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
高血压吃药降下来后可以停药吗
高血压吃药降下来后一般不可以停药,因其是无法完全根治的慢性疾病,停药后血压会因病理机制等反弹,不同人群停药风险不同,且不健康生活方式也会致血压回升,大多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维持血压稳定以降并发症风险。 从病理机制角度分析 高血压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神经内分泌、肾脏等多方面的异常调节。当服用降压药物使血压下降后,身体的血压调节系统仍处于异常状态,若停止用药,血压会因为原本的病理机制影响而反弹。例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调节在高血压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药物只是暂时抑制了这些异常的功能,停药后异常功能会重新发挥作用导致血压回升。 不同人群的情况差异 老年人群:老年人高血压往往伴随多种并发症,如动脉硬化等,血压波动会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产生更大的危害。即使血压暂时正常,停药后血压波动可能引发心脑血管意外,如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因为老年人各脏器功能衰退,对血压变化的耐受能力更差,稳定的血压控制至关重要。 年轻人群:年轻高血压患者如果在血压正常后停药,血压反弹可能会对肾脏等器官逐渐造成损害,影响肾脏的滤过等功能,长期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等问题。而且年轻患者如果血压反复波动,也会增加未来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生活方式对停药的影响 即使血压通过药物控制正常,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仍然会促使血压再次升高。所以不能因为血压暂时正常就停药,需要在健康生活方式基础上继续维持药物治疗来稳定血压。 总之,高血压患者在血压通过药物控制达标后,一般不可以自行停药,应在医生的专业评估下,根据具体病情决定是否可以调整治疗方案,大部分情况是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来维持血压稳定,降低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025-10-09 10:41:44 -
发生心梗后的症状是什么
心梗的表现多样,包括胸痛(多为发作性心前区压榨性疼痛等,有多种人群表现差异)、胸部以外部位不适(如上肢、上腹部不适等及不同人群表现差异)、全身症状(发热、心动过速或过缓、低血压和休克、呼吸困难等及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胸部以外部位的不适 上肢不适:可表现为左上肢、颈部、下颌、牙齿等部位的疼痛或不适感,这是因为心脏的神经传导与这些部位有交叉,年龄较小的人群发生心梗时可能以上肢等部位不适为首发表现,女性和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发生心梗时上肢等部位不适更常见。 上腹部不适: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类似胃痛,容易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老年患者发生心梗时上腹部不适较常见,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生心梗时上腹部不适表现可能更易被忽视。 全身症状 发热: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持续约1周。这是因为心肌坏死物质吸收引起的发热,年龄较大、身体虚弱的患者发热可能更明显,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发热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长。 心动过速或过缓:心梗后可出现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跳过快或过慢,年龄较小的人群发生心梗时心律失常相对较少见,有基础心脏疾病且心率调节功能差的患者心动过速或过缓更易发生且症状可能更严重。 低血压和休克:严重的心梗会导致心输出量急剧下降,引起血压降低,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尿量减少等休克表现,老年患者本身血管弹性差,发生心梗后更容易出现低血压和休克,有慢性低血压病史的人群发生心梗时休克风险更高。 呼吸困难:患者可出现呼吸急促、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这是由于心肌梗死导致心功能不全,肺淤血引起的,女性患者和肥胖人群发生心梗时呼吸困难可能更突出,有慢性肺部疾病的人群发生心梗时呼吸困难会加重且更难缓解。
2025-10-09 10:40:53 -
饭后量血压准不准
饭后立即量血压可能不准确,因进食致血液循环等变化使血压波动,不同人群饭后量血压有特点,健康成年人饭后1-2小时渐稳,高血压患者饭后宜至少休息30分钟后测,老年人血管弹性等差饭后更需1小时以上且保持安静放松,准确测量需测量前休息5-10分钟、保持平静,测量时采取正确姿势,异常可休息后再测取平均值。 不同人群饭后量血压的特点 健康成年人:健康成年人饭后短时间内血压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但通常在饭后1-2小时左右,身体的消化循环等生理过程逐渐趋于平稳,血压会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不过,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一些本身血管调节功能较弱的人,饭后血压波动可能更明显。 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饭后血压的变化可能更为复杂。部分高血压患者饭后血压升高较明显,这可能与进食后胃肠道消化需要更多血液供应,以及神经-体液调节失衡有关。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若在饭后立即测量血压,可能无法真实反映其基础血压水平,从而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调整。因此,高血压患者测量血压时,一般建议在饭后至少休息30分钟以上再进行测量,以获得相对准确的血压值。 老年人:老年人的血管弹性较差,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也相对减弱,饭后血压波动相对更显著。老年人在饭后测量血压时,更需要注意测量时间,最好在饭后1小时以上,且测量时要保持安静、放松的状态,这样测量出的血压值才更具参考价值。 如何准确测量血压 测量前准备:测量血压前要休息5-10分钟,保持心情平静,避免在测量前30分钟内吸烟、喝咖啡或浓茶等。 测量时姿势:测量时应采取坐位,背部挺直,双脚平放在地面上,上臂裸露并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重复测量:若第一次测量血压值异常,应休息几分钟后再次测量,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参考值。
2025-10-09 10:39:45 -
血压低压正常范围是什么
血压低压即舒张压,正常范围一般为60~89mmHg,不同人群有特点,成年人多在60~89mmHg,老年人舒张压可能易偏低,儿童不同年龄段正常范围不同,其舒张压受多种因素影响,长期超出需排查原因。 不同人群的舒张压特点 成年人:对于大多数健康成年人来说,舒张压保持在60~89mmHg之间是较为理想的状态。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如运动、情绪激动等情况下,舒张压可能会有一定波动,但一般不会超出正常范围过大。例如,经过适量运动后,舒张压可能会有所升高,但通常不会超过90mmHg过多,运动结束后一段时间会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附近。 老年人:老年人的血管弹性下降,舒张压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特点。一般来说,老年人的舒张压正常范围仍然是60~89mmHg,但相对而言,老年人的舒张压可能更容易偏低一些。如果老年人的舒张压低于60mmHg,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可能与动脉硬化、血容量不足等多种因素有关。比如一些患有严重动脉硬化的老年人,血管的缓冲能力减弱,可能导致舒张压降低。同时,老年人如果存在营养不良、大量失血等情况,也可能出现舒张压偏低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排查原因。 儿童: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舒张压正常范围有所不同。新生儿的舒张压一般在30~40mmHg左右;1岁左右的儿童舒张压约为40~50mmHg;随着年龄增长,到青春期时,儿童的舒张压逐渐接近成年人的正常范围,即60~89mmHg。儿童的舒张压会受到生长发育、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儿童在发热、剧烈哭闹等情况下,舒张压可能会暂时性升高,但一般也不会超出正常范围过多,且在诱因去除后会逐渐恢复正常。如果儿童的舒张压长期超出正常范围,需要考虑是否存在遗传因素、肾脏疾病等问题,应及时进行检查评估。
2025-10-09 10:39:00 -
请问高血压能吃鸡肉吗
高血压患者可以吃鸡肉,需注意烹饪方式和摄入量,如选择清蒸、炖煮等健康方式,控制每天摄入量在50-75克左右,老年患者要注意鸡肉软烂易消化且严控油脂,合并其他疾病者要据具体情况进一步调整。 一、鸡肉的营养成分与对高血压的影响 鸡肉富含蛋白质,其脂肪含量相对较低,尤其是去皮鸡肉,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有一定比例。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对于高血压患者维持身体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等有积极意义。只要烹饪方式得当,鸡肉不会对血压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 二、食用鸡肉的注意事项 1.烹饪方式:应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如清蒸、炖煮等,避免油炸、红烧等会使鸡肉摄入过多油脂的做法。因为过多的油脂摄入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而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例如,油炸鸡肉会使鸡肉含有大量的油脂,长期食用不利于血压的控制。 2.摄入量:要控制鸡肉的摄入量,一般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天鸡肉的摄入量在50-75克左右(可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体重、活动量等因素适当调整)。如果摄入过多蛋白质,身体无法完全代谢,可能会产生一些代谢废物等,对身体也可能会有间接影响。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老年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患者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在食用鸡肉时更要注意烹饪得软烂一些,便于消化吸收。同时,要更加严格控制烹饪中的油脂添加量,因为老年人的代谢功能下降,过多油脂更易在体内堆积。 合并其他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如果高血压患者合并有高血脂等疾病,那么对于鸡肉的摄入控制要更加严格,除了注意烹饪方式和摄入量外,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的血脂情况来进一步调整鸡肉的食用量。比如合并严重高血脂的患者,可能需要适当减少鸡肉的摄入量,尤其是皮部分。
2025-10-09 10: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