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病毒性肝炎、脂肪肝、不明原因肝损伤、药物性肝炎、肝硬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衰竭、脓毒血症、不明原因发热、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
糖尿病人可以打新冠疫苗吗
糖尿病患者接种新冠疫苗时血糖控制稳定可正常接种,急性并发症期不宜接种,老年患者常伴其他基础疾病需医生综合评估,年轻患者血糖达标无禁忌可接种,血糖不稳定需医生评估利弊,接种前如实告知病情等并保持良好状态,接种后留观30分钟、注意休息及自身情况且要继续原有糖尿病管理。 一、血糖控制稳定时可接种 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处于平稳状态,例如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适当范围(通常建议空腹血糖≤13.9mmol/L等相对稳定水平),且没有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等)时,按照相关指南,这类患者可以正常接种新冠疫苗。因为此时机体的整体状况相对稳定,接种疫苗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且疫苗能够发挥其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作用。 二、急性并发症期不宜接种 若糖尿病患者正处于急性并发症期,比如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会有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深快、意识障碍等表现;或者发生高渗高血糖状态,表现为严重脱水、意识改变等情况时,此时患者身体处于应激的严重病理状态,机体免疫力等多方面处于不稳定且较差的状况,接种新冠疫苗可能无法达到良好的免疫效果,还可能加重身体的不适或引发其他不良事件,所以不建议在此阶段接种新冠疫苗,需待病情稳定后由医生重新评估是否可以接种。 三、特殊人群需谨慎评估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接种前,医生会综合评估其血糖控制情况、整体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存在其他接种禁忌。若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平稳,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急性发作等情况,可在医生评估后接种疫苗。接种后要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因为老年人群体相对更易出现疫苗相关不良反应,需加强健康监测。 年轻糖尿病患者:年轻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达标,且没有其他不适合接种疫苗的情况(如对疫苗成分过敏等),一般可以接种新冠疫苗。但仍需在接种前向医生详细告知自身病情及用药等情况,以便医生全面判断是否适宜接种,接种后也需遵循留观等相关要求。 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对于血糖控制不稳定,例如空腹血糖持续大于13.9mmol/L等情况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身体内环境处于相对紊乱状态,接种新冠疫苗可能存在一定风险,需要由医生进一步评估患者的具体病情,权衡接种疫苗的利弊后再决定是否接种。 四、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 接种前:糖尿病患者应如实向接种医生告知自己的糖尿病病情、目前的用药情况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来判断是否适合接种。同时,患者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避免在饥饿、过度疲劳等情况下接种疫苗。 接种后:接种后需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以便及时发现如过敏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回到家中后要注意休息,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干燥,关注自身血糖情况以及是否出现发热、乏力等疫苗常见不良反应,若出现严重不适需及时就医。并且,即使接种了疫苗,糖尿病患者仍要继续坚持原有的糖尿病管理方案,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范用药等,以维持血糖的稳定,因为疫苗不能替代糖尿病本身的规范治疗和管理。
2025-10-15 15:31:48 -
腮腺炎的症状特征是什么
腮腺炎有前驱期症状,如低热等非特异性症状;典型症状是腮腺以耳垂为中心肿大,伴局部疼痛等;还可有其他腺体或器官受累症状,如胰腺、睾丸或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不同类型腮腺炎有特殊症状,化脓性腮腺炎有局部红、肿、热、痛及脓液流出等,自身免疫性腮腺炎多双侧对称肿大、病程长且常伴其他自身免疫病表现。 一、前驱期症状 腮腺炎在发病初期可能会有一些前驱期表现,比如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全身不适、食欲缺乏等非特异性症状,这些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一般1-2天左右,但不同个体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全身症状相对成人更为明显些,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还会表现出精神不振等情况。 二、腮腺肿大症状 1.肿大部位及特点 腮腺肿大往往是腮腺炎最典型的症状,通常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肿大的腮腺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有轻度触痛和弹性感。一般先单侧腮腺受累,然后另一侧也会肿大,双侧肿大者占70%-80%左右。 对于儿童患者,尤其是婴幼儿,腮腺肿大的表现可能不太典型,肿大程度可能相对不那么容易被察觉,但家长可以通过触摸感知局部的肿胀情况。 2.肿胀伴随症状 腮腺肿大时可能会伴有局部疼痛,在张口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会加重。例如,儿童在吃酸的水果等食物时,会因腮腺受到刺激而使疼痛加剧,这是因为酸性食物会促使腮腺分泌唾液,而肿大的腮腺受到唾液分泌的刺激导致疼痛。 三、其他腺体或器官受累症状 1.胰腺受累 部分腮腺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胰腺受累的情况,表现为上腹疼痛、压痛,伴有发热、寒战、呕吐等症状。这种情况在青少年和成人中相对较多见,儿童也有可能发生,是因为腮腺炎病毒可累及胰腺组织,影响胰腺的正常功能。 2.睾丸或卵巢受累 对于青春期及以后的患者,腮腺炎病毒可能会累及睾丸或卵巢。男性患者睾丸受累时,可出现睾丸肿胀、疼痛,伴有发热、寒战等;女性患者卵巢受累时,可出现下腹疼痛等症状。这是因为病毒具有嗜腺体性,可侵犯生殖腺等器官。在儿童中相对少见,但也有发生的可能,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 3.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少数患者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情况,表现为头痛、呕吐、颈项强直、嗜睡、惊厥等。儿童患腮腺炎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概率相对成人稍高一些,可能是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病毒更容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四、不同类型腮腺炎的特殊症状 1.化脓性腮腺炎 主要表现为腮腺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挤压腮腺时可见脓液自腮腺导管口流出。患者全身症状相对较重,可有高热等表现,多发生于抵抗力低下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长期卧床患者等,儿童相对较少见,与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因不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2.自身免疫性腮腺炎 多呈双侧对称性肿大,病程较长,可反复发作,患者一般没有流行性腮腺炎的前驱症状及典型的腮腺肿大伴随的疼痛等表现那么典型,常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如类风湿关节炎等相关症状,在诊断时需要结合自身抗体等检查来明确。
2025-10-15 15:30:11 -
小儿肺结核的早期症状
小儿肺结核早期有全身、呼吸道及其他系统症状。全身症状包括午后低热、盗汗、消瘦乏力;呼吸道症状有轻咳干咳、少量咳痰、少数痰中带血或咯血;其他系统症状包含消化系统症状及淋巴结肿大,有相关症状且有结核病接触史的小儿应及时就医检查,同时要让小儿多休息、保证营养均衡并做好隔离防护。 一、全身症状 (一)低热 小儿肺结核早期常出现午后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这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内引发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可能体温波动不规律,可能表现为体温时高时低,与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同时其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反应不如年长儿典型。 (二)盗汗 夜间或睡醒时出汗较多,即盗汗。小儿入睡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机体代谢改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汗腺分泌增加。对于新生儿及小婴儿,盗汗可能表现为头部、颈部汗湿明显,这是因为小儿皮肤汗腺发达,且夜间新陈代谢相对活跃。 (三)消瘦、乏力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消耗机体能量,小儿会出现体重不增或减轻、消瘦的情况,同时伴有乏力,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不愿意玩耍、活动等。这与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能量需求大,而结核感染导致营养物质消耗增加、吸收利用障碍有关。 二、呼吸道症状 (一)咳嗽 早期多为轻咳或干咳,呈刺激性咳嗽。这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呼吸道后,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反射。对于婴幼儿,咳嗽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可能只是偶尔咳嗽几声,家长不易察觉。 (二)咳痰 年龄较大的儿童可能会咳出少量黏液痰,但一般痰量不多。如果合并有继发细菌感染,可能会咳出脓性痰。这是因为结核病变累及呼吸道黏膜,导致黏膜分泌增加,同时合并细菌感染时会有炎性渗出物形成痰液。 (三)咯血 少数小儿肺结核早期可能出现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这是由于结核病变侵蚀肺部血管,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或血管破裂所致。但小儿咯血相对较少见,一旦出现需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咯血较多时,可能提示病变较严重。 三、其他系统症状 (一)消化系统症状 部分小儿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这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毒素吸收或结核病变累及胃肠道,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对于婴幼儿,消化系统症状可能更为突出,容易被误诊为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 (二)淋巴结肿大 颈部、颌下等部位的淋巴结可能肿大,尤其是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较为常见。这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淋巴系统蔓延,引起淋巴结结核。小儿免疫系统相对不成熟,淋巴结反应可能较为明显,肿大的淋巴结质地可稍硬,但一般无明显压痛。 如果小儿出现上述早期症状,尤其是有结核病接触史的小儿,应高度怀疑肺结核可能,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结核菌素试验、胸部X线或CT检查、痰涂片或培养等,以明确诊断并尽早进行规范治疗。同时,家长要注意让小儿多休息,保证营养均衡,增强机体抵抗力,并且要做好隔离防护措施,避免结核杆菌传播给他人。
2025-10-15 15:29:52 -
新冠感染的ct影像学表现
新冠感染的CT影像学表现随病情发展分早期、进展期、恢复期,早期多为胸膜下区域单发或多发磨玻璃影,儿童、有基础病史患者表现有差异;进展期有实变影、混合磨玻璃影,儿童、老年、有心血管病史患者表现不同;恢复期有纤维条索影且儿童、老年、有吸烟史患者表现有别,部分患者磨玻璃影可吸收,不同年龄、有基础疾病患者吸收情况不同,其影像学表现可辅助临床评估病情预后等。 一、早期表现 新冠感染早期在CT上可出现磨玻璃影,多呈单发或多发的局灶性病变,好发于胸膜下区域。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引发肺泡炎症,导致肺泡内渗出、间质水肿等,使得肺组织的密度轻度增高,呈现出磨玻璃样改变。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与成人在早期CT表现上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的磨玻璃影可能相对更具多样性,但本质都是基于炎症导致的肺组织改变;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肺部基础疾病的人群,早期的磨玻璃影可能会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表现可能不典型或进展相对更快。 二、进展期表现 1.实变影: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肺实变影,表现为肺组织密度均匀增高,占据一定肺叶或肺段区域。实变影的出现是由于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细胞碎屑等,使得肺组织的含气量减少。在年龄方面,儿童患者发生实变的情况相对成人可能较少,但一旦发生实变,其恢复过程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实变影可能更容易扩散,病情进展可能更快。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在新冠感染进展期出现实变时,需要更密切监测心功能,因为肺部病变可能影响心肺功能的协同作用。 2.混合磨玻璃影:还可能出现混合磨玻璃影,即磨玻璃影内伴有实变成分。这种表现反映了病变区域既有炎症渗出又有部分肺组织的实变情况,是病情处于动态变化中的一种影像学表现。对于不同性别患者,在混合磨玻璃影的表现上并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女性患者如果处于孕期等特殊生理状态,其肺部对炎症的反应可能会因为激素等因素而有所不同,需要特别关注。 三、恢复期表现 1.纤维条索影:在恢复期,CT上可出现纤维条索影,这是肺组织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纤维条索影一般呈条索状,密度较高,边界相对清楚。对于儿童患者,纤维条索影的出现相对较少,因为儿童肺组织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强;老年患者由于肺组织的弹性和修复能力下降,纤维条索影可能相对更常见。有吸烟史的患者,在恢复期出现纤维条索影的概率可能会增加,因为吸烟会损伤肺组织,影响肺的正常修复。 2.磨玻璃影吸收:部分患者的磨玻璃影会逐渐吸收,表现为病变区域的密度逐渐降低,接近正常肺组织密度。但不同年龄患者的吸收速度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的磨玻璃影吸收相对较快,而成人尤其是老年患者吸收可能较慢。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磨玻璃影的吸收可能会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恢复时间可能更长。 总之,新冠感染的CT影像学表现随着病情的发展呈现出不同阶段的特征,通过对CT影像学表现的观察,可以辅助临床医生对病情进行评估、判断预后等。
2025-10-15 15:29:18 -
2024年新冠阳性的十大症状:这些症状你可能忽略了!
新冠阳性患者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鼻塞流涕、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肌肉酸痛、腹泻、头痛等症状,儿童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需关注精神萎靡等情况,老年人感染后症状可能更严重需监测生命体征,孕妇要注意对胎儿影响及时就医,有基础疾病患者需警惕基础疾病加重并加强管理。 一、发热 新冠阳性患者中多数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波动于37.3℃~40℃左右,这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毒过程中,病毒刺激机体释放细胞因子,进而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所致,研究表明约70%~80%的新冠感染者会出现不同程度发热。 二、干咳 表现为无痰或仅有少量白痰的咳嗽,是新冠病毒侵袭呼吸道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刺激呼吸道神经所致,临床观察显示约60%~70%的患者会出现干咳症状。 三、乏力 患者会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这与病毒在体内复制消耗能量,以及病毒引发炎症反应影响机体正常代谢功能密切相关,约80%左右的感染者会出现不同程度乏力。 四、咽痛 咽部出现疼痛、干涩感,是新冠病毒感染咽部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约50%~60%的患者会有咽痛表现。 五、鼻塞、流涕 类似普通感冒的鼻部症状,是新冠病毒感染鼻腔黏膜,引起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所致,约40%~50%的患者会出现鼻塞流涕情况。 六、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 部分患者会出现对气味和味道的感知改变,这是因为新冠病毒侵犯嗅神经上皮和味觉受体细胞,影响了嗅觉和味觉的传导与感知功能,约30%~40%的患者会出现嗅味觉异常。 七、肌肉酸痛 全身肌肉尤其是四肢、腰背等部位出现酸痛不适,是病毒感染引发炎症,释放的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约60%~70%的患者会有肌肉酸痛现象。 八、腹泻 少数患者会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腹泻,这是病毒影响肠道上皮细胞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及吸收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约10%~20%的患者可能出现腹泻。 九、头痛 头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是病毒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或影响神经调节导致,约50%左右的患者会有头痛表现。 十、呼吸困难 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困难等症状,是重症时病毒侵袭肺部,引起肺部炎症、渗出,影响气体交换功能所致,此类情况在重症患者中占比较小,但需高度重视。 特殊人群提示 儿童:新冠阳性时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需密切关注是否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情况,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若有异常需及时就医。 老年人:感染后症状可能更严重,需密切监测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因其基础疾病发生率高,感染后易出现基础疾病加重情况,应加强健康监测。 孕妇:感染后要特别注意对胎儿的影响,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监测和相应处理,以保障母婴健康。 有基础疾病患者:感染后要警惕基础疾病加重,需加强基础疾病的管理,如糖尿病患者需关注血糖变化,高血压患者需密切监测血压,按时服用基础疾病药物,并密切观察自身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2025-10-15 15: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