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狼疮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陈崴,长期从事内科肾脏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治以及腹膜透析治疗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擅长狼疮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诊断与治疗。熟练掌握肾活检、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技术。
研究方向:慢性肾脏病早期防治,狼疮性肾炎,高尿酸血症肾损害;
社会兼职: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展开-
肾病综合征小儿常见吗
肾病综合征是小儿常见泌尿系统疾病,学龄前儿童高发,病因复杂,以原发性为主,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等,通过多检查诊断,治疗分一般和药物,预后因个体而异,早诊早治及护理很重要。 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 发病年龄:肾病综合征可发生于不同年龄段的小儿,其中以学龄前儿童较为多见,3-5岁是发病的高峰年龄段。这与小儿在该阶段的生理特点以及免疫系统发育等因素有关。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肾脏等器官的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免疫系统也相对脆弱,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发肾病综合征。 病因方面: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病因较为复杂,其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占大多数。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紊乱密切相关,可能是由于小儿机体的免疫细胞功能异常,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从而出现大量蛋白尿等肾病综合征的典型表现。此外,一些继发性因素也可能导致小儿肾病综合征,如感染(细菌、病毒等感染)、过敏等,但相对原发性因素来说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小儿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明显水肿。水肿往往是小儿肾病综合征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开始多见于眼睑、面部,以后逐渐遍及全身,呈凹陷性。大量蛋白尿是指尿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多,通过尿常规等检查可以发现尿蛋白呈阳性且程度较重。低蛋白血症会导致小儿出现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高脂血症则与体内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诊断方法:医生通常会结合小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尿常规检查(检测尿蛋白、红细胞等)、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确蛋白尿的程度)、血浆白蛋白测定(评估低蛋白血症情况)、血脂测定(了解血脂水平)等。同时,还需要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可能,可能会进行相关的感染指标检测、自身抗体检测等。 治疗与预后 治疗原则: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等。一般治疗方面,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在水肿明显时需要限制水和盐的摄入。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通过抑制免疫反应来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 预后情况:小儿肾病综合征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大部分小儿经过积极治疗后可以缓解病情,预后较好。但也有部分小儿可能会出现病情反复,发展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预后相对较差。总体来说,早期诊断、早期规范治疗对于改善小儿肾病综合征的预后至关重要。 对于小儿肾病综合征,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小儿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小儿出现水肿、蛋白尿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小儿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做好小儿的护理工作,包括合理安排小儿的饮食、休息等,促进小儿病情的恢复。
2025-10-23 14:14:42 -
肾病综合征治愈率高吗
肾病综合征治愈率因病理类型、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规范等因素而异,微小病变型肾病儿童患者治愈率较高,不同人群治疗及预后有别,儿童需关注生长发育和家长配合,成人要考虑病理复杂、周期长及工作生活影响,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病、药物耐受性差、预后更差。 但对于一些病理类型相对复杂或病情较难控制的情况,治愈率会相对较低。例如,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病理类型的肾病综合征,治疗相对困难,部分患者可能会反复复发,进展为慢性肾衰竭。 影响治愈率的因素 病理类型:不同的病理类型对治疗的反应不同。微小病变型肾病预后较好,而膜性肾病等病理类型的治疗相对复杂,治愈率相对低于微小病变型肾病。 患者年龄:儿童患者相对成人患者在某些病理类型(如微小病变型肾病)的治疗反应上更具优势,儿童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相对较高,所以治愈率相对成人中该病理类型的情况可能更好。 病情严重程度:发病时病情较轻的患者,如蛋白尿程度较轻、没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相对更容易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相对较高;而病情较重,已经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严重感染、肾功能急剧恶化等)的患者,治疗难度增大,治愈率会受到影响。 治疗是否规范:患者是否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如果患者不能按时服药、随意增减药量或中断治疗等,都会影响治疗效果,降低治愈率。例如,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需要遵循一定的疗程和剂量调整方案,不规范的治疗会导致病情反复,影响治愈率。 不同人群在肾病综合征治疗及预后中的情况 儿童患者:儿童患肾病综合征时,微小病变型肾病较为常见,且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好。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所以在治疗时需要密切监测儿童的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并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儿童的依从性相对较差,需要家长密切配合治疗,监督儿童按时服药等。 成人患者:成人患肾病综合征时,病理类型相对复杂多样。对于膜性肾病等成人常见的病理类型,治疗周期较长,需要患者有足够的耐心和依从性。成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工作、生活等因素对治疗的影响,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因为劳累可能会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同时,成人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患肾病综合征时,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会增加治疗的复杂性。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在选择治疗药物时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老年患者的预后相对儿童和部分年轻成人患者更差,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病情变化,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025-10-23 14:14:27 -
肾病综合征能吃花生吗
肾病综合征患者能否吃花生分情况,肾功能正常时可适量吃但要控量,肾功能不全时需谨慎甚至避免,儿童和老年患者也有相应注意事项,最好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合理安排饮食。 一、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功能正常时吃花生的情况 当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功能基本正常时,是可以适量吃花生的。花生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有一定益处。例如,有研究表明,适量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能有助于维持血脂代谢的稳定,而肾病综合征患者虽然存在蛋白尿等问题,但在肾功能正常时,适量摄取花生中的营养成分一般不会对病情造成明显不良影响。不过,即使是这种情况,也需要控制摄入量,一般每天吃花生的量不宜过多,建议控制在20-30克左右,以免因过量摄入导致热量等摄入过多,引发体重过度增加等问题,而体重过度增加可能会对肾脏负担产生一定影响。 二、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功能不全时吃花生的情况 如果肾病综合征患者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那么需要谨慎食用花生。因为花生中含有一定量的钾元素,而肾功能不全时,肾脏排钾能力下降,容易出现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可引起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一般来说,肾功能不全患者每日钾的摄入量需要严格控制,而花生中的钾含量相对较高,此时应避免大量食用花生。例如,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机体对钾的代谢调节能力减弱,过多摄入花生等含钾高的食物会使血钾水平急剧升高,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这时候患者需要根据自身肾功能情况,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严格限制花生等含钾食物的摄入。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饮食上需要更加谨慎。如果是肾功能正常的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可以少量吃花生,但要注意观察孩子食用后的反应,如是否有消化不良等情况。因为儿童的消化系统相对较弱,过量食用花生可能会引起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而对于肾功能不全的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绝对要严格禁止食用花生,以免导致严重的高钾血症等并发症,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老年人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等情况。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即使肾功能基本正常,吃花生也需要严格控制量。同时,老年人可能还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等其他慢性疾病,花生中的脂肪等成分的摄入需要更加谨慎,要综合考虑对肾脏和心血管等多方面的影响。如果老年患者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那更是要严格遵循低钾等饮食原则,避免食用花生等含钾高的食物。 总之,肾病综合征患者能否吃花生要根据自身的肾功能情况来判断,在饮食方面最好能在医生或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安排,以保障自身的健康。
2025-10-23 14:14:10 -
慢性肾炎需要长期服药吗
慢性肾炎通常需长期服药,目的是延缓肾功恶化等,不同病情阶段用药有特点,儿童和老年患者用药有特殊考虑,生活方式配合很重要,有合并症病史要调整用药,病情复发加重也需长期调整治疗。 不同病情阶段的用药特点 轻度蛋白尿阶段:如果患者尿蛋白定量相对较少,可能仅需要使用ACEI/ARB类药物为主来控制尿蛋白和血压,部分患者可能还需要配合使用一些减少尿蛋白的辅助药物,但总体也需要较长时间用药。 肾功能减退阶段:随着肾功能逐渐减退,用药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可能需要使用保护肾功能、纠正贫血等药物,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这些药物也往往需要长期使用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年龄因素对用药的影响及特殊考虑 儿童慢性肾炎:儿童慢性肾炎用药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都要充分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例如,ACEI/ARB类药物在儿童中的使用需要严格评估适应证和禁忌证,长期使用时要密切监测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同时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老年慢性肾炎:老年人慢性肾炎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的特点。选择药物时要兼顾控制慢性肾炎病情和避免加重其他基础疾病,并且需要长期用药过程中更频繁地监测肝肾功能、血压等指标。 生活方式对长期服药的影响及配合措施 饮食方面:患者需要长期遵循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等原则,这与药物治疗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例如,低盐饮食可以辅助降压药物更好地控制血压,优质低蛋白饮食有助于减轻肾小球高滤过状态,从而协同药物治疗延缓肾功能恶化。如果不注意饮食,即使长期服药,病情也可能难以有效控制。 运动方面: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改善代谢,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方式。长期服药的患者可以选择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因为过度劳累可能影响肾功能,需要在运动和休息之间找到平衡,以配合药物治疗维持病情稳定。 病史相关的用药调整及长期管理 有其他合并症的病史:如果患者有糖尿病病史,在使用慢性肾炎相关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对血糖的影响。例如,某些ACEI/ARB类药物对血糖的影响较小,但仍需要监测血糖变化。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使用药物时要考虑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长期用药过程中要定期评估心血管功能,根据病史调整用药方案以确保整体病情控制良好。 病情复发或加重时的管理:如果慢性肾炎患者病情出现复发或加重情况,需要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但总体仍需要长期坚持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进展,不能因为病情波动而随意停用药物,而是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继续长期治疗以维持肾功能稳定等。
2025-10-23 14:14:09 -
肾盂肾炎是什么表现症状
肾盂肾炎分急性和慢性,急性肾盂肾炎全身有突然高热、寒战、全身不适等症状,泌尿系统有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及肾区叩击痛;慢性肾盂肾炎有间歇性膀胱刺激征、腰部酸痛等,后期可出现水肿、高血压、贫血等肾功能损害相关表现,且不同年龄段表现有特点,临床需综合多因素诊断鉴别。 一、急性肾盂肾炎的表现症状 (一)全身症状 发热:多为突然发生的高热,体温可高达38℃-40℃,部分患者可呈弛张热,也可呈稽留热,同时可能伴有寒战,这是因为细菌感染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对于儿童来说,急性肾盂肾炎引起的发热可能更为明显且波动较大,由于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感染后体温容易快速升高。 全身不适:患者还会出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全身不适症状,这是由于细菌感染后,毒素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影响了机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二)泌尿系统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这是典型的膀胱刺激征表现,是因为炎症刺激膀胱黏膜引起的。患者会频繁地有尿意,每次尿量不多,排尿时尿道有烧灼感。在儿童中,可能不太会准确表达尿痛,但会表现出排尿时的哭闹等异常行为。 腰痛:多为单侧或双侧腰部胀痛或酸痛,疼痛程度不一,是由于肾脏肿大,牵拉肾包膜所致。肾区有叩击痛也是急性肾盂肾炎的重要体征之一,叩击肾区时患者会感到疼痛加剧。 二、慢性肾盂肾炎的表现症状 (一)间歇性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症状相对急性肾盂肾炎较轻,可间歇性出现,时轻时重。这是因为慢性炎症导致膀胱黏膜处于反复的损伤和修复状态,所以膀胱刺激征表现不典型。 腰部酸痛:腰部酸痛可间歇性发作,程度一般不如急性肾盂肾炎严重,也是由于肾脏长期受炎症影响,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导致腰部不适。 (二)肾功能损害相关表现(后期可能出现) 水肿:当慢性肾盂肾炎发展到后期,肾功能受损,出现肾功能不全时,可能会出现水肿,初期多表现为眼睑、颜面水肿,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下肢水肿等。这是因为肾功能不全导致水钠潴留,以及低蛋白血症等原因引起。对于儿童慢性肾盂肾炎患者,水肿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密切关注。 高血压:部分患者可出现高血压,是由于肾脏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形成恶性循环。 贫血:慢性肾功能不全时,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可导致肾性贫血,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表现。 肾盂肾炎的表现症状因急性和慢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表现可能也有特点,如儿童在症状表达和病情变化上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临床医生需要综合患者的年龄、病史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2025-10-23 14:1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