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狼疮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陈崴,长期从事内科肾脏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治以及腹膜透析治疗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擅长狼疮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诊断与治疗。熟练掌握肾活检、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技术。
研究方向:慢性肾脏病早期防治,狼疮性肾炎,高尿酸血症肾损害;
社会兼职: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展开-
肾病综合征哪些水果不能吃
肾病综合征患者需谨慎食用水果,高钾血症风险相关的香蕉、橘子、哈密瓜要根据自身肾功能等情况控制摄入,水分摄入需控制相关的西瓜、葡萄因含水量高,水肿明显患者要适当限制,需综合自身情况遵医嘱合理饮食。 一、高钾血症风险相关水果 1.香蕉:香蕉是含钾较为丰富的水果,每100克香蕉中钾含量约为256毫克。肾病综合征患者若存在肾功能不全时,肾脏排钾能力下降,食用香蕉后易导致血钾升高,引发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可引起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尤其对于合并有肾功能损伤的肾病综合征患者需严格控制香蕉的摄入量。儿童患者由于肾脏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钾的调节能力更弱,更要注意避免过多食用香蕉;老年患者肾功能多有不同程度减退,也需谨慎食用。 2.橘子:橘子中钾含量也较高,每100克橘子含钾约154毫克。肾病综合征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食用橘子后,钾排泄不畅,血钾水平可能会超出正常范围,对心脏等器官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患者,肾脏对钾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过多食用橘子易影响钾代谢平衡;老年患者本身肾功能逐渐衰退,更应谨慎选择橘子的食用量。 3.哈密瓜:哈密瓜的钾含量相对不低,每100克哈密瓜含钾约260毫克左右。肾病综合征患者若肾功能受损,食用哈密瓜后钾在体内蓄积,可能会引发高钾血症相关的健康问题。儿童患者肾脏对钾的调节功能尚不完善,过多摄入哈密瓜会增加钾代谢紊乱的风险;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对钾的处理能力下降,需严格把控哈密瓜的食用量。 二、水分摄入需控制相关水果 肾病综合征患者常伴有水肿症状,需要控制水分摄入,一些含水量高的水果也需要适当限制。 1.西瓜:西瓜含水量极高,100克西瓜中水分含量约93%左右。肾病综合征患者食用过多西瓜会进一步增加水分摄入,加重水肿情况,尤其是水肿较明显的患者,大量食用西瓜可能会使水肿难以消退,影响病情恢复。儿童患者活泼好动,若食用过多西瓜导致水肿加重,可能会影响日常活动和休息;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心肾功能方面的潜在问题,过多摄入西瓜引起的水肿可能会加重心肾负担。 2.葡萄:葡萄的含水量也较多,每100克葡萄水分含量大概在80%以上。肾病综合征患者食用较多葡萄会使水分摄入增多,对于水肿明显的患者不利,可能导致水肿程度加重。儿童患者如果食用过多葡萄,家长需关注其水肿变化情况;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水肿及心肾功能状况谨慎食用葡萄,避免因水分摄入过多加重病情。 肾病综合征患者在水果的选择上需根据自身肾功能、水肿情况等综合判断,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进行合理饮食安排,以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促进病情的良好控制。
2025-10-23 14:06:18 -
单纯性肾囊肿是什么
单纯性肾囊肿是成年人肾脏常见结构异常,可单侧或双侧、一个或多个,由肾小管憩室发展而来,多数无症状,体检发现,超声是首选诊断方法,无症状者定期复查,直径>5cm、有压迫症状或疑恶变时需治疗,治疗有穿刺及手术等,特殊人群治疗需谨慎 一、定义 单纯性肾囊肿是成年人肾脏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异常,可以为单侧或双侧,一个或多个,直径一般2cm左右,也有直径达10cm的囊肿,多发于男性。 二、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单纯性肾囊肿不是由先天发育异常引起,而是由肾小管憩室发展而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小管憩室增多,单纯性肾囊肿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三、临床表现 1.无症状情况:大多数单纯性肾囊肿患者无明显症状,往往是在体检做肾脏超声或CT等检查时被发现。 2.有症状情况:当囊肿较大压迫周围组织或引起并发症时,可能出现腰部胀痛等症状;若囊肿合并感染,可出现发热、腰痛加剧等表现;极少数情况下,囊肿内出血可能导致血尿。不同年龄人群中,症状出现的概率和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一般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症状的可能性相对增加,男性和女性在发病率上虽有差异,但症状表现本身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饮酒、高蛋白饮食等可能对肾脏有一定影响,但与单纯性肾囊肿的直接关联尚需进一步研究明确,有肾脏相关病史的人群需更密切监测单纯性肾囊肿情况。 四、诊断方法 1.超声检查:是诊断单纯性肾囊肿的首选方法。超声可清晰显示囊肿的位置、大小、数目等,表现为肾脏内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 2.CT检查:对于超声检查发现的可疑病变或需进一步明确诊断时,CT检查可更准确地显示囊肿的特征,如囊肿壁是否光滑、有无分隔等,有助于与其他肾脏囊性病变相鉴别。 五、治疗原则 1.无需治疗的情况:对于无症状的单纯性肾囊肿,一般不需要治疗,但需要定期复查,观察囊肿的大小、形态等变化。通常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肾脏超声检查。不同年龄患者复查间隔时间可能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年龄较大或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密切的监测。 2.需要治疗的情况:当囊肿直径大于5cm,出现压迫症状,或怀疑囊肿有恶变可能时,可考虑治疗。治疗方法主要有穿刺抽吸囊液并注入硬化剂(如无水乙醇),但该方法有复发可能;对于囊肿巨大、穿刺治疗效果不佳或怀疑恶变的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等。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或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方式选择上需更加谨慎,要综合评估手术风险等多方面因素,孕妇一般尽量避免有创性治疗,以观察随访为主,老年人和合并基础疾病者需评估其身体对治疗的耐受能力等。
2025-10-23 14:05:58 -
iga肾病需要忌口吗
iga肾病患者需进行合理饮食忌口,根据病情控制蛋白质摄入,肾功能正常时适当摄入优质蛋白,肾功能不全时优质低蛋白饮食;限制盐摄入,每日应控在3克以下;根据尿量调整水分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儿童患者要保证营养均衡且精准控量,老年患者需综合基础疾病考虑,应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辅助病情控制。 一、蛋白质摄入方面 iga肾病患者需根据病情控制蛋白质摄入。若患者肾功能正常,可适当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鸡蛋、牛奶等,每日每公斤体重约1克左右;若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应限制蛋白质摄入,以优质低蛋白饮食为主,每日每公斤体重0.6-0.8克,因为过多蛋白质摄入会加重肾脏负担。例如,大量研究表明,长期高蛋白饮食会加速肾小球硬化,加重iga肾病的病情进展。 二、盐的摄入 要限制盐的摄入,一般每日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3克以下。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高血压,而高血压又会进一步损害肾脏,对于iga肾病患者来说,控制盐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保护肾脏功能。比如,有研究显示,高盐饮食的iga肾病患者发生肾功能恶化的风险明显高于低盐饮食者。 三、水分摄入 根据尿量情况调整水分摄入。若患者尿量正常,无水肿等情况,水分摄入不必严格限制,但也不宜过量;若患者存在水肿或少尿,需限制水分摄入,一般每日入量为前一日尿量加上500毫升左右。因为过多水分摄入会加重水肿,增加心脏负担等。 四、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间接影响肾脏功能,iga肾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以免加重肾脏的不良负担。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iga肾病患者在饮食忌口方面,除了遵循上述一般原则外,还需注意保证营养均衡,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能过度限制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但又要严格按照病情控制摄入量。例如,对于儿童iga肾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情况,更要精准控制蛋白质等的摄入,同时要关注儿童的食欲和生长发育情况,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适量的营养制剂。 老年患者:老年iga肾病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忌口时要综合考虑。比如,合并糖尿病的iga肾病患者,在控制蛋白质、盐、水分摄入的同时,还要严格控制糖分摄入,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对于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除了限盐,还需注意避免一些可能影响血压的食物摄入等。 总之,iga肾病患者需要在饮食上进行合理忌口,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来辅助病情的控制,不同病情、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具体的忌口细节会有所不同,应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2025-10-23 14:05:56 -
小儿病毒性肾炎有后遗症吗
小儿病毒性肾炎是否有后遗症分情况,病情较轻且治疗及时的患儿多无明显后遗症,而病情较重或治疗不及时的患儿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脏病、遗留肾脏结构改变,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出现后遗症风险更高,早期发现、及时规范治疗对减少后遗症至关重要,需密切监测并对高危患儿长期随访。 一、部分患儿无明显后遗症 1.病情较轻的病毒性肾炎患儿 当小儿感染的病毒毒力较弱,且患儿自身免疫状况较好时,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肾脏损伤较轻。例如,一些由轻度病毒感染引起的肾小球轻微炎症,在积极控制病毒感染、休息等综合治疗后,肾脏可恢复正常结构和功能,一般不会遗留明显后遗症。从临床研究来看,部分患儿在患病后经过规范治疗,肾功能检查如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可恢复至正常范围,尿常规中的蛋白尿、血尿等情况也能完全消失,生长发育等也不受影响。 年龄较小但体质较好的患儿,自身修复能力较强,对于轻度的病毒性肾炎,在合适的治疗干预下,肾脏病变能够较好地修复,后续发生慢性肾脏疾病等后遗症的风险较低。 二、部分患儿可能存在后遗症 1.病情较重或治疗不及时的患儿 发展为慢性肾脏病:如果小儿病毒性肾炎病情较为严重,如出现较严重的肾小球病变、大量蛋白尿持续不缓解等情况,或者治疗不及时,可能会逐渐发展为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会影响患儿的肾功能,导致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患儿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贫血、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问题。例如,长期的慢性肾脏病会使患儿的肾脏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多尿等症状,而且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进入肾衰竭阶段,需要长期的透析治疗或肾移植等后续治疗。 遗留肾脏结构改变:有些患儿在病毒性肾炎恢复后,可能会遗留肾脏结构的轻微改变,如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等。通过肾脏病理检查可发现这些改变,虽然在短期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逐渐影响肾功能。例如,在儿童时期遗留的轻微肾脏结构改变,到青少年或成年期时,可能会比正常儿童更容易出现肾功能异常的情况。 对于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小儿,如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患儿,发生病毒性肾炎后出现后遗症的风险相对更高。因为这类患儿自身的免疫防御功能较差,病毒更容易持续损伤肾脏,且修复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往往更难控制,更容易遗留肾脏相关的后遗症。 小儿病毒性肾炎是否有后遗症与多种因素相关,早期发现、及时规范治疗对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至关重要。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儿的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同时关注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对于存在发生后遗症高危因素的患儿,需要长期随访,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2025-10-23 14:05:32 -
急性肾衰竭诊断标准有哪些
急性肾衰竭是由各种病因致肾功能快速下降的临床综合征,有血清肌酐和尿量等诊断标准,儿童和老年人群诊断有特殊考虑,准确诊断有助于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及改善预后。 一、急性肾衰竭的定义 急性肾衰竭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快速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伴有氮质产物如肌酐、尿素氮等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重者可出现多系统并发症。 二、急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 (一)血清肌酐标准 1.在48小时内血清肌酐升高≥0.3mg/dL(≥26.5μmol/L); 2.或血清肌酐较基线升高≥50%,且明确或推测在之前7天内发生; 3.或尿量减少,即尿量<0.5ml/(kg·h),持续超过6小时。 (二)基于尿量的标准 1.少尿型急性肾衰竭: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24小时尿量大于400ml,但血肌酐仍有升高。 三、不同人群急性肾衰竭诊断的特殊考虑 (一)儿童人群 儿童急性肾衰竭的诊断除了参考上述血清肌酐和尿量标准外,还需考虑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正常肌酐范围与成人不同。例如,新生儿的肾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其血清肌酐的正常范围与婴儿、年长儿不同。在评估儿童尿量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来准确判断是否存在尿量减少的情况。因为儿童的液体平衡更容易受年龄、喂养方式等因素影响,所以对于儿童急性肾衰竭的诊断需要结合儿童自身的生理特点进行综合判断。 (二)老年人群 老年人急性肾衰竭的诊断同样遵循血清肌酐和尿量的标准,但老年人的基线肌酐水平可能因年龄增长、肌肉量减少等因素而低于年轻人。所以在判断血清肌酐升高幅度时要考虑其基线肌酐水平。例如,一位老年患者基线肌酐为0.8mg/dL,若在48小时内升高到1.2mg/dL,虽然升高幅度是0.4mg/dL,但相对于其自身基线,升高了50%,也符合急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同时,老年人的肾功能储备较差,尿量减少可能更早出现,且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急性肾衰竭的诊断和预后,在诊断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合并疾病对肾功能的影响。 四、急性肾衰竭诊断的临床意义 准确的急性肾衰竭诊断有助于及时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例如,若急性肾衰竭是由肾前性因素引起,如血容量不足,通过补充血容量等措施可能使肾功能恢复;若是肾性因素,如急性肾小管坏死,需要进行相应的肾脏保护等治疗;若是肾后性因素,如尿路梗阻,及时解除梗阻可挽救肾功能。早期诊断急性肾衰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能够避免肾功能进一步恶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025-10-23 14:0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