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嘉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血压140/100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140/100属于2级高血压范畴,是否需吃降压药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首先年轻患者可尝试3-6个月非药物干预,包括改善生活方式等,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时非药物干预地位突出,一般2级高血压通常需启动药物治疗,若严格非药物干预3-6个月后血压未达标或合并糖尿病等靶器官损害或相关临床疾病则需尽早药物治疗。 一、首先看血压分级 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属于1级高血压,而此处舒张压已达100mmHg,属于2级高血压范畴(舒张压90-99mmHg为2级高血压)。 二、非药物干预的考量 年龄因素:若为年轻患者,首先应尝试3-6个月的非药物干预。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应小于6g;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饮酒过量也会导致血压升高;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 特殊人群情况:对于老年患者,若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等,在考虑药物治疗时需更加谨慎,非药物干预的基础地位更突出。比如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非药物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压,减少药物相关的肝肾负担风险。 三、药物干预的时机 一般来说,2级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启动药物治疗。但如果患者通过3-6个月的严格非药物干预后,血压仍未达标(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则应开始药物降压治疗。另外,如果患者同时合并有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病等靶器官损害或相关临床疾病,即使血压未达到严格的药物治疗起始值,也往往需要更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例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应更严格,一般要求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所以一旦发现血压140/100,即使还未到传统的药物治疗时机,也可能需要尽早启动药物干预来保护靶器官,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总之,血压140/100的患者是否需要吃降压药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年龄、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首先应尝试规范的非药物干预,若不达标则需考虑药物治疗。

    2025-10-09 11:30:12
  • 放支架后心跳快是什么原因

    放支架后心跳快受多因素影响,心理因素方面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因心理状态、生活方式易出现;药物因素有药物副作用影响;心脏本身因素包括心律失常复发、心肌缺血复发;其他因素涉及运动量变化、体温变化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受各因素影响存在差异。 一、心理因素相关 年龄与性别影响: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放支架后心跳快可能与心理状态有关。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因对疾病的担忧等心理因素更容易出现心跳加快。女性患者可能在情感方面更易敏感,放支架后心理压力下更易出现心跳快的情况。 生活方式关联: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睡眠不足等生活方式因素也可能导致放支架后心跳快。比如一些患者放支架后过度关注自身心脏情况,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进而引起心跳加快。 二、药物因素相关 药物副作用:患者所服用的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心跳快的副作用。例如,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在调节心律过程中可能出现心跳加快的情况,或者一些降压药物可能通过影响交感神经等机制导致心跳增快。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副作用的耐受程度不同,老年患者可能更易因药物副作用出现心跳快的情况。 三、心脏本身相关因素 心律失常复发:放支架后心脏本身可能存在心律失常复发的情况,如早搏等,从而引起心跳快。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过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放支架后心律失常复发导致心跳快的风险相对更高。 心肌缺血复发:放支架后可能存在心肌缺血复发,心肌缺血会刺激心脏的神经等,导致心跳加快。对于有冠心病病史等相关病史的患者,心肌缺血复发的风险相对较高,进而更易出现放支架后心跳快的情况。 四、其他因素相关 运动量变化:放支架后患者活动量的改变可能影响心跳。比如一些患者放支架后过度限制活动,突然活动时可能引起心跳快;或者原本活动量较大,放支架后未及时调整,也可能导致心跳快。不同年龄患者适应运动量变化的能力不同,老年患者适应能力相对较弱,更需注意运动量的合理调整。 体温变化等:体温升高、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也可能导致放支架后心跳快。例如感染等情况引起体温升高,可使心跳加快。不同性别患者在应对体温变化等情况时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女性在生理周期等特殊时期对体温变化等因素的反应可能与男性不同。

    2025-10-09 11:29:22
  • 高血压可以吃带鱼吗

    高血压患者可以适量吃带鱼,需注意烹饪方式为清蒸、炖煮等清淡做法,不同年龄段及有不同病史的高血压患者吃带鱼有相应注意事项,如中青年适量吃清蒸带鱼,老年患者注意适量且考虑合并疾病情况,合并高血脂者控制摄入量,合并痛风者根据血尿酸水平谨慎食用,要结合自身情况综合管理以达健康效果。 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吃带鱼的注意事项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如果没有合并严重的血脂异常等情况,适量吃清蒸带鱼是可以的,有助于补充营养。但要注意保持整体饮食的均衡,除了带鱼,还应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要避免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这些都会影响血压控制,而适量食用合适烹饪方式的带鱼不会对血压产生明显不良影响,但仍需关注整体饮食结构对血压的综合作用。 老年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患者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吃带鱼时要注意适量,并且确保鱼肉鲜嫩易咀嚼。因为老年人牙齿可能不好,过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可能会影响进食体验和营养吸收。同时,老年高血压患者往往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概率较高,如有的可能伴有糖尿病,那么在食用带鱼时要考虑到整体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摄入平衡,遵循糖尿病饮食的相关原则,控制总热量摄入,以维持血糖和血压的稳定。 有不同病史高血压患者吃带鱼的情况 合并高血脂的高血压患者:本身合并高血脂的高血压患者,在吃带鱼时更要严格注意烹饪方式,选择清蒸等少油脂的做法,并且要控制摄入量,因为带鱼虽然含有对心血管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但毕竟也含有一定量的脂肪,过量食用仍可能导致血脂进一步升高,从而影响血压的控制,因为血脂异常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不利于高血压病情的稳定。 合并痛风的高血压患者:如果高血压患者合并痛风,需要注意带鱼属于中等嘌呤含量的食物,痛风患者要限制嘌呤摄入,所以这类患者食用带鱼要谨慎,应根据血尿酸水平来控制食用量,在血尿酸控制平稳的情况下可少量食用清蒸带鱼,并且要避免在痛风急性发作期食用。 总之,高血压患者可以吃带鱼,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和控制食用量,同时结合自身的年龄、病史等因素综合考虑饮食对血压的影响,以达到更好的健康管理效果。

    2025-10-09 11:26:32
  • 睡觉时心脏疼痛是什么原因

    睡觉时出现心脏疼痛可能由心血管系统(如冠心病、心绞痛)、呼吸系统(如胸膜炎、气胸)、神经精神系统(如心脏神经官能症)及其他(如胃食管反流病)等多种疾病引起,若频繁或伴严重不适需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治疗。 发病机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在睡眠时,人体迷走神经相对兴奋,冠状动脉张力增高,可能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引起心脏疼痛。 人群特点: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长期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的人群也易患。男性发病风险相对较高,但女性绝经后风险增加。 心绞痛: 发病情况:劳累、情绪激动等可诱发,睡眠中也可能因心肌耗氧量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而发作。典型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等部位。 年龄与性别: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年以后发病率逐渐升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但女性绝经后发病率上升。 呼吸系统相关疾病 胸膜炎: 炎症刺激:胸膜发生炎症时,睡眠中呼吸运动可能刺激胸膜,导致胸痛,疼痛可随呼吸或咳嗽加重。 病因多样:感染(如结核杆菌、细菌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可引起,不同病因好发人群不同,如结核性胸膜炎多见于青壮年,有结核接触史者易患。 气胸: 气体影响:肺泡破裂,气体进入胸腔,压迫肺组织,睡眠中可能因体位变化等诱发胸痛,常伴呼吸困难。 高危人群:有肺部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瘦高体型的青少年等易发生。 神经精神系统相关疾病 心脏神经官能症: 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睡眠时可能因注意力相对集中于身体感觉而感觉心脏疼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常伴心悸、乏力等症状。 易发人群:中青年女性较多见,常因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等诱发。 其他可能原因 胃食管反流病: 反流刺激:睡眠时体位改变,胃酸反流刺激食管,可能引起胸骨后疼痛,有时易被误认为心脏疼痛。 人群特点:肥胖、吸烟、饮酒者及妊娠女性等易患。 睡觉时出现心脏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若频繁出现或疼痛剧烈、伴有呼吸困难、出汗等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胸部X线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025-10-09 11:25:04
  • 突发的心梗怎么急救

    突发心梗时要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尽快呼叫急救系统,解开上衣束缚,有条件吸氧,心脏骤停则做心肺复苏,避免随意搬动患者,还要记录发病时间等信息。 一、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地休息 突发心梗时,患者应立刻停止正在进行的体力或脑力活动,原地坐下或躺下。因为继续活动会增加心脏负担,使心肌缺氧情况加重。无论年龄大小,只要突发心梗,都需首先做到这一点,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病史的人群,更要严格遵循,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二、呼叫急救系统 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如我国的120。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要保持患者周围环境通风良好。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呼叫急救系统的流程是一样的,但儿童突发心梗相对少见,若儿童出现疑似心梗症状,更要迅速呼叫急救,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可能更快。 三、解开上衣束缚 松开患者领口、腰带等束缚胸部和腹部的衣物,以保持呼吸通畅。这对所有年龄段的心梗患者都很重要,尤其是肥胖人群,解开束缚物能更好地改善呼吸状况,减少因呼吸不畅对心脏的不利影响。 四、有条件时给予吸氧 如果现场有吸氧设备,应立即给患者吸氧。吸氧可以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缓解心肌缺氧的情况。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吸氧时要注意氧流量等情况,遵循专业的吸氧指导原则,确保吸氧安全有效。 五、心肺复苏操作(若患者发生心脏骤停) 若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频率至少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对于儿童进行心肺复苏时,要注意按压的力度和频率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按压频率同样是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约5厘米-6厘米)。 六、避免随意搬动患者 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不要随意搬动患者,除非处于危险环境中。因为随意搬动可能会加重患者心脏的负担,导致病情恶化。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要尽量保持患者的体位相对固定,等待专业急救人员进行处理。 七、记录发病时间等信息 准确记录患者发病的时间等信息,这对医生后续的救治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有既往心梗病史或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病时间等信息能帮助医生更精准地制定治疗方案。

    2025-10-09 11:23:4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