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擅长:长期从事胃食管反流病等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便秘等胃肠功能性疾病、慢性胃炎及相关癌前病变、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他消化系统疑难复杂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研究,长期从事胃镜和肠镜等内镜诊断和治疗工作。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曾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胃肠动力学术组委员。现任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医师资格综合笔试命题专家组消化组组长、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及环境与健康学组副主任委员。北京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委员、中国医院管理学会病案管理学组常委,电子病历学组副主委。多个杂志编委。

展开
个人擅长
长期从事胃食管反流病等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便秘等胃肠功能性疾病、慢性胃炎及相关癌前病变、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他消化系统疑难复杂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研究,长期从事胃镜和肠镜等内镜诊断和治疗工作。展开
  • 便秘是什么原因

    便秘可由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致粪便体积不足难刺激肠道蠕动、缺乏规律运动使胃肠蠕动减慢、长期不良情绪通过神经调节影响肠道功能、肠道动力或结构异常阻碍粪便通过、某些药物干扰肠道生理功能、老年人肠道功能衰退及儿童饮食不规律等年龄因素、孕妇因激素变化和子宫压迫、慢性病患者因疾病影响代谢或神经等情况引发。 一、饮食因素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是导致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若日常饮食中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取过少,会使肠道内粪便体积不足,无法有效刺激肠道蠕动,进而引发便秘。例如,长期以精细米面为主食,缺乏足够的粗粮、蔬菜摄入,就容易出现此类情况。 二、生活方式因素 缺乏规律运动可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影响粪便的正常传输。长期久坐、不爱活动的人群,肠道动力下降,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引发便秘。 三、心理因素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会通过神经调节影响胃肠道功能,致使肠道蠕动紊乱,进而引发便秘。比如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人群,更易出现便秘问题。 四、肠道动力异常 肠道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出现障碍,如肠道神经病变等情况,会使粪便在肠道内传输困难,导致便秘发生。例如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可能因肠道神经功能受损而出现肠道蠕动异常。 五、肠道结构异常 肠道出现狭窄、肿瘤等结构病变时,会阻碍粪便通过,导致便秘发生。这类情况多由肠道器质性病变引起,需通过医学检查明确诊断。 六、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引起便秘副作用,比如部分抗抑郁药、降压药、阿片类镇痛药等,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可能干扰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引发便秘。 七、年龄因素 老年人肠道功能逐渐衰退,肠道蠕动能力减弱,更容易发生便秘;儿童若饮食不规律、缺乏良好的排便习惯培养,也易出现便秘问题。例如幼儿期若未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就可能引发便秘。 八、特殊人群 孕妇:因体内激素变化以及子宫增大对肠道的压迫,容易引发便秘。孕期体内孕激素水平升高,会使肠道平滑肌松弛,同时增大的子宫会压迫肠道,导致排便困难。 慢性病患者:患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慢性病的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影响代谢或神经功能,也较易出现便秘情况。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因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胃肠蠕动减慢。

    2025-11-04 12:50:33
  • 肚子里有蛔虫有什么症状

    蛔虫感染可致消化道出现脐周轻重不一无规律的腹痛及食欲亢进或减退等情况,全身有蛔虫长期寄生致儿童等生长发育者营养不良、体重身高受影响、贫血,儿童还易现夜间磨牙、易惊、异食癖等精神神经症状且较成人更突出因自身免疫肠道功能稚嫩、易接触虫卵及营养需求大,成人症状相对稍轻但也需重视蛔虫感染影响。 一、消化道相关症状 1.腹痛:较为常见,多发生于脐周部位,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可为隐痛、钝痛或阵发性绞痛,疼痛发作无明显规律,时作时止,这是因为蛔虫在肠道内活动刺激肠黏膜及引发肠道痉挛所致。儿童由于肠道功能发育相对不完善,感染蛔虫后腹痛症状可能更为频繁且较难准确表述疼痛程度。 2.食欲异常:部分感染者会出现食欲亢进现象,表现为食量明显增加,但身体却逐渐消瘦,这是因为蛔虫在体内夺取营养物质;也有部分感染者出现食欲不振,对食物缺乏兴趣,与蛔虫在肠道内寄生干扰正常消化功能有关。 二、全身相关症状 1.营养不良:蛔虫长期在肠道内寄生,会持续掠夺人体摄入的营养成分,尤其对于儿童等生长发育较快的人群,长期感染蛔虫可严重影响营养吸收,导致体重不增反降、身高增长缓慢,还可能出现贫血表现,如面色苍白、口唇及甲床苍白等,这是由于营养缺乏影响了造血原料的供应等。 2.精神神经症状:儿童感染蛔虫后较易出现精神神经方面的表现,比如夜间磨牙,这可能与蛔虫代谢产物等刺激神经有关;还可能出现易惊、烦躁不安等情况,因为蛔虫感染引发的不适会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部分儿童会出现异食癖,嗜食一些非食物类物质,如泥土、纸张等,这与蛔虫感染导致的体内代谢紊乱等因素相关。 三、不同人群的症状特点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和肠道功能相对稚嫩,感染蛔虫后上述消化道及全身症状可能更为突出,腹痛发作可能更频繁,营养不良表现也会更明显,且精神神经症状如夜间磨牙、异食癖等出现的几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儿童在生活中更易接触到蛔虫卵,如不注意手卫生,易通过手-口途径感染蛔虫,且儿童生长发育对营养需求大,蛔虫寄生对其影响更显著。 2.成人:成人感染蛔虫后症状相对儿童可能稍轻,但也会出现上述腹痛、食欲异常等表现,不过一般全身营养不良等情况相对儿童少见,这与成人的营养储备及肠道功能相对成熟有一定关系,但仍需重视蛔虫感染对健康的影响。

    2025-11-04 12:49:08
  • 黄疸的三个分度

    黄疸分为三个分度,轻度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皮肤黏膜轻度黄染;中度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在34.2-171μmol/L,皮肤黏膜黄染较明显;重度黄疸血清总胆红素超171μmol/L,皮肤黏膜深度黄染,各分度对新生儿和成年人影响不同,重度黄疸严重威胁健康需及时处理。 表现:血清总胆红素值通常在17.1~34.2μmol/L之间。此时,皮肤、黏膜轻度黄染,一般仅见于面部及躯干部,巩膜(眼白部分)可有轻度黄染,但一般不易被人察觉,多在体检时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血清胆红素升高而被发现。 人群特点及影响:对于新生儿来说,轻度黄疸可能是生理性黄疸的表现,大多数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持续时间可能稍长,但一般情况良好,吃奶、精神状态等无明显异常。对于成年人,轻度黄疸可能由一些轻微的肝内胆汁淤积等情况引起,一般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但也需要密切观察胆红素变化及有无其他伴随症状。 中度黄疸 表现:血清总胆红素值在34.2~171μmol/L之间。皮肤、黏膜黄染较为明显,除面部、躯干部外,颈部、上肢等部位也可出现黄染,巩膜黄染更为显著,尿液颜色可能轻度加深,但一般不会出现浓茶色。 人群特点及影响:新生儿中度黄疸可能提示病理性黄疸,需要进一步检查病因,如是否存在溶血、感染等情况,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胆红素代谢,导致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成年人中度黄疸常见于肝炎、胆囊炎、胆道结石等疾病,可能会伴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不适症状,对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需要积极查找病因进行治疗。 重度黄疸 表现:血清总胆红素值超过171μmol/L。皮肤、黏膜呈现深度黄染,可累及全身,包括手掌、足底等部位,巩膜重度黄染,尿液颜色明显加深,呈浓茶色,还可能伴有皮肤瘙痒等症状。 人群特点及影响:新生儿重度黄疸是非常危险的情况,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出现嗜睡、拒奶、抽搐、角弓反张等严重表现,甚至危及生命。成年人重度黄疸多见于重型肝炎、胆道梗阻严重等情况,病情较为危重,常伴有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需要立即进行抢救和治疗。

    2025-11-04 12:46:25
  • 全麻状态下胃内有异物会有何影响

    全麻下胃内异物可增加气道梗阻风险,大异物或位置不当易阻塞气道,儿童因气道狭窄风险更高;会干扰胃内相关手术或内镜操作,阻碍观察与操作、延长时间并可能损伤胃黏膜;易引发反流误吸致吸入性肺炎等,老年或胃肠动力障碍者风险更高;儿童需加强气道监测及制定针对性麻醉方案,老年人要评估异物状态必要时先处理,有基础疾病患者需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麻醉与治疗方案。 一、气道相关影响 全麻状态下胃内有异物可能增加气道梗阻风险。由于全麻时患者吞咽反射减弱,胃内异物可能发生移位,若异物较大或位置不当,可阻塞气道,影响通气。例如,相关研究表明,胃内较大异物在全麻状态下因肌肉松弛等因素更易移位至咽喉部或气道,导致通气困难,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尤其在儿童群体中,因其气道相对狭窄,风险更高。 二、对胃内操作及手术的干扰 若患者因胃内异物需行腹部相关手术或内镜等操作,胃内异物会干扰手术视野与操作进程。以内镜手术为例,胃内异物的存在会阻碍内镜的观察与操作,增加操作难度,可能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可能因操作不当对胃黏膜等组织造成额外损伤。 三、反流误吸风险 全麻状态下胃蠕动减弱,胃酸分泌正常,胃内异物存在时易引发胃内容物反流。反流的胃内容物可能携带异物进入气道,从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有研究显示,胃内异物患者发生反流误吸的概率较无异物者显著升高,尤其是老年患者或本身存在胃肠动力障碍的人群,其反流误吸风险更高,可导致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四、不同人群差异影响 儿童:儿童胃内异物更易因术中体位变化等因素发生移位,全麻时需加强气道监测,密切关注异物位置变化,因其气道狭窄,一旦发生气道梗阻后果更严重,术前需充分评估异物情况并制定针对性麻醉方案。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胃肠功能减退等情况,胃内异物更易引发反流误吸,且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发生并发症后预后可能较差,术前应详细评估胃内异物状态,必要时考虑先行异物处理再行全麻,以降低手术风险。 有基础疾病患者:对于本身存在消化道疾病(如胃溃疡、胃动力紊乱等)的患者,胃内异物会加重原有病情,全麻过程中需综合评估基础疾病对胃内异物及全麻的影响,权衡利弊,制定个性化的麻醉与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安全。

    2025-11-04 12:44:47
  • 胃酸吃什么水果能缓解

    有助于缓解胃酸的水果有香蕉可在胃内形成保护膜、南瓜含果胶保护胃黏膜、苹果是碱性水果能中和胃酸,食用时要注意不要空腹大量食用,不同人反应不同,严重胃酸相关疾病人群不能仅靠吃水果缓解需就医,孕妇选合适水果并注意清洁卫生和适量食用。 一、部分有助于缓解胃酸的水果 (一)香蕉 香蕉是一种天然的抗酸剂,它能在胃内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研究表明,香蕉中含有丰富的黏液蛋白,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如儿童、成年人和老年人,适量食用香蕉都有助于缓解胃酸症状,但儿童食用时需注意避免呛噎,应切成合适的小块。 (二)南瓜 南瓜富含果胶,这种物质可以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的刺激。南瓜可以做成南瓜粥等食用,对于患有胃酸相关疾病的人群,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较为适宜。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相对较弱,南瓜粥容易消化,能起到较好的缓解胃酸作用;年轻人食用南瓜也能通过其果胶成分来保护胃黏膜。 (三)苹果 苹果是一种碱性水果,适量食用可以中和胃酸。苹果中的果胶等成分还能调节肠道功能。不同年龄的人都可以吃苹果,但对于儿童来说,要注意食用方式,避免一次吃太多,可切成小块慢慢吃;成年人和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每天吃1-2个苹果来缓解胃酸。 二、食用水果缓解胃酸的注意事项 (一)食用时机 不要在空腹时大量食用上述水果,比如不要空腹吃太多香蕉或苹果等。可以在饭后1-2小时适量食用水果,这样既能利用水果缓解胃酸的作用,又不会因为空腹食用对胃造成过度刺激。 (二)个体差异 不同的人对水果缓解胃酸的反应可能不同。有些人可能食用某种水果后缓解胃酸的效果很明显,而有些人效果不显著。对于患有严重胃酸相关疾病,如胃溃疡等的人群,不能仅仅依靠吃水果来缓解症状,还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例如,老年人如果本身有胃溃疡病史,在食用水果缓解胃酸时更要谨慎,最好先咨询医生适合食用的水果种类和食用量。 (三)特殊人群 孕妇如果出现胃酸症状想通过水果缓解,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水果和食用量。孕妇属于特殊人群,在选择香蕉、苹果等水果时,要确保水果的清洁卫生,避免因食用不洁水果导致胃肠道不适。同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量食用,不能过量。

    2025-11-04 12:43:1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