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胃肠动力学术组委员。现任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医师资格综合笔试命题专家组消化组组长、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及环境与健康学组副主任委员。北京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委员、中国医院管理学会病案管理学组常委,电子病历学组副主委。多个杂志编委。
展开-
喝牛奶拉肚子是什么原因
导致人饮用牛奶后拉肚子的原因包括乳糖不耐受(因缺乏乳糖酶无法完全消化分解乳糖致肠道不适,亚洲人群常见,各年龄有差异)、牛奶过敏(免疫系统对牛奶蛋白质异常免疫反应致不适,婴幼儿易出现,有家族过敏史风险高)、肠道功能紊乱(本身肠道功能不佳者饮用后易诱发,生活方式等可加重)、牛奶质量问题(细菌污染致肠道感染腹泻)、饮用方式不当(大量饮冰冷牛奶刺激肠道致蠕动异常拉肚子)。 人群特点:不同年龄人群发生率有差异,亚洲人群中乳糖不耐受较为常见,婴幼儿乳糖不耐受可能与自身乳糖酶活性较低有关,成年人也可因各种原因导致乳糖酶活性下降而出现。 牛奶过敏 原因:人体免疫系统对牛奶中的蛋白质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当饮用牛奶后,免疫系统将牛奶蛋白质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启动免疫应答,释放如组胺等物质,引起胃肠道等不适症状,如腹泻、呕吐、皮疹等。 人群特点:牛奶过敏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婴幼儿相对更易出现,有家族过敏史的人群发生牛奶过敏的风险可能更高。 肠道功能紊乱 原因:本身肠道功能不佳,如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等肠道疾病,饮用牛奶后可能刺激肠道,导致肠道蠕动加快等功能紊乱,出现拉肚子的情况。 人群特点:肠道功能紊乱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饮用牛奶后都可能诱发症状,生活方式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等因素可能加重肠道功能紊乱情况,进而影响对牛奶的消化耐受。 其他可能因素 牛奶质量问题:如牛奶被细菌污染等,饮用后可引起肠道感染,出现腹泻症状。 饮用方式不当:比如大量饮用冰冷的牛奶,可能刺激肠道,导致肠道蠕动异常,引起拉肚子。
2025-11-04 11:08:46 -
为什么每次喝牛奶喝奶粉就拉肚子
导致腹泻的原因包括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肠道功能紊乱。乳糖不耐受是因肠道缺乏乳糖酶无法消化乳糖致腹胀、腹痛、腹泻,不同年龄人群发生率有差异;牛奶蛋白过敏是免疫系统将牛奶蛋白认作有害物质启动免疫反应致肠道不适,婴幼儿易发生且有家族过敏史者风险高;肠道功能紊乱是喝牛奶或奶粉改变肠道内环境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泻,不同生活方式及有既往肠道疾病史者更易出现。 人群特点:不同年龄人群发生率有差异,一些亚洲人群乳糖不耐受发生率较高,婴幼儿由于肠道发育尚不完善,乳糖酶活性较低,更容易出现,随着年龄增长,部分人群乳糖酶活性会逐渐下降,但也有个体差异。 牛奶蛋白过敏 发生机制:人体免疫系统将牛奶中的蛋白质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从而启动免疫反应,引发肠道等部位的不适症状,包括腹泻。 人群特点:婴幼儿相对更易发生,有家族过敏史的婴幼儿风险更高,除了腹泻,还可能伴有呕吐、皮疹、哭闹不安等表现,不同年龄的牛奶蛋白过敏患者症状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是免疫系统对牛奶蛋白的异常反应。 肠道功能紊乱 发生机制:喝牛奶或奶粉可能改变肠道内环境,影响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和菌群平衡,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泻症状。 人群特点: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可能有不同影响,比如本身肠道功能不太稳定的人,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的人等,肠道适应能力较差,更容易因喝牛奶或奶粉出现肠道功能紊乱相关腹泻。病史方面,如果有既往肠道疾病史,如肠炎等,肠道屏障功能等可能已受影响,喝牛奶或奶粉后更易引发腹泻。
2025-11-04 11:04:47 -
上消化道包括哪些地方
上消化道是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消化道,包括口腔(起始部位,初步消化食物,不同人群口腔有差异)、咽(食物和空气共同通道,病史影响其功能)、食管(肌性管道,推送食物,不同人群蠕动有别,病史致结构功能异常)、胃(储存消化食物,不同性别及特殊生理阶段有差异,病史致病变)、十二指肠(起始部分,进一步消化吸收,自身病变影响功能)。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位,通过咀嚼和唾液的分泌,初步对食物进行物理和化学消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口腔结构和功能有差异,儿童口腔相对较小,更需注意口腔卫生以预防龋齿等问题;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吸烟者可能因烟草刺激影响口腔黏膜状态。 咽: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在吞咽时起到重要的传导作用,各种病史如咽部的炎症等会影响咽的正常功能。 食管:是一连接咽和胃的肌性管道,通过蠕动将食物推送至胃,不同年龄人群食管的蠕动功能有所不同,老年人食管蠕动可能相对减慢;有食管病史的人群如食管狭窄患者,其食管结构和功能会异常。 胃:是储存和进一步消化食物的器官,可通过胃酸和胃蛋白酶等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不同性别在胃的生理功能上可能有一定差异,女性在孕期等特殊生理阶段胃的排空可能会受到影响;有胃部病史如胃炎、胃溃疡等的人群胃的结构和功能会出现病变相关改变。 十二指肠:是小肠的起始部分,接受胃液、胰液和胆汁,进一步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其自身的病变如十二指肠溃疡等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2025-11-04 11:00:43 -
反流性食管炎癌变几率
反流性食管炎癌变几率相对较低,普通患者约1%,但存在病程长(超20年)、重度异型增生等高危因素时几率升高,病程、病理类型、生活方式、年龄性别等会影响癌变几率,患者需定期胃镜检查并积极调整生活方式降低癌变风险。 影响癌变几率的因素 病程因素:随着反流性食管炎病程的延长,食管黏膜反复受到胃酸、胆汁等反流物的刺激,发生Barrett食管的风险增加,而Barrett食管是反流性食管炎相关食管癌的重要癌前病变,一般病程越长,发展为Barrett食管进而癌变的可能性就越大。 病理类型因素:当出现重度异型增生时,细胞的异常增殖程度较高,离癌变更近一步,此时癌变几率比一般反流性食管炎要高很多。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饮酒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以及酒精都会对食管黏膜产生刺激,加重黏膜的损伤,从而增加癌变几率;另外,肥胖患者腹压较高,更容易导致反流,也会促进病情向不利方向发展,增加癌变风险。 年龄性别因素:一般来说,中老年患者相对年轻患者癌变几率可能会高一些;在性别方面,男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发生癌变的几率可能略高于女性,但这一差异不是绝对的,还与个体的具体病情等多种因素相关。 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尤其是存在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等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癌变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以降低癌变的风险。
2025-11-04 10:59:02 -
谷氨酸脱氢酶正常值
谷氨酸脱氢酶成人用酶速率法检测正常值一般为0至11U/L,儿童需参考专属检测标准且异常时综合生长发育等评估,孕妇值通常在正常范围但异常要考虑孕期肝脏负担等结合其他指标排查,有肝病病史者值异常需结合其他肝功能指标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肝脏受损情况与病因。 一、谷氨酸脱氢酶正常值范围 谷氨酸脱氢酶(GLDH)的正常值因检测方法和实验室不同略有差异,一般成人血清中采用酶速率法(37℃)检测时,正常值范围通常为0~11U/L。 二、特殊人群的谷氨酸脱氢酶值特点 (一)儿童 儿童的生理代谢与成人不同,其谷氨酸脱氢酶正常值范围需参考儿童专属的检测标准。一般而言,儿童谷氨酸脱氢酶正常值可能与成人相近,但具体需依据儿童年龄阶段的检测规范确定,若儿童检测值异常,需结合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及病史等综合评估。 (二)孕妇 孕妇的谷氨酸脱氢酶正常值通常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但孕期生理变化可能影响肝功能相关指标,若孕妇谷氨酸脱氢酶值出现异常,需考虑孕期肝脏负担变化等因素,结合其他肝功能指标及临床症状进一步排查原因。 (三)有肝病病史者 对于有肝脏疾病病史的人群,由于谷氨酸脱氢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当肝细胞受损(尤其是线粒体受损)时,血清中谷氨酸脱氢酶水平易升高。此类人群若检测到谷氨酸脱氢酶值异常,需进一步结合肝功能其他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及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肝脏受损的具体情况及病因。
2025-11-04 10:57: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