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怎么消除小孩对拉大便的恐惧

    要消除小孩对排便的恐惧,需先了解恐惧根源,包括年龄因素和既往经历;营造轻松排便环境,布置舒适环境且家长保持平和态度;正确引导排便知识,针对不同年龄用合适方式讲解并示范;解决排便相关问题,如处理便秘和肛周不适;对于有特殊病史的小孩要更谨慎,关注身体反应并遵循医生建议来建立正常排便习惯。 一、了解恐惧根源 1.年龄因素:对于低龄儿童,可能是对排便过程不熟悉,比如婴幼儿时期首次接触排便,身体的感觉与之前的舒适状态不同,会产生本能的不安;学龄前期儿童可能受绘本、电视中不恰当的排便场景描述影响,从而产生恐惧。 2.既往经历:若小孩曾在排便过程中有过不愉快经历,例如排便时疼痛(可能因便秘等原因导致),就会将排便与疼痛联系起来,进而对排便产生恐惧。 二、营造轻松排便环境 1.环境布置:为小孩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私密的排便环境,比如在卫生间放置孩子喜欢的绘本、玩具等,转移其注意力,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排便。可以选择孩子熟悉且喜欢的卡通形象贴纸装饰卫生间,增加孩子对卫生间的好感。 2.家长态度:家长要保持平和、放松的态度,不要在孩子排便时催促、责骂孩子。当孩子在排便过程中有进步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孩子感受到排便并不是一件需要紧张害怕的事情。例如孩子顺利完成一次排便后,家长可以拥抱孩子并说“宝贝真棒,你做得很好”。 三、正确引导排便知识 1.年龄适配讲解:对于幼儿,可以用简单形象的方式讲解排便,比如用绘本《小熊宝宝绘本-拉巴巴》等,通过可爱的画面让孩子了解排便的正常过程。对于学龄儿童,可以用科学的语言解释人体排便的生理机制,让孩子从认知上理解排便的自然性。 2.示范引导:家长可以在孩子面前自然地进行排便示范,让孩子观察排便的过程,消除孩子对排便的神秘感。比如家长在孩子面前轻松地排便,并告诉孩子这是每个人都要进行的正常生理活动。 四、解决排便相关问题 1.便秘处理:如果小孩因便秘而恐惧排便,要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如西兰花、菠菜等)、水果(如苹果、香蕉等),同时让孩子适量运动,促进肠道蠕动。如果便秘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全的通便药物,但应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方法。 2.肛周不适处理:若小孩排便后有肛周不适,如瘙痒等,要保持肛周清洁卫生,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然后涂抹温和的润肤霜。如果是因肛周疾病导致的不适,要及时就医诊治。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有特殊病史的小孩,如曾有肠道手术史等情况,在引导其消除对排便恐惧时,要更加谨慎。要密切关注孩子排便后的身体反应,遵循医生的特殊护理建议。比如肠道手术史的孩子,排便时要特别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刺激手术部位,家长要更加耐心地引导孩子,根据孩子的恢复情况逐步建立正常的排便习惯,同时要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确保孩子的排便相关护理符合其特殊身体状况。

    2025-10-15 15:13:32
  • 宝宝摔倒额头肿了大包

    宝宝摔倒额头肿大包后,首先要观察宝宝状态,1岁内婴儿和较大幼儿观察有别,1-48小时内可冷敷消肿;之后要持续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肿胀部位变化,婴儿因生理特点更需谨慎,较大幼儿出现不适也需重视,出现异常表现要及时就医确保宝宝健康安全。 一、观察与初步处理 1.立即观察宝宝状态:宝宝摔倒额头肿大包后,首先要观察宝宝是否有意识丧失、呕吐、抽搐等情况。如果宝宝神志清楚,没有异常的神经系统症状,可先进行初步处理。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由于颅骨尚未完全骨化,摔倒后更需密切观察,因为婴儿的颅骨缓冲能力相对较弱,可能存在颅内损伤但表现不典型的情况;而较大的幼儿相对观察其神经系统症状相对容易一些,但也不能放松警惕。 2.冷敷消肿:在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可以用冷敷的方法。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袋(或者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敷在肿胀的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隔2-3小时冷敷一次。冷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需要注意的是,冷敷时要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冻伤宝宝娇嫩的皮肤,对于婴儿来说,皮肤更薄更敏感,操作时要更加轻柔。 二、肿胀消退后的观察 1.持续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即使在受伤初期宝宝看起来状态良好,也需要持续观察数天。要观察宝宝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频繁呕吐、头痛、哭闹不止、烦躁不安、意识改变等情况。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提示有颅内损伤,需要及时就医。例如,婴儿如果出现嗜睡,可能是颅内出血等情况的表现,因为婴儿不会用语言表达头痛等不适,只能通过精神状态等表现来体现;较大的幼儿如果出现频繁呕吐,也可能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2.观察肿胀部位变化:除了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外,还要观察额头肿胀部位的变化情况。看肿胀是否继续加重,或者是否有波动感等。如果肿胀部位逐渐增大,或者出现波动感,可能提示有皮下血肿等情况,也需要及时就医进一步处理。 三、特殊情况的处理建议 1.对于婴儿的特殊注意事项:婴儿摔倒额头肿大包后,由于其生理特点,家长更要谨慎。婴儿的前囟门尚未闭合,颅内损伤可能影响前囟门的张力等情况。如果婴儿出现任何异常表现,即使看起来不太严重,也建议及时带婴儿到医院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等,以排除颅内出血等严重情况。因为婴儿的颅骨和脑组织发育尚未成熟,颅内损伤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2.对于较大幼儿的情况:较大的幼儿如果摔倒额头肿大包后,在观察过程中,如果宝宝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不适,如说头痛等,也要重视。要详细询问宝宝的不适感受,并密切观察其后续的表现。如果宝宝虽然当时状态良好,但在后续出现了上述神经系统症状中的任何一项,都要尽快就医。 总之,宝宝摔倒额头肿大包后,家长要保持冷静,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观察和初步处理,并根据宝宝的年龄等情况采取相应的进一步措施,以确保宝宝的健康安全。

    2025-10-15 15:12:27
  • 儿童夜间干咳怎么办

    儿童夜间干咳可能由环境因素(干燥空气、过敏原)、上呼吸道感染恢复期(感染后咳嗽)等引起,需注意不同情况的应对及就医建议,日常护理要注意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多吃润肺食物、喝温水)和睡眠环境(保持空气流通、床铺清洁)等方面。 一、可能的原因及应对 (一)环境因素 1.干燥空气 儿童鼻腔、咽喉等呼吸道黏膜在干燥环境下易受刺激,引发夜间干咳。若室内空气湿度较低,可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一般将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较为适宜,不同年龄段儿童对湿度的感受略有差异,但此范围相对舒适,能减轻呼吸道黏膜的干燥刺激。 年龄较小的婴儿,因自身调节能力弱,更需关注室内湿度情况,可通过放置湿度计实时监测并调整加湿器。 2.过敏原 尘螨是常见的室内过敏原,儿童接触尘螨后可能在夜间出现干咳。要定期清洗儿童的床单、被罩等贴身物品,建议每周用55℃以上的热水清洗,能有效杀死尘螨。同时,使用防尘螨的床罩、窗帘等。对于有过敏体质的儿童,更要严格做好家居环境的防尘螨工作。宠物身上的毛发、皮屑等也可能成为过敏原,有宠物的家庭需定期给宠物清洁,尽量避免宠物进入儿童卧室。 (二)上呼吸道感染恢复期 1.感染后咳嗽 儿童患普通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后,呼吸道黏膜受到损伤,在恢复期可能仍有夜间干咳症状,一般会持续数周。此时要让儿童保证充足的休息,多饮水,饮食上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等,有助于身体恢复。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要多关注其精神状态和咳嗽情况,若咳嗽不影响睡眠和进食,可暂时观察;若咳嗽影响较大,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处理,但不建议自行给低龄儿童使用镇咳药物。 二、就医建议 1.需及时就医的情况 如果儿童夜间干咳伴有发热,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不退,或者发热伴有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因为发热可能是感染加重的表现,呼吸急促可能提示存在下呼吸道感染等较严重的情况。 若儿童夜间干咳持续超过2-3周仍无缓解,或者咳嗽伴有喘息、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也应尽快就医,以排除肺炎、咳嗽变异性哮喘等疾病的可能。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出现夜间干咳时更要谨慎,需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三、日常护理要点 1.饮食方面 避免给儿童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易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可以多给儿童吃一些润肺的食物,如雪梨、银耳等。对于幼儿,制作雪梨羹时要注意去核、切碎,方便食用。 让儿童适量饮用温水,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但要注意水温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的水刺激呼吸道。 2.睡眠环境方面 保持儿童卧室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15-30分钟左右。但要注意避免儿童直接对着风口,防止着凉。 儿童的床铺要保持清洁,定期晾晒被褥,减少尘螨等过敏原的滋生。

    2025-10-15 15:11:51
  • 孩子已经发烧5天了咋办

    孩子发烧5天需及时就医评估,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明确病因,然后对症支持处理,包括体温监测、补充水分,针对感染性发热(病毒、细菌感染分别处理)和非感染性发热(如川崎病、风湿热等)进行相应治疗,同时特殊人群(婴儿、有基础疾病儿童等)需特别关注其情况。 一、及时就医评估 孩子发烧5天属于较长时间的发热情况,应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查看咽喉部、听诊肺部等,还可能会安排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检测,必要时会做病原学相关检查(如病毒抗原检测、细菌培养等),以明确发热的病因。因为导致儿童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感染性的,如病毒感染(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可能是非感染性的,如川崎病、风湿热等。不同病因的处理方式差异较大,所以明确病因是关键。 二、对症支持处理 体温监测: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每4-6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并记录。如果孩子体温在38.5℃以下,精神状态尚可,可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解开孩子过多的衣物,让孩子处于凉爽、通风的环境中,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帮助降温。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且伴有明显的不适,如哭闹不安、精神萎靡等,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孩子年龄选择合适的退热药物,但要避免低龄儿童自行使用不恰当的退热药物。 补充水分:发热会使孩子体内水分丢失增加,要鼓励孩子多喝温水,以防止脱水。对于较小的婴儿,可以适当增加喂奶次数,保证水分摄入。 三、针对不同病因的处理 感染性发热 病毒感染:如果是常见的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病毒引起的发热,一般具有自限性,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如果是流感病毒感染,在发病48小时内可遵医嘱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能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细菌感染: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如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需要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非感染性发热:如果是川崎病引起的发热,除了退热等对症处理外,还需要使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风湿热引起的发热,需要使用抗风湿药物等进行规范治疗。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儿(出生至12个月),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在发热5天时更要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一旦出现精神差、拒奶、抽搐等异常表现,要立即就医。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发热5天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所以更要积极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相关症状变化。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也要注意观察其全身情况,如是否有关节疼痛、皮疹等伴随症状,这些可能提示特定的疾病。

    2025-10-15 15:11:11
  • 宝宝老是抓头是怎么回事

    宝宝抓头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皮肤问题如湿疹、痱子,头皮清洁相关的头屑过多,耳部问题如耳部不适,以及神经系统发育阶段的正常现象等,不同原因需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如皮肤问题要保持清洁干燥、合理用药等,耳部问题及时就医等。 一、皮肤问题导致宝宝抓头 1.湿疹 情况说明:宝宝皮肤较为娇嫩,若长湿疹会有瘙痒感。湿疹可出现在头面部等部位,表现为红斑、丘疹等皮疹。例如,在婴儿期,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接触过敏原(如某些衣物材质、食物等)、环境潮湿等因素都可能引发湿疹,导致宝宝因为局部瘙痒而抓头。 应对措施:保持宝宝头部皮肤清洁干燥,选择宽松、柔软、棉质的衣物。如果湿疹较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温和的外用药物缓解症状,但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因为宝宝皮肤敏感,用药不当可能会加重皮肤问题。 2.痱子 情况说明:在炎热的天气里,宝宝出汗较多,若汗液不能及时蒸发,就容易长痱子。头部是汗腺分布较多的部位之一,长痱子会让宝宝感觉头部瘙痒,从而出现抓头的情况。比如,宝宝处于高温环境下,活动后出汗,若没有及时擦拭,就可能引发痱子。 应对措施:注意室内通风降温,保持宝宝皮肤干爽。可以用温水给宝宝清洗头部,洗完后轻轻擦干,保持头部皮肤的清爽。 二、头皮清洁相关原因 1.头屑过多 情况说明:宝宝头皮新陈代谢相对较快,如果清洁不及时,可能会出现头屑过多的情况,头屑刺激头皮会让宝宝感到不适,从而抓头。例如,宝宝长时间不洗头,头皮上的角质层脱落堆积形成头屑,引起瘙痒。 应对措施:定期给宝宝清洗头部,选择适合婴儿的温和洗发水,按照正确的方法轻柔清洗头部,注意不要用力搔抓宝宝头部,以免损伤头皮。一般建议根据宝宝的头发脏污情况,2-3天左右清洗一次头部。 三、耳部问题引起宝宝抓头 1.耳部不适 情况说明:宝宝耳部如果有不适,比如外耳道湿疹、中耳炎等情况,也可能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头部相应部位的不适,导致宝宝抓头。例如,中耳炎可能是由于宝宝感冒后病原体蔓延至耳部等原因引起,宝宝耳部疼痛、瘙痒等不适会让宝宝通过抓头来表达。 应对措施:如果怀疑宝宝耳部有问题,应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家长不要自行给宝宝随意处理耳部问题,以免加重病情。 四、神经系统发育相关因素 1.神经系统发育阶段的正常现象 情况说明:在宝宝神经系统发育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无意识的动作,抓头就是其中一种。例如,新生儿时期,宝宝的神经系统还在逐渐完善,可能会出现偶尔抓头的情况,这是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正常表现,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这种情况会逐渐减少。 应对措施: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抓头的频率和伴随症状,如果只是偶尔抓头,没有其他异常表现,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要注意保持宝宝手部清洁,避免宝宝抓伤自己。

    2025-10-15 15:07:4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