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狼疮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陈崴,长期从事内科肾脏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治以及腹膜透析治疗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擅长狼疮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诊断与治疗。熟练掌握肾活检、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技术。

  研究方向:慢性肾脏病早期防治,狼疮性肾炎,高尿酸血症肾损害;

  社会兼职: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狼疮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诊断与治疗。展开
  • 紫癜性肾炎脾疼吗

    紫癜性肾炎本身通常并非直接导致脾疼的常见原因,虽偶有合并腹腔内感染或血管炎累及脾脏等特殊情况致脾疼但属并发因素,儿童紫癜性肾炎患者出现脾疼需谨慎排查感染等额外情况,成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出现脾疼也需及时评估是否与并发症相关并遵循检查指引明确病因。 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的临床病症,其病理基础为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引发炎症反应,主要临床表现集中在肾脏相关指标异常,如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通常紫癜性肾炎本身并非直接导致脾疼的常见原因。 紫癜性肾炎的核心病变特点 紫癜性肾炎的病变核心在肾小球,主要由免疫介导的血管炎症引起肾脏损伤,其症状与肾脏功能受影响相关,如蛋白尿导致的低蛋白血症可能引发水肿,但一般不直接关联脾脏的病理性改变。 偶见脾疼的特殊情况探讨 虽然紫癜性肾炎本身较少直接导致脾疼,但存在特殊情形:当患者合并腹腔内感染(如脾脏感染性病变)、血管炎累及脾脏等情况时,可能出现脾疼,但此为并发因素而非紫癜性肾炎的典型表现。此时需结合血常规、腹部影像学等检查进一步排查其他病因。 特殊人群需注意的要点 对于儿童紫癜性肾炎患者,需特别关注其整体健康状况,若出现脾疼,应谨慎排查是否存在感染、血管炎累及等额外情况,因儿童免疫力相对较弱,感染等并发情况更需重视;成年患者若合并基础疾病(如腹腔感染史等),出现脾疼时也需及时评估是否与紫癜性肾炎的并发症相关,遵循临床检查指引明确病因。

    2025-08-07 15:45:53
  • 尿检有蛋白质说明什么

    尿检有蛋白质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生理性蛋白尿通常是暂时的,如剧烈运动、发热、高蛋白饮食等。病理性蛋白尿则可能与肾脏疾病、系统性疾病等有关。单次尿检发现蛋白质不一定意味着患病,但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尿检有蛋白质可能意味着以下几种情况: 1.生理性蛋白尿: 剧烈运动: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可能导致短暂性蛋白尿。 发热:发热时身体的代谢率增加,也可能出现蛋白尿。 高蛋白饮食:短期内摄入过多蛋白质,可能使尿检出现蛋白质。 2.病理性蛋白尿: 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可能导致蛋白质从尿液中漏出。 系统性疾病: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也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出现蛋白尿。 其他:感染、中毒、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引起蛋白尿。 需要注意的是,蛋白尿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单次尿检发现蛋白质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疾病,但也不能忽视。如果发现尿检有蛋白质,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具体原因。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脏超声、血液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蛋白尿可能提示更严重的健康问题,更应引起重视。如果有蛋白尿的疑虑,应及时咨询医生,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总之,尿检有蛋白质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2025-08-07 15:45:36
  • 尿检有蛋白质是怎么回事

    尿检有蛋白可能是生理性原因,也可能是膀胱炎、肾小球肾炎等导致。具体如下: 一、生理性因素: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剧烈运动、发热等均可能使尿液中蛋白含量升高。此时患者肾脏无器质性病变,无需特殊处理,休息后尿蛋白通常可自行消除。比如,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可能导致机体暂时无法完全代谢,从而使部分蛋白进入尿液;剧烈运动后身体会产生一些应激反应,影响肾脏功能,引起尿蛋白增加;发热时身体的代谢和机能会出现变化,也可能导致尿蛋白异常。 二、膀胱炎:若患膀胱炎,当感染加重后,通常会影响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导致尿液出现蛋白,可能还伴有排尿疼痛、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膀胱炎引发的炎症反应会干扰肾脏的正常过滤机制,使得蛋白从血液中漏出到尿液中。 三、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会影响肾脏滤过功能,导致血中蛋白分子进入尿液,造成尿液中蛋白含量增高,可能还伴有下肢浮肿以及眼睑浮肿等症状。肾小球的损伤会使其对蛋白的过滤和阻挡能力下降,致使蛋白漏出。 尿检有蛋白还可能有其他原因,如肾盂肾炎、假性蛋白尿等。建议患者日常注意规律作息,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加重病情,病情处于急性期时应适当卧床休息,多喝水、勤排尿,避免憋尿,饮食上应吃易消化、高热量且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果发现尿检有蛋白,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完善检查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处理或治疗。 总之,尿检有蛋白要引起重视,明确具体原因后采取合适的措施。

    2025-08-07 15:44:45
  • 紫癜肾炎患者寿命

    紫癜肾炎预后因肾组织病理分型而异,早期规范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可改善预后,不规范易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儿童患者规范治疗影响小,成人需关注基础疾病,女性妊娠需密切监测,严格健康生活方式可减少复发、维持肾功能稳定延长寿命,反之则加速恶化。 一、病情分型与寿命关联 紫癜肾炎的预后因肾组织病理分型而异。如Ⅰ型(微小病变型)预后较好,患者经规范治疗后病情可有效控制,寿命接近正常人群;而Ⅲ型(弥漫增生性)等严重病理类型,病情易进展为慢性肾衰竭,显著影响患者寿命。 二、治疗干预对寿命的影响 早期规范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可有效控制肾脏炎症反应,延缓肾功能恶化进程,显著改善预后;若治疗不规范、病情反复,易逐步进展为终末期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寿命。 三、患者个体因素的影响 年龄差异:儿童紫癜肾炎患者若能及时接受规范治疗,多数可完全恢复,对寿命影响较小;成人患者需重点关注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此类基础疾病会加重肾损害,进而影响寿命。 性别因素: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需密切监测病情,因妊娠可能诱发病情复发或加重,需严格遵循医嘱,保障肾功能稳定。 四、生活方式的影响 严格遵循健康生活方式可显著影响寿命。如避免感染、劳累,维持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等,可减少病情复发,利于维持肾功能稳定,延长寿命;反之,不注意生活管理,易致病情反复,加速肾功能恶化,缩短寿命。

    2025-08-07 15:43:56
  • 尿微量白蛋白40正常吗

    通常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40mg/L是不正常的,可能提示存在肾脏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但单次检测结果升高不一定能确诊,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和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尿微量白蛋白是指在尿液中出现的微量白蛋白,其正常参考值为0~30mg/L。当尿微量白蛋白40mg/L时,可能提示存在以下情况: 生理性原因:剧烈运动、发热、寒冷、精神紧张等情况下,可能导致尿微量白蛋白一过性升高。 病理性原因: 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均可导致肾脏滤过功能受损,使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加。 其他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心力衰竭、某些恶性肿瘤等也可引起尿微量白蛋白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单次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并不能确诊疾病,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以及多次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如果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肾脏超声等,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等,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更为重要。这些人群是肾脏疾病的高危人群,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早期发现肾脏损害。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肾脏健康也非常重要。建议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期憋尿。同时,应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肾脏疾病。

    2025-08-07 15:43:0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