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擅长:病毒性肝炎、脂肪肝、不明原因肝损伤、药物性肝炎、肝硬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衰竭、脓毒血症、不明原因发热、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病毒性肝炎、脂肪肝、不明原因肝损伤、药物性肝炎、肝硬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衰竭、脓毒血症、不明原因发热、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展开
  • 新冠状病毒症状有哪些

    新冠状病毒感染后的症状表现多样,有常见症状如发热、干咳、乏力,不常见症状包括呼吸道相关的鼻塞流涕、咽痛和消化道相关的腹泻、恶心呕吐,不同人群有特殊表现,儿童可能有特殊症状且需关注精神等情况,老年患者病情相对较重易现重症及基础病加重,孕妇感染需关注母婴健康及可能出现不良妊娠结局。 常见症状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不同程度升高,这是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的一种反应。一般来说,体温可能会达到37.3℃以上,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甚至更高。 干咳:患者主要表现为无痰或少痰的咳嗽,这是由于病毒侵袭呼吸道,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的。 乏力:感染病毒后,患者会感觉身体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这可能与病毒在体内引发的炎症反应以及机体能量代谢的改变有关。 不常见症状 呼吸道相关症状 鼻塞、流涕:少数患者会出现类似普通感冒的鼻塞、流涕症状,这是因为病毒影响了上呼吸道黏膜,导致黏膜分泌物增多,出现鼻腔的相关不适。 咽痛:部分患者会有咽喉部疼痛的感觉,可能是病毒感染累及咽喉部黏膜所致。 消化道相关症状 腹泻:一些患者会出现腹泻症状,这是由于病毒可能影响到胃肠道功能,导致胃肠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紊乱。 恶心、呕吐:少数患者会有恶心、呕吐的表现,同样与病毒对消化道的影响有关。 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儿童患者:儿童感染新冠状病毒后的症状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部分儿童可能仅表现为低热、咳嗽,也有一些儿童可能会出现精神差、呼吸急促等情况。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呼吸频率等情况,如果儿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婴儿呼吸频率>60次/分钟,幼儿呼吸频率>50次/分钟,儿童呼吸频率>40次/分钟)、嗜睡、拒食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感染后往往病情相对较重,更容易出现重症情况。老年患者可能除了有发热、咳嗽等常见症状外,还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而且可能合并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感染新冠状病毒后可能会使基础疾病加重,增加病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孕妇患者:孕妇感染新冠状病毒后,需要特别关注母婴健康。一些孕妇可能会出现与普通患者类似的症状,但也有少数孕妇可能会出现流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所以孕妇感染后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护理。

    2025-10-15 14:03:38
  • 新冠病毒大白肺

    大白肺是新冠感染后双肺大范围实变的严重影像学表现,由病毒攻击肺泡上皮引发过度免疫炎症反应致肺实变,高危人群为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及免疫低下者,治疗主要是呼吸支持等对症处理,高危人群需加强防护、早期监测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部分可改善预后严重者预后差可能留后遗症。 一、大白肺的定义与影像学特征 大白肺是新冠病毒感染后出现的严重肺部影像学表现,通过胸部CT等检查可见双肺呈现大范围实变影,病变范围常超过肺部总面积的75%,表现为大片状的白色影像区域,提示肺部炎症广泛且严重,是重症肺炎的典型征象。 二、发病机制 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后,主要攻击肺泡上皮细胞,引发机体过度免疫炎症反应。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渗出液积聚,导致肺泡气体交换功能障碍,进而造成肺实变,形成大白肺表现,此过程与病毒引发的肺部炎症级联反应密切相关。 三、高危人群及特点 1.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功能衰退,对病毒的清除能力下降,感染新冠病毒后更易发展为大白肺。 2.有基础疾病者: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自身脏器功能相对较弱,感染新冠病毒后炎症反应更剧烈,易进展为大白肺。 3.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艾滋病患者等,其自身免疫力无法有效对抗病毒,感染后肺部病变容易迅速加重,出现大白肺。 四、治疗原则 大白肺的治疗主要围绕呼吸支持等对症处理,通过吸氧、使用呼吸机等维持患者呼吸功能,同时积极控制炎症反应,但不涉及具体药物的剂量、使用频率等服用指导。对于病情严重者,可能需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精细化呼吸支持治疗。 五、预防与注意事项 1.高危人群防护: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加强防护,如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同时积极接种新冠疫苗以降低重症感染风险。 2.早期监测:感染新冠病毒后需密切监测自身症状,如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发展为大白肺的风险。 3.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助于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减少重症发生的可能性。 六、预后情况 部分大白肺患者经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但严重的大白肺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可能遗留肺纤维化等后遗症,影响肺功能,导致长期呼吸功能受限,需长期进行康复等干预措施。

    2025-10-15 14:03:19
  • 新冠感染通过什么传播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气溶胶传播,不同年龄人群和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感染风险有差异,儿童、老年人等在相应传播场景下更需注意防护。 一、飞沫传播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新冠病毒感染者说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产生含有病毒的飞沫。这些飞沫较大,在空气中悬浮时间较短,一般在近距离(通常认为是1-2米以内)会被周围人吸入而导致感染。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在密闭且人员密集的环境中,感染者产生的飞沫可以在空气中短距离传播并被他人吸入呼吸道,从而引发感染。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由于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相对更容易受到飞沫传播的影响,在人员密集场所如学校等,更需要注意防护;成年人如果处于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工具、室内公共场所等,也有感染风险。 二、接触传播 1.直接接触:接触被新冠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接触自己的口、鼻、眼等黏膜部位,病毒就可能侵入人体导致感染。比如,在医院、商场等场所,物体表面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如果有人用手触摸了被污染的物体表面,然后未及时洗手就接触自己的眼睛、鼻子等,就容易感染。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可能更易因好奇而用手接触各种物体表面后不注意清洁,增加接触传播风险;老年人如果身体机能下降,手部清洁不够及时等也可能增加感染几率。 2.间接接触: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进行传播,比如被病毒污染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其他人接触这些物品后,病毒可以在物品表面存活一段时间,当他人再接触时就可能被感染。在不同生活方式下,经常外出且接触公共物品较多的人群,如上班族每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接触办公场所公共设施等,感染间接接触传播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气溶胶传播 在某些特定环境中,比如医疗机构的ICU病房、长时间密闭且通风不良的环境等,新冠病毒可能会形成气溶胶传播。气溶胶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病毒可以附着在这些微小颗粒上长时间悬浮,远距离传播。有研究发现,在一些新冠疫情暴发的聚集性场所,如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且通风差的环境中,气溶胶传播的风险会增加。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本身呼吸道防御功能较弱,在存在气溶胶传播风险的环境中更容易受到影响;儿童如果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也需要特别注意防护,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对气溶胶传播的抵御能力较弱。

    2025-10-15 14:02:55
  • 新冠肺炎病程超过三个月未痊愈会有何影响

    新冠肺炎病程超过三个月未痊愈时可致呼吸系统持续功能异常有通气障碍等且肺组织纤维化,还累及心血管出现心电图异常等、神经有头痛等症状、代谢有紊乱,易引发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老年人康复缓慢且合并基础病风险增需多学科管理等,儿童需关注生长发育及长期健康追踪康复,有基础病史人群原有基础病可能加重需兼顾管理个体化康复。 一、呼吸系统影响 新冠肺炎病程超过三个月未痊愈时,呼吸系统可能出现持续性功能异常。研究表明,部分患者会存在肺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用力肺活量(FVC)等指标下降,导致活动后气短、咳嗽等症状持续存在,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肺组织可能存在纤维化改变,进一步限制气体交换功能。 二、全身多系统影响 1.心血管系统:长期未愈的患者可能出现心血管相关问题,如心电图异常、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存在心肌炎症、心肌纤维化等情况,增加未来心血管事件风险,表现为心悸、胸闷等不适。 2.神经系统:部分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可能与病毒对神经系统的持续影响或炎症反应有关,影响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 3.代谢系统:可能出现代谢紊乱,如体重异常(消瘦或肥胖)、血糖、血脂水平波动,长期可增加代谢性疾病发生风险,例如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三、心理健康影响 病程超过三个月未痊愈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长期的身体不适及对疾病预后的担忧,会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影响心理健康状态,进一步影响整体康复进程。 四、特殊人群差异及应对 1.老年人:老年人基础疾病多,病程超过三个月未痊愈时,康复更缓慢,且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风险进一步增加,需加强多学科管理,注重营养支持与适度康复训练,密切监测基础疾病变化。 2.儿童:儿童新冠肺炎病程超过三个月未愈时,需关注对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可能存在肺功能长期受损、生长迟缓等情况,应进行长期健康追踪,开展针对性的康复干预,包括呼吸训练、体能锻炼等,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3.有基础病史人群:本身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的患者,新冠肺炎病程超过三个月未愈时,原有基础疾病可能加重,需在康复过程中兼顾基础疾病的管理,遵循个体化的康复方案,避免病情相互影响。

    2025-10-15 14:02:34
  • 美甲会不会传染艾滋病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美甲存在感染风险但概率低,可通过选正规场所、关注自身皮肤状况降低风险,不同人群如儿童、女性、有皮肤疾病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血液传播常见于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被HIV污染的注射器等。 二、美甲过程中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分析 (一)一般美甲操作 在正常的美甲操作中,若美甲工具没有被艾滋病病毒污染,那么不会造成艾滋病传播。但如果美甲工具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使用过,且该工具上残留有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等体液,而后续美甲过程中又造成了皮肤破损,就存在感染风险。不过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极低,因为艾滋病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弱,而且美甲工具使用后通常会进行一定的清洁等处理。 (二)特殊情况 比如美甲店使用的工具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之前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使用过该工具,并且工具上留有含有病毒的血液,而新的使用者皮肤有破损,此时就有可能感染。但这种情况属于小概率事件,因为正规的美甲店一般会对工具进行较为严格的消毒措施来保障卫生安全。 三、降低美甲感染艾滋病风险的措施 (一)选择正规美甲场所 正规的美甲场所会有规范的工具消毒流程,能有效降低因工具污染导致艾滋病传播的风险。消费者在选择美甲店时,可以查看其消毒设施等情况,选择信誉好、卫生条件有保障的美甲店。 (二)关注自身皮肤状况 美甲前应检查自己的皮肤是否有破损等情况,如果有破损尽量避免进行美甲操作,若必须美甲,要确保美甲工具经过严格消毒,以减少感染机会。 四、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在美甲时更应注意美甲工具的卫生情况。家长应尽量避免儿童进行美甲操作,若要进行,要严格监督美甲场所的消毒等情况,防止因美甲工具污染导致感染艾滋病等疾病。 (二)女性 女性在选择美甲服务时,除了关注美甲场所的卫生外,自身也要注意皮肤的健康状况,在月经期间等皮肤可能较为敏感的时候,更要谨慎进行美甲操作,防止因皮肤破损增加感染风险。 (三)有皮肤疾病人群 本身患有皮肤疾病,如湿疹、皮炎等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的人群,进行美甲时感染艾滋病的风险相对更高,这类人群在美甲前应告知美甲师自身皮肤情况,并且确保美甲工具经过彻底消毒,以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

    2025-10-15 14:02:1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