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嘉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淀粉样变性心肌病应如何治疗

    淀粉样变性心肌病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心脏移植,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注意休息、监测病情、限钠限液;药物治疗包括针对原发病因、改善心脏功能、抗心律失常;心脏移植适用于终末期患者;老年、儿童、女性患者治疗各有特殊考量。 一、一般治疗 对于淀粉样变性心肌病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根据心功能情况调整活动量。同时,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包括心脏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对于存在水肿的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控制液体入量。 二、药物治疗 1.针对原发病因的治疗:如果是原发性淀粉样变性,可能会用到蛋白酶体抑制剂等药物;对于继发性淀粉样变性,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慢性炎症性疾病等。 2.改善心脏功能的药物:当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可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对于有症状的心力衰竭患者,也可能会用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来改善心肌重构,但需注意患者的肾功能和血钾情况;β受体阻滞剂在病情稳定的心力衰竭患者中也可能会应用,但要谨慎从小剂量开始,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和血压等情况。 3.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果患者出现心律失常,需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用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三、心脏移植 对于终末期淀粉样变性心肌病患者,心脏移植可能是一种治疗选择,但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并且要考虑到术后排异反应等问题。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淀粉样变性心肌病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更加谨慎,药物选择需兼顾其他疾病用药,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减慢,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2.儿童患者:儿童淀粉样变性心肌病非常罕见,治疗上需极其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药物选择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明显不良影响的药物,并且要密切监测儿童的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和心脏功能指标。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考虑月经周期等因素对药物代谢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在使用一些可能影响血压等指标的药物时,要关注女性特殊的生理状况,如妊娠期女性则需要特别谨慎用药,因为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必须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5-10-15 13:59:43
  • 心脏支架是否是重大疾病

    心脏支架本身不是重大疾病,而是治疗冠心病这一重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植入心脏支架可改善心肌供血、缓解症状、降低严重并发症风险,不同人群(老年、中青年)植入后需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健康管理与康复,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重大心血管事件风险意义重大。 一、从疾病角度看心脏支架的背景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据相关研究统计,冠心病在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当药物治疗无法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或改善心肌缺血状况时,可能需要通过介入治疗植入心脏支架。 二、心脏支架植入的意义与重大疾病的关系 1.对患者病情改善的作用 植入心脏支架可以迅速开通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从而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患有严重冠心病的患者来说,及时植入心脏支架能够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从这个角度看,它是应对冠心病这一重大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2.不同人群的影响 老年人群:老年人患冠心病的比例相对较高,心脏支架植入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尤为重要。老年患者往往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冠心病若不及时治疗,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心脏支架植入可以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的心肌供血,减少因冠心病发作导致的住院和死亡风险。但老年患者在术后需要更加注重康复护理,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规范用药等,因为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等方面与其他人群有所不同。 中青年人群:中青年人群患冠心病的比例也在逐渐上升,可能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改变有关,如长期熬夜、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对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心脏支架植入同样是挽救心肌、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中青年患者在术后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如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恢复正常的作息和运动,以降低冠心病复发的风险,因为他们后续的生活和工作可能对心脏功能有较高要求,良好的术后管理有助于他们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心脏支架本身不是重大疾病,它是治疗冠心病这一重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重大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有着重要意义,不同人群在心脏支架植入前后需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健康管理和康复措施。

    2025-10-15 13:59:00
  • 心肌梗死急救的方法

    心肌梗死急救需分秒必争,首先立即停止活动并呼叫急救,让患者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或坐位,有条件吸氧,随身携带硝酸甘油者可舌下含服,心脏骤停时立即心肺复苏,操作要考虑患者个体因素以挽救生命。 采取合适体位 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通常是半卧位或坐位,这样可以减少心脏的负担。半卧位或坐位时,膈肌位置下降,胸腔空间增大,有利于呼吸,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也能使心脏的回心血量减少,降低心脏的前负荷,对缓解心肌梗死症状有一定帮助。对于年龄较大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特别注意体位的舒适和稳定,避免因体位不当加重病情。 有条件时吸氧 如果现场有条件,应立即给患者吸氧。吸氧可以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改善心肌缺氧的状况。一般来说,给予每分钟2-5升的氧气吸入量。对于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吸氧时要注意氧流量的控制,避免过高流量吸氧对呼吸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而对于一般患者,吸氧能有效缓解心肌缺氧带来的不适,但要确保吸氧设备的正常使用和正确操作。 药物辅助(如随身携带硝酸甘油者) 如果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可让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硝酸甘油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缓解心肌缺血缺氧的状态。但要注意,硝酸甘油一般每5分钟可重复含服1次,最多含服3次。对于有严重低血压、青光眼等疾病的患者,要禁用硝酸甘油,在给患者使用硝酸甘油前,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用药禁忌等情况,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时要谨慎,因为他们对硝酸甘油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与常人不同。 心肺复苏(如发生心脏骤停时) 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是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为5-6厘米;人工呼吸时要确保患者气道通畅,每次人工呼吸持续1秒以上,看到胸廓起伏即可。对于儿童患者,心肺复苏的操作要按照儿童心肺复苏的标准进行,按压频率和深度与成人有所不同,要特别注意儿童的身体特点,避免过度用力等情况。在进行心肺复苏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等待专业急救人员的进一步处理。 总之,心肌梗死急救是一个分秒必争的过程,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准确快速地进行,同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采取合适的急救措施以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

    2025-10-15 13:57:58
  • 24小时心电图怎么睡觉

    进行24小时心电图监测时,要注意穿着舒适宽松衣物,保持正常睡眠姿势,避免剧烈翻身致电极移位,注意电极线放置,老年人和儿童有各自特殊注意事项,以保证监测数据准确、设备正常工作。 一、穿着舒适宽松的衣物 选择棉质、宽松的衣物,这样能减少对电极贴片的摩擦,让睡觉过程更舒适。对于儿童来说,要挑选柔软材质的衣物,避免衣物过硬刺激皮肤。不同年龄段的人在穿着上都要以舒适为首要原则,保证皮肤能良好接触电极贴片,又不会因为衣物过紧影响身体自然活动。 二、保持正常睡眠姿势 通常可以采用仰卧位或侧卧位睡觉。一般来说仰卧位较为常见,侧卧位时要注意不要压迫放置电极的部位。对于儿童,家长要留意孩子睡觉姿势的变化,及时调整保证电极位置稳定。正常睡眠姿势能让24小时心电图监测电极保持在正确位置,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比如仰卧位时身体处于相对平整状态,电极不容易移位;侧卧位时只要不是过度压迫电极放置区域就行。 三、避免剧烈翻身导致电极移位 睡觉过程中尽量减少大幅度、剧烈的翻身动作。如果是容易频繁翻身的人群,如睡眠较浅的人,要尽量控制翻身幅度。儿童由于睡眠中活动相对较多,家长可以在孩子睡觉周围营造相对宽松的空间,减少因翻身导致电极移位的情况。因为电极移位会影响24小时心电图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所以需要尽量避免。例如可以在床铺周围留出一定空间,让孩子翻身时不会碰到电极线导致移位。 四、注意电极线的放置 电极线要放置在身体一侧,不要缠绕在身上,避免因为身体翻动拉扯电极线。对于儿童,家长要妥善固定电极线,防止孩子在玩耍或翻身时拉扯到电极线,导致监测中断或数据不准确。电极线的合理放置能保证监测设备正常工作,持续获取心电信号。比如可以将电极线顺着孩子身体一侧自然放置,用轻薄的布条简单固定但不要过紧。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睡觉可能相对较平稳,但也要注意上述各项要点,尤其是电极线的固定,因为老年人皮肤相对松弛,电极线更易移位。要保证电极位置正确,让监测顺利进行。 儿童:儿童皮肤娇嫩,选择电极贴片时要选用适合儿童肤质的产品,固定电极时动作要轻柔。同时要安抚儿童情绪,让其尽量配合监测,减少因不配合导致的电极移位等情况。比如可以给儿童讲一些有趣的故事,让其在相对安静舒适的状态下睡觉,保证24小时心电图监测效果。

    2025-10-15 13:57:33
  • 血压138/88算血压高吗

    血压138/88mmHg属正常高值血压,对不同人群意义不同,成年人需关注生活方式,老年人要更密切监测,有基础病史人群风险更高,应定期监测血压,有疑虑或不适及时就医。 一、血压138/88的分类及意义 正常血压的范围一般定义为收缩压(高压)<120mmHg且舒张压(低压)<80mmHg,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那么血压138/88mmHg属于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138mmHg处于120-139mmHg这个区间,舒张压88mmHg处于80-89mmHg这个区间,这种情况提示有发展为高血压的风险。 二、不同人群的情况考量 成年人:对于成年人群体,这个血压值需要引起重视。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是否存在长期高盐饮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情况。如果有这些情况,就更易向高血压方向发展。建议这类人群调整生活方式,保持低盐饮食(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适度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保持心理平衡等。 老年人:老年人的血管弹性下降,正常高值血压可能对心血管系统带来一定压力。老年人除了要注意上述生活方式的调整外,还需要更密切地监测血压,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血压波动可能更大,且更容易出现血压异常波动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的情况。例如,要定期在家测量血压,了解自己血压的变化趋势。 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果本身有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病史,血压138/88mmHg相对来说更需要关注。因为这类人群合并高血压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控制血压在正常高值范围内更有助于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有高血脂的患者,良好的血压控制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三、进一步的应对措施 定期监测:建议定期(如每周)测量血压,最好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状态下测量,这样能更准确地掌握血压变化情况。可以使用电子血压计,保证测量方法正确,如测量时手臂放置位置正确、袖带松紧合适等。 就医评估:如果对自己的血压情况存在疑虑,或者伴随有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进一步进行一些相关检查,如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等,以更全面地评估血压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干预以及采取何种干预措施。

    2025-10-15 13:56:2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