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擅长:病毒性肝炎、脂肪肝、不明原因肝损伤、药物性肝炎、肝硬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衰竭、脓毒血症、不明原因发热、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病毒性肝炎、脂肪肝、不明原因肝损伤、药物性肝炎、肝硬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衰竭、脓毒血症、不明原因发热、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展开
  • 打过狂犬疫苗的狗咬了还用打针吗

    打过狂犬疫苗后再次被狗咬伤需分情况判断是否再次接种,全程免疫后半年内一般不需再次接种,半年到1年需接种2剂,1-3年需接种3剂,3年以上需全程接种,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有特别注意事项,要依时间间隔判断及依自身特点处理。 一、需分情况判断 如果打过狂犬疫苗后再次被狗咬伤,需根据以下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疫苗: 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一般不需要再次接种狂犬疫苗。因为在全程免疫后的半年内,体内仍有较高水平的抗体,可以有效抵御狂犬病毒。 全程免疫后半年到1年内再次暴露:需要接种2剂狂犬疫苗。 全程免疫后1-3年内再次暴露:需要接种3剂狂犬疫苗。 全程免疫后3年以上再次暴露:需要全程接种狂犬疫苗。 二、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儿童:儿童被打过狂犬疫苗的狗咬伤后,处理原则与成人基本一致,但要更加注重伤口的清洁消毒等护理。由于儿童的认知和配合度相对较差,在处理伤口和后续观察过程中需要家长更加细心,严格按照上述不同时间间隔的接种要求进行疫苗接种安排,确保儿童的健康安全。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免疫系统功能可能不如年轻人。被咬伤后同样要按照上述时间间隔来判断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狂犬疫苗,同时要密切关注伤口情况,因为老年人伤口愈合相对较慢,发生感染等情况的风险可能更高,需要加强伤口的护理,如定期消毒等。 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果被咬伤者本身有糖尿病、肝病等基础疾病,其身体的免疫状态可能受到影响。在判断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狂犬疫苗以及后续的处理过程中,除了遵循常规的接种时间间隔外,还需要更加谨慎地关注伤口的愈合情况以及自身身体状况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总之,被打过狂犬疫苗的狗咬伤后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狂犬疫苗要依据全程免疫的时间间隔来判断,同时不同特殊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关注。

    2025-10-15 12:41:03
  • 如何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

    通过采集鼻咽拭子、口咽拭子等标本进行核酸检测是发现无症状感染者重要手段,抗原检测可作补充且阳性需核酸确认,与确诊等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包括特殊人群应主动筛查,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人群需定期检测,入境人员要按规定集中隔离并多次核酸检测。 一、核酸检测途径 通过采集鼻咽拭子、口咽拭子等标本进行实时荧光RT-PCR等核酸检测方法是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的重要手段。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如儿童采集时需更加轻柔规范操作以保证标本采集质量,确保检测结果准确。一般来说,若标本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则提示可能为无症状感染者。 二、抗原检测补充 抗原检测可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方式。居家自测时,需按照说明书规范操作,不同年龄人群使用抗原检测试剂时要注意遵循相应的操作步骤,比如儿童使用时需在成人协助下正确采集样本,若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仍需进一步通过核酸检测确认。 三、密切接触者主动筛查 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应主动进行检测排查。例如,密切接触者中的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更需及时接受检测,因为这类人群感染后可能更易发展为重症,早期发现并隔离管理对控制疫情传播至关重要。 四、重点场所人群定期筛查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口岸相关工作人员、冷链行业从业人员等重点场所人群需定期进行检测。以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为例,不同年龄段的工作人员都要严格按照规定频率进行核酸检测,这是因为他们接触感染源的风险较高,定期筛查有助于及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防止疫情在工作场所内传播。 五、入境人员严格排查 从境外返回人员需按照规定进行集中隔离和多次核酸检测。入境人员中的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隔离期间要密切关注健康状况,严格遵守隔离点的各项防控要求,通过多次核酸检测等手段确保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无症状感染者,阻断境外疫情输入风险。

    2025-10-15 12:41:00
  • 腮腺炎吃什么药最管用

    腮腺炎用药需分类型,流行性腮腺炎早期可应用利巴韦林,儿童使用要注意相关因素;化脓性腮腺炎针对细菌感染选合适抗菌药物,儿童患者要考虑年龄影响;有发热等症状时用解热镇痛药物缓解,儿童使用解热镇痛药物要严格按规范,总之需根据不同类型及患者特殊情况选药以保证治疗安全有效。 一、流行性腮腺炎 (一)抗病毒药物 1.适用情况:早期可应用利巴韦林,有研究显示其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能缩短病程等。 2.特殊人群考虑:儿童使用需注意其年龄、体重等因素,严格遵循用药相关要求,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等与成人有差异。 二、化脓性腮腺炎 (一)抗菌药物 1.适用情况: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等抗生素,有研究表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能有效控制化脓性腮腺炎的感染情况。 2.特殊人群考虑: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其年龄对药物选择的影响,比如新生儿、婴儿等特殊年龄段,需谨慎选择抗菌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其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关注药物的剂量等问题,因为儿童的身体机能与成人不同。 三、其他对症治疗药物 (一)解热镇痛药物 1.适用情况:当患者有发热、头痛、腮腺肿痛等症状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物来缓解症状,有临床应用数据支持其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2.特殊人群考虑:儿童使用解热镇痛药物时要特别注意,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用量等有严格规定,比如婴儿与较大儿童的用量不同,因为儿童的体温调节等系统与成人有差异,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等情况,所以必须严格按照儿童用药的相关规范来使用。 总体而言,腮腺炎用药需根据不同类型的腮腺炎来选择合适药物,同时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等特殊情况,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5-10-15 12:40:40
  • 新冠病毒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

    环境条件影响新冠病毒空气中停留时间,通风良好室内浓度快速降低,密闭通风差的可存活数小时,温湿度方面较低温高湿时病毒存活时间相对长,较高温低湿时缩短,空间与空气流动上大空间持续通风气溶胶易被稀释排出,狭小密闭不流通的可悬浮数小时,老年人与基础疾病患者免疫力低需保居住活动场所良好通风,儿童在密闭空间更易受影响要常通风换气。 一、环境条件对新冠病毒空气中停留时间的影响 在通风良好的室内环境中,新冠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会随时间快速降低,通常几分钟内其有效浓度可显著下降;而在密闭、通风差的室内环境里,新冠病毒可能存活数小时。例如,研究发现,在没有空气流通的小房间内,新冠病毒形成的气溶胶可在空气中悬浮数小时仍具有一定传染性。 二、温湿度因素的作用 温度和湿度会影响新冠病毒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一般而言,较低温度且较高湿度的环境下,病毒存活时间相对较长;而较高温度、较低湿度的环境会缩短病毒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长。比如,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病毒的活性及在空气中的稳定性会下降,其停留时间相对缩短。 三、空间与空气流动的影响 空间大小和空气流动情况对新冠病毒在空气中的停留至关重要。在较大空间且有持续空气交换(如持续通风)的场所,新冠病毒形成的气溶胶会被快速稀释和排出,停留时间较短;而在狭小密闭且空气不流通的空间内,病毒气溶胶可较长时间悬浮,停留数小时。 四、特殊人群的相关注意事项 老年人与基础疾病患者:此类人群免疫力相对较低,在空气不流通环境中,受新冠病毒在空气中停留的影响更大,更易感染,需特别注意保持居住和活动场所的良好通风,降低病毒暴露风险。 儿童:儿童在密闭空间中相比成人更易受新冠病毒在空气中停留的影响,应确保儿童所处环境经常通风换气,维持空气流通,减少病毒在空气中长时间停留对儿童健康的潜在威胁。

    2025-10-15 12:39:37
  • 吸入用新冠疫苗是什么

    吸入用新冠疫苗通过雾化吸入接种,利用雾化技术刺激呼吸道黏膜并引发全身免疫,具无注射痛感、操作便捷及局部免疫优势,孕妇需充分咨询医生谨慎评估决策,哺乳期女性需医生全面评估多方面因素后谨慎抉择,儿童需依国家规范由专业医护依个体情况判断是否适宜接种。 一、定义 吸入用新冠疫苗是通过雾化吸入途径接种的新型新冠疫苗剂型,借助雾化装置将疫苗制成微小气溶胶颗粒,受种者通过吸入方式使疫苗成分沉积于呼吸道及肺部,进而激发机体免疫应答。 二、作用原理 利用雾化技术使疫苗成分形成气溶胶颗粒,当人体吸入后,颗粒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免疫系统,同时引发全身性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构建黏膜局部免疫及全身特异性免疫的多重保护体系,从呼吸道局部及全身层面抵御新冠病毒。 三、接种方式 使用专用雾化吸入器,受种者经深吸气后屏气数秒,再缓慢呼气,通过此吸入操作使雾化疫苗制剂进入体内发挥免疫作用。 四、优势展现 1.接种体验:无注射痛感,适合对注射恐惧人群;2.操作便捷:接种流程短,可快速完成;3.局部免疫优势:优先在呼吸道黏膜部位诱导黏膜免疫,而呼吸道是新冠病毒入侵首要部位,对阻断病毒呼吸道传播意义重大。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目前针对孕妇接种吸入用新冠疫苗的临床数据有限,需充分咨询妇产科及感染科医生,综合评估孕妇健康状况、妊娠阶段等因素后谨慎决策,权衡疫苗免疫保护益处与潜在未知风险。 哺乳期女性:需医生全面评估哺乳期女性身体状况、乳汁分泌及婴儿健康等多方面因素,因疫苗成分是否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尚需观察研究,故需谨慎抉择。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处于发育阶段,吸入用新冠疫苗对儿童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需依据儿童免疫反应特点严格评估,遵循国家针对儿童新冠疫苗接种的规范指导,由专业医护人员依儿童个体情况判断是否适宜接种。

    2025-10-15 12:38:4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