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狼疮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陈崴,长期从事内科肾脏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治以及腹膜透析治疗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擅长狼疮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诊断与治疗。熟练掌握肾活检、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技术。

  研究方向:慢性肾脏病早期防治,狼疮性肾炎,高尿酸血症肾损害;

  社会兼职: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狼疮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诊断与治疗。展开
  • 有肾病了肾会疼吗

    部分肾病会出现肾区疼痛,如急性肾盂肾炎会因细菌感染致肾脏体积增大牵拉包膜产生单侧胀痛等,肾梗死会突发肾区剧烈疼痛,多囊肾因囊肿增大牵拉包膜或压迫实质致双侧或单侧隐痛胀痛;一些肾病不一定有肾区疼痛,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主要表现蛋白尿等,糖尿病肾病早期一般无明显肾区疼痛,随病情进展到晚期也非以肾区疼痛为突出症状。 一、部分肾病可能出现肾区疼痛情况 1.急性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是肾盂和肾实质的急性细菌性炎症。患者可出现肾区疼痛,多为单侧,疼痛性质可为胀痛或酸痛等。其原因是细菌感染引起肾盂、肾实质炎症,导致肾脏体积增大,肾包膜受牵拉而产生疼痛。常见于育龄女性等人群,女性由于尿道短等解剖生理特点,更易发生急性肾盂肾炎。 2.肾梗死 肾动脉或其分支栓塞或血栓形成可导致肾梗死。患者可出现突发的肾区剧烈疼痛,常伴有发热等表现。这是因为肾组织缺血、缺氧,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有心血管疾病、心房颤动等病史的人群发生肾梗死的风险相对较高,心房颤动时心房内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能栓塞肾动脉。 3.多囊肾 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肾脏布满囊肿。当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牵拉肾包膜或压迫肾实质等,患者可出现双侧或单侧肾区隐痛、胀痛等。儿童或成年人都可能患病,儿童患者若多囊肾病情进展,可能影响肾脏功能,需要密切关注肾脏大小等变化。 二、一些肾病不一定有肾区疼痛 1.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肾区疼痛症状,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这是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主要在肾小球,其症状更多体现在尿液成分改变、水钠潴留等方面,而不是以肾区疼痛为主要表现。不同年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生长发育受影响等情况需要特别关注。 2.糖尿病肾病 在糖尿病肾病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肾区疼痛。随着病情进展到晚期,可能出现肾功能不全等,但肾区疼痛也不是其常见的突出症状。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严格控制血糖等指标来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年龄较小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家长协助严格管理饮食、血糖等。

    2025-10-16 12:08:50
  • 玉米须可以治疗肾炎吗

    玉米须对肾炎可能有一定利尿等作用但需更多深入临床研究明确,肾炎不同类型玉米须应对有差异,儿童、老年、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肾炎患者使用玉米须需注意相关特殊情况,儿童不建议自行用,老年用需考虑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风险,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应咨询医生寻安全方案。 有研究发现玉米须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黄酮类、多糖等成分,这些成分可能具有一定的利尿、抗氧化等作用。从一些初步的研究来看,其利尿作用可能有助于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肾炎患者的水肿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目前的研究还处于相对初步的阶段,需要更多深入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明确其具体作用。 肾炎的不同类型及玉米须的应对差异 肾炎有多种类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对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在急性期可能需要综合的治疗措施,玉米须不能替代正规的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而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玉米须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的手段,但不能单纯依靠玉米须来治疗。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能存在蛋白尿、血尿等情况,玉米须的辅助作用有限,还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如血压、肾功能等情况进行综合管理。 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儿童患者:儿童患肾炎时,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不建议自行使用玉米须来治疗肾炎。因为儿童对药物或天然物质的代谢、耐受等与成人不同,盲目使用玉米须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还可能存在未知的风险,应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规范的肾炎治疗。 老年患者:老年肾炎患者往往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玉米须虽然有一定利尿作用,但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风险。所以老年患者如果考虑使用玉米须辅助肾炎治疗,需要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由医生评估是否可以联用以及联用的安全性等情况。 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患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的身体处于特殊状态,使用任何物质包括玉米须都需要非常谨慎。目前关于玉米须对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以及胎儿、婴儿的影响还不明确,为了确保母婴安全,这类特殊人群不建议自行使用玉米须来针对肾炎进行治疗,应咨询医生寻求更安全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5-10-16 12:06:57
  • 尿酸高会引起尿毒症吗

    尿酸高一般不直接引发尿毒症,但可通过多种机制损害肾脏,若病情持续进展且未有效控制可能增加发展为尿毒症风险,不同人群尿酸高致肾损害有不同特点及应对,一般人群要定期监测并控制尿酸,老年人用药需谨慎,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人群需综合管理各项指标,积极控制尿酸等可降低尿酸高对肾脏不良影响,减少发展为尿毒症风险。 尿酸高对肾脏损害的机制 尿酸高时,过多的尿酸盐结晶会在肾脏间质、肾小管等部位沉积,引起炎症反应等,影响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例如,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小管,可导致肾小管堵塞,影响尿液的正常重吸收和分泌功能。长期的尿酸盐沉积还可能逐渐破坏肾小球等结构,使肾脏滤过功能下降。 不同人群尿酸高导致肾脏损害的特点及应对 一般人群:中青年男性等尿酸高人群,如果不注意控制尿酸水平,长期高尿酸状态对肾脏的慢性损伤逐渐积累,就有向更严重肾脏疾病发展的可能。这类人群应注意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一旦发现尿酸高,要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低嘌呤饮食、适量运动等)以及必要时的药物降尿酸治疗来控制尿酸水平,延缓对肾脏的损害。 特殊人群 老年人:老年人尿酸高时,肾脏功能本身可能已经有所减退,尿酸高对肾脏的损伤更容易叠加。老年人应更加谨慎地管理尿酸水平,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同时,用药需更谨慎,因为很多降尿酸药物可能对肾脏有一定影响,需要在医生评估肾功能等情况后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 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人群:比如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尿酸高会进一步加重对肾脏的损害。这类人群除了要控制尿酸外,还需要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因为高血压、糖尿病本身也会损害肾脏,与尿酸高对肾脏的损伤产生协同作用。例如,高血压会使肾脏血管压力增高,影响肾脏血流,而高尿酸又同时损伤肾脏结构,两者共同作用下肾脏功能恶化更快。所以这类人群需要多学科综合管理,严格控制各项指标在目标范围内。 总之,尿酸高虽然不是直接导致尿毒症的唯一因素,但与肾脏损害密切相关,通过积极控制尿酸水平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尿酸高对肾脏的不良影响,减少发展为尿毒症的风险。

    2025-10-16 12:06:35
  • 尿液中有泡沫预示着哪些疾病

    肾小球肾炎因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致蛋白质漏出尿液生泡沫,儿童及青壮年相对常见多与前期感染、自身免疫紊乱等相关,糖尿病因血糖控制不佳致尿中葡萄糖升高改变理化性质生泡沫,有家族史、肥胖、高热量饮食及缺乏运动等人群风险高,尿路感染由细菌等病原体侵入泌尿系统致成分变化生泡沫,女性因尿道短等更易患,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致泡沫显著增多且长时间不消散为典型特征,发病与免疫、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各年龄段均可能发病,膀胱炎因炎症刺激改变尿液成分生泡沫,诱因包括局部细菌感染、长时间憋尿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且发病风险受生活习惯及卫生状况等因素影响。 一、肾小球肾炎 1.病理机制:肾小球的滤过膜受损,导致蛋白质漏出进入尿液,使尿液表面张力增加,从而产生较多泡沫。该病症在儿童及青壮年中相对常见,多与前期感染(如链球菌感染)、自身免疫紊乱等因素相关,不同年龄人群因身体免疫状态及感染接触情况不同,发病风险有差异。 二、糖尿病 1.发病原理: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会改变尿液的理化性质,致使尿液表面张力改变,出现泡沫尿现象。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长期高热量饮食及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罹患糖尿病进而出现泡沫尿的风险较高。 三、尿路感染 1.致病原因:细菌等病原体侵入泌尿系统引发感染,会使尿液中的成分发生变化,如出现白细胞、细菌等,进而导致泡沫尿产生。女性由于尿道短且靠近肛门,局部卫生维护相对困难,加上性生活等因素影响,较男性更易发生尿路感染,出现泡沫尿情况。 四、肾病综合征 1.临床表现: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的典型特征之一,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会造成尿液中泡沫显著增多且长时间不消散。其发病与免疫因素、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各年龄段均可能发病,但具体发病情况受个体免疫及遗传背景影响。 五、膀胱炎 1.炎症影响:膀胱发生炎症时,炎症刺激会改变尿液的成分,使得尿液表面张力改变,产生泡沫尿。膀胱炎的诱因包括局部细菌感染、长时间憋尿等,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不同年龄人群因生活习惯及卫生状况等因素,发病风险有所不同。

    2025-10-16 12:06:12
  • 尿毒症不能吃的东西

    尿毒症患者需注意避免高盐、高蛋白、高钾、高磷食物,高盐食物易致水钠潴留加重病情,每日盐摄入应控3克以下;高蛋白食物会加重肾脏负担,需优质低蛋白饮食;高钾食物易致血钾升高,需依据血钾水平限制摄入;高磷食物会引起高磷血症等并发症,要限制摄入并可借助药物控制血磷,儿童患者饮食需特殊考虑。 一、高盐食物 尿毒症患者肾脏排水、排钠功能减退,若摄入过多高盐食物,易引起水钠潴留,加重水肿和高血压。例如咸菜、腌肉等,这类食物含钠量极高,长期大量食用会给肾脏带来额外负担,不利于病情控制。一般建议尿毒症患者每日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3克以下,特殊人群如水肿明显或高血压严重者还需进一步严格限制。 二、高蛋白食物 肾脏功能受损时,对蛋白质代谢废物的排泄能力下降,过多摄入高蛋白食物会产生更多含氮废物,加重肾脏负担。常见的高蛋白食物如瘦肉、豆类、蛋类等,虽然蛋白质是人体必需营养物质,但尿毒症患者需根据病情控制摄入量,一般建议优质低蛋白饮食,可选择适量的牛奶、鸡蛋等优质蛋白。儿童尿毒症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摄入需更谨慎,要在保证营养需求的同时,避免加重肾脏负担,通常会根据体重等情况定制个体化的低蛋白饮食方案。 三、高钾食物 尿毒症患者肾脏排钾功能障碍,血钾容易升高,严重时可引起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高钾食物包括香蕉、海带、菠菜等。比如香蕉,每100克香蕉含钾约256毫克,尿毒症患者大量食用后可能导致血钾急剧升高。一般建议尿毒症患者定期监测血钾水平,根据结果严格限制高钾食物的摄入,对于伴有严重高钾血症的患者,需禁止食用高钾食物。 四、高磷食物 尿毒症患者磷代谢紊乱,会出现高磷血症,进而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一系列并发症。像动物内脏、坚果类食物含磷量较高,动物肝脏每100克含磷约288毫克,过多食用会使血磷升高。通常建议尿毒症患者限制高磷食物摄入,可通过使用磷结合剂等药物来帮助控制血磷水平,同时注意选择低磷食物,如部分精制谷类等。儿童尿毒症患者在控制磷摄入时,要考虑其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在保证基本营养的前提下严格把控磷的摄入量。

    2025-10-16 12:05:3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