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嘉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如何治疗高血压病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遵循DASH模式,控制钠摄入等)、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药物治疗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等常用药物;特殊人群高血压处理中,老年高血压强调收缩压达标及药物选择,妊娠高血压需监测并合理用药,儿童高血压多为继发性,先治原发病,轻度可改善生活方式,不达标则选合适药物。 适量运动: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为4-6km/h)、慢跑、游泳等。运动可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来降低血压,一般坚持运动数周后血压可有所下降。不同年龄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可适当调整,年轻人可选择更具挑战性的运动,老年人则以相对温和的运动为主。 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管收缩,升高血压,所以高血压患者必须戒烟。男性饮酒每日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1g酒精约相当于35ml啤酒、15ml葡萄酒或45ml白酒),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有高血压病史者更应严格限制饮酒量。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类型 利尿剂:通过促进排尿,减少血容量来降低血压,如氢氯噻嗪等。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适合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但痛风患者禁用,因为利尿剂可能会升高血尿酸水平;糖尿病患者使用时需注意对血糖、血脂的影响。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RAA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发挥降压作用。适用于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但哮喘患者禁用,因为可能会诱发哮喘发作;外周血管病、2型糖尿病患者慎用。 钙通道阻滞剂:像氨氯地平等,通过阻滞电压依赖性L型钙通道减少细胞外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减弱兴奋-收缩偶联,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从而降低血压。可用于各种程度高血压,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等患者,不良反应较少,对血脂、血糖无明显影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例如卡托普利等,抑制ACE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同时抑制缓激肽降解,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肾病等的高血压患者,但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患者禁用。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氯沙坦等,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AT,更充分阻断RAAS,降压作用平稳,不良反应少。适用人群与ACEI相似,也禁用于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患者。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 老年高血压老年人高血压特点是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降压治疗应强调收缩压达标,同时注意避免血压过低。一般起始降压治疗血压目标为<150/90mmHg,能耐受者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药物选择上可优先考虑钙通道阻滞剂、ACEI或ARB,注意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压和不良反应。 妊娠高血压妊娠高血压需密切监测血压及母儿情况,轻度高血压可先通过休息、左侧卧位等生活方式干预,若血压仍升高可考虑使用甲基多巴等相对安全的降压药物,降压目标为130-155/80-105mmHg,治疗过程中要避免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儿童高血压儿童高血压多为继发性高血压,常见原因有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治疗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轻度高血压可先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控制体重、低盐饮食、增加运动等,若血压不能控制则需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药物,如ACEI或ARB,但要注意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2025-10-09 14:16:58
  • 血压在一天内的正常波动范围是多少

    正常人血压一天内呈“两峰一谷”节律性变化,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为正常范围,不同人群血压波动有特点及受多因素影响,儿童随年龄血压渐升,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调节功能降致波动大,青春期后男血压略高女,女性特殊时期血压有变化,生活方式中饮食、运动、烟酒影响血压波动,有高血压家族史及患其他病者血压波动受影响。 正常血压范围 收缩压(俗称高压)正常范围一般在90-139mmHg,舒张压(俗称低压)正常范围在60-89mmHg。在一天内,血压只要在这个整体范围内波动,且符合“两峰一谷”的节律,通常被认为是正常的生理波动。 不同人群血压波动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的血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新生儿收缩压约为60-70mmHg,舒张压约为30-40mmHg;1岁时收缩压约70-80mmHg,舒张压约为40-50mmHg;到青春期时,血压逐渐接近成人正常范围。儿童的血压波动相对成人可能更受生长发育等因素影响,且由于儿童血管弹性较好等特点,其血压波动幅度相对较小,但也需关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血压变化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的血管弹性减退,动脉壁变硬,血压调节功能下降,所以血压波动往往较大。可能更容易出现清晨高血压等情况,这是因为老年人夜间交感神经活性下降不如年轻人明显,导致清晨时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更为显著。同时,老年人血压波动大还可能与体位变化等因素关系密切,如从卧位突然变为立位时,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这是由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不能及时调节血压以适应体位变化。 性别因素 一般在青春期前,男性和女性血压差异不大。青春期后,男性血压可能相对略高于女性,但这种差异通常在正常范围内。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血压也可能出现一定波动。例如妊娠期女性,由于血容量增加等因素,血压可能会有轻度变化,但一般仍在正常范围内,不过需要密切监测,因为部分妊娠期女性可能发展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高盐饮食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使血容量增加,从而升高血压,进而影响血压的波动。例如长期高盐饮食的人,血压可能在一天内波动相对更大,且整体水平可能偏高。而富含钾、钙、镁的饮食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如摄入足够的新鲜蔬菜、水果等,可能使血压波动更趋于平稳。 运动:适当运动可以改善血管弹性,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有助于稳定血压。运动时血压会升高,但运动后血压会逐渐恢复。不过剧烈运动或运动时间、强度不当可能会导致血压过度波动,如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后,血压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升高,然后又快速下降,对血管造成不利影响。 吸烟与饮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且会影响血压的正常节律性。饮酒尤其是大量饮酒时,短期内可使血压升高,长期饮酒还会损害肝脏等器官,影响血压调节功能,导致血压波动异常。 病史因素 有高血压家族史者:这类人群血压波动可能相对更易受遗传因素影响,而且一旦出现血压异常,往往病情进展可能相对较快或更需要密切监测。例如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应定期监测血压,因为其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相对较高,血压波动可能更不稳定。 患有其他疾病者:如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肾脏对水钠的调节功能受损,容易出现水钠潴留,导致血压升高且波动较大;患有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由于体内醛固酮分泌异常,会引起钠水潴留和血压升高,血压波动往往不符合正常的“两峰一谷”节律,可能表现为持续较高且波动不规律的情况。

    2025-10-09 14:16:10
  • 睡眠心率多少算正常值

    不同人群睡眠心率正常值不同,成人睡眠心率一般60-100次/分钟,受多种因素影响;婴儿期110-130次/分钟,幼儿期100-120次/分钟,学龄前期80-100次/分钟;老年人睡眠心率正常范围与成人相近,易受自身疾病等影响;孕妇睡眠时心率稍快,需注意体位等,发现睡眠心率异常应结合自身情况评估,必要时就医。 一、成人睡眠心率正常值 成人在睡眠状态下的心率正常值一般为60~100次/分钟,但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一般来说,健康成年人夜间睡眠时心率通常会比白天活动时稍慢,这是身体自我调节以适应休息状态的表现。例如,一项针对大量健康成年人的心率监测研究显示,大多数人的睡眠心率处于60~100次/分钟这个区间范围内。不过,一些生活方式因素可能会影响睡眠心率,比如长期大量吸烟的人,其睡眠心率可能会相对偏高;而坚持适度有氧运动的人,睡眠心率往往更接近正常范围的下限。另外,有基础疾病的成人,如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其睡眠心率可能会因为心脏供血等问题出现异常,可能低于60次/分钟或者高于100次/分钟,需要结合具体病情进一步评估。 二、儿童睡眠心率正常值 (一)婴儿期(1岁以内) 婴儿睡眠时的心率通常比成人快,一般在110~130次/分钟左右。婴儿的心率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年龄较小的婴儿,其自主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睡眠状态下心率波动可能相对稍大。而且,婴儿的活动量、体温等也会对睡眠心率产生影响,若婴儿处于轻度发热状态,睡眠心率可能会有所增快;而安静睡眠且体温正常的婴儿,心率多在110~130次/分钟这个范围。 (二)幼儿期(1~3岁) 幼儿睡眠时的心率一般在100~120次/分钟。此阶段幼儿的身体机能逐渐发育,但仍相对不成熟。如果幼儿存在睡眠环境不佳,如过热、过吵等情况,可能会导致睡眠心率增快;而在舒适、安静且体温正常的睡眠环境下,幼儿的睡眠心率多维持在100~120次/分钟。 (三)学龄前期(3~6岁) 学龄前期儿童睡眠时的心率大概在80~100次/分钟。这个时期儿童的身体各项机能进一步发展,相对来说,睡眠心率较婴儿和幼儿期有所下降。但如果儿童存在营养不良、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情况,睡眠心率可能会出现异常。例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其睡眠心率可能会高于正常范围,且可能伴有呼吸急促等其他症状。 三、特殊人群睡眠心率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睡眠心率一般正常范围与成人相近,仍为60~100次/分钟,但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功能有所衰退,更易受睡眠中一些因素影响。比如,老年人如果患有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夜间频繁起夜可能会干扰睡眠,进而影响心率;而且老年人常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睡眠心率异常的风险升高。老年人在睡眠时要注意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夜间频繁起夜等情况,如果发现睡眠心率长期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 (二)孕妇 孕妇在睡眠时的心率可能会比非孕期稍快,一般在70~100次/分钟左右。这是因为孕期身体负担加重,心脏需要更大的工作量来满足自身及胎儿的需求。孕妇睡眠时要注意采取合适的体位,一般建议左侧卧位,这样可以减少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有利于血液循环,维持相对稳定的睡眠心率。如果孕妇睡眠心率过快且伴有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 总之,睡眠心率的正常值因不同人群而有所差异,同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当发现睡眠心率异常时,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进一步评估,必要时就医明确原因。

    2025-10-09 14:14:57
  • 吃了高血压药脚肿

    吃了高血压药脚肿可能与钙通道阻滞剂相关致血管扩张、水钠潴留相关等有关,出现该情况应及时就医评估,同时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抬高下肢等应对,老年患者及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患者需特殊关注,要综合处理以更好应对脚肿问题保障健康。 一、吃了高血压药脚肿的可能原因 (一)钙通道阻滞剂相关 钙通道阻滞剂是常见的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等。这类药物可能导致血管扩张,引起外周水肿,包括脚肿。其作用机制是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通道,使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同时可能影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等,从而导致液体在组织间隙潴留,引发脚肿。不同个体对钙通道阻滞剂引起脚肿的敏感性不同,一般老年患者相对更易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老年人血管弹性较差、基础疾病较多等因素有关。 (二)水钠潴留相关 部分高血压患者本身存在水钠代谢紊乱的基础,某些降压药物可能影响肾脏对水钠的排泄。例如,一些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水钠潴留加重。另外,患者的生活方式也会有影响,比如高盐饮食会加重水钠潴留,进而可能使脚肿情况更明显。如果患者合并有心力衰竭等疾病,本身就存在水钠潴留的倾向,使用降压药时也更容易出现脚肿。 二、应对措施 (一)就医评估 患者出现吃了高血压药脚肿的情况,首先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评估脚肿的严重程度、患者的整体病情等。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检查下肢水肿的范围、程度等,还可能会安排一些辅助检查,如肾功能检查、尿常规检查、心脏超声等,以明确脚肿的具体原因。如果是钙通道阻滞剂引起的轻度脚肿,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如果是水钠潴留相关的问题,会进一步判断是药物因素还是患者自身基础疾病导致的水钠潴留加重,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调整生活方式 1.饮食方面:患者应注意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6g以下,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咸菜、酱菜等高盐食物。同时,要适当控制液体摄入量,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防止水钠潴留进一步加重。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口渴中枢敏感性降低等特点,更要注意主动控制饮水量,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2.体位调整:休息时可适当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脚肿症状。比如睡眠时在脚下垫一个枕头,使脚部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静脉回流,减少下肢水肿。老年患者行动可能不便,家属应协助其进行体位调整,确保患者舒适且能有效减轻脚肿。 三、特殊人群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老年患者 老年高血压患者本身多存在血管弹性减退、心肾功能有所下降等情况,出现吃了高血压药脚肿时更要谨慎处理。一方面,调整降压药物时要更加谨慎,因为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与年轻人不同,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和脚肿情况,防止因降压过度等导致其他不良后果。另一方面,在生活方式调整方面,要更加关注其行动能力和依从性,协助其做好低盐饮食、体位调整等措施,同时要注意避免因脚肿导致跌倒等意外情况发生。 (二)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 如合并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出现脚肿时要综合考虑心力衰竭和降压药物的影响。在处理脚肿时,不仅要关注降压药物的调整,还要积极治疗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以减轻水钠潴留和脚肿情况。同时,这些患者在用药和生活方式调整上都需要更加全面和精细的管理,因为多种疾病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可能加重病情。 总之,吃了高血压药脚肿需要患者及时就医,医生综合评估后采取合适的措施,同时患者自身也要配合做好生活方式调整等,以更好地应对脚肿问题,保障身体健康。

    2025-10-09 14:14:19
  • 左心衰的临床表现

    左心衰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相关的症状与体征,症状有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乏力疲倦头晕心慌、少尿及肾功能损害;体征有肺部湿性啰音、心率加快、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心尖区舒张期奔马律。 一、症状 1.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最早出现的症状,因运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升高,加重肺淤血。引起呼吸困难的运动量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减少。例如,轻度心衰患者仅在剧烈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轻体力活动甚至休息时即可发生。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不愿意参与原本喜爱的运动;老年患者可能更易被忽视,常以乏力等非典型症状为主。 端坐呼吸:肺淤血达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不能平卧,因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多且横膈上抬,呼吸更为困难,高枕卧位、半卧位甚至端坐时方可好转。这在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中更为常见,比如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患者。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取坐位,重者可有哮鸣音,称“心源性哮喘”。多于夜间发作,与睡眠平卧时血液重新分配使肺血量增加,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加等因素有关。对于有左心衰基础的患者,夜间发作可能影响睡眠质量,长期可导致精神状态改变等问题。 2.咳嗽、咳痰、咯血 咳嗽、咳痰:是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所致,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合并感染时,痰可呈脓性。老年人由于咳嗽反射相对减弱,可能咳痰症状不典型,需仔细观察。 咯血:长期慢性肺淤血肺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肺静脉和支气管静脉吻合支扩张,破裂时可引起咯血。急性左心衰时可咯粉红色泡沫状痰,这是由于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同时混合了气道分泌物。 3.乏力、疲倦、头晕、心慌:是心排血量不足,器官、组织灌注不足及代偿性心率加快所致的主要症状。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活动耐力明显低于同龄儿童;成年患者可能出现工作效率下降,日常活动后容易感到疲惫;老年患者可能因心排血量减少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等症状,还可能因心率加快出现心慌不适。 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严重的左心衰血液进行再分配,首先是肾的血流量减少,患者可出现少尿。长期慢性肾血流量减少可出现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并可有肾功能不全的相应症状。在老年患者中,本身肾功能可能随年龄出现生理性减退,左心衰导致的肾血流减少更容易加重肾功能损害,需密切关注肾功能变化。 二、体征 1.肺部湿性啰音:由于肺毛细血管压增高,液体可渗出到肺泡而出现湿性啰音。随着病情的加重,啰音可从局限于肺底部直至全肺。当有继发感染时,湿性啰音范围可扩大,且可伴有干啰音。在儿童患者中,由于肺部组织相对娇嫩,湿性啰音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儿科医生仔细鉴别。 2.心脏体征 心率加快:代偿性心率加快是心排血量减少的代偿机制之一,心率可增快至100次/分钟以上。不同年龄人群心率变化有所差异,儿童心率本身相对较快,左心衰时心率增快可能更为明显,但需注意与其他发热等原因引起的心率加快鉴别;老年患者心率增快可能提示心功能代偿能力较差。 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肺动脉压力升高时,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心尖区舒张期奔马律:是左心衰的重要体征之一,由于舒张期心室负荷过重,心肌张力减低,心室壁顺应性减退,在舒张早期心房血液快速注入心室时,引起已过度充盈的心室壁产生振动所致。

    2025-10-09 14:13:5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