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擅长:病毒性肝炎、脂肪肝、不明原因肝损伤、药物性肝炎、肝硬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衰竭、脓毒血症、不明原因发热、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病毒性肝炎、脂肪肝、不明原因肝损伤、药物性肝炎、肝硬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衰竭、脓毒血症、不明原因发热、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展开
  • 新冠疫苗第三针能延迟打吗

    新冠疫苗第三针一般不建议随意延迟打,若延迟接种免疫效果可能受一定影响、对特定变异株防护可能受影响,特殊人群延迟接种有不同注意事项,如老年人、儿童青少年、孕妇、患有慢性疾病人群等,且延迟接种期间要做好防护降低感染风险。 一、一般情况下延迟接种的影响 1.免疫效果可能受一定影响:新冠疫苗第三针(加强针)的接种时间是经过科学研究确定的合适间隔,按照规定时间接种能较好地维持体内抗体水平,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免疫保护作用。若延迟接种,可能会导致体内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上升缓慢或上升幅度不足,使得对病毒的免疫防护能力在一定时间内相对较弱。例如,部分研究显示,延迟接种可能会使机体对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强度不如按时接种时理想。 2.对特定变异株的防护可能受影响:随着新冠病毒变异株不断出现,按时接种加强针有助于机体更好地应对变异株。延迟接种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对新变异株的快速免疫应答能力,增加在变异株流行期间感染的风险。不过,即使延迟接种,在补种后机体仍会逐渐产生相应免疫反应来应对。 二、特殊人群延迟接种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延迟接种可能会使他们在病毒流行期间面临更高的感染风险。但如果老年人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正在患有急性疾病处于发作期等,需要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待病情稳定后再尽快补种加强针。在延迟接种期间,要更加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因为他们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2.儿童和青少年: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一般也建议按照规定时间接种加强针。但如果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延迟接种,比如儿童在接种前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需要暂缓接种,待康复后及时补种。在延迟接种期间,要关注儿童的日常健康状况,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减少感染机会。同时,家长要密切留意孩子的身体变化,一旦出现疑似新冠感染症状要及时就医排查。 3.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若需要延迟接种加强针,要综合评估延迟接种的利弊。在延迟接种期间,孕妇要格外注意防护,避免感染新冠病毒。因为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对自身健康和胎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条件允许且身体状况稳定时,应尽快补种加强针,但具体需在医生的专业评估和指导下进行。 4.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人群,若要延迟接种加强针,需要先控制好基础疾病。在基础疾病控制平稳的情况下,再考虑补种加强针。在延迟接种期间,要严格遵循慢性疾病的管理要求,按时服用药物,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减少感染风险。 总体而言,新冠疫苗第三针一般不建议随意延迟接种,但在遇到特殊情况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并且要在延迟接种期间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

    2025-10-15 15:07:13
  • 发烧和新冠症状区别

    发烧可能由新冠病毒感染或非新冠疾病引起,二者在症状表现、流行病学、诊断检测及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有不同。新冠感染发热可为低热、中等度热或高热,常伴干咳、乏力等,有流行病史,可通过核酸或抗原检测明确;非新冠发烧因病因不同有不同表现,如普通感冒以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为主等,需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发烧情况各有特点,需关注并及时处理。 其他伴随症状: 新冠症状:除发热外,还常伴有干咳、乏力,部分人会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嗅(味)觉减退或丧失、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等下呼吸道感染表现。儿童感染新冠后还可能出现呕吐、精神差等表现。 非新冠发烧症状: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烧,除发热外主要以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为主,全身症状相对较轻;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除发热外,可能有咳嗽、咳痰,痰可为脓性,还可能伴有胸痛等症状;流感引起的发烧通常起病急,全身症状更重,如高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较明显。 流行病学方面 新冠相关:新冠病毒感染有明确的流行病史,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有与新冠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史,或处于新冠病毒流行的高风险地区等情况时感染新冠的可能性较大。 非新冠发烧情况:普通发烧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则与具体病因相关,比如普通感冒在全年均可发生,通过飞沫等传播;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流行情况因具体细菌种类而异,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在冬春季相对多见等。 诊断检测方面 新冠检测:可通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等来明确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确定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金标准,抗原检测相对快捷但准确性相对核酸检测可能稍低。 非新冠发烧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比如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可能会有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指标异常;普通感冒一般血常规无明显异常等,但这也不是绝对的,需要综合判断。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感染新冠后发烧特点可能与成人有差异,儿童可能体温波动较大,且可能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需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而儿童普通发烧的原因也多样,如幼儿急疹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常先有高热,热退疹出。对于儿童发烧无论是新冠还是非新冠情况,都要注意观察精神状态等,若持续高热或出现其他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感染新冠后发烧可能恢复相对较慢,且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肺炎等,同时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发烧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老年人普通发烧的原因也需仔细排查,因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孕妇:孕妇感染新冠发烧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评估和处理。而孕妇普通发烧也需要谨慎处理,因为某些药物在孕期的安全性需要考虑。

    2025-10-15 15:05:26
  • 新冠疫苗123针的区别是什么

    新冠疫苗接种程序有2针剂、3针剂、1针剂等不同类型及相应间隔要求,免疫效果上2针剂接种后有较高中和抗体但免疫应答强度广度稍逊,3针剂多次接种免疫应答更充分能提供全面保护尤其应对变异株有优势,1针剂接种后免疫应答强度相对较弱但能快速提供初步保护,特殊人群中老年人接种需评估健康状况按程序接种,儿童接种要依规范及安全原则,慢性病患者病情稳定可正常接种但需密切观察身体反应。 一、接种程序差异 1.2针剂疫苗:以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为例,通常需要接种2剂,两剂之间间隔建议为3~8周。第一针接种后,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初步的免疫应答,第二针接种可进一步增强免疫效果,使机体产生更持久、更强烈的特异性抗体反应。 2.3针剂疫苗:以重组亚单位疫苗为例,需接种3剂,相邻两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4周,第2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6个月内完成。通过3次接种,可逐步激活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诱导产生更高水平的抗体,增强免疫保护效果。 3.1针剂疫苗:以腺病毒载体疫苗为例,仅需接种1剂。该疫苗利用腺病毒作为载体,将新冠病毒的抗原基因导入人体细胞,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接种程序简便,适合急需接种且不便多次接种的人群。 二、免疫效果差异 1.2针剂疫苗:两剂接种后,机体可产生较高水平的中和抗体,能有效抵御新冠病毒感染,免疫保护持续时间在现有研究观察中具有一定持久性,但相对3针剂疫苗,其免疫应答的强度和广度可能稍逊。 2.3针剂疫苗:多次接种后,机体的免疫应答更为充分,不仅抗体水平较高,还能激活更多种类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等,从而提供更全面的免疫保护,尤其在应对病毒变异株方面可能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3.1针剂疫苗:接种1剂后可诱导机体产生一定水平的抗体,但免疫应答强度相对2针剂和3针剂疫苗可能较弱,免疫保护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短,但能快速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对于急需获得初步保护的人群有一定作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接种时需评估自身健康状况,若处于稳定期可按常规程序接种。对于2针剂疫苗,需关注两针间隔时间是否符合要求;3针剂疫苗要确保按程序完成3次接种以获得较好免疫效果;1针剂疫苗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但需注意可能的免疫应答差异。 2.儿童:目前新冠疫苗在儿童中的接种程序有相应规范,需依据年龄等情况进行。2针剂、3针剂或1针剂疫苗在儿童中的接种需严格遵循儿童接种的安全原则,确保在适宜年龄阶段按照规定程序接种,关注接种后的反应及免疫效果的逐步建立。 3.慢性病患者:患有慢性病且病情稳定的人群,接种时可按正常程序接种,但需密切观察接种后的身体反应。不同针次疫苗对慢性病的影响可能因个体病情而异,接种后要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健康监测。

    2025-10-15 15:05:05
  • 接种新冠疫苗哪些人不能打

    新冠疫苗接种禁忌包括对疫苗成分或生产过程物质过敏者、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正在发热或患急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及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者、妊娠期女性、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患有未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因过敏可能致严重症状、疾病可能加重或影响免疫及胎儿等。 一、对疫苗成分过敏者 1.具体情况:包括对新冠疫苗中任何一种成分过敏者,例如对疫苗中的活性物质、非活性物质(如某些防腐剂等)过敏;既往接种新冠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情况的人群。这是因为过敏体质者再次接触过敏原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症状,威胁生命健康,相关研究表明疫苗成分过敏是明确的接种禁忌。 二、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 1.具体情况:未控制的癫痫患者,由于癫痫发作时可能出现意外情况,而疫苗接种可能诱发癫痫发作或影响病情控制;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期患者,此类神经系统疾病处于活动期时接种疫苗可能加重病情,现有临床研究显示此类人群接种存在风险。 三、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及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1.具体情况:正在发热的人群,此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接种疫苗可能加重发热症状或掩盖病情;患急性疾病者,如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等,身体免疫力和机能处于特殊状态,接种疫苗可能影响免疫应答或导致病情加重;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例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急剧升高未得到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过大处于急性并发症阶段等,此时接种疫苗可能无法达到预期免疫效果且增加健康风险;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如未控制的重度心力衰竭、未控制的恶性肿瘤晚期等,机体整体状态差,接种疫苗的风险大于获益。 四、妊娠期女性 1.具体情况:妊娠期女性接种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尚未完全明确,从现有研究和临床实践考虑,为避免可能对胎儿产生的潜在不良影响,妊娠期女性暂不建议接种新冠疫苗。 五、对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物质过敏者 1.具体情况:若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了特定物质(如某些生产工艺中用到的物质),而个体对该物质过敏,也属于不能接种的范畴,这是基于疫苗生产工艺相关物质过敏可能引发不良反应的考虑。 六、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 1.具体情况:既往接种其他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由于再次接种同类疫苗存在再次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所以这类人群不能接种新冠疫苗。 七、患有未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1.具体情况: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处于活动期,未得到有效控制时,接种新冠疫苗可能影响自身免疫平衡,导致病情波动或加重,现有临床观察和研究提示此类人群接种需谨慎,一般属于不能接种的情况。

    2025-10-15 15:03:18
  • 存在哪些情况不能接种新冠疫苗

    处于急性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患急性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时接种可能干扰免疫应答或加重病情,对疫苗成分过敏、既往接种有严重过敏史者不宜接种,严重慢性疾病不稳定期如神经系统、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未控制及恶性肿瘤进展期接种有风险,妊娠期女性暂不建议接种,免疫功能受损如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患免疫缺陷病者接种难达防护效果,既往接种新冠疫苗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不适合再次接种。 一、急性疾病发作期 处于发热(体温≥37.3℃)状态时,机体处于应激反应阶段,此时接种新冠疫苗可能干扰正常免疫应答,还可能使发热症状加重或掩盖病情。另外,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消化道感染等急性疾病期间,机体正全力对抗病原体,接种疫苗难以发挥预期免疫效果,且可能引发不适反应加重病情。 二、过敏相关情况 1.对疫苗成分过敏:若既往明确对新冠疫苗所含成分(包括辅料、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等)过敏,接种后极易发生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2.既往接种疫苗有严重过敏史:如曾因接种疫苗出现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严重过敏事件,再次接种新冠疫苗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显著升高,故此类人群不宜接种。 三、严重慢性疾病不稳定期 1.神经系统疾病:未控制的癫痫及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期等)患者,接种疫苗可能诱发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或引发异常免疫反应,影响病情控制。2.心血管疾病: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患者,血压波动较大时接种疫苗,可能因血压骤变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3.代谢性疾病:未控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机体代谢紊乱严重,此时接种疫苗不利于病情稳定,还可能干扰疫苗免疫效果。4.恶性肿瘤:恶性肿瘤进展期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及身体状况较差,接种疫苗难以产生有效免疫保护,且可能加重机体负担。 四、妊娠期女性 目前针对妊娠期女性接种新冠疫苗的研究数据相对有限,为避免可能存在的未知风险影响胎儿发育,妊娠期女性暂不建议接种新冠疫苗,待分娩后再根据情况评估是否接种。 五、免疫功能受损人群 1.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如正在接受化疗、放疗、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此类人群自身免疫应答能力受抑制,接种新冠疫苗后难以产生足够的特异性抗体,无法达到有效免疫防护作用,还可能增加感染机会。2.免疫缺陷疾病患者: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或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患者),其机体免疫功能存在本质性缺陷,接种疫苗无法激发正常免疫反应,不能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 六、既往接种新冠疫苗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 若既往接种新冠疫苗后出现过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不良反应,再次接种时发生相同或更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这类人群不适合再次接种新冠疫苗。

    2025-10-15 15:02:4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