与精神因素有关,持续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胸口有东西噎着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相关信息: 1.食管问题: 食管炎:食管炎症可导致食管黏膜肿胀、疼痛,感觉有异物堵塞。 食管狭窄:食管狭窄可能是由于食管损伤、肿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食物通过时会感到哽噎。 食管痉挛:食管痉挛是一种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可导致食管狭窄和哽噎感。 2.胃部问题: 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反流到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起烧心、哽噎等症状。 胃溃疡或胃炎:胃部炎症或溃疡可能导致上腹部疼痛、饱胀感和哽噎。 3.其他原因: 食管异物:误食异物,如鱼刺、骨头等,可能卡在食管中。 精神因素:焦虑、紧张、压力等情绪问题可能导致功能性吞咽困难。 肌肉或神经问题:神经损伤、肌肉疾病等可能影响食管的正常功能。 如果经常出现胸口有东西噎着的感觉,或伴有其他症状,如疼痛、呕吐、吞咽困难、体重下降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询问病史,并可能会建议进行一些进一步的检查,如胃镜、食管pH监测、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有吞咽困难或其他健康问题的人,哽噎感可能是严重疾病的信号,更应引起重视并尽快就医。此外,长期吸烟、饮酒、肥胖、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等人群,也更容易出现食管或胃部问题,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 总之,胸口有东西噎着可能是一种轻微的不适,也可能是严重疾病的表现。如果这种感觉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减少吸烟和饮酒等,有助于预防消化系统问题的发生。
2025-11-04 11:33:23 -
为何喝脱脂牛奶会出现腹泻现象
饮用脱脂牛奶易引发腹泻的因素包括亚洲人群中乳糖不耐受发生率高致未消化乳糖被肠道细菌发酵产气体吸水致蠕动加快,脱脂牛奶去除大部分脂肪使肠道消化节律和环境改变致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进程紊乱,个体肠道菌群失调或消化功能弱无法适应成分变化,以及对牛奶蛋白等其他成分存在不耐受反应引发肠道炎症或蠕动异常。 一、乳糖不耐受因素 人体肠道内缺乏足够的乳糖酶时,无法完全分解牛奶中的乳糖。脱脂牛奶中仍含有乳糖,未被消化的乳糖进入结肠后,会被肠道细菌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并吸收水分,导致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引发腹泻。一般亚洲人群中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较高,这部分人群饮用脱脂牛奶后更易出现因乳糖不耐受导致的腹泻情况。 二、脂肪含量变化影响消化 脂肪在肠道消化中起到润滑等作用,脱脂牛奶去除了大部分脂肪,脂肪含量降低可能改变肠道消化的节律和环境。正常含脂牛奶中的脂肪有助于延缓胃排空时间,使营养物质更缓慢地进入小肠进行消化吸收,而脱脂牛奶缺乏这一缓冲作用,可能导致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进程紊乱,进而引发腹泻。 三、个体肠道菌群与消化功能差异 不同个体的肠道菌群组成和消化功能存在差异。若本身肠道菌群失调或消化功能较弱,饮用脱脂牛奶时,其中的营养成分尤其是乳糖等的消化处理能力下降,无法适应脱脂牛奶的成分变化,就容易出现腹泻。例如有肠道炎症病史或胃肠功能紊乱的人群,饮用脱脂牛奶后更易受影响。 四、对牛奶蛋白等其他成分的不耐受 虽然进行了脱脂处理,但牛奶中的蛋白质等其他成分仍可能引发部分人群的免疫或非免疫性不耐受反应。比如对牛奶中的酪蛋白或乳清蛋白等过敏或不耐受的个体,即使饮用脱脂牛奶,也可能因这些蛋白成分导致肠道出现炎症反应或蠕动异常,从而表现为腹泻。
2025-11-04 11:29:48 -
黄疸8.5打了预防针后果
新生儿黄疸8.5时打预防针可能致不良反应加重、影响疫苗效果评估,新生儿本身肝脏代谢不完善,需密切观察其一般状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后续要评估黄疸及疫苗效果并依情况处理,家长发现后要密切关注异常及时咨询专业医疗指导。 一、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加重风险 当新生儿黄疸值达到8.5时,打了预防针后可能会使原本可能出现的疫苗不良反应加重。因为黄疸本身可能影响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功能,而疫苗接种会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此时两者叠加可能导致发热、嗜睡、食欲减退等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程度比正常情况更严重。例如,正常接种疫苗后可能只是轻度发热,而黄疸8.5接种后可能出现中到重度发热,持续时间也可能延长。 二、影响疫苗效果评估 黄疸状态下接种疫苗,可能会干扰对疫苗接种后免疫应答效果的准确评估。由于黄疸可能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产生一定影响,难以明确是疫苗本身正常发挥作用产生的免疫反应,还是黄疸影响下出现的异常反应,从而无法及时准确判断疫苗是否达到了应有的免疫保护效果,不利于后续疫苗接种计划的合理安排。 三、特殊人群(新生儿)的注意事项 对于新生儿来说,本身肝脏代谢功能还不完善,黄疸8.5时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受限。接种疫苗后,需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一般状况,包括体温、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如果出现发热超过38.5℃且持续不退、精神极度萎靡、拒奶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加强新生儿的护理,适当多喂水,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并且在后续需要按照规定时间再次评估黄疸情况以及疫苗接种后的后续免疫效果,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如果发现新生儿黄疸8.5打了预防针,家长要保持密切关注,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咨询并寻求专业的医疗指导。
2025-11-04 11:2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