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擅长:病毒性肝炎、脂肪肝、不明原因肝损伤、药物性肝炎、肝硬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衰竭、脓毒血症、不明原因发热、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病毒性肝炎、脂肪肝、不明原因肝损伤、药物性肝炎、肝硬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衰竭、脓毒血症、不明原因发热、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展开
  • 肺结核皮试不能碰水怎么引起的

    肺结核皮试不能碰水是因为会防止影响结果判断和避免局部感染,儿童因自我保护意识差、皮肤薄恢复慢需特别注意,皮肤敏感人群碰水更易出问题需密切观察皮试部位情况。 肺结核皮试通常指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一般在注射后48-72小时观察结果。如果皮试部位碰水,可能会导致局部感染,从而影响对皮试结果的准确判断。因为水可能会污染皮试部位,使局部出现炎症反应的表现不典型,无法正确区分是真正的结核感染相关反应还是因碰水后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例如,正常的PPD试验阳性反应是特定范围的红肿硬结,如果碰水后局部皮肤感染,红肿硬结的范围可能会扩大或者出现其他异常改变,干扰医生对结果的判读。 避免局部感染 皮肤表面存在各种细菌等微生物,碰水后皮肤的屏障功能可能会暂时受到影响,增加局部感染的风险。对于儿童来说,皮肤较为娇嫩,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影响。如果在肺结核皮试后碰水,儿童的皮肤感染概率相对更高,一旦感染可能会引起局部的红肿、疼痛、化脓等症状,不仅会给儿童带来不适,还可能需要额外的治疗来处理感染问题,干扰肺结核皮试本身的观察。对于成年人,虽然皮肤相对成人儿童更有抵抗力,但碰水后仍可能增加局部感染的几率,进而影响皮试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局部皮肤的健康状况。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的情况 儿童 儿童在进行肺结核皮试后更要严格避免碰水。因为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容易在玩耍等过程中不小心让皮试部位碰水。而且儿童皮肤薄,新陈代谢快,感染后恢复相对较慢。家长要格外留意,在肺结核皮试后的一段时间内,要小心护理儿童的皮试部位,尽量避免其接触水,可以用干净的纱布等覆盖皮试部位,防止碰水导致感染等情况发生,以保证肺结核皮试结果的准确判断以及儿童局部皮肤的正常健康。 皮肤敏感人群 皮肤敏感的人群,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在肺结核皮试后碰水更易出现问题。这类人群的皮肤对外界刺激的耐受性较低,碰水后皮肤受到刺激的可能性更大,更容易引起局部的过敏样反应或者感染加重等情况。对于皮肤敏感人群,在肺结核皮试后除了避免碰水外,还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皮试部位的情况,如果出现异常的红肿、瘙痒等不适,要及时就医,因为其皮肤敏感的特性可能会使皮试后的反应与常人不同,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判断和处理。

    2025-10-15 13:48:23
  • 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是否必要

    新冠疫苗利于构建群体免疫阻断病毒传播降低感染风险,可大幅降低感染者重症死亡概率,儿童青少年接种可降感染及重症几率并减少场所传播风险,特殊基础病史人群接种能降重症风险且接种前病情稳定接种后需关注健康,还可应对病毒变异维持免疫保护力保障个体健康安全与社会公共卫生。 一、群体免疫构建的需要 新冠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过接种疫苗可促使人群逐步建立免疫屏障。当足够比例的人群接种疫苗后,能有效阻断病毒的广泛传播,降低整个社区的感染风险。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较高的疫苗接种率有助于抑制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减少疫情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例如,在一些疫苗接种覆盖率高的地区,新冠病毒的传播曲线得到明显抑制,重症和死亡病例数也显著降低。 二、降低重症与死亡风险 众多临床研究证实,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大幅降低感染者发展为重症、危重症及死亡的概率。以相关临床试验数据为例,完成全程疫苗接种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严重临床症状的比例远低于未接种人群。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个体,接种疫苗能进一步减少新冠病毒感染对其基础病情的不良影响,显著降低因新冠病毒感染导致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这对于这类健康风险相对较高的人群尤为重要。 三、不同人群的获益体现 儿童与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接种新冠疫苗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即使感染,出现重症的几率也较低。随着疫苗在该人群中的逐步推广,能有效保护这一群体的健康,同时减少学校等场所的病毒传播风险,保障校园正常教学秩序。 特殊基础病史人群: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人群,本身感染新冠病毒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较高,接种疫苗可显著降低这一风险。在接种前,需确保基础病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接种后仍需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四、应对病毒变异的需求 新冠病毒不断出现变异情况,接种合适的新冠病毒疫苗有助于维持个体的免疫保护力。通过持续接种疫苗,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对变异病毒保持一定的识别和抵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病毒变异导致的感染后严重后果的发生几率,是保障个体在面对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时健康安全的重要防护措施,对于推动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维护也具有关键意义。

    2025-10-15 13:47:57
  • 如何快速判断自己是否为阳性

    不同病原体阳性表现有差异,新冠感染有发热干咳等症状部分人症状不典型,流感感染有高热等全身症状伴呼吸道卡他症状等,抗原检测需按步骤操作有假阴阳性可核酸确认,核酸检测灵敏特异需在具备条件处进行,儿童阳性症状可能不同且病情变化快要密切观察,老年人伴基础病阳性可能致基础病加重需综合多因素观察生命体征及时检测。 一、症状表现观察 不同病原体阳性表现有差异,以常见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为例,感染后部分人群会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7.3℃~40℃范围)、干咳、乏力等症状,部分人还可能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嗅(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但需注意,症状表现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感染者可能症状不典型,如无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不适。对于其他病原体阳性,如流感病毒感染,可能有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等更突出的全身症状,同时伴有呼吸道卡他症状等。 二、检测方法运用 (一)抗原检测 可自行使用抗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操作时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步骤进行。一般是采集鼻咽拭子等标本,将标本放入含有裂解液的管中充分混合后,取一定量液体滴入检测卡的加样孔内,等待15~20分钟读取结果。若检测卡上出现两条红线(无论颜色深浅)则判定为阳性,但抗原检测存在一定假阳性和假阴性率,若对结果有疑问可进一步进行核酸检测确认。 (二)核酸检测 通过采集鼻咽拭子、口咽拭子等标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相对较高,是明确是否为阳性的重要依据。在医疗机构或具备检测条件的场所可进行核酸检测,其结果相对准确可靠。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阳性时症状可能与成人不同,部分儿童可能仅表现为精神差、呼吸急促、呕吐、腹泻等,且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判断儿童是否为阳性时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体温变化及呼吸道等相关表现,若有异常需及时进行检测排查。 (二)老年人 老年人往往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其阳性后可能导致基础疾病加重。判断老年人是否为阳性时要综合其基础健康状况、具体症状表现等多方面因素,若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不适、体温异常波动等情况,应及时进行检测,并注意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因为老年人感染后病情进展可能相对隐匿且风险较高。

    2025-10-15 13:47:34
  • 最新新冠的症状和表现

    新冠病毒感染典型症状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非典型有消化道症状、嗅觉或味觉减退,儿童可现精神差等且发热反复,老人症状不典型易现严重表现,基础疾病患者原有病可加重,出现持续高热超三天、呼吸困难加重等提示重症需就医。 一、新冠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表现 1.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体温异常升高,可从低热(体温37.3℃~38℃)到高热(体温≥38.5℃甚至更高),发热机制与病毒入侵后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有关,部分患者发热可持续数天。 2.呼吸道症状:常见咳嗽,可为干咳或伴有少量咳痰,还可有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若病情进展累及下呼吸道,咳嗽可能加重且痰液增多,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相对突出。 二、新冠病毒感染的非典型症状表现 1.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这是因为病毒可能侵袭胃肠道黏膜,影响胃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及蠕动功能,儿童患者相对更易出现此类消化道症状,与儿童胃肠道生理特点及病毒对其影响相关。 2.嗅觉或味觉减退或丧失:一些患者会出现嗅觉减退甚至丧失、味觉减退甚至丧失的情况,这是新冠较具特征性的症状之一,推测可能与病毒侵犯嗅神经上皮细胞等结构有关。 三、不同人群的症状特点 1.儿童患者:除上述常见症状外,可能表现出精神差、哭闹不安等,且儿童感染后发热可能较为反复,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体温及呼吸等情况。 2.老年人:感染后症状常不典型,更易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严重表现,这与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机体免疫力较弱有关,同时老年人发热症状可能不如年轻人典型,需重点关注其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变化。 3.有基础疾病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冠后,原有基础疾病可能加重,且新冠症状与基础疾病相互影响,如糖尿病患者感染后血糖更易波动,需在应对新冠症状时兼顾基础疾病的监测与管理。 四、重症风险预警表现 当患者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不退、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表现为呼吸急促,安静状态下成人呼吸频率≥30次/分钟等)、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不能进食进水等情况时,提示有发展为重症的风险,需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相应处理。

    2025-10-15 13:47:12
  •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飞沫传播是1米内感染者飞沫致易感人群吸入感染,不同人群应对有别;接触传播包括直接和间接,儿童接触传播风险相对高,需勤洗手等;气溶胶传播是特定环境中病毒形成气溶胶致吸入感染,相关人群需相应防护。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应对: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且在一些集体环境中如学校等,更容易因飞沫传播而感染,所以需要特别注意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对于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感染后可能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较高,因此在公共场所等环境中更要避免处于可能有飞沫传播的危险场景,尽量保持社交距离。 接触传播 原理及过程: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是指与感染者直接接触,如握手等;间接接触是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接触自己的口、鼻、眼等黏膜部位而感染。例如,感染者触摸了被病毒污染的门把手,其他人随后触摸这个门把手,然后又用手触摸自己的眼睛,就可能导致病毒感染。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应对: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通过接触传播感染,但儿童由于喜欢用手触摸各种物体,然后又经常用手接触脸部,所以接触传播的风险相对较高。家长要教育儿童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对于所有人群,在公共场所接触公共物品后要及时洗手,可使用肥皂或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这有助于减少因接触传播感染的风险。 气溶胶传播 原理及过程:在某些特定环境中,如通风不良的密闭环境中,病毒可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易感人群吸入后可能感染。例如,在医院的ICU病房、长时间密闭的电梯等环境中,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的风险。气溶胶是由固体或液体小颗粒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附着在这些小颗粒上进行传播。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应对:对于在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环境中的人群,如医护人员在高风险患者救治时,需要佩戴更高级别的防护装备,如正压式头套等;对于普通人群,在日常出行中,如果进入一些通风不好且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拥挤的商场等,也需要注意防护,佩戴符合防护标准的口罩,同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儿童在这些环境中同样需要做好防护,家长要根据环境情况为儿童选择合适的防护措施。

    2025-10-15 13:46:5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