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嘉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大动脉在哪

    大动脉的组成和功能,包括主动脉、颈动脉、椎动脉、肺动脉和冠状动脉。保持大动脉健康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和血脂、定期体检。 1.主动脉:主动脉是人体内最粗大的动脉管,它起源于心脏的左心室,然后向身体的各个部位供应血液。主动脉可以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三部分。 2.颈动脉:颈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头部和颈部的动脉。它分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颈动脉在颈部两侧,可以通过触摸感觉到它的搏动。 3.椎动脉:椎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头部和颈部的另一条动脉。它起源于锁骨下动脉,然后向上穿过颈椎的横突孔,进入颅腔。 4.肺动脉:肺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肺部的动脉。它将含氧较少的静脉血从心脏输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输送回心脏。 5.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是为心脏肌肉提供血液和氧气的动脉。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堵塞,就会导致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 大动脉的健康对于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保持大动脉健康的建议: 1.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防大动脉疾病的发生。 2.控制血压和血脂:高血压和高血脂是导致大动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可以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 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可以早期发现大动脉疾病,并及时进行治疗。 总之,大动脉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血管,保持大动脉的健康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大动脉健康的问题,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医疗人员。

    2025-08-05 14:34:57
  • 先天性心脏病能自愈吗

    先天性心脏病的自愈情况因类型和个体差异而异,部分类型的缺损在1岁以内有自愈的可能,但复杂先心病通常无法自愈,需及时治疗。影响因素包括缺损大小和位置、患儿年龄、其他心脏结构异常及定期复查等。 先天性心脏病是否能自愈,取决于多种因素,以下是对相关问题的解答: 先天性心脏病中仅有少部分类型可以自愈,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在1岁以内有自愈的可能。但如果缺损较大、分流量较多,自愈的概率会明显降低。如果是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等复杂先心病,通常无法自愈,需要及时治疗。 以下是一些影响先天性心脏病自愈的因素: 1.缺损的大小和位置:缺损较小、位置合适的情况下,更有可能自愈。 2.患儿的年龄: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心脏的修复能力越强,自愈的机会越大。 3.其他心脏结构异常:如果同时存在其他心脏结构异常,可能会影响自愈的概率。 4.定期复查:密切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是否有自愈的迹象。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先天性心脏病有自愈的可能,也需要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便医生评估病情的进展。如果没有自愈,或者出现了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对于家长来说,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如果对孩子的病情有任何疑问,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总之,先天性心脏病的自愈情况因类型和个体差异而异。如果怀疑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2025-08-05 14:24:47
  • 心区隐隐作痛是什么原因

    心区隐痛可能由心脏疾病、肺部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骼肌肉问题、心理因素等引起,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症状。持续时间长、频率高、伴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就医前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心区疼痛。 1.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心区疼痛。此外,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等也可能引起心区不适。 2.肺部疾病:如肺炎、胸膜炎、气胸等。这些疾病可能刺激肺部或胸部的神经,导致心区疼痛。 3.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食管炎、胆囊炎等。这些疾病可能引起上腹部疼痛,有时可能被误认为是心区疼痛。 4.骨骼肌肉问题:如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炎、胸壁肌肉拉伤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胸部肌肉或骨骼的疼痛。 5.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压力等。这些心理因素可能引起躯体症状,包括心区疼痛。 6.其他原因:如带状疱疹、主动脉夹层等。 如果心区隐隐作痛持续时间较长、频率较高、伴有其他症状(如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胸片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就医之前,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同时,如果疼痛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减少吸烟和饮酒等,有助于预防心区疼痛的发生。

    2025-08-05 14:21:24
  • 心供血不足吃什么食补

    心肌供血不足患者的饮食应注意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增加全谷物摄入,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控制总热量,饮食清淡。 1.低盐低脂饮食:限制盐和脂肪的摄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建议每日钠盐摄入量不超过6g,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脂食物。 2.多吃蔬菜、水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保护心血管健康。建议每天摄入500g蔬菜和200-350g水果。 3.增加全谷物摄入: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建议将白米、白面等精制谷物替换为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全谷物。 4.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选择瘦肉、鱼类、豆类、蛋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建议每天摄入50-100g优质蛋白质。 5.控制总热量: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根据个人情况,合理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 6.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需要注意的是,饮食调整只能作为心肌供血不足的辅助治疗措施,不能替代药物治疗。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用药物,定期复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此外,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饮食调整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如有其他健康问题或饮食需求,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

    2025-08-05 14:18:09
  • 高血压不能吃什么食物

    高血压患者不宜食用高盐、高脂肪、高糖、刺激性、高热量食物,以及饮酒,这些食物可能影响血压控制,患者应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测量血压,遵医嘱服药。 1.高盐食物:高盐饮食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过量的钠会使水分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血压上升。高血压患者应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加工肉类、咸鱼、咸菜等过咸的食物。 2.高脂肪食物:高脂肪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影响血压控制。 3.高糖食物:过多的糖分会导致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进而使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应限制甜食、饮料和糖果的摄入。 4.刺激性食物:浓茶、咖啡、辛辣食物等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导致神经兴奋,引起血压波动。高血压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这些食物。 5.高热量食物:高热量食物,如油炸食品、糕点等,容易导致体重增加,而肥胖也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患者应控制热量摄入,保持健康的体重。 6.饮酒: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饮酒量,最好不饮酒。 除了注意饮食外,高血压患者还应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减轻压力等,以帮助控制血压。同时,定期测量血压,遵医嘱服药,也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如果高血压患者对饮食有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以获得更专业的建议。

    2025-08-05 14:13:2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