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狼疮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陈崴,长期从事内科肾脏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治以及腹膜透析治疗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擅长狼疮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诊断与治疗。熟练掌握肾活检、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技术。
研究方向:慢性肾脏病早期防治,狼疮性肾炎,高尿酸血症肾损害;
社会兼职: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展开-
双肾囊肿怎么治疗
双肾囊肿的处理包括观察随访、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较小无症状肾囊肿定期超声检查;药物一般不常规治囊肿,合并症对症用药需考虑肝肾功能;手术可选囊肿去顶减压术(囊肿大、有压迫或疑恶变时,需考虑患者年龄、疾病等因素)和穿刺抽吸硬化术(不适合开放手术者,要考虑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 一、双肾囊肿的观察随访 1.适用于情况:对于较小的无症状肾囊肿,一般建议定期进行超声检查来观察囊肿大小、数量等变化。例如直径小于4厘米且无明显症状的单纯性肾囊肿,通常每6-12个月复查一次超声,了解囊肿有无增大等情况。 2.考虑因素:年龄方面,老年患者若身体状况较差,耐受性低,可适当延长复查间隔;性别因素一般不直接影响观察随访的频率和方式;生活方式上,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肾脏健康,在随访过程中需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对于有家族遗传相关肾病病史的患者,复查需更密切,因为遗传因素可能使肾囊肿发生发展的风险更高。 二、药物治疗 1.一般不常规使用:目前对于单纯性肾囊肿并没有特效的药物来消除囊肿。一些用于治疗其他肾脏疾病的药物,如降压药等,主要是针对肾囊肿可能伴随的高血压等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而不是针对囊肿本身。例如患者合并高血压时,可能会使用ACEI或ARB类降压药,但这不是针对囊肿的治疗。 2.特殊情况:如果肾囊肿合并感染等情况,可能会使用抗生素,但这也是针对感染的对症处理,而非针对囊肿。在用药时需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因为药物需要通过肝肾代谢,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谨慎选择药物及调整剂量,避免加重肝肾功能损害。 三、手术治疗 1.囊肿去顶减压术 适用情况:当囊肿直径大于4厘米,有压迫症状(如腰痛、腹痛等),或怀疑囊肿有恶变可能时可考虑。例如囊肿压迫肾实质导致肾功能受损,或超声、CT等检查发现囊肿形态不规则、囊壁增厚等疑似恶变表现时。 考虑因素:年龄较大且合并严重心肺疾病等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女性患者在手术前需考虑月经周期等因素,避免在月经期手术增加感染等风险;生活方式方面,术后需要患者适当休息,戒烟限酒等促进恢复;对于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的患者,需要在术前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以降低手术相关风险,如感染等。 2.穿刺抽吸硬化术 适用情况:对于不适合进行开放性手术的患者,可考虑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抽吸并注入硬化剂。例如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老年患者。 考虑因素:年龄较小的患者一般不首选该方法,因为儿童肾脏等器官发育尚不完善,穿刺可能对肾脏造成不良影响;女性患者同样要考虑月经等因素对穿刺操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生活方式上,术后要避免剧烈运动等,防止囊肿复发等情况;有出血倾向等病史的患者需谨慎,因为穿刺可能导致出血等并发症。
2025-10-16 13:36:52 -
尿毒症前兆是什么症状
尿毒症前兆会引发身体多系统不适症状,消化系统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心血管系统有血压升高、心慌气短;血液系统有贫血、出血倾向;神经系统有乏力嗜睡、肢体麻木;皮肤有皮肤瘙痒等症状,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出现相关表现,尤其慢性肾病患者需密切关注自身状况。 一、身体不适相关症状 (一)消化系统症状 1.食欲减退:尿毒症前兆时,肾脏功能下降,体内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导致患者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这是因为体内蓄积的毒素会抑制胃肠道的消化酶活性等,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出现,尤其是本身有慢性肾病的人群更易察觉。 2.恶心呕吐:随着病情进展,毒素在体内进一步蓄积,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恶心、呕吐症状。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能出现该症状,儿童可能表现为进食后呕吐,影响营养摄入,需要家长密切关注。 (二)心血管系统症状 1.血压升高:肾脏具有调节水盐代谢和血压的重要功能,尿毒症前兆时肾脏功能受损,水钠潴留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衡等因素可导致血压升高。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高血压本身也会加重肾脏损害,形成恶性循环,对于有慢性肾病病史的人群,需定期监测血压。 2.心慌气短:由于体内毒素蓄积影响心脏功能,或者贫血等因素,患者可能出现心慌、气短的症状。例如慢性肾病患者发展到尿毒症前兆阶段,心脏功能可能受到影响,活动耐力下降,稍活动就会感到心慌气短,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略有差异,老年人群可能更易出现活动后症状加重的情况。 二、其他系统相关症状 (一)血液系统症状 1.贫血: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是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精神萎靡,成人则表现为体力下降等,慢性肾病患者要留意自身是否有贫血相关表现。 2.出血倾向:尿毒症前兆时,血小板功能可能受到影响,患者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不同人群都可能发生,有慢性肾病的人群需注意观察自身皮肤黏膜是否有出血点等情况。 (二)神经系统症状 1.乏力嗜睡:体内毒素蓄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患者会感到乏力、嗜睡。各年龄段都可能出现,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成人则表现为工作学习精力不集中等,慢性肾病患者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嗜睡需警惕。 2.肢体麻木:毒素在体内蓄积可能会影响神经传导,导致肢体麻木等感觉异常。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老年慢性肾病患者可能因基础疾病等因素更容易出现肢体麻木且恢复较慢。 (三)皮肤症状 1.皮肤瘙痒:体内毒素不能正常排出,会在皮肤下蓄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皮肤瘙痒。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可能因瘙痒而搔抓皮肤引起皮肤破损等,成人皮肤瘙痒会影响生活质量,慢性肾病患者要注意皮肤护理,避免过度搔抓。
2025-10-16 13:36:37 -
急性肾盂肾炎如何就医
出现发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急性肾盂肾炎相关症状时需警惕,可挂泌尿外科、肾内科或内科门诊,就医时准备好病史和检查报告,需做尿常规、血常规、尿细菌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特殊人群如儿童、妊娠女性、老年患者就医各有注意要点。 一、出现相关症状时的初步判断 急性肾盂肾炎常见症状有发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若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发热伴泌尿系统相关不适时,需警惕急性肾盂肾炎。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有哭闹、拒食等非特异表现;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相对更易患急性肾盂肾炎。 二、选择就医科室 一般可选择泌尿外科或肾内科就诊。如果医院科室细分不那么明确,内科门诊也可作为初步就诊的选择。 三、就医时的准备事项 1.病史准备 详细告知医生症状出现的时间,比如发热是从何时开始,尿频、尿痛等症状持续多久了。 既往是否有泌尿系统相关疾病史,如膀胱炎等;是否有泌尿系统器械检查史,像导尿等;是否有妊娠情况(女性患者需告知),因为妊娠可能影响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2.资料准备 携带近期的检查报告,如尿常规、血常规等,如果之前做过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也一并带上。 四、就诊时的检查项目 1.尿常规 可发现白细胞尿、血尿、蛋白尿等。尿沉渣镜检可见白细胞增多,有时可见白细胞管型,对诊断急性肾盂肾炎有重要意义。 2.血常规 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有感染存在。 3.尿细菌学检查 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若培养出细菌且菌落计数≥10CFU/ml,可确诊。对于女性患者,若临床症状典型,尿白细胞酯酶阳性等情况下,也可在培养结果前初步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4.影像学检查 如泌尿系统超声,有助于了解泌尿系统有无梗阻、结石等基础病变,这对于判断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因及后续治疗有指导意义。对于反复发作的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做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 五、特殊人群就医注意要点 1.儿童患者 儿童急性肾盂肾炎需重视,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描述儿童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医生需通过多方面信息综合判断病情。在检查时要配合医生,由于儿童可能对一些检查有抗拒,家长要给予安抚和协助。 2.妊娠女性患者 妊娠女性患急性肾盂肾炎时,就医要告知医生妊娠情况。治疗时需谨慎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菌药物,医生会根据妊娠周期等情况综合制定治疗方案,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3.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就医时要详细向医生陈述自身感觉,即使症状不典型也可能患有急性肾盂肾炎。在检查方面要配合医生完成各项必要检查,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影响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和治疗,医生需要全面考虑。
2025-10-16 13:36:20 -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饮食疗法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从蛋白质摄入、热量保证、钠摄入控制、钾摄入调控、磷摄入管理、水分摄入把控等方面进行调整,根据肾功能、有无水肿、高血压、血钾、尿量等情况分别对各营养素和水分摄入进行精细调节,以满足机体需求又不加重肾脏负担,老年及儿童等特殊人群需结合自身特点调整。 一、蛋白质摄入的调整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来说,早期可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鸡蛋、牛奶、瘦肉等。优质蛋白生物利用率高,能在满足机体基本需求的同时减少含氮代谢废物的产生。例如,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30-60ml/(min·1.73m2)时,蛋白质摄入量可控制在0.6-0.8g/(kg·d);eGFR<30ml/(min·1.73m2)时,可进一步降至0.4-0.6g/(kg·d)。对于儿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根据年龄、生长发育情况精细调整蛋白质摄入,保证营养供给的同时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二、热量的保证 要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以减少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被消耗。可选择碳水化合物作为主要热量来源,如米饭、面条等。热量摄入一般需达到30-35kcal/(kg·d)。对于儿童患者,需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的热量,例如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需要更高的热量密度来支持生长,但要结合肾功能状况合理选择食物种类和量。 三、钠的摄入控制 根据患者有无水肿、高血压等情况调整钠的摄入。无水肿和高血压的患者,钠摄入量可控制在2-3g/d;有水肿或高血压的患者,钠摄入量应限制在2g/d以下。对于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其对钠代谢的调节能力下降,更要严格控制钠的摄入,防止加重水钠潴留,引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四、钾的摄入调控 当患者血钾正常时,一般无需严格限制钾摄入,但需注意避免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香蕉、土豆、坚果等;当出现高钾血症时,要严格限制钾摄入,可选择低钾食物,如大米、南瓜、苹果等。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控制钾摄入的同时要注意血糖的控制,选择合适的低钾低糖食物。 五、磷的摄入管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磷代谢紊乱,需限制磷的摄入。可选择低磷食物,如精制谷类、部分蔬菜等。同时可使用磷结合剂,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其生长对磷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低磷食物并保证营养均衡。 六、水分的摄入把控 根据患者有无水肿、尿量等情况调整水分摄入。无水肿且尿量正常的患者,水分摄入可不严格限制,但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约为前一天尿量加上500ml;有水肿或少尿的患者,需严格限制水分摄入,一般每天水分摄入为500-1000ml。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口渴中枢敏感性下降等因素,更要注意遵循水分摄入的原则,防止因水分摄入不当导致水肿等加重病情。
2025-10-16 13:36:03 -
慢性肾炎不能吃什么食物
慢性肾炎需避免食用高盐食物以防水肿加重和血压升高;避免高蛋白食物过量加重肾脏负担;避免高钾食物引发高钾血症;避免高磷食物导致磷潴留等并发症;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刺激胃肠道加重肾脏负担;避免高糖食物引发肥胖等加重病情。 一、高盐食物 慢性肾炎患者肾脏对水钠代谢的调节功能减弱,若摄入过多高盐食物,易引起水钠潴留,导致水肿加重,甚至可能使血压升高。例如,腌制食品(如咸菜、腌肉等)、咸鱼、酱菜等,这类食物中氯化钠含量极高,应严格限制摄入。一般建议慢性肾炎患者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5克以内,特殊人群如合并严重水肿或高血压的患者可能需要更低的盐摄入量,但需遵循医生指导。 二、高蛋白食物过量 虽然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但慢性肾炎患者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过多摄入高蛋白食物会增加肾脏负担。正常情况下,成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一般按每千克体重0.8-1.0克计算,但对于慢性肾炎患者,需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例如,肾功能轻度受损时,可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等;而肾功能严重受损时,蛋白质摄入需严格控制,避免食用豆类及其制品(如豆腐、豆浆等)、坚果类等植物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因为植物蛋白的利用率低,代谢后会产生较多含氮废物,加重肾脏排泄负担。 三、高钾食物 当慢性肾炎患者肾功能不全时,肾脏排钾能力下降,若食用过多高钾食物,易引发高钾血症,严重时可导致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常见的高钾食物有香蕉、橘子、红枣、菠菜、苋菜等。例如,香蕉每100克含钾约256毫克,橘子每100克含钾约177毫克,对于肾功能正常的人来说是健康食物,但慢性肾炎患者需根据血钾水平和肾功能情况谨慎食用,必要时需避免食用。 四、高磷食物 慢性肾炎患者常伴有磷代谢紊乱,过多摄入高磷食物会加重磷潴留,进而引起钙磷代谢失调,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并发症。常见的高磷食物包括动物内脏(如猪肝、猪肾等)、坚果(如花生、核桃等)、部分海鲜(如虾、蟹等)以及一些加工食品等。一般建议慢性肾炎患者限制磷的摄入,每日磷摄入量应控制在800-1000毫克左右,具体需根据病情由医生指导调整饮食。 五、辛辣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也可能加重肾脏的负担,不利于慢性肾炎的病情控制。这类食物会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干扰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慢性肾炎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 六、高糖食物 长期摄入高糖食物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引发肥胖,而肥胖又是加重慢性肾炎病情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高糖饮食还可能影响患者的代谢功能,间接对肾脏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各种甜饮料、糖果、糕点等都属于高糖食物,慢性肾炎患者应减少此类食物的摄入,保持合理的体重和血糖水平。
2025-10-16 13: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