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童嘉毅主任医师(96)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童嘉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复方丹参滴丸和速效救心丸能一起吃吗

    复方丹参滴丸和速效救心丸不建议一起吃,以免药物过量,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复方丹参滴丸和速效救心丸不建议一起吃。 虽然这两种药物都可用于治疗心系疾病,但属于同类药物,一起服用可能会导致药物过量,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此外,两者的成分、功效有一定区别,联合使用的必要性不大。 复方丹参滴丸的主要成分有丹参、三七和冰片,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胸中憋闷、心绞痛等心系疾病。 速效救心丸的主要成分有川芎和冰片,具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的冠心病、心绞痛。 因此,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建议先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信息,避免自行用药。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预防心系疾病的发生。

    2025-04-27 13:37:46
  • 双下肢血压正常值

    双下肢血压存在差异,一般下肢血压高于上肢,差异收缩压为20-40mmHg,舒张压为10-20mmHg。若差值过大或过小都可能提示健康问题,测量双下肢血压有助于诊断某些周围血管疾病。特殊人群需关注双下肢血压。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双下肢血压存在一定差异,通常情况下,下肢血压高于上肢血压,其收缩压差异为20-40mmHg,舒张压差异为10-20mmHg。若双下肢血压差值过大或过小,都可能提示健康问题。测量双下肢血压,有助于诊断某些周围血管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长期卧床者等特殊人群,由于血管病变等原因,可能会出现双下肢血压差异增大的情况。因此,对于这些人群,更应关注双下肢血压的测量和变化。 如果发现双下肢血压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2025-04-27 13:37:36
  • 本人26岁,男血压正常值是多少

    26岁男性血压的正常范围为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但血压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有异常需及时就医。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维持血压正常很重要,高危人群更应定期监测血压。 1.收缩压(高压)在90-139mmHg之间; 2.舒张压(低压)在60-89mmHg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血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运动、饮食、睡眠等,因此在测量血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环境,并保持安静、放松的状态。如果血压超过或低于正常范围,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对于26岁的男性来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如适量运动、低盐饮食、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睡眠等,有助于维持血压的正常水平。如果有家族性高血压病史、肥胖、糖尿病等高危因素,更应定期进行血压监测,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2025-04-27 13:37:25
  • 低压94

    低压94mmHg属于正常血压范围,但需要注意观察血压变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1.情绪激动、紧张、焦虑、愤怒等情绪因素可能导致低压升高。建议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2.缺乏运动、肥胖、长期久坐等生活方式因素可能导致低压升高。建议适当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避免长期久坐。 3.饮食因素,如高盐、高脂、高糖饮食,可能导致低压升高。建议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4.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低压升高。建议戒烟限酒。 5.其他疾病,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可能导致低压升高。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总之,低压94mmHg属于正常血压范围,但需要注意观察血压变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2025-04-27 13:37:08
  • 心脏难受心慌怎么办

    心脏难受心慌可能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松解衣物保持呼吸通畅,测量记录脉搏或心率,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应立即就医,同时携带相关病历和检查资料。 1.立即停止活动,找一个舒适的地方休息。 2.松解衣物,保持呼吸通畅。 3.测量并记录脉搏或心率。 4.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胸痛、呼吸困难、头晕等其他不适,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就诊。 5.就医时,应携带相关病历和检查资料,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等,在出现心脏难受心慌症状时,应更加警惕并及时就医。此外,长期过度劳累、压力过大、作息不规律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心脏难受心慌,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维护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2025-04-27 13:36:4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