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宝宝拉绿便是咋回事10种最常见的原因及对策

    婴儿拉绿便可能因母乳喂养时胆红素未完全代谢、奶粉中铁未完全吸收、腹部着凉、饥饿性腹泻、添加辅食中未消化蔬菜成分、肠道感染、乳糖不耐受、过敏、药物影响及肠道功能不成熟等所致,需依不同情况观察状态、调整奶粉、保暖、按需喂养、排查过敏等对应处理。 一、母乳喂养儿的正常现象 婴儿出生后前几个月,母乳喂养时,母乳中的营养成分被宝宝部分吸收,胆红素在肠道内未完全代谢就排出体外,可能出现拉绿便的情况。这是常见的生理现象,若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吃奶正常、体重增长平稳,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二、奶粉中铁未被完全吸收 部分配方奶粉中铁含量较高,宝宝摄入后,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奶粉中的铁元素,未被吸收的铁与肠道内物质反应,可导致大便呈绿色。此时可考虑选择铁含量更易被宝宝消化吸收的奶粉,但需在医生或专业人士指导下更换奶粉。 三、腹部着凉 宝宝腹部受到寒冷刺激时,会引起肠道蠕动加快,胆汁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短,还未充分代谢就排出体外,从而出现绿便。家长要注意给宝宝腹部保暖,可适当增添衣物或使用肚兜等保护腹部。 四、饥饿性腹泻 当宝宝处于饥饿状态时,肠道蠕动会增快,胆汁快速通过肠道,使得胆红素还未来得及充分转化就排出,表现为拉绿便。家长应按需喂养,保证宝宝能获得足够的乳汁或奶粉摄入。 五、添加辅食的影响 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后,若摄入了绿色蔬菜泥等食物,其中未被完全消化的蔬菜成分可能会使大便呈现绿色。添加辅食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少量开始添加新食物,并观察宝宝的消化情况。 六、肠道感染 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肠道后,会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影响胆红素的代谢过程,导致宝宝拉绿便。此时宝宝可能还会伴有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便常规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七、乳糖不耐受 宝宝体内乳糖酶缺乏,不能完全分解母乳或奶粉中的乳糖,未被分解的乳糖在肠道内被肠道细菌发酵,可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出现绿便。这种情况需要咨询医生,考虑调整喂养方式,如使用乳糖酶制剂等。 八、过敏因素 宝宝对奶粉中的蛋白质或辅食中的某些成分过敏时,会引起肠道过敏反应,导致肠道功能异常,出现绿便。家长要留意观察宝宝是否有其他过敏表现,如皮疹、呕吐等,必要时排查过敏原并调整饮食。 九、药物影响 宝宝因病情服用某些药物后,可能会出现大便颜色改变,如拉绿便。家长需了解宝宝所服用药物的可能副作用,若对大便颜色有疑虑,可咨询医生药物对大便的影响情况。 十、肠道功能不成熟 婴儿肠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胆汁的代谢过程相对不完善,可能导致胆红素排出时呈现绿色。随着宝宝月龄增长,肠道功能逐渐完善,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善,家长无需过度担忧。

    2025-10-16 13:20:45
  • 10岁孩子体温35.2摄氏度有危害吗

    10岁孩子体温35.2℃属偏低情况,可能因环境、用药或疾病致,会影响代谢、循环及神经,需调节环境、观察监测,10岁孩子正处发育关键期,家长要多关注其体温等并配合治疗。 一、体温35.2摄氏度的定义及可能原因 10岁孩子体温35.2摄氏度属于体温偏低的情况。可能的原因有多种,比如环境温度过低,孩子穿得过少、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或者是孩子服用了过量的退热药物,导致体温调节出现暂时紊乱;也有可能是孩子患有某些严重疾病,影响了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等。 二、可能带来的危害 1.机体功能影响 代谢方面:体温偏低时,孩子的基础代谢率会降低。因为体温是影响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体温降低会使身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速度减慢,可能导致孩子能量供应不足,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等。例如,有研究表明,体温每降低1℃,基础代谢率大约下降12%-15%,长期的低体温会影响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代谢。 循环系统:低体温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血液循环。体温降低时,血管会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推动血液流动,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同时,血流速度减慢也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四肢末梢循环不良,表现为手脚冰凉等情况。 2.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体温偏低可能会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孩子可能会出现反应迟钝的情况,因为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发挥需要适宜的体温环境,低温环境下神经传导速度可能会减慢。比如,在一些研究中发现,低体温儿童的神经反射活动会相对减弱,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如体温正常时灵敏。 三、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1.环境调节 如果是环境温度过低导致孩子体温偏低,要及时调整环境温度,将孩子转移到温暖的室内,适当增加孩子的衣物,比如给孩子穿上厚毛衣、保暖裤等,让孩子处于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中,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的环境调整,体温可能会逐渐回升。 2.观察与监测 密切观察孩子的一般状况,包括精神状态、面色、呼吸等情况。同时,持续监测孩子的体温变化,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体温,了解体温是否有回升的趋势。如果孩子体温长时间不回升或者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呕吐、腹泻、抽搐等,要及时送往医院就诊,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3.特殊人群提示(10岁孩子) 10岁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体温调节功能还不是非常完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孩子的体温变化,根据天气情况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避免孩子长时间处于寒冷或者过热的环境中。同时,要注意孩子的营养摄入,保证孩子有充足的能量供应,以维持正常的体温调节功能。如果孩子因为疾病原因出现低体温情况,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和后续观察。

    2025-10-16 13:19:48
  • 宝宝注意力不集中是什么原因

    宝宝注意力不集中受生理、心理、环境、疾病等多因素影响,生理上大脑发育不成熟、睡眠不足会致此;心理上兴趣缺乏、情绪不佳会有影响;环境中嘈杂、刺激过多会分散注意力;疾病方面营养缺乏、多动症等会导致,家长需关注宝宝情况,严重或持续久要就医,日常从多方面创造利于集中注意力的条件来培养。 睡眠不足:宝宝如果睡眠不足,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不同年龄段宝宝所需睡眠时间不同,新生儿每天需睡16-20小时,婴儿期12-16小时,幼儿期11-14小时等,长期睡眠不足会使宝宝精神状态差,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玩耍等活动。 心理因素 兴趣缺乏:当宝宝对所接触的事物不感兴趣时,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比如让一个对积木不感兴趣的宝宝去玩积木,他可能很快就转移注意力去做其他事情了。所以要尽量提供符合宝宝兴趣的活动来吸引其注意力。 情绪影响:宝宝如果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中,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例如,刚到一个陌生环境,宝宝可能因为不适应而注意力分散,无法专注于当前的活动。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情绪,及时安抚,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帮助宝宝集中注意力。 环境因素 环境嘈杂:周围环境过于嘈杂,有过多干扰因素,会让宝宝难以集中注意力。比如在人来人往、声音喧闹的商场中,宝宝很难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应尽量为宝宝创造一个相对安静、整洁、有序的环境来进行活动。 刺激过多:环境中刺激过多也会分散宝宝注意力,如过多色彩鲜艳的物品、过多玩具同时摆放等。简单整洁的环境更利于宝宝集中注意力,家长可以适当整理宝宝的活动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视觉等刺激干扰。 疾病因素 营养缺乏:缺乏某些营养物质也可能影响宝宝注意力,例如缺铁会导致贫血,使宝宝氧气供应不足,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等表现;缺乏锌会影响宝宝的味觉、食欲等,进而影响身体发育和神经系统功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要保证宝宝饮食均衡,摄入富含铁、锌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坚果、新鲜蔬菜水果等。 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是常见的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患儿在学校、家庭等多种场合都可能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分心,活动过多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评估诊断。 温馨提示: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的情况,如果宝宝注意力不集中情况较为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排除疾病等因素。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从多方面入手,为宝宝创造利于集中注意力的条件,根据宝宝不同年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引导和培养,以促进宝宝注意力的良好发展。

    2025-10-16 13:19:04
  • 婴儿刚满一个月长了两三斤正常吗

    婴儿刚满一个月长两三斤通常正常,前3个月足月婴儿平均每月增1-1.7kg,喂养、个体差异等影响体重增长,要定期测体重并结合其他指标监测,早产婴儿按矫正月龄合理喂养,患病会影响体重增长,有疑虑或异常及时咨询医生。 婴儿刚满一个月长两三斤通常正常,前3个月足月婴儿平均每月增1-1.7kg,喂养、个体差异等影响体重增长,要定期测体重并结合其他指标监测,早产婴儿按矫正月龄合理喂养,患病会影响体重增长,有疑虑或异常及时咨询医生 一般来说,足月出生的婴儿在出生后的前3个月,体重增长相对较快,平均每月可增长1-1.7kg左右,所以刚满一个月长了两三斤是在正常的增长范围内。 影响婴儿体重增长的因素 喂养情况: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乳的质量和摄入量会影响体重增长。如果母乳充足,婴儿能频繁有效地吸吮,那么体重增长通常会比较理想。而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奶粉的冲调比例、婴儿对奶粉的消化吸收情况等都会影响体重增长。例如,正确冲调的配方奶能为婴儿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体重增长。 个体差异:每个婴儿都有自身的生长发育节奏,有些婴儿可能天生代谢较快,或者食欲较好,体重增长就会相对快一些。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也可能存在体重增长速度的差异。 如何监测婴儿体重增长 定期测量:建议家长每隔1-2周用婴儿秤给婴儿测量体重,并做好记录。通过连续的体重测量数据,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婴儿体重增长的趋势是否正常。如果发现体重增长明显异于正常范围,如增长过慢或过快,需要及时就医。 观察其他生长指标:除了体重,还可以结合婴儿的身长、头围等生长指标来综合评估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一般来说,体重、身长、头围等指标会呈现出同步增长的趋势,如果其中某一项指标出现异常,需要进一步排查原因。 特殊情况及应对 早产婴儿:如果是早产婴儿,其体重增长的情况会有所不同。早产婴儿在矫正月龄(实际月龄减去早产的月份)后,体重增长也应该逐渐接近正常足月儿的增长速度。家长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根据早产婴儿的具体情况来合理喂养,确保其获得足够的营养以追赶生长。 健康问题影响:如果婴儿患有某些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可能会影响体重增长。例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可能会出现喂养困难、呼吸急促等情况,从而导致体重增长缓慢。此时需要及时就医,针对疾病进行治疗,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喂养方案,以保证婴儿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总之,婴儿刚满一个月长了两三斤大多是正常的,但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婴儿体重增长的情况,通过合理喂养、定期监测等方式来确保婴儿健康成长。如果有任何疑虑或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

    2025-10-16 13:18:09
  • 儿童遗粪症是怎么回事

    儿童遗粪症是4岁及以上儿童反复在不合适场所排泄粪便且排除器质性疾病由心理社会等因素引发的行为障碍,病因包含发育延迟、心理因素、排便训练不当,临床表现为反复不自主或故意在不合适场所排成形或不成形粪便且持续超一月,诊断需经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后进行,治疗以非药物干预为主涵盖排便习惯训练和心理治疗,预防要科学排便训练并关注心理状态,4岁以上儿童为主要受累群体,家长需注意训练方法合理性,发现反复遗粪及时就医遵循非药物干预优先原则以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秩序。 一、定义 儿童遗粪症是指4岁及以上儿童反复不自主地在不合适的场所(如衣物、地板等)排泄粪便,且排除了器质性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肠道畸形等)后,由心理、社会等因素引发的行为障碍。 二、病因 1.发育延迟:肛门括约肌等控制排便的相关肌群发育不成熟,导致对排便的控制能力不足,常见于4-5岁仍未完全掌握排便控制的儿童。 2.心理因素:长期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情绪状态可影响排便的自主控制,如家庭环境突变、学习压力增加等情况可能诱发遗粪症。 3.排便训练不当:过早或过晚开始排便训练、训练过程中方法粗暴等,均可能干扰儿童正常排便习惯的形成,进而引发遗粪症。 三、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不自主或故意将粪便排泄于不合适场所,粪便可为成形或不成形状态,且这种情况并非因腹泻等肠道疾病导致,常持续超过1个月。 四、诊断 需通过详细病史采集,了解排便情况、生长发育史等;进行体格检查,排查肠道结构异常;还需借助实验室检查(如粪便常规、甲状腺功能等)及影像学检查(如直肠肛管测压等),以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做出诊断。 五、治疗 1.非药物干预为主 排便习惯训练:帮助儿童建立规律的排便时间,每天固定时段引导儿童尝试排便,营造安静、舒适的排便环境,逐步培养其自主控制排便的能力。 心理治疗:针对存在心理压力的儿童,由专业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改善因心理因素导致的排便控制问题。 六、预防 1.科学排便训练:在儿童3岁左右开始进行循序渐进的排便训练,采用温和、鼓励的方式,避免强迫。 2.关注心理状态:营造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避免给儿童过度施压,关注其情绪变化,及时疏导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七、特殊人群提示 4岁以上儿童为主要受累群体,家长在训练排便时需特别注意方法的合理性,以儿童舒适度为首要考量,避免因不当训练加重心理负担或影响排便控制能力发育。若发现儿童出现反复遗粪情况,应及时就医评估,遵循非药物干预优先的原则,最大程度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秩序。

    2025-10-16 13:17:0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