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擅长:病毒性肝炎、脂肪肝、不明原因肝损伤、药物性肝炎、肝硬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衰竭、脓毒血症、不明原因发热、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病毒性肝炎、脂肪肝、不明原因肝损伤、药物性肝炎、肝硬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衰竭、脓毒血症、不明原因发热、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展开
  • 狂犬疫苗加强针怎么打

    狂犬疫苗加强针接种对象包括全程接种后再次暴露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暴露后长时间未接种者;接种程序分一般情况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不同情况;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婴幼儿可选大腿前外侧肌内注射);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家长陪同、孕妇需权衡利弊、老年人要考虑基础疾病且观察反应。 一、接种对象 1.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后再次暴露者:曾全程接种过狂犬疫苗,之后又有暴露于狂犬病毒风险的人,需打加强针。比如被可疑动物再次咬伤、抓伤等情况。 2.免疫功能低下者:这类人群如患有某些免疫缺陷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在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可能不足以提供足够保护,需要加强免疫。例如患有艾滋病的患者,其免疫功能受损,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可能较差,需要更关注加强针的接种。 3.暴露后长时间未接种者:如果暴露后很长时间才来接种狂犬疫苗,可能需要打加强针来补充免疫。比如被动物咬伤后数月才想到接种,可能需要按照加强针的程序来补种。 二、接种程序 1.一般情况的加强针接种:通常情况下,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后,如6个月内再次暴露,一般不需要打加强针;6个月到1年内再次暴露,打1针加强针;1-3年内再次暴露,打2针加强针;超过3年再次暴露,需要全程接种狂犬疫苗。 2.免疫功能低下者的加强针接种: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需要更密切监测抗体水平,必要时按照医生评估来确定加强针接种方案,可能接种程序会有所调整,比如增加接种次数等,但具体需由专业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判断。 三、接种部位与方法 1.接种部位:一般选择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对于婴幼儿,可选择大腿前外侧肌内注射,要避免在臀部注射,因为臀部脂肪组织多,可能影响免疫效果。 2.接种方法:严格按照肌内注射的规范操作,确保疫苗注入肌肉层,以保证疫苗有效吸收发挥作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在接种狂犬疫苗加强针时,要由家长陪同,安抚儿童情绪,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接种。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免疫功能情况各有不同,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更要谨慎,需医生充分评估后进行接种,并且要关注接种后的反应,如局部红肿、发热等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 2.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在需要接种狂犬疫苗加强针时,要权衡利弊。一般来说,狂犬疫苗是安全的,孕妇接种通常不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但仍需由医生充分评估暴露风险和接种必要性后决定是否接种加强针,并且接种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孕妇的反应。 3.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存在免疫功能衰退等情况,在接种加强针时,要了解其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应答,接种后要注意观察局部和全身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025-10-15 14:56:05
  • 乙肝干扰素怎么打

    乙肝治疗中干扰素的选择有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注射前要进行患者和药物准备,注射时要消毒并正确注射,注射后要按压观察和保存药物,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肝功能严重受损患者使用干扰素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干扰素的选择 乙肝治疗中常用的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普通干扰素需要每天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每周皮下注射一次,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干扰素类型。 二、注射前准备 1.患者准备 患者应保持注射部位皮肤清洁,可提前用温水清洗并擦干注射部位皮肤。 了解干扰素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药物准备 检查干扰素的有效期、外观等,确保药物无变质。按照要求储存干扰素,普通干扰素一般需冷藏保存,聚乙二醇干扰素储存条件可能略有不同,需严格按照说明书储存。 三、注射操作步骤 1.消毒 用酒精棉球以注射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进行消毒,消毒范围直径应不小于2cm。 2.注射 普通干扰素: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适量药物,排尽空气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以45°-90°角迅速刺入皮下或肌肉内(具体根据患者的皮下脂肪厚度等情况选择),然后缓慢推注药物。 聚乙二醇干扰素:同样先消毒皮肤,然后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注射时需注意进针深度和角度,保证药物准确注入皮下。 四、注射后的注意事项 1.按压与观察 注射完毕后,用干棉球轻压注射部位片刻,避免出血。 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等不适反应,同时观察自身有无发热、乏力等干扰素常见不良反应,如有严重不适及时就医。 2.药物保存 如果有剩余药物,按照干扰素的储存要求妥善保存,下次注射时再使用。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使用干扰素治疗乙肝需非常谨慎,因为儿童对干扰素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成人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儿童使用干扰素应在有经验的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等,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生长发育受影响等情况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孕妇 孕妇禁用干扰素,因为干扰素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导致胎儿畸形等严重后果。 3.老年人 老年人使用干扰素时,需关注其肝肾功能情况。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要根据老年人的具体肝肾功能调整用药相关事宜,同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如出现明显不适需及时就医并调整治疗方案。 4.肝功能严重受损患者 肝功能严重受损患者使用干扰素需谨慎评估。因为干扰素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肝功能,所以在使用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肝功能状态、全身情况等,使用过程中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如肝功能恶化明显则需考虑调整治疗方案。

    2025-10-15 14:55:46
  •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严重吗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需结合乙肝五项其他指标、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等多项检查综合评估,分既往感染恢复后单纯阳性、可能处于窗口期、核心抗体IgM阳性等情形,儿童需考虑孕期垂直传播可能,成人结合伴随指标判断,均建议及时就医完善检查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维护肝脏健康。 一、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的不同情形及对应情况分析 (一)既往感染恢复后单纯核心抗体阳性 若仅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且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e抗体均为阴性,通常提示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目前病毒已被清除,身体处于恢复阶段,一般不严重。此时机体已产生一定免疫反应,体内多无活跃的乙肝病毒复制,对健康的影响较小,但仍建议定期监测乙肝五项及肝功能等指标,以动态观察身体状况。 (二)核心抗体低水平阳性且可能处于窗口期 当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同时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但乙肝病毒DNA可能呈低水平存在时,可能处于乙肝感染的窗口期。此阶段需要结合乙肝病毒DNA定量等检查进一步明确是否有病毒活跃复制情况。若存在病毒复制,则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病情严重性,可能需要密切随访并考虑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 (三)核心抗体IgM阳性情况 若乙肝核心抗体IgM呈阳性,往往提示乙肝病毒处于复制活跃期,多伴随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等情况,这种情况下通常病情相对较为严重,因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可能对肝脏造成较明显的损伤,需要结合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载量等综合判断肝脏炎症损伤程度及病毒复制情况,进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诊疗方案。 二、不同人群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人群 儿童出现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时,需考虑母亲孕期感染乙肝病毒的垂直传播可能。若为既往感染恢复后单纯核心抗体阳性,一般定期监测肝功能、乙肝五项等即可;若考虑处于窗口期等情况,需更谨慎评估,因为儿童肝脏代偿能力等与成人有差异,需密切关注肝脏指标变化。 (二)成年人群 成年人体质相对稳定,但仍需结合具体伴随指标判断。若为既往感染恢复情况,一般影响较小,但仍需注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饮酒等可能加重肝脏负担的行为;若存在病毒活跃复制情况,则需积极评估病情,必要时考虑抗病毒等治疗措施,以防止肝脏进一步受损。 三、综合评估与后续建议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本身不能单独判定严重程度,必须结合乙肝五项其他指标(如表面抗原、e抗原、e抗体等)、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等多项检查结果综合评估。建议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检查情况进行精准判断,并制定个性化的随访或诊疗方案。同时,无论何种情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作息、均衡饮食、避免酗酒等,对维护肝脏健康都至关重要。

    2025-10-15 14:55:02
  • 何为新冠感染无症状感染者

    新冠感染无症状感染者指无相关临床症状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呈阳性者,具无症状却检测阳性特征,通过飞沫和接触物品传播易被忽视,短期多数对健康影响不大但少数后续可能转有症状,长期影响待研究,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需特殊关注。 一、定义 新冠感染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呈阳性者。 二、特征表现 无症状:自身没有感觉到任何不适,没有出现任何与新冠感染相关的主观症状,这是其最核心的特征。例如,一些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后,身体内存在病毒,但没有发热、乏力、咳嗽等常见症状表现出来。 检测阳性:通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或者抗原检测能够发现体内存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检测病毒的遗传物质来确定是否感染,抗原检测则是通过检测病毒表面的特定抗原来判断。 三、感染途径与传播 感染途径:和有症状的新冠感染者一样,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近距离交谈、打喷嚏、咳嗽等产生的飞沫)以及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口鼻等黏膜感染。 传播特点:由于无症状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可能更容易被忽视,从而在人群中悄悄传播。比如,一个无症状感染者在公共场所活动时,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把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四、对健康的潜在影响 短期影响:大部分无症状感染者短期内可能对健康影响不大,身体免疫系统可能会自行应对病毒,有一定的自我康复可能性。但也有少数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在后续出现症状转变为有症状的感染者。 长期影响:目前对于新冠感染无症状感染者长期健康影响的研究还在持续进行中。不过从一些初步研究来看,少数人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比如可能对肺部功能等有一定影响,但具体情况还需要更多长期随访研究来明确。 五、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无症状感染者同样需要关注,虽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也存在传播风险,需要进行隔离观察等措施,密切关注其后续健康状况,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虽然多数可能暂时无症状,但仍需警惕潜在变化。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无症状感染新冠病毒后,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要更加密切监测其身体状况,因为老年人感染后出现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可能会在无症状阶段后迅速出现病情变化,所以需要加强健康监测,如定期测量体温、观察呼吸等情况。 有基础疾病人群:本身有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由于基础疾病的存在,即使没有新冠感染的明显症状,也需要格外注意,因为新冠病毒可能会对基础疾病产生影响,导致基础疾病加重等情况,需要在感染期间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以及自身身体的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

    2025-10-15 14:54:38
  • 新型冠状感染怎么检测确诊

    新冠病毒检测包括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及影像学检查辅助。核酸检测利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有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采样方法,流程为样本送实验室经提取扩增等数小时到一天出结果;抗原检测基于免疫层析法,操作包括采样滴样等,15-20分钟观察结果,两条红线阳性、一条红线阴性、无红线无效;胸部CT辅助判断肺部病变,儿童等特殊人群采样等有不同注意事项,检测确诊需关注不同人群反应和处理以保顺利准确。 一、核酸检测 1.检测原理:利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通过检测病毒的核酸来判断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新冠病毒的核酸是其遗传物质,通过特定的引物和探针来特异性地扩增和检测病毒核酸序列。 2.采样方法 鼻咽拭子采样:采样人员将拭子深入鼻腔,到达鼻咽部,轻轻旋转数圈后取出,这个过程可能会引起轻微的不适,如鼻酸、打喷嚏等,但一般都在可耐受范围内。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操作需要更加轻柔、准确,以减少不适感。 口咽拭子采样:被采样者张开嘴巴,采样人员用拭子在咽后壁及双侧扁桃体处擦拭取样,可能会引起恶心等反应,对于儿童要注意安抚,避免因挣扎导致采样不顺利。 3.检测流程:采集的样本会被送往实验室,经过核酸提取、扩增检测等步骤,一般数小时到一天左右出结果。 二、抗原检测 1.检测原理: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层析法。新冠病毒表面的特定抗原与试剂盒中的抗体发生反应,通过显色来判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抗原,从而初步确定是否感染。 2.操作方法 用采样拭子采集鼻拭子样本,将拭子头在采样管中旋转摩擦等方式充分获取样本。 将样本滴入检测卡的加样孔等指定位置,然后等待一定时间(一般15-20分钟)观察结果。 3.结果判读:如果检测卡上出现两条红线为阳性,一条红线为阴性,无红线则为检测无效。抗原检测的准确性相对核酸检测稍低,但操作简便,可用于自我初步筛查。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家长在操作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确保采样和检测过程规范,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三、影像学检查辅助 1.胸部CT:在新冠病毒感染的诊断中,胸部CT可以辅助判断肺部病变情况。部分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后,肺部会出现磨玻璃影、浸润影等异常改变。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尤其是重症风险较高的人群,胸部CT有助于早期发现肺部病变,但一般不作为确诊的首要依据,而是结合核酸或抗原检测结果等综合判断。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进行胸部CT检查时要根据病情需要谨慎评估辐射风险,必要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在整个检测确诊过程中,不同年龄、健康状况的人群可能在采样等操作中会有不同的反应和注意事项,都需要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合理的处理,以确保检测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2025-10-15 14:54:0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