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嘉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为什么左右手量的血压不一样

    左右手血压存在差异的原因包括血管解剖因素、血流动力学因素、个体差异因素;正确测量血压以减少左右手臂差异影响需选择稳定测量部位且保持手臂与心脏同一水平,规范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并保证袖带绑扎合适。 人体的左右上肢动脉起源略有不同,右上肢血压通常来自主动脉弓的第一大分支头臂干,左上肢血压来自主动脉弓的第三大分支左锁骨下动脉,由于血管路径、长度等存在差异,会导致左右手臂血压有一定差别,一般右上肢血压比左上肢略高,但差值通常在10~20mmHg以内。 血流动力学因素 从心脏泵出的血液到达左右上肢时,血流阻力等情况有别。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这种差异使得左右手臂测得的血压数值不同。比如,左心室射血后,血液到达右手臂和左手臂的时间、压力传导等过程存在细微差别,进而影响血压测量结果。 个体差异因素 不同个体的身体状况存在差异,包括血管弹性、神经调节等方面。例如,一些人可能存在一侧上肢血管较另一侧更为狭窄的情况(可能是先天性因素或后天血管病变等原因),这就会直接导致两侧血压测量值不同。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这种左右手臂血压的差异可能会相对更明显,因为血管弹性对血压传导的影响在老年人中更为突出,血管弹性差时,左右上肢血管对血压的缓冲等作用不同,使得血压测量值差异更易显现。对于患有外周血管疾病的人群,如一侧上肢动脉粥样硬化等,左右手臂血压差异往往会显著增大,此时测量血压时需特别关注这种差异情况,以便更准确评估整体血管状况。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以减少左右手臂差异的影响 测量部位选择 一般建议以较稳定的一侧手臂作为常规测量部位,如果发现两侧血压差异较大,要进一步检查血管等情况。测量时应保持手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无论是测量左手还是右手,都要让手臂放置的高度与心脏所在高度一致,这样能保证测量结果的相对准确性。 测量方法规范 使用合格的血压测量仪器,按照正确的测量步骤进行操作。多次测量同一侧手臂的血压,取平均值,以减小单次测量的误差。例如,可连续测量2~3次,每次间隔1~2分钟,然后取平均值作为该侧手臂的血压值。对于左右手臂血压差异较大的情况,更要通过多次测量来尽量准确反映该侧手臂的真实血压情况。在测量过程中,要保证袖带的绑扎松紧合适,以能插入1~2手指为宜,过松或过紧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对左右手臂血压差异的判断。

    2025-10-09 11:54:12
  • 孕妇窦性心律过速有什么危害

    孕妇窦性心律过速对自身和胎儿均有危害,对自身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不适症状;对胎儿会影响氧气供应、增加窘迫风险,其与孕妇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有心脏基础疾病的孕妇危害更严重,孕妇需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有心脏基础疾病者要密切监测。 增加不适症状:孕妇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这些不适症状会干扰孕妇的休息和睡眠,进一步影响孕妇的身体状态和心理情绪,形成恶性循环。例如,孕妇在日常活动中可能稍微走动就会感到明显的气短,难以进行正常的家务劳动或轻度运动。 对胎儿的危害 影响氧气供应:孕妇窦性心律过速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向胎盘的血液灌注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进而影响胎儿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来维持,如果供应不足,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速度,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相关研究显示,孕期孕妇窦性心律过速持续存在且较为严重时,胎儿的体重增长可能低于正常孕周胎儿的平均体重。 增加胎儿窘迫风险: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的情况。孕妇窦性心律过速可能使胎儿发生窘迫的风险增加。因为心脏泵血功能的改变会干扰胎儿的血氧环境,当胎儿缺氧时,可能会出现胎心率异常等表现,而孕妇自身的窦性心律过速可能会掩盖或影响对胎儿胎心率异常的判断,延误对胎儿窘迫的及时处理。 与孕妇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关联及应对 生活方式方面:如果孕妇本身存在运动量过大、精神过度紧张焦虑等生活方式因素,更容易诱发窦性心律过速。比如一些孕妇在孕期过于担心胎儿健康,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就可能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发窦性心律过速。所以孕妇需要保持相对平稳的生活节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过度紧张,可适当进行一些舒缓的孕期运动,如孕妇瑜伽等,以调节身心状态。同时,要注意合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包括心脏的正常节律。 特殊病史孕妇:对于本身有心脏基础疾病的孕妇,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孕期出现窦性心律过速的危害可能会更严重。这类孕妇需要在孕期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和胎儿情况,定期进行产检,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果有心脏基础疾病的孕妇出现窦性心律过速,可能需要更严格地控制病情,遵循医生制定的个性化孕期保健方案。

    2025-10-09 11:53:38
  • 迷走神经对心血管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迷走神经对心血管系统主要产生抑制性作用,包括使心率减慢(负性变时作用)、减弱心肌收缩力(负性变力作用)以及引起外周血管舒张使血压下降。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疾病状态下,迷走神经对心血管系统各方面的抑制性作用存在一定差异或受其影响。 1.对心率的影响 迷走神经兴奋时会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胆碱能受体,通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机制,使心肌细胞的钾离子外流增加,同时抑制钙离子内流,从而减慢窦房结的自律性,导致心率减慢,这一过程被称为负性变时作用。例如,在一些生理状态下,如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会相对减慢,以适应机体低代谢的需求。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的迷走神经调节相对更为活跃,婴儿的心率在睡眠时可能减慢更为明显;而对于老年人,迷走神经功能可能会有所减退,但迷走神经对心率的调节机制依然存在,只是敏感性可能降低。 2.对心肌收缩力的影响 迷走神经兴奋释放的乙酰胆碱会抑制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过程。它可以减少心肌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量,从而减弱心肌的收缩力,产生负性变力作用。在正常情况下,这种作用有助于在机体需要时调整心脏的泵血功能。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迷走神经的这种负性变力作用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脏的泵血效率,但在机体的代偿机制下,整体仍能维持一定的血液循环。在儿童群体中,迷走神经对心肌收缩力的调节也参与了心脏功能的动态平衡,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肌对迷走神经递质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例如新生儿的心肌对乙酰胆碱的反应可能与年长儿有所不同。 3.对血管的影响 迷走神经兴奋时,会引起外周血管舒张。这是因为迷走神经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的M型受体,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进而导致血压下降。这种作用在机体的血压调节中起到重要的缓冲作用。对于不同性别而言,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迷走神经对血管的舒张作用在男女之间没有显著的生理性差异,但在一些疾病状态下,如女性在更年期时,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迷走神经对血管的调节功能,导致血压波动等情况。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损害迷走神经功能,进而影响其对血管的正常调节作用,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有心血管病史的人群,迷走神经对血管的调节异常可能会加重病情,需要更加关注迷走神经功能的维护。

    2025-10-09 11:53:08
  • 心脏病发作怎么办

    立即采取行动,包括停止活动、呼叫急救;识别典型症状,有胸痛及其他症状;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有条件时进行心肺复苏;后续就医治疗,到达医院后经检查采取相应治疗。 呼叫急救: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如我国的120。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告知接线员自己可能出现了心脏病发作的症状,如胸痛、胸闷等情况。 识别典型症状 胸痛: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疼痛部位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向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放射,疼痛持续时间一般超过20分钟,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这是因为心脏缺血缺氧,刺激神经传导引起疼痛。 其他症状: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呼吸困难是由于心脏功能受损,肺循环淤血所致;出汗可能是身体对心脏缺血的一种应激反应。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度可能降低,心脏病发作时胸痛症状可能不典型,更易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表现。家属应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心脏储备功能下降,病情变化可能更快。 女性:女性心脏病发作时,除了胸痛外,可能更易出现乏力、恶心、背痛等不典型症状,容易被忽视。女性在出现这些非典型症状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检查。这是因为女性的生理特点与男性不同,心脏发病的表现可能有差异。 儿童:儿童心脏病发作较为罕见,但如果出现持续哭闹、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异常情况,也需考虑心脏病的可能,应立即送医。儿童无法准确表达身体不适,家长要密切观察其日常表现。 现场急救措施(如果有条件) 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频率至少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人工呼吸时要确保气道通畅,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看到胸廓起伏。但心肺复苏等专业急救操作需要经过正规培训的人员进行,非专业人员应先拨打急救电话再尝试简单施救。 后续就医与治疗 到达医院后:患者到达医院后,医生会进行心电图、血液心肌酶谱等检查来明确诊断。如果确诊为心脏病发作,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药物治疗(如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状动脉等)、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等)或手术治疗等。例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的介入治疗可以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挽救濒死的心肌。

    2025-10-09 11:52:24
  •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高发人群是哪些人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高发人群主要有婴儿期(尤其1岁以内)、男性婴儿、母亲孕期有感染或接触不良环境因素、出生后环境差或营养不良、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有宫内缺氧史的婴儿,家长需关注这类婴儿情况,及时就医及改善环境降低发病风险。 年龄因素 婴儿期: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儿,该年龄段的婴儿心脏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发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例如,在胎儿期及新生儿期心脏的正常发育过程中,若受到感染、缺氧等不良因素干扰,就更易导致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发生。 性别因素 男性婴儿:相对来说男性婴儿患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几率高于女性婴儿,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可能与男性胎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心血管系统的某些基因表达等因素有关。 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 母亲孕期情况:母亲孕期有感染史,如孕期感染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会增加胎儿患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风险。因为这些病毒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心脏的发育,导致心内膜结构异常和弹力纤维增生。母亲孕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不良环境因素,也会对胎儿心脏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使婴儿更易患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出生后环境:出生后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婴儿感染的几率增加,而反复的感染可能诱发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此外,婴儿出生后若存在喂养不当导致营养不良等情况,也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成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高发诱因。 病史因素 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家族中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婴儿,其自身患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风险相对较高。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某些遗传基因突变等因素可能同时增加先天性心脏病和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发病风险。 有宫内缺氧史:胎儿在宫内存在缺氧情况,如胎盘功能不全、脐带绕颈等导致胎儿缺氧,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使出生后的婴儿更容易患上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对于上述高发人群中的婴儿,家长需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尤其是心脏相关的表现,如出现呼吸急促、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诊断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婴儿,要尽量改善其生活环境,减少感染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做好孕期及围生期的保健工作,降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发生风险。

    2025-10-09 11:50:0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