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狼疮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陈崴,长期从事内科肾脏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治以及腹膜透析治疗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擅长狼疮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诊断与治疗。熟练掌握肾活检、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技术。

  研究方向:慢性肾脏病早期防治,狼疮性肾炎,高尿酸血症肾损害;

  社会兼职: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狼疮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诊断与治疗。展开
  • 尿毒症能吃什么水果

    尿毒症患者需注意低钾、低磷水果的选择及相关事项,不同患者肾功能、血糖情况及个体差异不同,选择水果时要综合考虑,如肾小球滤过率极低者对钾、磷耐受差,合并糖尿病者要考虑血糖影响,个体对水果成分有不同反应,像苹果、梨属低钾水果,西瓜、葡萄属低磷水果,且食用时要结合自身状况调整摄入量。 一、低钾水果 1.苹果:每100克苹果中钾含量约为119毫克,属于低钾水果。苹果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尿毒症患者适量食用苹果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营养,且一般不会导致血钾水平快速升高。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苹果中的膳食纤维等成分还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功能,促进排便。 2.梨:每100克梨的钾含量大约是115毫克,也是低钾水果。梨具有清热润肺的功效,其水分含量高,能为尿毒症患者补充水分。而且梨中的营养成分相对温和,不会给肾脏带来过重负担,适量食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身体对部分营养物质的需求。 二、低磷水果 1.西瓜:西瓜的磷含量较低,每100克西瓜中磷含量约为11毫克。西瓜富含水分,能帮助尿毒症患者补充因尿量减少可能丢失的水分,同时其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不过,西瓜含糖量相对较高,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尿毒症患者需要谨慎食用,因为过多糖分摄入可能影响血糖控制,进而对整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葡萄:每100克葡萄中的磷含量大约是13毫克,属于低磷水果。葡萄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如花青素等,对身体有一定益处。但尿毒症患者食用葡萄时要注意适量,因为葡萄中的糖分如果摄入过多,可能会转化为其他物质影响病情,而且食用时要清洗干净,避免农药残留等问题。 三、其他注意事项 1.肾功能状况差异:不同尿毒症患者的肾功能不全程度不同,对水果中钾、磷等成分的耐受能力有差异。例如,对于肾小球滤过率极低(如小于30ml/min)的患者,对钾、磷的排泄能力更差,在选择水果时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低钾、低磷水果的摄入量,可能苹果、梨等的食用量也需要进一步减少,而西瓜、葡萄等的食用也需要更加谨慎评估。 2.血糖情况:很多尿毒症患者可能同时伴有糖尿病,在选择水果时要考虑血糖影响。比如苹果、梨、葡萄等水果含糖量相对不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要根据血糖监测情况,在血糖控制相对稳定时,选择含糖量较低的时段少量食用,并相应减少主食摄入量,以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影响病情控制。 3.个体差异:每个尿毒症患者的身体状况存在个体差异,有的患者可能对某种水果中的某些成分更敏感。例如,有的患者可能对苹果中的某些成分食用后会有胃肠道不适等反应,那么就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反应调整水果的选择和摄入量。

    2025-10-23 14:03:53
  • 尿蛋白2十是肾炎吗

    尿蛋白2+可能由肾炎或其他情况引起,肾炎中肾小球肾炎(如急性、慢性)、肾病综合征可致尿蛋白2+,非肾炎因素有生理性因素及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发现尿蛋白2+需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不同情况处理方式不同且要注意保护肾脏功能。 肾炎相关情况 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原本不能滤过的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从而出现尿蛋白2+。例如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导致炎症反应,使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破坏,常见的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多与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反应有关,患者除了尿蛋白2+外,常伴有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慢性肾小球肾炎则起病隐匿,病情迁延,逐渐进展为肾功能减退。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患急性肾小球肾炎相对多见,成人慢性肾小球肾炎更为常见。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劳累、感染等可能诱发或加重肾炎导致尿蛋白出现。有肾炎病史的患者如果不注意保养,更容易出现尿蛋白反复。 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d)、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其中尿蛋白2+可能是肾病综合征的表现之一,其病理类型多样,如微小病变型肾病、膜性肾病等,不同病理类型好发年龄有差异,微小病变型肾病多见于儿童,膜性肾病多见于中老年。 非肾炎因素引起尿蛋白2+ 生理性因素:剧烈运动、发热、寒冷、精神紧张等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的尿蛋白增多,一般为轻度蛋白尿,去除诱因后尿蛋白可转为阴性。这种情况在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比如青少年剧烈运动后可能出现尿蛋白2+,休息后再复查可能就正常了;成年人在发热性疾病体温恢复正常后,尿蛋白也会恢复正常。 其他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严重感染时可能出现尿蛋白2+,同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泌尿系统结石,结石刺激尿路黏膜也可能导致尿蛋白少量增多;还有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多见于有长期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随着病程进展,可出现尿蛋白阳性,早期可能是尿蛋白2+,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大量蛋白尿等;高血压肾损害,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肾脏受到损伤,也可能出现尿蛋白2+。 当发现尿蛋白2+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查、自身抗体检测、肾脏超声等,以明确病因。如果考虑肾炎,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相关检查来鉴别是哪种类型的肾炎,从而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病因引起的尿蛋白2+,处理方式有所不同,比如儿童生理性因素导致的尿蛋白2+一般观察即可,而对于肾炎相关的情况则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规范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预防感染等,以保护肾脏功能。

    2025-10-23 14:03:52
  • 尿路感染能引起肾炎吗

    尿路感染可能引发肾炎,其引发机制包括细菌上行感染及免疫反应损伤;不同人群中,儿童因泌尿系统结构未熟易引发,女性因生理结构特点易频发,老年人因基础疾病等易蔓延,需针对不同人群特点预防和治疗尿路感染以降低肾炎发生风险。 一、尿路感染引发肾炎的机制 细菌途径:常见的引起尿路感染的细菌如大肠埃希菌等,在尿道等部位定植繁殖后,可通过输尿管上行至肾脏。细菌在肾盂、肾盏等部位生长繁殖,引发肾脏的炎症反应。例如,有研究发现,在尿路感染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如果感染未控制,会进一步发展为肾盂肾炎,进而影响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免疫反应:机体在应对尿路感染时,免疫系统会被激活。但如果感染持续存在,过度的免疫反应可能会损伤肾脏组织。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等物质可能会与肾脏组织发生交叉反应,导致肾脏的炎症损伤。 二、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 儿童:儿童的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比如输尿管相对较长且弯曲,更容易发生尿液反流,使得细菌容易从尿道上行至肾脏。儿童尿路感染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相较于成人更容易引发肾炎。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儿童急性尿路感染中约有10%-15%可能会发展为急性肾盂肾炎,而急性肾盂肾炎如果反复发作,可能会导致慢性肾炎等更严重的肾脏疾病。所以对于儿童尿路感染要格外重视,一旦发现应积极治疗,防止病情进展。 女性: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的特点,尿道短而直,距离肛门较近,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女性在月经期、性生活后等特殊时期,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会增加。如果女性尿路感染频繁发作且未得到有效控制,就更易引发肾炎。例如,有统计数据显示,育龄女性尿路感染的复发率较高,其中部分患者会进而出现肾盂肾炎等肾脏炎症。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会阴部的清洁,性生活前后要注意清洗,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从而减少引发肾炎的可能性。 老年人:老年人常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影响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尿路感染。而前列腺增生的老年人会出现排尿不畅,尿液潴留,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增加了尿路感染的机会。老年人发生尿路感染后,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对感染的反应不如年轻人强烈,更容易向肾脏蔓延引发肾炎。所以老年人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保持尿路通畅,一旦发生尿路感染要及时就医治疗。 总之,尿路感染是有可能引起肾炎的,不同人群由于自身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尿路感染引发肾炎的风险和表现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预防和治疗尿路感染时需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降低肾炎的发生风险。

    2025-10-23 14:03:51
  • 小孩尿毒症早期症状都有哪些

    小孩尿毒症早期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消化系统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口腔异味;生长发育迟缓;贫血相关的面色苍白、乏力;尿量变化;精神神经系统的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家长需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并做好护理。 一、消化系统症状 小孩尿毒症早期可能出现消化系统方面的症状,比如食欲减退,这是比较常见的表现之一。孩子可能对平时喜欢的食物兴趣降低,食量也有所减少。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肾脏功能受损后,体内的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堆积在体内影响了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另外,有些孩子可能会有口腔异味,这是由于体内毒素蓄积,通过口腔排出的一种表现。 二、生长发育迟缓 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孩来说,尿毒症早期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肾脏功能异常会导致体内的一些激素代谢紊乱等情况,从而影响孩子的身高、体重增长。例如,身高可能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正常生长曲线,体重也可能不按照正常的速度增长,这是因为肾脏不能正常发挥其调节代谢、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功能,进而影响了孩子的营养吸收和生长相关的激素调节等。 三、贫血相关表现 小孩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的表现。这是因为肾脏受损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孩子会感觉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在玩耍或者日常活动中容易比正常孩子更快出现疲惫的情况,面色看起来也比较苍白,这是由于贫血导致血液循环中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各个组织器官供氧不足所引起的。 四、尿量变化 部分小孩可能会出现尿量的改变。有的孩子可能尿量减少,这是因为肾脏的滤过功能下降,使得尿液生成减少;而有的孩子可能尿量并没有明显减少,但尿液的成分可能发生了变化,比如尿液中可能会有泡沫增多等情况,这是因为肾脏受损后,蛋白质等物质从尿液中漏出,导致尿液表面张力改变,出现泡沫增多的现象。 五、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小孩可能会出现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由于体内毒素蓄积,影响了神经系统的功能,孩子会感觉精神状态不如以前,在学习或者玩耍时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严重的情况下,可能还会出现睡眠障碍等情况,这都是因为肾脏功能异常导致毒素在体内堆积,干扰了神经系统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对于小孩出现上述疑似尿毒症早期症状的情况,家长要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相关的检查,如肾功能检查、尿常规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照顾这类孩子时,要注意保证孩子的营养均衡,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饮食,并且要让孩子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等。

    2025-10-23 14:03:32
  • 血肌酐怎么检查

    血肌酐检查通过静脉采血进行,采血前需注意饮食和空腹要求,过程包括消毒、采血、按压止血等。其意义在于评估肾功能及鉴别急慢性肾损伤。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肌肉量少正常范围不同且采血要轻柔;老年人常伴肾功能生理性减退及慢性病需结合病史谨慎采血;孕妇因生理变化血肌酐水平低需告知孕期情况以便医生判断。 采血前准备: 饮食方面:检查前要保持正常饮食,避免刻意节食或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因为高蛋白饮食可能会使血肌酐升高,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大量食用肉类后,体内肌酐生成会增加,可能导致血肌酐数值暂时性偏高。 空腹要求:一般需要空腹8-12小时,因为进食会影响血液中一些成分的浓度,空腹状态下能更准确地反映基础的肾功能情况。 采血过程: 医护人员会选择合适的静脉,通常是肘部静脉,先用碘伏等消毒剂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 然后使用一次性采血针抽取适量的静脉血,一般抽血量在2-5毫升左右。 采血后会用棉球按压采血部位止血。 血肌酐检查的意义 评估肾功能:血肌酐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通过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时,血肌酐就会升高。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会逐渐升高,通过监测血肌酐可以了解肾功能损害的程度。 鉴别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损伤:在急性肾损伤时,血肌酐可能会在短期内迅速升高;而慢性肾损伤时,血肌酐是缓慢升高的,并且有慢性肾脏疾病的基础病史等。 不同人群血肌酐检查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肌肉量相对较少,所以血肌酐的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儿童采血时要更加轻柔,因为儿童血管较细,要避免过度哭闹导致采血不顺利。同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来判断血肌酐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儿童血肌酐正常范围一般比成人低,医护人员会结合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准确评估。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肾功能生理性减退,而且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肾功能。在采血前要详细询问老年人的病史,采血时要注意老年人的血管情况,可能血管弹性较差,采血操作要更加谨慎。同时,老年人血肌酐的正常范围也与年轻人有所不同,医生会综合考虑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来解读血肌酐检查结果。 孕妇:孕妇由于生理变化,血容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也会增加,所以血肌酐水平通常比非孕期女性低。在进行血肌酐检查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孕期情况,医生会根据孕期的阶段等因素来判断血肌酐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以准确评估孕妇的肾功能情况,因为孕妇肾功能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自身健康和胎儿的发育。

    2025-10-23 14:03:1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