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狼疮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陈崴,长期从事内科肾脏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治以及腹膜透析治疗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擅长狼疮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诊断与治疗。熟练掌握肾活检、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技术。
研究方向:慢性肾脏病早期防治,狼疮性肾炎,高尿酸血症肾损害;
社会兼职: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展开-
狼疮肾炎怎么诊断
诊断狼疮肾炎需从病史采集入手,了解患者一般信息、既往病史等;观察全身及肾脏相关临床表现;进行尿常规、自身抗体检测、补体检测、肾功能检查等实验室检查;肾活检是金标准,能明确病理类型,诊断中要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对诊断的影响来准确诊断狼疮肾炎。 临床表现观察 全身表现:狼疮肾炎患者可能有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不同年龄患者全身表现的严重程度可能不同,儿童患者可能生长发育受影响。 肾脏相关表现:可出现蛋白尿、血尿,轻者可能仅在尿常规中发现少量蛋白尿和红细胞,重者可出现大量蛋白尿,甚至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还可能有水肿,开始可能是眼睑、下肢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高血压也是常见表现之一,不同年龄段患者血压升高的特点可能有所不同。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是重要的初步检查,可发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尿蛋白定量能明确蛋白尿的程度,24小时尿蛋白定量若大于0.5g则提示异常。尿红细胞形态检查有助于区分肾小球源性血尿还是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狼疮肾炎多为肾小球源性血尿。 自身抗体检测 抗核抗体(ANA):几乎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ANA阳性,但特异性低。 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对狼疮肾炎的诊断特异性较高,且其滴度与疾病活动度相关。 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但阳性率相对较低。 补体检测:血清补体C3、C4水平常降低,尤其是C3降低对狼疮活动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患者补体水平正常范围可能有差异,儿童的补体水平与成人有别。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可评估肾脏功能,了解是否存在肾功能损害,不同年龄段患者肾功能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的肾功能指标与成人有差异。 肾活检病理检查 肾活检的必要性:肾活检是诊断狼疮肾炎的金标准。通过肾活检可以明确肾脏病变的病理类型,如系膜增生性、局灶节段性、弥漫增生性、膜性肾病等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类型的治疗及预后不同。 肾活检的操作及注意事项:对于儿童患者,要充分做好心理安抚,操作过程中要轻柔,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尿液情况等。成人患者也要做好解释工作,使其配合操作,术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通过以上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及肾活检等综合手段来诊断狼疮肾炎,在整个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对诊断的影响,以准确做出狼疮肾炎的诊断。
2025-10-23 13:37:46 -
肾炎尿里有什么
肾炎可引发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蛋白尿表现为尿液蛋白含量增加,不同类型肾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对其有影响;血尿有镜下和肉眼之分,具肾小球源性特点,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对其有影响;管型尿可见多种管型,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对其有影响。 影响因素:不同类型的肾炎蛋白尿情况有所不同,比如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蛋白尿往往较明显,而膜性肾病患者蛋白尿也较为常见且可能呈现慢性进展的特点。年龄方面,儿童患肾炎时蛋白尿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差异,儿童肾病综合征(部分由肾炎相关病因引起)时大量蛋白尿较为突出;性别因素一般对蛋白尿本身的产生机制影响不大,但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因不同性别患者的生理差异导致病情表现略有不同;生活方式方面,过度劳累、感染等情况可能会加重蛋白尿,比如肾炎患者在感染后蛋白尿可能会增多;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有长期的肾炎病史且控制不佳,蛋白尿往往持续存在并可能逐渐进展为肾功能不全。 血尿 表现:肾炎患者还常出现血尿,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镜下血尿需要通过显微镜检查尿液才能发现红细胞增多,肉眼血尿则表现为尿液颜色发红,如洗肉水样等。肾小球源性血尿是肾炎血尿的特点,红细胞通过受损的肾小球滤过膜进入尿液,形态往往异常,多为畸形红细胞。 影响因素:不同年龄患者血尿的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肾炎引起的血尿可能在感染等诱因下发作;性别对血尿本身影响不大,但在诊断和治疗中需综合考虑;生活方式上,剧烈运动等可能诱发血尿发作,肾炎患者应避免过度剧烈运动;病史方面,既往有肾炎病史的患者再次出现感染等情况时更容易引发血尿复发。 管型尿 表现:肾炎患者尿液中可能出现管型尿,管型是蛋白质、细胞或其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常见的管型有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等。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常可见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有出血等炎症性病变;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能出现颗粒管型等。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儿童患肾炎时管型尿的出现与成人原理相似,但儿童肾脏发育尚不完善,在疾病影响下管型尿的表现可能需要更细致的监测;性别因素一般不直接影响管型尿的产生,但在病情判断时要综合考虑;生活方式中,感染等因素可促使管型尿的形成和变化,肾炎患者应注意预防感染;病史方面,长期肾炎病史患者管型尿可能持续存在且提示肾脏病变处于较为慢性的进展阶段。
2025-10-23 13:37:45 -
宝宝肾炎的早期症状
宝宝肾炎早期有尿液异常、水肿表现、高血压表现等症状。尿液异常包括尿量改变(可减少或增多)、颜色异常(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水肿从眼睑及面部开始,可蔓延至下肢;部分宝宝有高血压,表现为头痛头晕等(因宝宝表达受限可能有烦躁不安等)。 一、尿液异常 1.尿量改变 急性肾炎患儿早期可能出现尿量减少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儿童的尿量会因年龄有所差异,婴幼儿每天尿量约为400-600ml,学龄前儿童约为600-800ml,学龄儿童约为800-1400ml。肾炎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可导致尿量减少,严重时甚至出现少尿,即24小时尿量婴幼儿少于200ml,学龄前儿童少于300ml,学龄儿童少于400ml。而慢性肾炎患儿早期尿量改变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也会逐渐出现尿量异常。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尿量增多的情况,这是因为肾脏的浓缩功能受到影响,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2.尿液颜色异常 肉眼血尿是肾炎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尿液可呈洗肉水样、浓茶色或鲜红色等。这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红细胞漏出进入尿液所致。例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常在感染后1-3周出现肉眼血尿,血尿的颜色与尿液的酸碱度有关,酸性尿时呈浓茶色或棕色,中性或弱碱性尿时呈洗肉水样或鲜红色。另外,还可能出现镜下血尿,需要通过尿常规检查才能发现红细胞增多。 二、水肿表现 1.眼睑及面部水肿 宝宝肾炎早期水肿往往从眼睑、面部开始,尤其是晨起时明显。这是因为小儿组织疏松,水分易积聚。由于夜间平卧时,水分更容易向面部疏松组织分布,所以晨起时眼睑水肿较为突出。例如,急性肾炎患儿多数以眼睑水肿为首发症状,随后可逐渐蔓延至全身。 2.下肢水肿 随着病情发展,水肿可向下蔓延至下肢,严重时可波及全身。下肢水肿表现为双下肢皮肤紧绷、凹陷性不明显或明显(严重时)等。当患儿行走或活动后,水肿可能会更加明显,休息后可稍有缓解,但难以完全消退。 三、高血压表现 部分肾炎宝宝早期会出现高血压。学龄前儿童血压高于120/80mmHg,学龄儿童血压高于130/90mmHg需考虑高血压可能。高血压时宝宝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但由于宝宝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仅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等。高血压的发生与肾炎导致的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因素有关。例如,急性肾炎患儿中约30%-80%会出现高血压,一般为轻至中度高血压。
2025-10-23 13:37:25 -
尿蛋白高是肾脏病吗
尿蛋白高可能是肾脏病表现,也有生理性、功能性等其他情况,发现尿蛋白高需进一步检查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脏超声等明确原因,不同人群检查侧重点不同,处理原则是肾脏疾病致尿蛋白高依类型治疗,生理性或功能性的去除诱因,特殊人群有相应护理处理要求。 其他可能导致尿蛋白高的情况 生理性因素:剧烈运动、发热、寒冷等情况下可能出现暂时性尿蛋白高。比如,运动员剧烈运动后,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尿蛋白升高,这是因为运动导致身体应激,肾小球滤过功能暂时改变,但一般在诱因去除后尿蛋白可恢复正常。对于儿童来说,在发热等情况时也可能出现生理性尿蛋白高,这与儿童时期身体机能尚未完全成熟,应激反应下肾脏功能短暂变化有关。 功能性因素:某些特殊的生理状态也可能引起尿蛋白高,如长时间站立、过度劳累等。长时间站立时,身体的重力因素可能影响肾脏血液循环及滤过功能,导致尿蛋白少量增加;过度劳累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也可能干扰肾脏的正常滤过功能,出现尿蛋白高现象。 尿蛋白高的进一步检查与诊断 当发现尿蛋白高时,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要进行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了解肾脏的基本功能情况;还可能需要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精确测量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另外,还会进行肾脏超声检查,观察肾脏的形态、大小等,辅助判断肾脏是否存在结构性病变。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检查侧重点可能略有不同。比如,儿童出现尿蛋白高时,除了上述检查外,可能还需要排查先天性肾脏疾病等;女性在妊娠期出现尿蛋白高,要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相关肾脏损害的可能,因为妊娠期身体生理状态特殊,肾脏负担加重,容易出现肾脏相关问题导致尿蛋白高。 尿蛋白高的处理原则 如果是肾脏疾病导致的尿蛋白高,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类型进行相应治疗。对于一些轻度的肾小球肾炎等,可能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等一般治疗;如果是较为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使用一些药物治疗,但药物的选择要遵循循证医学依据。而对于生理性或功能性因素导致的尿蛋白高,主要是去除诱因,如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调整生活状态等。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出现尿蛋白高时,要格外注意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肾脏的药物,以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为指导,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改善可能的诱因;妊娠期女性出现尿蛋白高时,要密切监测母婴情况,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处理,因为妊娠期用药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
2025-10-23 13:37:24 -
iga肾病吃灵芝粉
iga肾病病情迁延,临床表现多样,灵芝粉对其影响的临床研究有限,现有研究证据等级低,iga肾病患者使用灵芝粉需注意特殊人群情况及与其他治疗的关系,不能替代正规治疗,使用时要密切观察病情。 一、iga肾病的病情特点 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主要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特征,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等,病情迁延,部分患者可逐渐进展为慢性肾衰竭。其发病机制与免疫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相关。 二、灵芝粉对iga肾病的可能影响及相关研究情况 (一)灵芝粉的成分及潜在作用 灵芝粉含有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等多种成分。有研究表明,灵芝多糖可能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三萜类化合物可能具有抗炎等作用。但目前对于灵芝粉对iga肾病的具体影响,相关临床研究相对有限。 (二)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目前关于灵芝粉应用于iga肾病的临床研究证据等级普遍不高,大多是小规模的观察性研究或者动物实验。从现有的一些动物实验来看,灵芝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免疫炎症反应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要将其应用于iga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还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 三、iga肾病患者使用灵芝粉的注意事项 (一)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患者:儿童iga肾病患者使用灵芝粉需格外谨慎,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机体对药物或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的反应与成人不同,目前缺乏儿童使用灵芝粉治疗iga肾病的充足安全数据,不建议随意给儿童iga肾病患者使用灵芝粉。 2.老年患者:老年iga肾病患者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灵芝粉可能与一些老年患者正在服用的基础疾病治疗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在使用灵芝粉前应咨询医生,评估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3.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患者:如果iga肾病患者同时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等,使用灵芝粉可能会干扰原有疾病的治疗或带来新的未知风险,需要在多学科会诊评估后再决定是否使用灵芝粉。 (二)与其他治疗的关系 iga肾病的治疗通常是综合治疗,包括根据病情使用降压、减少蛋白尿等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等。灵芝粉不能替代正规的iga肾病治疗方案,患者不应因服用灵芝粉而擅自停用正规的治疗药物。同时,在使用灵芝粉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蛋白尿是否加重、血尿情况有无改变等,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2025-10-23 13:3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