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擅长:病毒性肝炎、脂肪肝、不明原因肝损伤、药物性肝炎、肝硬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衰竭、脓毒血症、不明原因发热、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病毒性肝炎、脂肪肝、不明原因肝损伤、药物性肝炎、肝硬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衰竭、脓毒血症、不明原因发热、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展开
  • 肺结核四大传播途径

    肺结核有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母婴传播等途径。空气传播是患者飞沫在空气中悬浮被人吸入,通风和人口密度影响;飞沫传播是近距离内飞沫被直接吸入,接触距离和排菌量影响;消化道传播是饮用污染食物致感染,与食物污染及处理方式相关;母婴传播是患病母亲在孕、产、哺时传给胎儿或婴儿,与母亲病情及防护有关。 一、空气传播 1.原理及过程: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说话或唱歌时,会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排放到空气中,这些飞沫可以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其他人吸入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后,就有可能感染肺结核。例如,在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中,这种传播风险会显著增加。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免疫系统相对较弱,且在学校等集体环境中容易接触到他人排放的飞沫,如果周围有肺结核患者,感染风险更高;对于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可能也有所降低,同样容易通过空气传播感染肺结核。 2.影响因素:通风状况是重要影响因素,通风良好的环境能有效降低空气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浓度,减少传播几率;人口密度也是因素之一,人口密集的场所如拥挤的宿舍、病房等,空气传播的风险会增大。 二、飞沫传播 1.原理及过程:与空气传播类似,肺结核患者排出的飞沫在近距离内(通常认为是1米以内)可以直接被他人吸入而导致感染。比如,患者与他人面对面交谈时,喷出的飞沫可能被对方直接吸入。对于婴幼儿,由于他们与照顾者接触密切,如果照顾者患有肺结核且未采取防护措施,很容易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对于孕妇,自身免疫力在孕期可能会有一定变化,若接触肺结核患者,也较易通过飞沫感染。 2.影响因素:接触距离是关键,距离越近,飞沫传播的可能性越大;患者的排菌量也有影响,排菌量多的患者飞沫传播风险更高。 三、消化道传播 1.原理及过程:饮用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牛奶等食物可能会引起消化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可以在污染的食物中存活一定时间,当人食用了被污染且未经过适当处理(如巴氏消毒)的食物后,结核分枝杆菌可能会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在肠道等部位引起感染。对于儿童,如果饮用了未经严格消毒的污染牛奶,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对于有不良饮食习惯,经常食用来源不明可能被污染食物的人群,也存在一定的消化道传播风险。 2.影响因素:食物的污染程度和处理方式是主要影响因素,污染严重且未经过有效消毒处理的食物会增加感染风险。 四、母婴传播 1.原理及过程:患有肺结核的母亲在怀孕、分娩或哺乳过程中,可能将结核分枝杆菌传给胎儿或婴儿。例如,在分娩过程中,婴儿通过产道时可能接触到母亲产道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哺乳时,婴儿可能吸入母亲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乳汁等。对于孕妇本身患有肺结核的情况,需要特别关注母婴传播风险;对于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一旦通过母婴途径感染,病情可能发展较快。 2.影响因素:母亲的病情严重程度、是否采取防护措施等是影响母婴传播的重要因素,病情严重且未进行隔离防护的母亲,母婴传播风险更高。

    2025-10-15 15:27:06
  • 流感并发症是什么

    流感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肺炎(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易并发,病毒性肺炎由流感病毒直接侵袭、细菌性肺炎因呼吸道黏膜受损细菌侵入)、神经系统并发症(脑炎、脑膜炎可致儿童出现相关症状,吉兰-巴雷综合征在流感流行季发病率升高)、心脏相关并发症(心肌炎可致心悸等症状,有基础心脏疾病患者风险高,心包炎可致胸痛等)、其他并发症(Reye综合征多见于儿童,流感后用不当药物可能引发,重症流感可致呼吸衰竭,老年人风险相对高)。 一、肺炎 流感可能引发肺炎,包括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是流感本身导致的,流感病毒会直接侵袭肺部组织。而细菌性肺炎往往是在流感导致呼吸道黏膜受损后,细菌趁机侵入引发感染。例如,一些研究发现,流感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并发肺炎,尤其是儿童、老年人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在流感后发生肺炎的风险相对更高。 二、神经系统并发症 1.脑炎和脑膜炎:流感病毒可能会侵犯神经系统,引发脑炎(脑实质的炎症)和脑膜炎(脑膜的炎症)。这是因为病毒可以通过血液循环等途径到达神经系统。有研究显示,流感相关的脑炎和脑膜炎在儿童中的发生率虽然不是特别高,但一旦发生后果较为严重。比如,部分儿童在流感后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可能就与并发脑炎或脑膜炎有关。 2.吉兰-巴雷综合征: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流感可能是其诱发因素之一。患者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肢体无力、麻木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流感流行季节,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病率会有所升高。 三、心脏相关并发症 1.心肌炎:流感病毒可累及心肌,引发心肌炎。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流感后并发心肌炎的风险更高。例如,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肌病的儿童,在感染流感后更易出现心肌受损的情况,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可以辅助诊断心肌炎。 2.心包炎:流感也可能引起心包炎,即心包膜的炎症,患者会有胸痛等表现,胸痛可能与呼吸或体位改变有关,通过心脏超声等检查可发现心包积液等异常情况。 四、其他并发症 1.Reye综合征:多见于儿童,常发生在流感或水痘等病毒感染后,以急性脑水肿和肝脏脂肪变性为特征,患者会出现频繁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病情进展较快,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虽然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与儿童在病毒感染后使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可能有关,所以在儿童流感治疗中需避免不当用药。 2.呼吸衰竭:在重症流感患者中,可能会出现呼吸衰竭,这是由于肺部病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气体交换功能。例如,流感导致大量的肺部炎症渗出,使得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受损,需要通过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手段来维持生命。老年人在流感后发生呼吸衰竭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老年人的肺功能本身相对较弱,流感引发的肺部病变更容易导致呼吸功能的严重恶化。

    2025-10-15 15:26:30
  • 乙肝携带者是怎么得的

    乙肝携带者通过母婴、血液、性传播途径感染乙肝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状态影响是否成携带者,儿童、成年人、有既往病史人群感染风险及注意事项不同,儿童易成携带者需重视疫苗接种等,成年人避免高危行为,有既往病史人群感染后风险高需密切监测。 母婴传播:患有乙肝的母亲在怀孕、分娩过程中可将乙肝病毒传染给婴儿。例如,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其婴儿在出生后若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较高。这种传播在胎儿时期可能通过胎盘,或在分娩时接触母亲的血液、羊水等而感染。 血液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乙肝病毒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灸针、牙科器械等,都可能导致乙肝病毒感染。比如,在一些不正规的医疗操作中,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就可能造成乙肝病毒的传播。 性传播:与乙肝携带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乙肝病毒可通过性器官的黏膜等途径传播。在性活动中,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可能使病毒有机会进入人体而引发感染。 感染乙肝病毒后成为携带者的机制 当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机体的免疫状态会影响是否成为携带者。如果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及时有效地清除乙肝病毒,病毒就会在体内持续存在。例如,部分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后,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不能启动有效的免疫清除反应,病毒会与机体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成为乙肝携带者。此时,乙肝病毒可能整合到宿主肝细胞的基因组中,或者以游离形式存在于肝细胞内,但机体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可能暂时正常,但体内携带乙肝病毒,具有传染性。 不同人群感染风险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后更容易成为携带者。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对乙肝病毒的清除能力较弱。家长应重视儿童乙肝疫苗的接种,按照0、1、6个月的程序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如果母亲是乙肝携带者,新生儿出生后应在12小时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按程序接种乙肝疫苗,这是预防母婴传播的关键措施。 成年人: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大部分人可以通过自身较强的免疫系统清除病毒,只有少数人会成为携带者。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高危行为,如避免不洁的性接触,不共用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如剃须刀、牙刷等。如果因职业等原因有可能接触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体液,应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等。 有既往病史人群:本身有其他肝脏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感染乙肝病毒后更容易发展为慢性感染,成为乙肝携带者的风险相对较高。这类人群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以及肝功能等指标,一旦发现感染乙肝病毒,应及时就医,评估病情并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乙肝携带者主要通过母婴、血液和性传播途径感染乙肝病毒,而机体免疫状态等因素决定了是否成为携带者,不同人群在感染风险和预防、监测等方面有不同的注意要点。

    2025-10-15 15:24:42
  • 接种新冠疫苗的禁忌证与注意事项

    新冠疫苗禁忌证包括对疫苗成分或同类疫苗过敏、既往接种有严重过敏反应、急性或严重慢性疾病发作期、未控制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注意事项为接种前如实告知健康状况和了解疫苗信息、接种时配合操作、接种后留观30分钟、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注意休息饮食,特殊人群中孕妇需评估后谨慎接种、哺乳期女性接种后可继续哺乳需观察、老年人基础疾病控制稳定可接种、儿童需监护人陪同并遵循规范且密切关注反应。 一、禁忌证 1.对疫苗成分过敏者:包括对新冠疫苗所含活性成分、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反应者,此类人群严禁接种新冠疫苗。 2.既往接种疫苗有严重过敏反应者:如出现过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反应的人群,不宜接种新冠疫苗。 3.急性疾病发作期:处于发热、急性感染性疾病急性期等情况时,应暂缓接种,待病情稳定后再评估是否可接种。 4.严重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期等严重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阶段时,暂不建议接种新冠疫苗。 5.未控制的癫痫及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患有未控制的癫痫、格林巴利综合征、脱髓鞘疾病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的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可能存在风险,需谨慎评估后决定是否接种。 二、注意事项 1.接种前准备 如实告知健康状况:接种者应向接种人员如实提供自己的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患有慢性疾病、过敏史、近期是否有发热或急性疾病、是否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等信息,以便接种人员判断是否可以接种。 了解疫苗相关信息:充分了解新冠疫苗的接种程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内容,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2.接种时注意事项 配合接种操作:严格按照接种流程进行操作,如暴露接种部位等,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接种。 3.接种后观察与护理 留观30分钟:接种后需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以便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及时处理,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疼痛、红肿、低热等,一般可自行缓解,但严重过敏反应等需紧急处理。 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接种后24小时内尽量避免接种部位沾水,防止感染。 注意休息与饮食:接种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饮酒等。 4.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目前新冠疫苗在孕妇中的接种数据相对有限,一般建议基于风险评估后谨慎接种,若有接种需求需与医生充分沟通权衡利弊。 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疫苗后,一般可以继续哺乳,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新冠疫苗会对母乳喂养婴儿产生不良影响,但接种后需密切观察自身及婴儿的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前需评估基础疾病控制情况,若基础疾病控制稳定,可在医生评估后接种;若基础疾病未控制或处于急性发作期,则暂不建议接种。 儿童:儿童接种新冠疫苗需在监护人陪同下,遵循儿童接种的相关规范,接种前同样要如实告知儿童健康状况等信息,接种后密切关注儿童反应。

    2025-10-15 15:23:49
  • 新冠十种症状

    新冠病毒感染后可致发热(免疫系统激活引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需关注体温及伴随症状)、咳嗽(病毒刺激呼吸道黏膜,部分合并细菌感染有咳痰,基础肺部疾病患者需留意咳嗽情况)、乏力(机体应对感染表现,需保证充足休息)、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病毒侵犯嗅神经上皮等导致,恢复时间因人而异,持续不缓解需评估)、鼻塞流涕(上呼吸道受病毒侵袭致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儿童症状可能更明显,需保持鼻腔清洁)、咽痛(病毒感染咽部致炎症反应,不同年龄表现不同,要关注程度及伴随症状)、肌痛(病毒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致肌肉酸痛,不同年龄感知表达不同,需适当休息)、腹泻(少数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儿童易脱水需注意补液及观察大便)、头痛(病毒感染致全身炎症及神经调节变化,不同年龄表现不同,需仔细观察)、呼吸困难(重症患者肺部受损致气体交换障碍,特定人群风险更高,需及时就医评估治疗)。 一、发热 新冠病毒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引发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导致发热,多为中低热,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有差异,儿童可能体温上升较快且波动较大,老年人发热可能不典型,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如发热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需及时就医。 二、咳嗽 病毒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多为干咳,部分患者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能伴有咳痰。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患者,咳嗽可能加重原有病情,需留意咳嗽的频率、程度及有无咳痰等情况。 三、乏力 是机体应对感染的一种表现,患者会感到全身疲倦、没力气,体力下降明显,生活自理可能受影响,需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 病毒侵犯嗅神经上皮等部位导致,部分患者会出现这一症状,儿童和成人都可能发生,恢复时间因人而异,若症状持续不缓解需进一步评估。 五、鼻塞、流涕 上呼吸道受病毒侵袭引起鼻腔黏膜充血水肿等,出现类似普通感冒的鼻部症状,儿童鼻黏膜较敏感,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需注意保持鼻腔清洁。 六、咽痛 病毒感染咽部导致炎症反应,成年人咽痛可能影响吞咽,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拒食等,要关注咽痛的程度及有无其他伴随症状。 七、肌痛 病毒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释放炎性介质导致肌肉酸痛,以全身肌肉为主,不同年龄人群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达不同,需适当休息缓解不适。 八、腹泻 少数患者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泻,病毒影响消化道功能所致,儿童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腹泻可能导致脱水等问题,需注意及时补液,观察大便性状及次数。 九、头痛 病毒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及神经调节变化导致头痛,不同年龄段头痛表现不同,儿童头痛可能表述不清,需仔细观察头痛的部位、程度等情况。 十、呼吸困难 重症患者肺部受损,气体交换障碍导致呼吸急促、困难等,老年人及有基础肺部疾病(如哮喘、慢性肺炎等)、心血管疾病等的人群发生呼吸困难风险更高,需及时就医评估病情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025-10-15 15:22:5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