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擅长:长期从事胃食管反流病等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便秘等胃肠功能性疾病、慢性胃炎及相关癌前病变、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他消化系统疑难复杂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研究,长期从事胃镜和肠镜等内镜诊断和治疗工作。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曾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胃肠动力学术组委员。现任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医师资格综合笔试命题专家组消化组组长、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及环境与健康学组副主任委员。北京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委员、中国医院管理学会病案管理学组常委,电子病历学组副主委。多个杂志编委。

展开
个人擅长
长期从事胃食管反流病等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便秘等胃肠功能性疾病、慢性胃炎及相关癌前病变、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他消化系统疑难复杂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研究,长期从事胃镜和肠镜等内镜诊断和治疗工作。展开
  • 胃胀气症状

    胃胀气是胃肠道内气体积聚过多致腹部胀满伴嗳气等,常见原因有饮食(进食过快等及易产气食物)、消化系统疾病(胃炎等)、其他因素(精神压力大等),症状包括腹部胀满等,评估靠病史询问等,非药物干预有饮食调整、适度运动、腹部按摩,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及有基础病史者各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胃胀气症状的定义 胃胀气是指胃肠道内气体积聚过多,导致腹部出现胀满感的一种症状,可伴随嗳气、腹痛、排气异常等表现。 二、常见原因 1.饮食因素:进食过快、吞咽大量空气,或摄入易产气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洋葱等),可导致胃肠道内气体产生或积聚增多。 2.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肠梗阻等疾病,会影响胃肠蠕动及气体排出,引发胃胀气。 3.其他因素: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可能干扰胃肠功能,导致胃胀气出现。 三、症状表现 1.腹部胀满:患者自觉腹部膨隆,外观可见腹部体积增大。 2.嗳气:频繁从口腔排出气体,可缓解部分胀满感。 3.腹痛:多为腹部隐痛或胀痛,疼痛程度因个体差异及原发病不同而有所不同。 4.排气异常:表现为排气增多或减少,若合并肠梗阻等疾病,可能出现排气停止。 四、评估方法 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饮食情况、既往消化系统疾病史、用药史及精神状态等。 2.体格检查:通过触诊、叩诊等初步判断腹部胀气程度及有无其他异常体征。 3.辅助检查:必要时进行血常规、粪便常规检查,以及腹部超声、胃镜、肠镜等影像学或内镜检查,以明确病因。 五、非药物干预措施 1.饮食调整:避免进食过快、过饱,减少易产气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蔬菜、全麦食物等),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气体排出。 2.适度运动:进行散步、瑜伽等轻度运动,可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胀气。 3.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有助于促进气体排出。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喂养时避免过度喂养及喂食过程中逗笑,防止吞咽过多空气;可通过轻拍背部帮助排出吞咽的气体。 2.老年人:因胃肠蠕动减慢,需注意饮食规律,选择易消化食物,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胃肠动力相关食物或进行温和运动。 3.孕妇:由于激素变化及子宫增大压迫胃肠,应少食多餐,避免食用易产气食物,适当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 4.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需积极控制基础病,因基础病可能影响胃肠功能,进而诱发或加重胃胀气,需定期监测基础病指标并遵循相应治疗方案。

    2025-10-31 14:09:31
  • 食管炎有哪些症状

    食管炎典型症状有烧心多在餐后1小时出现平卧弯腰腹压增高时加重儿童患者可表现为胸骨后不适哭闹不安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反流患者可感胃内容物反流至咽部或口腔进食后明显肥胖妊娠期女性及老年人易出现非典型症状有胸痛部位多样可放射易被误诊为心绞痛儿童患者表现为拒食哭闹时加重、吞咽困难初期间歇性狭窄时持续性食管炎症致蠕动异常或狭窄食管裂孔疝患者、长期吸烟饮酒人群易出现、其他症状部分患者伴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症状儿童长期反流刺激可致反复呼吸道感染老年人更明显部分患者出现消瘦贫血因长期吞咽困难进食少营养摄入不足。 一、典型症状 (一)烧心 是食管炎较为常见的典型症状,多在餐后1小时出现,与胃酸反流至食管有关。平卧、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部分患者烧心症状可在夜间入睡时发生,这可能与睡眠时体位改变、食管清除胃酸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对于儿童患者,烧心可能表现为胸骨后不适、哭闹不安等;老年患者由于感知能力可能下降,烧心症状可能不典型,但仍需警惕食管炎可能。 (二)反流 患者可感到胃内容物反流至咽部或口腔,反流物多呈酸性,有时伴有苦味的胆汁等。反流症状常在进食后明显,尤其是饱食后,肥胖人群由于腹压较高,更容易出现反流情况;妊娠期女性由于激素变化及子宫增大导致腹压增加,也易发生反流;老年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退,反流发生率相对较高。 二、非典型症状 (一)胸痛 疼痛部位可在胸骨后、心前区等,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样等。疼痛可放射至背部、肩部、颈部等部位,易被误诊为心绞痛。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如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等,出现胸痛时需注意鉴别是食管炎还是心脏疾病引起,可通过心电图等检查辅助区分。儿童患者若出现胸痛,由于表述不清可能表现为拒食、哭闹时症状加重等。 (二)吞咽困难 初期可能为间歇性吞咽困难,当食管狭窄时可出现持续性吞咽困难。吞咽固体或液体食物时均可能有困难,这是因为食管炎症导致食管蠕动异常或食管狭窄。一些患有食管裂孔疝的患者,由于疝囊压迫食管,更容易出现吞咽困难;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食管黏膜长期受到刺激,也可能增加吞咽困难的发生风险。 (三)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症状,这是由于反流物刺激咽喉部及气道引起。对于儿童患者,长期的反流刺激可能影响呼吸道发育,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情况;老年人由于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反流引起的呼吸道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另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消瘦、贫血等情况,这是由于长期吞咽困难导致进食减少,营养摄入不足引起。

    2025-10-31 14:08:14
  • 怎么缓解胃疼痛

    胃疼痛可通过调整饮食(选温和易消化食物、避辛辣油腻刺激及咖啡浓茶)、改变生活方式(疼痛时取半卧位、适度运动且不同年龄人群运动有别)、就医检查治疗(持续不缓解或伴呕吐黑便及时就医,依病因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儿童防饮食不洁、老人定期体检谨慎选缓解方法且及时就医)来应对。 一、调整饮食 1.适宜食物选择:可以食用一些温和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小米富含维生素B等营养成分,能保护胃黏膜,其易消化的特性可减轻胃的消化负担。还有南瓜,南瓜中的果胶可以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刺激。一般建议每天饮用1-2碗小米粥或食用适量南瓜。 2.避免食物: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疼痛。同时,也要减少咖啡、浓茶的摄入,因为其中的咖啡因等成分可能会促进胃酸分泌,导致胃疼痛加剧。 二、改变生活方式 1.保持良好姿势:疼痛时可采取半卧位,使身体呈30-45度角,这样有助于减少胃酸反流对食管和胃的刺激,缓解胃疼痛。站立或坐着时要保持挺胸收腹,避免弯腰驼背,以免加重胃部不适。 2.适度运动: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运动,如散步,饭后半小时左右散步15-20分钟,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但要避免在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可在家长陪伴下进行适度玩耍性活动,如在平坦安全的环境中慢走;老年人则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三、就医检查与治疗 1.及时就医情况:如果胃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呕吐、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胃镜等检查,以明确病因。例如,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2.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胃炎引起的胃疼痛,可能会使用一些保护胃黏膜的药物等进行治疗;若是胃溃疡导致的,可能会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不同病因导致的胃疼痛治疗方法不同,医生会根据具体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胃疼痛可能与饮食不规律、感染等因素有关。要注意儿童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如果儿童胃疼痛,家长应密切观察疼痛情况,若疼痛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带儿童就医,儿童就医时要如实向医生告知饮食、发病等情况。 2.老年人:老年人胃疼痛可能与身体机能下降、慢性疾病等有关。老年人要注意定期体检,关注胃部健康。在选择缓解胃疼痛的方法时,要更加谨慎,如饮食上要选择更易于消化的食物,运动要适度,就医要及时,因为老年人可能对疼痛的感知不如年轻人敏感,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2025-10-31 14:07:20
  • 拉肚子拉水怎么治疗

    拉肚子拉水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需一般治疗补充水分、调整饮食,还可用药如益生菌、肠黏膜保护剂,不同人群有特殊注意事项,若出现腹泻次数频繁、高热不退、脓血便、严重腹痛、脱水表现等要及时就医。 一、判断病因 拉肚子拉水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性因素(病毒、细菌等感染肠道)、非感染性因素(饮食不当、过敏等)。感染性腹泻常见的病毒有轮状病毒等,细菌有大肠杆菌等;非感染性腹泻可能因食用过多生冷、不洁食物等导致。 二、一般治疗 补充水分:拉肚子拉水容易导致脱水,要及时补充水分。可以口服补液盐,其能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对于儿童,要少量多次服用补液盐;成人也应按照说明书合理服用。如果是婴幼儿,要密切观察其尿量等情况来判断脱水程度并调整补液量。 调整饮食:暂时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的饮食也需适当调整;人工喂养的婴儿可以暂时降低奶粉浓度,减轻肠道负担。 三、药物治疗(仅列药物名称) 益生菌:如双歧杆菌等,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对因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拉肚子拉水有一定帮助。 肠黏膜保护剂:像蒙脱石散等,能吸附肠道内的毒素和病原体,保护肠黏膜,起到止泻的作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拉肚子拉水时要格外注意,因为儿童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全,更容易出现脱水等情况。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精神状态、尿量、皮肤弹性等。如果儿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皮肤弹性差等严重脱水表现,应及时就医,可能需要静脉补液。同时,儿童使用药物要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止泻等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拉肚子拉水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拉肚子拉水导致的脱水可能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老年人在治疗时要更关注电解质情况,因为老年人对电解质紊乱的耐受能力较差。在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时要缓慢进行,密切监测身体状况。 孕妇:孕妇拉肚子拉水需要谨慎处理。一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所以在用药方面要特别谨慎。一般先尝试非药物治疗方法,如调整饮食等。如果拉肚子拉水情况严重,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 五、及时就医的情况 如果拉肚子拉水伴有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腹泻次数频繁,一天超过10次以上。 伴有高热,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不退。 出现脓血便。 有严重的腹痛,难以缓解。 出现脱水表现,如眼眶凹陷、口干、皮肤干燥、尿量极少等。

    2025-10-31 14:06:16
  • 频繁放屁是什么原因

    频繁放屁可因饮食因素中产气食物摄入过多及进食过快边吃边说话致空气随食物入消化道,消化系统问题中消化不良或肠道疾病致产气增多,药物因素影响肠道菌群平衡或胃肠功能,其他因素中内分泌疾病使代谢率降低胃肠蠕动慢、年龄差异中儿童和老年人易出现、特殊生理时期如生理期孕期有影响、基础病史如糖尿病影响自主神经致肠道气体代谢异常等导致。 一、饮食因素 1.产气食物摄入过多:某些食物在肠道内经细菌分解会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导致频繁放屁。例如豆类(如黄豆、黑豆等),其含有的低聚糖不易被小肠消化吸收,到达大肠后被肠道细菌发酵,产生氢气、甲烷等气体;洋葱、大蒜等蔬菜中含有的硫化物较多,在肠道代谢时也易产生气体;碳酸饮料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胃肠道后会增加气体量,引发放屁增多。 2.进食习惯影响:进食过快、边吃边说话等会使大量空气随食物一起进入消化道,这些空气最终会通过放屁排出体外,导致放屁频繁。 二、消化系统问题 1.消化不良: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或消化酶分泌不足时,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被肠道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引起频繁放屁。例如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相关的频繁放屁情况。 2.肠道疾病:患有肠炎(如细菌性肠炎、病毒性肠炎等)、肠易激综合征等肠道疾病时,肠道黏膜可能存在炎症、功能紊乱等情况,影响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及气体调节功能,导致肠道产气增多,表现为频繁放屁。例如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伴有肠道运动异常和内脏高敏感性,易出现放屁增多等症状。 三、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肠道菌群平衡或胃肠功能,从而导致放屁增多。例如一些抗生素在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会破坏肠道有益菌群,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影响气体代谢,导致频繁放屁。 四、其他因素 1.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会使机体代谢率降低,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发酵产气增多,出现频繁放屁的现象。 2.年龄差异:儿童由于饮食结构特点(如常食用易产气食物)及胃肠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容易出现频繁放屁;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消化吸收能力下降,也更易发生频繁放屁的情况。 3.特殊生理时期:女性在生理期时,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肠道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及气体调节出现变化,引发放屁增多;孕期女性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肠道,也可能出现频繁放屁的状况。 4.基础病史影响: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可能会影响自主神经功能,进而影响肠道的神经调节,导致肠道气体代谢异常,出现频繁放屁的表现。

    2025-10-31 14:05: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