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嘉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血压高应该吃什么

    不同人群血压高的饮食注意不同,蔬菜水果类可选富含钾和维生素C的,谷物类吃全谷物食品,蛋白质类选低脂优质蛋白食物,老年人要注意食物软烂度等,儿童要低盐低脂等,孕妇要低盐且保证营养供应等。 一、蔬菜水果类 1.富含钾的蔬果:钾有助于促进钠的排出,从而辅助降低血压。例如香蕉,每100克香蕉中约含256毫克钾,每天吃1-2根香蕉能补充一定量的钾;菠菜也是不错的选择,每100克菠菜含约502毫克钾,可通过清炒、煮汤等方式食用;还有土豆,每100克土豆含约342毫克钾,可做成土豆泥等食用。 2.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改善血管功能。像橙子,每100克橙子含约33毫克维生素C,每天吃1-2个橙子能补充维生素C;猕猴桃每100克含约62毫克维生素C,其维生素C含量较高,可直接食用;西兰花每100克含约51毫克维生素C,可通过凉拌、炒制等方式摄入。 二、谷物类 1.全谷物食品:全谷物食品富含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有助于控制体重,进而对血压控制有益。例如燕麦,燕麦中含有β-葡聚糖等成分,可降低胆固醇和血压,可煮成燕麦粥食用,每天食用50-100克左右;糙米也是不错的选择,糙米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其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可做成糙米饭等,每天摄入50-100克糙米为宜。 三、蛋白质类 1.低脂优质蛋白食物:选择低脂的优质蛋白食物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同时不会给心血管系统带来过重负担。比如鱼类,尤其是深海鱼,像三文鱼每100克含蛋白质约20克左右,且富含Omega-3脂肪酸,每周可食用2-3次,每次食用量约100-150克;低脂牛奶也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每100克低脂牛奶含蛋白质约3克左右,每天可饮用300-500毫升;豆类也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如黄豆,每100克黄豆含蛋白质约36克左右,可做成豆浆、豆腐等,每天可摄入50克左右的豆类制品。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血压高在饮食上除了遵循上述原则外,要注意食物的软烂程度,便于消化吸收。例如在食用谷物类时,燕麦粥、糙米饭等要煮得软烂些。同时,老年人可能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在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避免食用过多高糖食物。 2.儿童:儿童血压高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是继发性因素导致的儿童血压高,在饮食上要遵循低盐、低脂、适量蛋白等原则。要避免儿童食用高盐食品,如腌制食品等,同时要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肥胖,因为肥胖也是儿童血压高的一个可能因素。 3.孕妇:孕妇血压高属于特殊情况,饮食上要格外注意。要遵循低盐饮食,每天盐的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下,但同时要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可以选择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但要避免自行服用一些所谓的“降压食物”补充剂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饮食调整。

    2025-10-15 15:13:13
  • 扩张性心肌病的体征

    扩张性心肌病有一般体征、心血管系统体征及其他系统体征。一般体征有体重变化、乏力;心血管系统体征包括心率异常(如房颤、早搏)、心界扩大(向左下)、心音改变(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奔马律);其他系统体征有肺部湿啰音(肺淤血时)、肝脏肿大(右心功能不全时)、水肿(下肢对称,严重全身)。 一、一般体征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一般会有体重变化,部分患者因心功能不全出现钠水潴留时体重会增加,而长期营养不良等情况可能使体重减轻。同时,患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乏力,这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供氧不足,无论儿童、成人还是老年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较同龄人差,老年人则可能在日常活动如散步等时很快感到疲倦。 二、心血管系统体征 1.心率异常 多数患者会有心律失常,以心房颤动较为常见。心率可增快,成人患者心率可能超过100次/分钟,儿童患者心率增快更明显,因为儿童心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心房颤动时心室率不规则且可能增快,影响心脏正常的泵血节律,老年人也可能出现心房颤动导致心率异常,影响心脏整体功能。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早搏等情况,可通过听诊发现心脏搏动的过早搏动。 2.心界扩大 心脏浊音界向左下扩大是常见体征。无论是儿童、成人还是老年人,由于心脏扩大,心浊音界会超出正常范围。通过心脏叩诊可以发现心界的改变,儿童心脏相对位置与成人不同,但扩张性心肌病时也会出现心界扩大的情况,老年人心脏本身可能有一定程度的退行性改变,但扩张性心肌病导致的心界扩大仍可通过叩诊发现。 3.心音改变 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这是因为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尖部的心音传导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心脏扩大,可能出现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呈奔马律。儿童患者心音特点与成人有差异,但奔马律的出现提示心肌病变较严重,老年人出现奔马律也表明心脏功能受损较明显。 三、其他系统体征 1.肺部体征 当患者出现肺淤血时,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如果是轻度肺淤血,可能仅在肺底部听到少量湿啰音,随着病情加重,湿啰音可蔓延至双肺更多部位。儿童患者肺淤血时湿啰音的听诊位置与成人有相似之处,但儿童胸廓等结构不同可能会影响听诊效果,需要更仔细判断;老年人由于肺组织弹性等改变,湿啰音的听诊也有其特点,但本质是肺淤血导致的渗出等改变。 2.肝脏肿大 右心功能不全时可出现肝脏肿大,伴有压痛。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患者,肝脏肿大是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儿童可能因肝脏肿大出现腹部不适等表现,老年人则可能因肝脏肿大导致右上腹隐痛等症状,按压时会有明显压痛。 3.水肿 可出现下肢水肿,多为对称性,从足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儿童患者水肿可能首先在眼睑等疏松组织部位出现,老年人由于下肢静脉回流功能可能本身有一定减退,加上扩张性心肌病导致的水肿,水肿可能更明显,且恢复较慢。

    2025-10-15 15:12:05
  • 房颤危险吗

    房颤具有多方面危险性,会增加卒中风险,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率高,合并危险因素者风险更高;影响心脏功能,长期房颤可致心房扩大、心肌重构,进而引发心力衰竭;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出现心悸等症状并易致心理问题;不同人群有特殊风险,老年人群、有基础疾病人群及生活方式不当人群受影响更甚,如老年房颤患者卒中及心衰风险高、生活质量受影响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风险升高,长期大量饮酒吸烟者房颤风险增加。 一、增加卒中风险 房颤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会阻塞脑血管,引发缺血性卒中(脑梗死)。据统计,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率约为5%-15%/年,是无房颤人群的5倍-17倍;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既往有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等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卒中风险更高。例如,CHADS评分(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既往卒中/TIA)≥2分的患者,1年卒中发生率可超过10%。 二、影响心脏功能 长期房颤可导致心房扩大,进而影响心室的正常功能。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引起心力衰竭。房颤时心室率不规则且常增快,使心脏舒张期充盈时间缩短,心输出量减少,长期如此会导致心肌重构,逐渐发展为心力衰竭。有研究表明,约1/3的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房颤,而房颤患者中约20%-30%会发生心力衰竭。 三、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房颤患者常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会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运动能力。例如,患者可能无法进行正常的体力活动,在日常行走、爬楼梯等活动中就会出现明显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房颤的反复发作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 四、不同人群的特殊风险 老年人群: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减退,房颤更容易引发上述不良后果。老年房颤患者卒中风险更高,且发生心力衰竭的概率也增加,同时老年人对房颤相关症状的耐受性较差,生活质量受影响更为明显。例如,老年房颤患者发生卒中后,恢复能力更弱,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 有基础疾病人群:合并高血压的房颤患者,血压波动加上房颤导致的心脏功能异常,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使心血管事件风险升高;合并糖尿病的房颤患者,高血糖状态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血栓形成,同时糖尿病本身也会增加心脏病变的风险,两者叠加使房颤的危险性大幅增加;既往有卒中或TIA病史的房颤患者,再次发生卒中的风险极高,需要更加积极地进行抗凝等治疗。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的房颤患者,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害血管内皮,促进房颤的发生和发展,酒精也会影响心脏的电活动和结构,增加房颤的严重性和并发症风险。例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发生房颤的概率明显高于不饮酒者,且饮酒量越大,风险越高。

    2025-10-15 15:10:11
  • 房颤与室速一样吗

    房颤与室速在定义本质、心电图表现、临床表现及对机体影响、治疗原则方法上均有差异,房颤是心房紊乱高频电活动致失去有效收缩舒张,心电图P波消失代f波、心室律不规则,症状多样且可致血栓等并发症,治疗涉转复心律、控心室率、防血栓;室速是心室异常快速心律,心电图有连续宽大畸形QRS波等,发作时症状明显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大,治疗需治基础病、去诱因,药物或电复律等。 室速:即室性心动过速,是起源于心室的异常快速心律,心电图特征为连续3个及以上室性期前收缩,心室率通常在100-250次/分钟,节律可略不规则。室速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像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等情况,也可见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人群,不过相对较少。 心电图表现特点不同 房颤:心电图上P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均不规则的f波,频率一般在350-600次/分钟,心室律绝对不规则,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但若伴有室内差异传导时可增宽变形。 室速:心电图可见连续快速的宽大畸形QRS波群,频率多较快,一般大于100次/分钟,可呈左束支阻滞型或右束支阻滞型图形,且常可见房室分离现象(即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 临床表现及对机体影响有别 房颤:患者症状差异较大,部分人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心电图检查时发现;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等,严重时可影响心功能,长期房颤还易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一旦血栓脱落可引发脑栓塞、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对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尤其老年患者风险更高,因为其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血栓事件后果更严重。 室速:急性发作时患者多有明显症状,如突然出现的心悸、头晕、黑矇,严重时可出现晕厥、休克甚至猝死,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为显著,短时间内即可导致心输出量大幅下降,危及生命,尤其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发生室速时,需紧急处理以避免不良后果,不同年龄的患者若发生室速,因年龄相关的心肺储备功能不同,预后也有差异。 治疗原则与方法有区分 房颤:治疗包括转复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栓形成等。转复心律可选用药物(如胺碘酮等)或电复律等方法;控制心室率常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等)等;预防血栓需根据CHA2DS2-VASc评分来决定是否应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等),不同年龄患者在药物选择和抗凝强度把握上需谨慎,老年患者可能更需关注药物的出血风险等。 室速: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或有明确诱因的室速,首先要治疗基础心脏病、去除诱因。药物治疗可选用利多卡因、胺碘酮等,若药物治疗无效或室速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如出现休克、晕厥等),需紧急行电复律治疗,儿童患者发生室速时情况更为危急,需及时且精准处理,因为儿童心肺功能储备差,室速对其影响更快更严重。

    2025-10-15 15:09:37
  • 心肌炎怎样检查确诊

    心肌炎的诊断包括病史与症状询问,了解病毒感染史及发热、乏力等症状;体格检查测生命体征、查心脏体征;实验室检查有血液中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肌钙蛋白)、炎症指标及病毒学检查;心电图发现心律失常等改变;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看心脏结构功能、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可敏感特异诊断。 一、病史与症状询问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近期是否有病毒感染史,如感冒、腹泻等,因为很多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诱发的。同时,了解患者出现的症状,如是否有发热、乏力、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症状可能有所差异,例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乏力、精神差等表现,而成年人可能更易察觉心悸、胸痛等。 二、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测量体温,看是否有发热情况;检查心率和心律,心肌炎患者可能出现心率过快、过慢或心律不齐等情况;监测血压,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血压异常。 2.心脏体征:医生会听诊心脏,可能发现心音低钝、出现第三心音或杂音等异常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心肌损伤标志物: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细胞受损时,CK-MB会升高,其升高程度与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肌钙蛋白(cTnI或cTnT):是诊断心肌炎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心肌细胞坏死后释放入血,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一般发病后3-4小时开始升高,11-24小时达到高峰,可持续数天至数周。 炎症指标:血常规可查看白细胞计数等,若有病毒感染,可能出现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等情况;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炎症指标可能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 2.病毒学检查:部分患者需要进行病毒学相关检查,如采集咽拭子、粪便等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核酸检测等,以明确是否有病毒感染及病毒类型,这对于判断心肌炎是否由病毒感染引起很重要。 四、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可以发现各种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还可能出现ST-T改变,如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有助于辅助诊断心肌炎,但心电图改变不具有特异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五、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心室壁运动情况、心室腔大小、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等。心肌炎患者可能出现心室壁运动减弱、心室腔扩大、射血分数降低等改变,还能发现心包积液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心脏结构和功能有差异,儿童超声心动图检查需特别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对结果的正确解读。 2.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是诊断心肌炎较为敏感和特异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心肌水肿、坏死等炎症改变,有助于早期、准确地诊断心肌炎,并且能评估心肌损伤的范围和程度,但相对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费用较高,在一些情况下可作为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检查手段。

    2025-10-15 15:09:0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