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病毒性肝炎、脂肪肝、不明原因肝损伤、药物性肝炎、肝硬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衰竭、脓毒血症、不明原因发热、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
哪些人不能接种新冠疫苗
新冠疫苗接种禁忌涵盖对疫苗成分过敏者、既往发生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处于发热急性期、患急性疾病及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者、严重慢性疾病未控制者、妊娠期女性、正在服用特定免疫抑制药物或免疫功能受损者,因这些情况接种会有引发严重反应、影响免疫效果或对健康有潜在不利影响等风险。 一、对疫苗成分过敏者 对新冠疫苗所含成分(如活性成分、辅料等)过敏者严禁接种。例如对疫苗中的某种蛋白质、化学物质等过敏,接触后可能引发严重过敏反应,威胁身体健康。 二、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 如既往接种新冠疫苗或其他疫苗时出现急性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者,不能接种新冠疫苗,因为再次接种可能重复引发严重过敏事件。 三、处于发热急性期、患急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者 1.发热急性期:人体在发热时免疫系统处于相对特殊状态,此时接种新冠疫苗可能影响免疫应答效果,也可能加重发热等不适症状,还可能混淆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与疾病本身症状。 2.患急性疾病:例如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等急性疾病时,身体正处于应对疾病的状态,接种新冠疫苗可能干扰疾病的正常诊疗和恢复,甚至导致不良反应加重。 3.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像高血压患者血压急剧升高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发作期、糖尿病患者血糖严重波动处于不稳定的急性发作期等,此时身体机能不稳定,接种疫苗存在风险。 四、严重慢性疾病未控制者 1.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此类患者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接种新冠疫苗后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状态,有诱发癫痫发作或其他神经系统异常反应的风险,由于疾病未得到控制,难以准确评估疫苗接种后的反应及对疾病的影响。 2.其他严重慢性疾病未控制者:比如未控制的严重心脏病(如不稳定型心绞痛、未控制的心力衰竭等)、未控制的重度肝脏疾病、未控制的重度肾脏疾病等,这些患者本身疾病状态下接种新冠疫苗,可能因身体机能不佳无法良好应对疫苗的免疫刺激,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增加或加重原有病情。 五、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接种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尚未完全明确,为避免可能对胎儿产生的潜在未知影响,妊娠期女性暂不建议接种新冠疫苗。 六、正在服用特定免疫抑制药物或免疫功能受损者 1.服用特定免疫抑制药物者:如因器官移植等情况正在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其自身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接种新冠疫苗后可能无法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达不到预期的免疫保护效果,同时还可能增加感染等其他风险。 2.免疫功能受损者:包括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正在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由于自身免疫防御能力较弱,接种新冠疫苗后可能无法正常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难以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且可能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及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2025-10-15 15:11:18 -
新冠感染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新冠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途径感染,飞沫传播是感染者说话等产生飞沫致近距离人吸入感染,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气溶胶传播是密闭空间中飞沫蒸发成气溶胶致人吸入感染,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接触传播包括直接和间接接触,不同人群有不同感染风险及注意事项。 原理及过程:新冠病毒感染者在说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产生含有病毒的飞沫。这些飞沫较大,一般在1米以内会沉降到物体表面或落地。例如,当感染者呼出飞沫后,周围近距离的人如果吸入这些飞沫,就有可能被感染。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由于呼吸频率相对较快,且在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时更容易吸入飞沫,所以更易通过飞沫传播感染新冠病毒;老年人如果本身存在呼吸系统功能相对较弱等情况,也较易因吸入飞沫而感染。在生活方式方面,如果处于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飞沫传播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婴幼儿,应尽量避免让其处于人员密集且通风差的环境中,外出时可佩戴合适的儿童口罩来降低飞沫传播风险;对于老年人群体,在与他人交往时应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尽量减少在人群密集场所的停留时间。 气溶胶传播 原理及过程:在某些特定场所,比如通风不好的密闭空间中,含有病毒的飞沫会逐渐蒸发,形成微小的气溶胶颗粒,这些气溶胶可以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并且随着空气流动传播到较远的地方。当其他人吸入含有病毒的气溶胶时,就可能被感染。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如果长时间处于类似电梯等相对密闭且人员流动但通风不佳的环境中,感染气溶胶传播的风险会增加;老年人如果本身活动范围受限,长时间待在通风不良的室内,也面临较高的气溶胶传播风险。生活方式上,如果经常出入一些人员复杂且通风设施不完善的公共场所,感染气溶胶传播的几率会上升。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婴幼儿在乘坐电梯等密闭空间时,家长可尽量减少停留时间,并关注室内通风情况;老年人居住的房间应保证良好的通风,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改善室内空气环境,降低气溶胶传播风险。 接触传播 原理及过程: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直接接触是指与新冠病毒感染者直接接触,如握手等;间接接触是指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然后再接触自己的口、鼻、眼等黏膜部位而感染。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由于好奇心强,可能会用手触摸被污染的物体后不注意清洁就接触自己的脸部等部位,增加感染风险;老年人如果行动不便,接触被污染物体后可能不能及时清洁手部,也易感染。在生活方式方面,如果经常接触公共环境中的扶手、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体,感染风险会提高。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婴幼儿家长要注意经常给孩子清洁手部,避免孩子用手接触口鼻等部位;老年人应尽量减少接触公共环境中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如需接触后要及时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洗手时要注意洗净双手各个部位,保证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
2025-10-15 15:09:43 -
狂犬疫苗接种时间
狂犬疫苗接种时间因暴露等级不同而异,三级暴露0天、3天、7天、14天、28天分别注射五剂;二级暴露0天、3天、7天、14天、28天分别注射五剂;一级暴露特殊情况0天、7天、21天各注射一剂;暴露前基础免疫0天、7天、21天分别注射三剂,加强免疫第0天和第3天各注射一剂;不同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接种时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暴露后狂犬疫苗接种时间 (一)三级暴露 1.0天:注射首剂狂犬疫苗,尽快处理伤口,用肥皂水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每处伤口至少15分钟,如伤口较深,应深入反复冲洗。 2.3天:注射第二剂狂犬疫苗。 3.7天:注射第三剂狂犬疫苗。 4.14天:注射第四剂狂犬疫苗。 5.28天:注射第五剂狂犬疫苗。 (二)二级暴露 1.0天:清洗伤口后注射首剂狂犬疫苗。 2.3天:注射第二剂狂犬疫苗。 3.7天:注射第三剂狂犬疫苗。 4.14天:注射第四剂狂犬疫苗。 5.28天:注射第五剂狂犬疫苗。 (三)一级暴露 一般情况下无需接种狂犬疫苗,但如暴露者为免疫功能低下者、暴露于蝙蝠且不能确定动物健康状况等特殊情况,可考虑接种,接种时间为0天、7天、21天各接种一剂。 二、暴露前狂犬疫苗接种时间 (一)基础免疫程序 1.0天:注射首剂狂犬疫苗。 2.7天:注射第二剂狂犬疫苗。 3.21天:注射第三剂狂犬疫苗。 (二)加强免疫 如存在再次暴露风险,可在第0天和第3天各接种一剂狂犬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接种狂犬疫苗时需由家长陪同,要安抚儿童情绪,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接种。由于儿童可能对疼痛更敏感,接种后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发热、接种部位红肿等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但按照正规程序接种狂犬疫苗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二)孕妇 孕妇被动物咬伤后,同样需要按照暴露等级及时接种狂犬疫苗。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狂犬疫苗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因为狂犬疫苗是灭活疫苗,不进入血液循环,不会对胎儿产生直接危害,所以孕妇暴露后应及时接种狂犬疫苗以预防狂犬病。 (三)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接种狂犬疫苗后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相对较高。接种前需详细告知医生自身的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接种后要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同时,老年人被动物咬伤后,伤口愈合相对较慢,更要注意伤口的清洁护理,防止感染。 (四)免疫功能低下者 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这类人群接种狂犬疫苗后,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可能受到影响,需要按照暴露等级规范接种狂犬疫苗,并且可能需要在接种后检测抗体水平,以评估免疫效果。如果抗体水平不足,可能需要调整接种方案。
2025-10-15 15:09:12 -
新冠疫苗贫血可以打吗
轻度贫血一般可接种新冠疫苗,中重度贫血一般不建议立即接种,缺铁性贫血补铁后经评估可考虑接种,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致贫血需个体化评估,儿童贫血分情况,女性生理期轻度可接种非生理期中重度综合评估,有基础病史贫血结合多方面由多学科医生共同评估以保接种安全。 一、轻度贫血情况下的接种评估与建议 若贫血程度为轻度,即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水平处于120-130g/L左右、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水平处于110-120g/L左右,一般可以接种新冠疫苗。此时轻度贫血通常对机体整体免疫功能及疫苗接种后的反应影响较小,疫苗能够正常激发机体免疫应答来产生相应抗体,且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例如,常见的因缺铁等营养因素导致的轻度贫血,在未处于急性发作期时,接种新冠疫苗一般不会加剧贫血状况,也不会显著影响疫苗的保护效果。 二、中重度贫血情况下的接种考量 当贫血为中重度时,即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明显低于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明显低于110g/L,一般不建议立即接种新冠疫苗。因为中重度贫血会使机体处于相对虚弱状态,接种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如发热、乏力等)的风险可能增加,而且身体免疫状态可能因贫血受到较大影响,导致疫苗的免疫应答不佳,无法有效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例如,因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血液系统疾病引发的中重度贫血,此时机体自身状况不稳定,接种疫苗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还可能加重身体不适。 三、不同病因贫血的接种差异 缺铁性贫血:若处于补铁治疗阶段,待血红蛋白恢复到一定程度(如达到轻度贫血范围以上),经医生评估后可考虑接种新冠疫苗。因为通过补铁治疗改善贫血状况后,机体整体状态有所好转,能够较好地耐受疫苗接种。 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需由血液科医生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贫血严重程度以及基础疾病控制情况等进行个体化评估。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病情不稳定时,接种疫苗可能会干扰疾病的正常诊疗及机体恢复,必须在医生充分评估利弊后再决定是否接种。 四、特殊人群贫血接种的注意事项 儿童贫血患者:儿童贫血原因多样,若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且属轻度,在补充营养使血红蛋白改善后可考虑接种;若为中重度贫血或由其他严重疾病导致的贫血,需先针对贫血及基础疾病进行治疗,待身体状况稳定后,经儿科医生评估再决定是否接种,以保障儿童接种安全及疫苗效果。 女性贫血患者:生理期导致的轻度贫血一般可正常接种;非生理期的中重度贫血则需综合评估身体整体状态,由医生判断接种风险与收益。 有基础病史的贫血患者:如患有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并伴有贫血的患者,接种新冠疫苗时要结合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以及贫血严重程度,由多学科医生共同评估,确保接种安全,例如慢性肾病患者需在肾病病情稳定、贫血得到一定控制的前提下谨慎接种。
2025-10-15 15:08:56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潜伏期是多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3-7天,不同变异株可能影响潜伏期,个体因素中年龄、性别等对潜伏期影响不大,生活方式等主要影响感染后病情,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感染后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需密切关注症状并及时检测,老年人易发展为重症要做好健康监测,有基础疾病人群要控制基础疾病并关注相关症状。 影响潜伏期长短的因素 病毒因素:不同的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可能会导致潜伏期有所差异。例如,一些变异株可能使得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速度或传播特性改变,从而影响潜伏期时长。 个体因素 年龄:儿童与成人的潜伏期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儿童潜伏期相对成人可能并无显著不同,但儿童自身免疫系统等发育特点可能会影响感染后的病程等后续情况。比如,儿童感染后可能出现一些相对特殊的表现,但潜伏期时长主要还是遵循1~14天的大致范围。 性别:性别本身一般不是影响潜伏期长短的主要因素,但不同性别的个体可能在基础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进而可能对感染后的一些过程产生间接影响。例如,若女性有基础妇科疾病等情况,可能在感染后身体整体的反应会稍有不同,但这与潜伏期时长关系不大。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健康的人,如经常运动、饮食均衡等,可能身体免疫力相对较好,但这主要影响感染后的病情严重程度等,对潜伏期时长影响不明显;而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也主要是影响感染后的整体健康状况,并非直接改变潜伏期。 特殊人群风险: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潜伏期本身可能不受基础疾病直接影响,但基础疾病可能会使感染后的病情发展更复杂。比如,本身有糖尿病的患者感染后,可能更容易出现血糖波动等情况,但潜伏期还是在1~14天的范围内。 用药禁忌:正在服用某些特定药物的人群,一般药物本身不会直接改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但如果因为药物影响了身体的免疫等功能,可能间接对感染后的情况有作用,但这不是关于潜伏期时长的直接因素。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时,家长需密切关注其症状表现,虽然潜伏期一般在1~14天,但一旦发现儿童有疑似感染症状,应及时进行隔离和检测。老年人感染后潜伏期同样遵循1~14天左右,但老年人本身机体功能衰退,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症,所以对于老年人,即使在潜伏期,也应做好健康监测,如定期测量体温、观察呼吸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要尽早就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后,无论处于潜伏期还是发病期,都要更加注意基础疾病的控制,严格按照基础疾病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同时密切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加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病情,所以这类人群在潜伏期也不能放松警惕,要做好防护和健康监测。
2025-10-15 15: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