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狼疮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陈崴,长期从事内科肾脏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治以及腹膜透析治疗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擅长狼疮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诊断与治疗。熟练掌握肾活检、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技术。

  研究方向:慢性肾脏病早期防治,狼疮性肾炎,高尿酸血症肾损害;

  社会兼职: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狼疮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诊断与治疗。展开
  • 肾性高血压发生的机理是什么

    肾性高血压发生机理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肾缺血致肾素分泌增多,血管紧张素转化及作用使血压升高)、钠水潴留(肾脏排钠功能障碍致钠水潴留使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肾脏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失衡(缩血管物质增多、舒血管物质减少致血管活性物质失衡引发血压升高)。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 1.肾缺血致肾素分泌增多 当肾脏存在缺血情况时,比如肾动脉狭窄等,肾脏的入球小动脉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或者致密斑处氯化钠含量下降,会促使球旁细胞分泌大量肾素。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它进入血液循环后,作用于肝脏合成的血管紧张素原,将其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Ⅰ(AngⅠ)。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肾动脉狭窄的原因有所不同。在儿童中,可能与先天性肾动脉发育异常等有关;在成年人中,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是常见原因。而肾缺血导致肾素分泌增多这一基本机制在不同人群中是相似的,都是通过上述感受器或离子浓度变化来启动肾素的分泌过程。 2.血管紧张素转化及作用 血管紧张素Ⅰ在肺循环中经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作用,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ngⅡ是一种强烈的血管收缩剂,它可以直接使全身小动脉平滑肌收缩,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同时,AngⅡ还能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醛固酮作用于肾小管,促进钠和水的重吸收,使血容量增加,进一步升高血压。 二、钠水潴留 1.肾脏排钠功能障碍 某些肾脏疾病会导致肾脏排钠功能减退。例如,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相对正常时,就会出现钠水潴留。在各种慢性肾脏病患者中,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滤过率逐渐降低,当低于正常水平时,肾脏排出钠和水的量减少。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慢性肾脏病的病因可能与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遗传性肾病等有关,而成人则多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相关,但都可能出现钠水潴留导致血压升高的情况。 从病理生理角度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使得到达肾小管的钠量减少,肾小管会通过一系列机制来重吸收钠,同时也重吸收水,最终导致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 三、肾脏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失衡 1.缩血管物质增多 肾脏可以分泌一些缩血管物质,如内皮素等。在肾脏疾病状态下,内皮素的合成和释放增加。内皮素是一种强效的缩血管物质,它能强烈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群,在肾脏疾病时内皮素的变化可能受到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但总体上肾脏疾病导致内皮素等缩血管物质分泌失衡是肾性高血压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2.舒血管物质减少 肾脏还能分泌一些舒血管物质,如前列腺素、一氧化氮等。当肾脏发生病变时,这些舒血管物质的合成或释放减少。例如,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合成前列腺素的能力下降,前列腺素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作用,其减少会导致血压升高。对于患有肾脏疾病的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本身血管弹性等就存在一定变化,肾脏舒血管物质减少对血压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

    2025-10-16 13:57:34
  • 男性肾炎的早期症状

    男性肾炎早期有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表现,水肿常见于眼睑颜面等部位,与生活方式和年龄病史有关;血尿有肉眼和镜下之分,与生活方式和家族史有关;蛋白尿表现为尿液泡沫增多,与饮食、年龄基础疾病有关;高血压因肾脏缺血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与生活方式和家族史有关。 一、水肿 1.表现及特点 男性肾炎早期可能出现水肿症状,常见于眼睑、颜面等部位。这是因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水钠潴留。例如,早晨起床时,眼睑水肿较为明显,这是由于夜间平卧时,体液容易在眼睑疏松组织积聚。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的男性,更易出现这种早期水肿表现,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肾脏的正常代谢功能。 2.与年龄、病史的关系 青年男性如果既往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在感染后1-3周出现眼睑水肿等情况,需警惕肾炎可能。老年男性本身肾脏功能有所减退,若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出现水肿时更要高度重视肾炎的可能性,因为基础疾病会加重肾脏负担,增加肾炎发生水肿的风险。 二、血尿 1.表现形式 男性肾炎早期血尿可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时尿液呈洗肉水样或血色;镜下血尿则需要通过显微镜检查尿液才能发现红细胞增多。血尿的出现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红细胞漏出。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男性,肾脏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可能会增加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的风险,从而更容易出现血尿情况。 2.与生活方式、病史的关系 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男性,肾脏受到的损害风险增加,更容易出现血尿等肾炎早期表现。对于有肾炎家族史的男性,即使没有明显诱因,也应定期检查尿液,因为遗传因素可能使他们在相对较轻的刺激下就出现血尿等肾炎早期症状。 三、蛋白尿 1.表现及原理 男性肾炎早期可出现蛋白尿,表现为尿液中泡沫增多且不易消散。这是因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经常高蛋白饮食的男性,肾脏代谢蛋白质的负担加重,可能会更早出现蛋白尿的异常。 2.与年龄、基础疾病的关系 中年男性如果患有高血压,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损害肾脏血管,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进而导致蛋白尿出现。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功能逐渐衰退,本身就存在蛋白尿发生风险增加的情况,若合并糖尿病等疾病,蛋白尿出现的几率会进一步升高。 四、高血压 1.发生机制及表现 肾炎引起的高血压是由于肾脏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血压升高。男性肾炎早期出现的高血压可能是轻度升高,表现为头晕、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年轻男性如果平时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可能会掩盖高血压的早期表现,而老年男性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相对较差,更容易出现明显的头晕等不适。 2.与生活方式、病史的关系 有高盐饮食生活方式的男性,会加重肾脏水钠潴留,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对于本身有肾脏基础疾病家族史的男性,在出现高血压时更应排查肾炎的可能,因为遗传因素可能使他们在肾脏功能稍有异常时就出现血压的变化。

    2025-10-16 13:57:17
  • 尿隐血3+有什么症状

    尿隐血3+本身无特异可见症状,多伴随引起它的原发疾病出现相关表现,泌尿系统疾病相关的有肾小球肾炎可致不同年龄段水肿、腰痛、蛋白尿等,泌尿系统结石不同部位有不同绞痛、血尿、膀胱刺激征等表现,泌尿系统感染各年龄段症状不同且女性更易发病;全身性疾病相关的有血液系统疾病可致皮肤紫癜、出血倾向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育龄女性多见有蝶形红斑等,需结合病史等明确病因并治疗。 泌尿系统疾病相关症状 肾小球肾炎: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眼睑、颜面轻度水肿,晨起时较明显,随着病情变化水肿可能加重波及全身;成人可能有腰部隐痛,活动后可能加重,还可能出现蛋白尿,表现为尿液中泡沫增多且较长时间不消散。男性和女性在这方面表现无本质性别差异,但需注意男性如果合并前列腺炎等疾病可能会有排尿不适等附加表现,女性如果合并妇科炎症等可能会有相关伴随症状干扰判断。 泌尿系统结石:不同部位结石症状有别,肾结石患者可能出现腰部剧烈绞痛,疼痛可向会阴部放射,疼痛程度较为剧烈,患者常难以忍受,同时可能伴有血尿,血尿可以是镜下血尿也可能发展为肉眼血尿,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输尿管结石患者除了有腰部或腹部绞痛外,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这是因为结石刺激输尿管膀胱开口处导致;膀胱结石患者主要表现为排尿中断,改变体位后又能继续排尿,同时伴有排尿疼痛,疼痛可放射至阴茎头部。 泌尿系统感染: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泌尿系统感染可能表现为发热、哭闹不安、拒食等全身症状,同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小婴儿可能仅表现为尿布有异味、发热等;成人泌尿系统感染有典型的膀胱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也可能出现血尿,部分患者还可能有腰痛,肾区有叩击痛。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相对男性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且在月经期等特殊时期更易发病。 全身性疾病相关症状 血液系统疾病: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可能有皮肤紫癜,表现为皮肤出现散在的瘀点、瘀斑,按压不褪色;成人除了皮肤紫癜外,可能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同时尿液中出现隐血3+,是因为血小板减少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容易出现出血情况。不同性别在血液系统疾病的易感性上无绝对差异,但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可能有特定好发人群,比如某些遗传性血液疾病可能在家族中有特定性别传递倾向等,但相对较少见。 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系统性红斑狼疮,育龄女性多见,患者可能出现面部蝶形红斑,日晒后加重,还可能有关节疼痛,多个关节受累,同时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尿液中出现尿隐血3+是因为自身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脏导致肾脏损伤。男性也可能患系统性红斑狼疮,但相对女性较少,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尿隐血3+只是一个检查结果异常,需要结合患者具体的病史、其他伴随症状以及进一步的检查来明确病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如果发现尿隐血3+,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明确病情。

    2025-10-16 13:57:03
  • 儿童肾炎的症状

    儿童肾炎会有尿液异常(蛋白尿表现为泡沫多且久不消失、血尿分肉眼和镜下)、水肿表现(早期眼睑及面部水肿,进展后下肢水肿等)、高血压表现(有头痛头晕等症状)及其他全身症状(乏力、食欲不振等)。 一、尿液异常 1.蛋白尿 儿童肾炎时,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蛋白质可漏出到尿液中。表现为尿液泡沫增多,且这些泡沫较长时间不消失。这是因为蛋白质的存在改变了尿液的表面张力,使得泡沫不易破裂。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蛋白尿的表现可能有差异,婴儿可能通过尿布等发现尿液性状改变,较大儿童可自述尿液有泡沫情况。 2.血尿 可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时尿液呈洗肉水样、浓茶色或血色等。镜下血尿则需通过显微镜检查尿液发现红细胞增多。血尿的产生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断裂,红细胞从破损处进入尿液。儿童血尿可能因感染、遗传等不同病因有所不同,比如一些遗传性肾炎患儿可能从儿童早期就出现镜下血尿等表现,且可能有家族史相关的提示。 二、水肿表现 1.眼睑及面部水肿 儿童肾炎时早期常见眼睑及面部水肿,尤其在晨起时明显。这是因为儿童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而眼睑部位组织疏松,更容易出现水肿。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常首先出现眼睑浮肿,随后可蔓延至全身。不同年龄儿童的水肿起始部位可能因个体差异有一定不同,但面部尤其是眼睑水肿是较为常见的首发表现之一。 2.下肢水肿 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下肢水肿,严重时可波及全身。下肢水肿表现为下肢皮肤紧绷,按压可出现凹陷(凹陷性水肿)。这是由于水钠潴留导致组织间隙液体增多,重力作用下下肢水肿更为明显。对于婴儿来说,可能观察到下肢皮肤肿胀,活动时受限等情况,较大儿童可自述下肢沉重、肿胀感。 三、高血压表现 儿童肾炎患者可能出现高血压,表现为头痛、头晕等症状。幼儿可能不会准确表达头痛,但可能出现烦躁不安、哭闹等情况。血压升高是因为肾炎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水钠潴留使血容量增加,从而引起血压升高。不同年龄儿童的血压正常范围不同,需要根据儿童年龄、性别等参考相应的血压标准值来判断是否存在高血压。例如,学龄前儿童收缩压正常范围在85-110mmHg,舒张压在55-75mmHg左右,若超过此范围需考虑高血压可能。 四、其他全身症状 1.乏力 儿童肾炎时,由于肾脏功能受损,机体代谢废物排泄障碍,营养物质利用不佳等,可出现乏力表现。患儿会感到疲倦,活动耐力下降,比如原本能正常玩耍的儿童,患病后很快出现玩耍后疲劳不堪的情况。不同年龄儿童乏力的表现形式不同,婴儿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较大儿童可自述没有力气、不想活动等。 2.食欲不振 肾脏功能异常会影响机体的消化功能,导致儿童出现食欲不振。患儿可能对平时喜欢的食物兴趣降低,食量减少。这是因为体内毒素积聚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同时水钠潴留等情况也可能影响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蠕动等。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可能表现为奶量减少,较大儿童可出现拒食某些食物等情况。

    2025-10-16 13:56:40
  • 吃什么可以降尿蛋白

    尿蛋白高人群可通过合理饮食辅助控制,可摄入鱼类、瘦肉等优质蛋白食物,西兰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苹果等低嘌呤水果及低脂奶类等,同时需明确病因规范治疗,特殊人群需遵医嘱个性化饮食。 一、优质蛋白食物 1.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且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对肾脏负担相对较小。例如三文鱼,每100克三文鱼中含有约20克左右的优质蛋白质,适量食用有助于补充蛋白质且对尿蛋白高的人群较为友好。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可适量摄入,注意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鱼类;成年人则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食用量。 2.瘦肉:像猪瘦肉、牛瘦肉等,也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以猪瘦肉为例,每100克猪瘦肉中蛋白质含量约20克左右,其中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能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不同性别人群均可食用,但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要注意烹饪方式,尽量选择清蒸、炖煮等方式,减少油脂摄入。 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1.蔬菜类:多种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同时也含有一定量的营养成分。例如西兰花,每100克西兰花中含有约3克左右的膳食纤维,还含有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蔬菜对于各年龄段人群都适用,儿童可以通过多样的烹饪方式让孩子接受,如做成西兰花泥等;成年人则可在日常饮食中广泛搭配各种蔬菜,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帮助维持肠道健康,间接对肾脏相关情况产生积极影响。 2.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等,全谷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以及B族维生素等。燕麦每100克中膳食纤维含量约10克左右,糙米也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可适当引入少量全谷物制作的辅食;成年人可将全谷物纳入主食搭配中,如用燕麦片煮粥、糙米煮饭等,但要注意根据自身血糖等情况合理安排摄入量,因为全谷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也会影响血糖水平。 三、低嘌呤食物 1.大部分水果:水果一般属于低嘌呤食物,且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例如苹果,每100克苹果中嘌呤含量极低,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大量食用水果,儿童可以作为日常健康零食,成年人也可每天保证一定的水果摄入量,如每天1-2个苹果或适量其他水果,有助于补充营养且不增加肾脏代谢嘌呤的负担,对尿蛋白高的人群有好处。 2.部分低脂奶类:像低脂牛奶、低脂酸奶等,也是低嘌呤且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低脂牛奶每100毫升中含有约3克左右的蛋白质,同时嘌呤含量很低。对于儿童来说,奶类是重要的营养来源,选择低脂奶类可以在保证营养的同时减少脂肪摄入;成年人中尤其是血脂异常的尿蛋白高人群,低脂奶类是较好的蛋白质补充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饮食调整只是辅助控制尿蛋白的一部分措施,对于尿蛋白异常的人群,还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如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不同病因引起的尿蛋白高,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规范治疗。同时,特殊人群如孕妇、肾功能严重不全者等在饮食调整上需要更加谨慎,应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饮食安排。

    2025-10-16 13:56:2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