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嘉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如何确诊房颤

    房颤的诊断需通过病史采集了解症状表现、频率、持续时间及基础疾病等;体格检查可见心率快且不规则、脉搏短绌;心电图检查显示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期绝对不规则,还需动态心电图监测;其他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了解心脏结构功能、血液检查排查其他全身性疾病致房颤的因素。 体格检查 心率:房颤患者心率通常快且不规则,心率可能在100-160次/分钟之间,而且心律绝对不齐。 脉搏:脉搏短绌,即脉率少于心率,这是因为心房颤动时心房有效的收缩减少,心输出量不稳定,导致部分心搏不能引起周围动脉搏动。 心电图检查 常规心电图:是确诊房颤的重要依据,可显示P波消失,代之以频率为350-600次/分钟、形态各异、间距不等的f波,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RR间期绝对不规则。对于症状发作不频繁的患者,可能需要多次心电图检查,或者进行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动态心电图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能捕捉到常规心电图不易发现的阵发性房颤情况。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心电图表现基本遵循上述规律,但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心脏病变,心电图表现可能有一定复杂情况。 其他检查 超声心动图:有助于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排除其他心脏疾病导致的房颤,如是否存在心房增大、心室壁厚度异常等情况。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尤为重要,它可以评估心脏的整体功能以及各心腔的状况,对房颤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以排除可能引起房颤的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导致房颤发生,通过检查甲状腺功能可以明确是否存在这种情况。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血液检查指标参考范围可能略有不同,但总体是为了排查可能的病因。

    2025-10-15 12:29:27
  • 心绞痛的三大类型

    心绞痛分为稳定型、不稳定型和变异型。稳定型由冠脉固定性严重狭窄等致心肌需氧增加引发,中老年人常见,劳动等诱发,持续3-5分钟,休息或服硝酸甘油可缓;不稳定型介于稳定型与心梗间,因斑块破裂等,发作频率等加重,休息时可发,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差,中老年及有基础病者易患;变异型由冠脉痉挛引起,属不稳定型特殊类型,发作时ST段抬高,多在休息时后半夜至清晨发,有定时性,各年龄段可发病,吸烟是诱因,绝经前后女性发病风险有变化。 发作特点:通常由体力劳动、情绪激动(如愤怒、焦虑、过度兴奋等)、饱食、寒冷等诱发,疼痛程度相对稳定,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迅速缓解。 人群因素:中老年人较为常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长期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不良生活方式及基础疾病会增加发病风险。 不稳定型心绞痛 定义: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状态,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糜烂,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远端血管栓塞等。 发作特点:疼痛发作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可在休息时发作,含服硝酸甘油效果欠佳。 人群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中老年人群为主,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更易发生,不良生活习惯如大量吸烟、酗酒等会促进病情发展。 变异型心绞痛 定义: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心绞痛,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特殊类型。 发作特点: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疼痛多在休息时发生,尤其是后半夜至清晨时段,发作具有定时性,可呈周期性出现。 人群因素: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病,吸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有冠状动脉痉挛易感性的人群更易罹患,女性在绝经前相对发病风险低于男性,但绝经后发病风险增加。

    2025-10-15 12:27:42
  • 睡觉爱把手举过头顶是心脏有问题吗

    睡觉爱把手举过头顶通常与心脏问题无直接关联,心脏问题常见表现为胸痛、心悸等,睡觉姿势多样受年龄、生活方式、身体舒适度等非心脏因素影响,担心心脏问题不应依此睡姿判断,有疑似症状或老人等应及时就医检查。 心脏问题相关的常见表现 心脏出现问题时,常见的表现有胸痛、心悸、呼吸困难、水肿等。例如冠心病患者可能会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等部位;心力衰竭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出现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还可能伴有下肢水肿等表现。这些表现与睡觉把手举过头顶并无直接关联。 非心脏因素导致睡觉姿势多样的原因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的人睡觉姿势习惯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随意,随着年龄增长,部分人会形成相对稳定的睡姿习惯,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生活方式:比如白天过度劳累、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时,晚上睡觉更容易呈现出自然舒适的姿势,把手举过头顶可能就是身体觉得舒适的一种表现。 身体舒适度:当身体某部位没有不适时,人体会倾向于选择让自己感觉最舒服的睡姿,把手举过头顶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姿势能让肩部、手臂等部位处于放松状态,没有明显的压迫感等不适。 如果担心心脏有问题,不能依据睡觉把手举过头顶来判断,而是应该关注是否出现心脏问题的典型症状,必要时可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来明确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状况。如果出现胸痛、持续心悸等疑似心脏问题的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对于儿童群体,家长无需因孩子睡觉把手举过头顶而过度担忧心脏问题,但如果孩子同时出现其他异常表现,也应及时就医排查;对于老年人,本身心脏疾病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更应该密切关注自身心脏相关症状,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

    2025-10-15 12:26:04
  • 高血压多少可以喝啤酒

    高血压患者应尽量避免饮用啤酒,一般高血压患者饮用啤酒会影响血压稳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服用某些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饮用啤酒风险更高,饮用啤酒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几率,为稳定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风险应避免饮用啤酒。 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不建议饮用啤酒。因为酒精会使血管扩张,导致血压波动。有研究表明,即使是适量饮酒,也会对血压产生不良影响。例如,长期少量饮酒可能会逐渐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影响血压的稳定调控。一般来说,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应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而啤酒中酒精含量虽相对较低,但累积摄入仍会对血压控制不利。 合并其他情况的高血压患者饮酒注意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这类患者饮酒风险更高。啤酒中的酒精会加重心脏负担,影响血脂代谢,进一步增加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恶化风险。例如,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饮酒可能诱发心肌缺血等严重心血管事件。所以此类患者绝对不建议饮用啤酒。 老年高血压患者: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对酒精的代谢能力下降。饮用啤酒后,酒精在体内停留时间更长,对血压的影响更持久且不易恢复。老年高血压患者饮用啤酒可能导致血压大幅波动,增加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避免饮用啤酒。 服用某些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如果正在服用某些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饮酒可能会增强药物的降压作用,导致低血压发生,而啤酒中的酒精会加剧这种风险。所以服用这类药物的高血压患者需严格避免饮用啤酒。 总之,高血压患者为了自身健康,应尽量避免饮用啤酒,以保持血压的稳定控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025-10-15 12:24:44
  • 妊娠高血压剖腹产有危险吗

    妊娠高血压剖腹产存在麻醉、出血、术后恢复等风险,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会影响风险,可通过术前充分评估、术中密切监测及术后加强监护等降低风险以保障产妇安全。 相关因素对风险的影响 年龄因素:年轻的妊娠高血压产妇,身体各脏器代偿能力相对较好,但可能对妊娠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变化了解和应对经验相对不足;而高龄妊娠高血压产妇,本身脏器功能有所减退,在剖腹产手术中面临的风险可能更高,比如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良增加了手术风险。 生活方式因素:如果妊娠高血压产妇在孕期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加重病情,进而增加剖腹产手术风险。反之,孕期保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身体状况,降低手术风险。 病史因素:既往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妊娠高血压产妇,如合并糖尿病等,会使剖腹产手术风险进一步升高。因为多种疾病共存时,身体的内环境紊乱更为复杂,手术中的应激反应更强烈,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降低风险的措施 术前要充分评估妊娠高血压产妇的病情,包括血压控制情况、脏器功能等。通过合理的降压治疗,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同时改善脏器灌注。 术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血压波动等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术后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尿量、肝肾功能等情况,预防子痫、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做好伤口护理等,促进产妇恢复。 总之,妊娠高血压产妇进行剖腹产手术存在一定风险,但通过充分的术前评估、精细的术中管理和术后密切监护等,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保障产妇的安全。

    2025-10-15 12:22:2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