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狼疮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陈崴,长期从事内科肾脏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治以及腹膜透析治疗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擅长狼疮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诊断与治疗。熟练掌握肾活检、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技术。

  研究方向:慢性肾脏病早期防治,狼疮性肾炎,高尿酸血症肾损害;

  社会兼职: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狼疮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诊断与治疗。展开
  • 尿液可以排脂肪吗

    人体脂肪先在脂肪组织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等经血液循环至肝脏等器官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尿液并非脂肪排出主要途径,健康人尿液中水分是代谢多余水分与脂肪无直接关联,特殊代谢状况人群也无法通过尿液排脂肪需医疗干预。 一、脂肪代谢的生理机制 人体脂肪的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脂肪首先在脂肪组织中被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等物质,随后这些物质经血液循环运输至肝脏等器官,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出体外,同时释放能量以维持机体功能。在此整个代谢过程中,尿液并非脂肪排出的主要途径,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分、尿素、无机盐等,其中脂肪含量极低,不具备直接排出脂肪的功能。 二、不同人群的脂肪代谢与尿液关系 (一)健康人群 健康人的脂肪代谢遵循上述正常生理过程,脂肪通过氧化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主要经呼吸系统排出,水则通过尿液、汗液等方式排出体外,但尿液中排出的水并非是脂肪分解直接产生并特意排出的脂肪成分,而是机体代谢产生的多余水分随尿液排出,与脂肪的直接排出无关联。 (二)特殊代谢状况人群 对于存在代谢异常的人群,如患有某些脂代谢紊乱疾病的患者,其脂肪代谢过程可能出现障碍,但这也并非意味着尿液会成为排出脂肪的主要渠道,疾病状态下机体仍无法通过尿液实现脂肪的有效排出,而是需要通过规范的医疗干预等方式来调整代谢状况,而非寄希望于尿液排脂肪来解决问题。

    2025-09-05 11:12:57
  • 引起尿毒症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尿毒症的常见原因有慢性肾小球肾炎(我国首要病因,发病与免疫炎症反应有关)、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致肾功减退,部分高血压患者会发展为尿毒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致肾病变,患糖尿病10年以上者发生率明显增加)、多囊肾(遗传性疾病,囊肿压迫肾实质致肾功受损),不同特殊人群患尿毒症需注意相应事项。 糖尿病肾病也是重要病因。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增加,糖尿病肾病导致的尿毒症比例逐渐上升。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引起肾小球微血管病变,出现肾小球硬化、肾小动脉硬化等,进而影响肾脏功能,最终发展为尿毒症。一般来说,患糖尿病10年以上的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多囊肾也可引起尿毒症。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肾脏出现多个囊肿,随着囊肿逐渐增大,会压迫肾实质,破坏肾组织,影响肾脏功能,最终导致尿毒症。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儿童,由于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脏病变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发展为尿毒症的风险更高,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积极治疗原发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衰退,血压控制不佳时更易进展至尿毒症,应严格控制血压,定期检查肾脏功能;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因为这些因素对肾脏病变的进展影响较大,需要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并定期进行肾脏相关检查。

    2025-09-05 11:11:31
  • 肾炎能活多久

    肾炎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肾炎类型、病因、患者年龄等,一般来说,大多数类型的肾炎经治疗后可缓解症状,控制病情,但部分类型可能会进展至肾功能衰竭。儿童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与成人可能不同。 一般来说,大多数类型的肾炎经过适当的治疗后可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然而,某些类型的肾炎可能会逐渐进展,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对于儿童患者,肾炎的治疗和预后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肾炎的病因和类型可能与成人不同,治疗方案也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成年人,以下是一些关于肾炎预后的一般建议: 积极治疗: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休息等。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肾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控制血压可以减少肾脏损伤的进展。 控制蛋白尿:蛋白尿是肾炎的一个重要指标,控制蛋白尿可以减轻肾脏负担,延缓病情进展。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尿常规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控制病情。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病情和预后都是独特的,因此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管理计划。如果您对肾炎的预后或治疗有具体的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肾脏科医生,他们可以根据您的具体情况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2025-09-05 11:10:44
  • 尿ph值高了怎么办

    尿PH偏高与饮食因素、标本因素、疾病因素及药物因素等有关。以下是具体情况: 一、饮食因素:素食主义者的食物以水果和蔬菜等偏碱性食物为主,这会导致尿液pH值升高。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只要改变饮食结构,适当增加肉类食物摄入,尿液的PH值一般可恢复正常。 1.饮食结构影响:素食中的果蔬多呈碱性。 2.调整方式:适当吃肉类食物。 二、标本因素:因尿标本采集方法不当,混入血液细菌或标本放置时间过长,都会使尿液pH值偏高。可重新留取尿标本进行化验。 1.原因分析:采集方法有误、混入其他物质、放置时间久。 2.解决办法:重新留取标本。 三、疾病因素:尿路感染患者会出现尿PH偏高,同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需要化验尿常规,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洛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注意休息、多喝水。另外,肾小管酸中毒患者也可出现尿PH偏高,需寻找并针对病因,给予枸橼酸钾治疗。 1.尿路感染: (1)症状表现:尿频等。 (2)治疗方法:化验尿常规,用相关药物,注意休息和多喝水。 2.肾小管酸中毒: (1)情况:尿PH偏高。 (2)处理:针对病因治疗,如用枸橼酸钾。 四、药物影响:如应用碳酸氢钠、碳酸钾、枸橼酸钠、利尿剂等药物,可使尿PH升高,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总之,尿PH偏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2025-09-05 11:09:25
  • 尿常规哪一项是尿毒症

    尿毒症的尿常规检查项目可能有蛋白质、潜血、葡萄糖、胆红素和尿胆原、白细胞、尿比重、酸碱度异常,这些项目异常可能提示尿毒症,但需综合判断。 1.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含有蛋白质。如果尿常规检查发现蛋白质阳性,可能提示肾脏出现问题。 2.潜血: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含有潜血。如果尿常规检查发现潜血阳性,可能提示肾脏或泌尿系统其他部位出现出血。 3.葡萄糖: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应含有葡萄糖。如果尿常规检查发现葡萄糖阳性,可能提示糖尿病或肾脏疾病导致的血糖升高。 4.胆红素和尿胆原:正常人的尿液中胆红素和尿胆原的含量很少。如果尿常规检查发现胆红素和尿胆原阳性,可能提示肝脏或胆道系统出现问题。 5.白细胞:正常人的尿液中白细胞含量很少。如果尿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阳性,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 6.尿比重:尿比重是反映肾脏浓缩功能的指标。如果尿比重降低,可能提示肾脏浓缩功能减退,这也是尿毒症的常见表现之一。 7.酸碱度:正常情况下,尿液的酸碱度为4.6-8.0。如果尿液酸碱度异常,可能提示肾脏功能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尿常规检查只是初步的检查方法,不能单独依靠尿常规检查来诊断尿毒症。尿毒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肾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结果。如果怀疑自己有尿毒症或其他肾脏疾病,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2025-09-05 11:08:5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