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狼疮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陈崴,长期从事内科肾脏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治以及腹膜透析治疗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擅长狼疮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诊断与治疗。熟练掌握肾活检、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技术。
研究方向:慢性肾脏病早期防治,狼疮性肾炎,高尿酸血症肾损害;
社会兼职: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展开-
尿毒症换肾后是不是代表全部康复
尿毒症患者换肾后并非完全康复,仍需关注术后排异反应风险、长期免疫抑制治疗的副作用、移植肾长期功能监测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同情况患者各有特点。 一、术后的排异反应风险 肾移植后,人体免疫系统可能会将移植的肾脏识别为“非己”成分而发起攻击,即排异反应。这是肾移植术后需要重点应对的问题之一。有研究表明,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率在肾移植后的早期较高,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排异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免疫状态、供体与受体的配型情况等多种因素相关,即使配型较好的患者,也不能完全排除排异反应的发生可能。 二、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 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来降低机体的免疫排斥风险,但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例如,可能增加感染的易感性,因为免疫抑制药物会抑制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使患者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的侵袭;还可能影响患者的代谢功能,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患者在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风险和需要注意的方面有所不同。比如,老年患者可能本身机体功能较差,在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时对药物副作用的耐受性更差;女性患者在激素相关的免疫抑制药物使用时可能需要关注对月经周期、骨代谢等方面的影响;有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的患者可能会因为自身健康基础较差而在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面临更高的并发症风险。 三、移植肾的长期功能监测 需要长期对移植肾的功能进行监测,包括定期检查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等)、肾脏超声等检查,以早期发现移植肾是否出现慢性损伤、肾功能减退等情况。不同病史的患者,比如既往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在肾移植术后其移植肾的功能监测需要更加密切,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存活和功能。例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高血糖状态可能会对移植肾的血管等造成损害,从而影响移植肾的功能,需要更严格地控制血糖并加强移植肾的功能监测。 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较透析治疗时有所改善,但仍会受到一定影响。患者需要在饮食、活动等多方面进行调整。在饮食方面,需要限制某些营养物质的摄入,如蛋白质、盐分等,以减轻移植肾的负担;在活动方面,虽然可以逐渐恢复一定的活动量,但不能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等。不同年龄的患者在生活质量恢复和调整上有差异,儿童患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营养支持、活动限制对其生长的影响等;老年患者可能更关注术后身体机能恢复的程度以及如何在有限的身体条件下保持相对良好的生活质量。
2025-10-23 14:01:51 -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的治疗包括一般支持治疗,如监测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针对基础病因治疗,如感染相关因素处理、药物相关因素处理;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其他治疗措施,如血浆置换、免疫抑制剂治疗等,不同治疗措施针对相应病情及患者情况进行选择和实施。 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代谢需求。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营养方案,如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的饮食,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途径提供营养。 针对基础病因的治疗 感染相关因素处理:如果溶血尿毒症综合征与感染有关,如某些细菌感染(如大肠埃希菌O157:H7等),需要针对感染的病原体进行相应处理。例如,对于由特定细菌感染引起的情况,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但要谨慎选择,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肾脏损伤的药物。 药物相关因素处理:如果是药物引起的溶血尿毒症综合征,需要立即停用相关药物。例如,一些可能导致肾脏损伤的药物,如某些抗肿瘤药物、抗生素等,停用相关药物后,部分患者的病情可能会有所改善。 肾脏替代治疗 血液透析:当患者出现严重的肾功能衰竭,如高钾血症、严重酸中毒、尿毒症症状明显等情况时,可考虑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能够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多余的水分和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于儿童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时,需要特别注意血管通路的建立和维护,选择合适的透析模式和参数,以确保透析的安全和有效,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特点,提供相应的护理和支持。 腹膜透析:对于一些适合腹膜透析的患者也可考虑。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腹腔内的透析液交换来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多余水分。在儿童患者中,腹膜透析需要注意腹膜炎等并发症的预防,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密切观察患者的腹部情况和透析效果。 其他治疗措施 血浆置换:在某些类型的溶血尿毒症综合征中,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症综合征(TTP-HUS),血浆置换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置换患者的血浆,去除血浆中的致病物质,如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多聚体等。对于儿童患者,血浆置换需要注意置换液的选择和剂量,以及置换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监测等。 免疫抑制剂:在一些自身免疫相关的溶血尿毒症综合征中,可能会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但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并且要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且其他治疗效果不佳的自身免疫性溶血尿毒症综合征患者,可能会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2025-10-23 14:01:32 -
紫癜肾炎蛋白超过一克
病情评估需关注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结合血肌酐等指标和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治疗依病理及病情选方案,常用激素抑制炎症,激素抵抗等可联合免疫抑制剂,个体化依年龄等定制,生活中急性期卧床稳定后适度活动,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并增蔬果摄入,防感染,儿童密切监测生长发育,老年控基础病并注意用药相互作用及肝肾影响。 一、病情评估要点 1.尿蛋白定量意义:尿蛋白超过1g/24h提示紫癜肾炎处于较明显的肾损伤阶段,需结合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肾功能指标评估肾功能状态,同时通过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类型预后与治疗反应有差异,如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型预后相对较差,儿童患者需关注病理类型对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 2.肾功能动态监测:持续监测血肌酐水平,若血肌酐进行性升高提示肾损害加重,需警惕进展为肾衰竭,儿童患者要同步监测生长发育与肾功能关系,避免肾功能异常影响正常生长。 二、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依据:根据病理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方案,常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减少尿蛋白,但需注意其副作用(如骨质疏松、感染风险增加等);激素抵抗或依赖者可能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儿童使用免疫抑制剂需谨慎权衡利弊,充分评估对生长发育等的影响,老年人则需密切监测感染、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2.个体化治疗策略:依患者年龄、基础健康状况定制方案,儿童患者侧重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选择对生长抑制小的药物或调整方案;老年人需兼顾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控制,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及对肝肾的影响。 三、生活注意事项 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卧床休息减肾负担,病情稳定后可轻度活动(如散步),避免剧烈运动,儿童保证充足睡眠利于生长发育,老年人适度活动防肌肉萎缩,活动量依自身情况调整。 2.饮食管理: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2-3g)减水钠潴留;优质低蛋白饮食(按0.6-0.8g/(kg·d)),儿童保证营养支持生长,避免高蛋白加重肾负担;增加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摄入。 3.感染预防:患者免疫力低易感染,需保暖、避人群密集处,儿童勤洗手防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感染可诱发紫癜肾炎复发或加重尿蛋白。 四、特殊人群关注 1.儿童患者: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指标(身高、体重等),因激素等药物可能影响生长,必要时咨询儿科内分泌专家调整方案;家长需配合儿童严格遵医嘱治疗护理。 2.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病者需控基础病,用药注意相互作用,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警惕药物对肝肾损害;生活中注重适度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不良影响。
2025-10-23 14:01:14 -
小孩急性肾炎严重吗
小孩急性肾炎严重程度需综合多方面判断,大多数预后良好但少数可迁延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临床表现轻中重不同,治疗因严重程度而异,不同年龄患儿有特点,需综合多因素判断,发现疑似表现应及时就医。 一、预后情况 大多数小儿急性肾炎预后良好,经及时合理治疗后,多数患儿在数周内临床症状和尿液异常逐渐消失,肾功能恢复。但也有少数可能迁延不愈转为慢性肾炎等。一般来说,儿童急性肾炎的预后相对成人更好,因为儿童的身体修复能力较强等因素。例如,相关研究统计显示,90%以上的小儿急性肾炎患儿经过规范治疗可完全康复。 然而,如果病情控制不佳,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严重的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此时就会比较严重。比如急性肾功能衰竭,会导致患儿体内代谢废物积聚,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影响多个脏器功能。 二、临床表现与严重程度的关联 轻度情况:患儿可能仅有轻度的水肿,多表现为眼睑、面部轻度水肿,尿量轻度减少,尿常规检查显示少量蛋白尿、少量红细胞等。这种情况相对较轻,通过休息、对症治疗等,病情较易控制。 中度情况:水肿可波及下肢,尿量明显减少,血压轻度升高,尿常规检查有较多红细胞、一定量的蛋白尿等。此时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积极治疗。 重度情况:出现严重的全身水肿,可伴有胸水、腹水,导致呼吸困难等;血压显著升高,出现高血压脑病相关表现,如头痛、呕吐、抽搐等;还可能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为无尿或少尿、血肌酐和尿素氮迅速升高。这些重度表现都提示病情严重,需要紧急处理。 三、治疗与严重程度的关系 对于轻度的小儿急性肾炎,主要采取休息、对症治疗,如利尿消肿、降压等。一般治疗效果较好,患儿恢复较快。 而对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儿,如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可能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等更复杂的治疗措施,治疗过程复杂,且预后相对不确定一些,但通过积极治疗仍有恢复的可能。 四、不同年龄患儿的特点 婴儿期小儿急性肾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婴儿的生理特点,病情变化可能更快。婴儿的肾脏代偿能力较弱,在出现急性肾炎时,更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和精细护理。 学龄儿童相对婴儿来说,身体各方面机能更接近成人,对疾病的耐受和修复能力相对稍好,但也不能忽视病情变化,仍需及时规范治疗。 总之,小孩急性肾炎的严重程度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临床表现、并发症情况、治疗反应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一旦发现小孩有疑似急性肾炎的表现,如水肿、血尿、蛋白尿、血压升高等,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
2025-10-23 14:01:13 -
尿毒症有多严重还能治好吗
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终末期,病情严重,有全身多系统症状,生存质量大幅下降且需依赖透析等治疗。一般难完全根治,但可通过透析治疗(血液透析需定期进行有并发症风险,腹膜透析可在家进行需防腹膜炎)或肾脏移植(有供体短缺、免疫排斥等问题需长期服免疫抑制药)控制病情、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不同年龄、性别、有特殊生活方式或基础病史的患者治疗选择和预后有差异。 一、尿毒症的严重性 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阶段,病情较为严重。此时肾脏功能已严重受损,无法正常行使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等功能。患者体内会出现代谢废物潴留,如尿素、肌酐等大量堆积,可引起全身多系统的症状。例如,消化系统方面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心血管系统可能出现高血压、心力衰竭等;血液系统会有贫血、出血倾向等;神经系统会有乏力、嗜睡、抽搐甚至昏迷等表现。而且,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会大幅下降,生活需要依赖透析等治疗手段来维持部分生命功能。 二、尿毒症是否能治好 尿毒症一般难以完全根治,但可以通过合适的治疗手段来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常见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透析治疗 血液透析:通过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透析器清除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再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体内。但血液透析需要定期进行,一般一周需要进行2-3次,且长期透析可能会带来一些并发症,如低血压、透析失衡综合征等。 腹膜透析: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借助腹膜两侧的溶质浓度差来清除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腹膜透析可以在家中进行,对患者的生活影响相对较小,但需要注意预防腹膜炎等并发症。 2.肾脏移植:如果有合适的供体,进行肾脏移植手术是有可能治愈尿毒症的。肾脏移植成功后,患者的肾脏功能可以恢复正常,能够像正常人一样排泄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稳定。但肾脏移植面临着供体短缺、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来防止排斥反应。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治疗的选择和预后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进行肾脏移植时,需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免疫抑制药物对儿童生长的影响;女性患者在透析或移植后需要考虑妊娠等特殊情况对自身和胎儿的影响。有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吸烟、饮酒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先纠正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尿毒症患者,在治疗尿毒症的同时还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也会影响尿毒症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
2025-10-23 14:00: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