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肝脏肿瘤、胆道肿瘤、肝内外胆管结石、胰腺肿瘤及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何强,主任医师,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中山一院肝外科主任医师,东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科主任,从事外科临床工作30年余。
1985年本科毕业,并获中山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先后在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re(美国西南医学中心)进行肿瘤研究以及外科临床观摩和学习。
在肝脏外科,能实施复杂的、具有相当大难度的专科手术,如巨大肝癌切除、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以及扩大的半肝切除如左三叶切除、右三叶切除等,能实施特殊部位的、困难的肝切除如单独的肝尾状叶切除以及联合半肝切除的尾状叶切除。在处理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以及肝癌侵犯胆管等特殊病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重视肝癌的综合治疗,实施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以放射介入治疗、超声引导下消融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多重治疗手段,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在胆道外科,针对国人肝胆管结石病的特征,积极开展肝叶、肝段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能够妥善处理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以及既往有多次胆道手术史的病例,取得良好的疗效。对于肝门部胆管癌这一类复杂的棘手的疾病,实施联合肝叶切除、淋巴清扫以及胆道重建等术式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取得满意的疗效。
社会任职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胆胰疾病专委会主任委员、综合治疗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学分会围手术期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肝胆病学专委会常委、广东省抗癌协会转移癌专委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肝病分会常委、消化肿瘤杂志编委、民革中山大学北校区副主委。
展开-
b超能看出肝硬化吗
b超能看出肝硬化,不同阶段有相应表现,其对肝硬化诊断有形态学改变观察(肝脏大小、形态、表面及边缘等)、实质回声变化(增粗增强、分布不均)、血管变化(门静脉系统内径增宽、脾静脉增宽、脾大等)等价值,但也有局限性,有时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诊断。 b超对肝硬化诊断的价值 1.形态学改变的观察 肝脏形态:通过b超可以清晰显示肝脏的大小、形态。肝硬化时肝脏形态的改变是较为典型的,如肝脏左叶和右叶的比例失调等。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b超下肝脏形态的变化都能被观察到,例如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若发生肝硬化,b超更容易发现肝脏形态的异常改变。 表面及边缘:肝硬化患者肝脏表面不光滑,呈锯齿状或波浪状,肝缘变钝,这在b超图像上可以明确显示,不同年龄的人群,如老年人群和年轻人群,这种表面及边缘的改变在b超下都可被识别,而有乙肝病史的人群发生肝硬化时,b超对表面及边缘改变的观察更为重要。 2.实质回声变化 回声增粗增强:肝硬化时肝实质回声会增粗、增强,且分布不均匀。对于不同性别,男性和女性在肝硬化时的实质回声改变在b超下并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人群发生肝硬化时,实质回声的改变可能会因为基础身体状况的不同而在b超显示上有一定差异,有慢性病史的人群,如本身有脂肪肝基础再发展为肝硬化,b超下实质回声的变化也有其特点。 3.血管变化 门静脉系统:门静脉内径增宽是肝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门静脉内径一般在13mm以下,肝硬化时可增宽至13mm以上。脾静脉增宽、脾大等也是常见表现,脾厚径超过40mm可考虑脾大。对于儿童人群,若有先天性胆道疾病等病史发展为肝硬化,b超下门静脉系统的变化也能被检测到,但儿童在检查时需注意配合度等问题。 不过,b超对肝硬化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如实验室检查(肝功能、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等)、CT等进一步明确诊断。例如,当b超表现不典型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是否为肝硬化以及肝硬化的病因等。
2025-09-30 10:11:53 -
乙肝携带者能治好吗
乙肝携带者能否完全治愈尚无定论,部分有自然清除病毒可能但大多病毒持续存在,现有抗病毒治疗难彻底治愈只能控病毒载量,需长期健康管理,规范管理与适当治疗可控病情、延缓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一、自然病程角度 部分乙肝携带者有一定的自身清除病毒可能性,约每年有1%-3%的乙肝e抗原(HBeAg)阴性携带者和2%-6%的HBeAg阳性携带者自然清除乙肝病毒,但这种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机体免疫状态等。从年龄因素看,年轻人相对更有可能在免疫系统较好的情况下实现自然的病毒清除,但也不是绝对的。 对于大多数乙肝携带者,病毒持续存在,病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进展,部分携带者可能会逐渐发展为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等,这与个体的病毒载量、肝脏炎症情况等相关,一般来说,病毒载量高的携带者相对风险更高。 二、现有治疗手段下的情况 抗病毒治疗方面:目前有抗病毒药物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如核苷(酸)类似物等,但这些药物通常需要长期服用,停药后复发风险较高,且不能完全清除乙肝病毒,只能将病毒载量控制在较低水平,使病情稳定,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并非能彻底治愈乙肝。从生活方式角度,良好的生活方式如避免饮酒、合理作息等有助于配合抗病毒治疗维持病情稳定,但不能替代抗病毒药物的作用。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乙肝携带者,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管理,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但同样难以通过现有治疗手段完全治愈乙肝并保证母婴无相关风险。 三、长期预后及健康管理 乙肝携带者需要长期进行健康管理,包括定期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肝脏超声等检查项目。通过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出现转氨酶升高等情况提示可能有肝脏炎症活动,此时需要进一步评估并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干预等。在病史方面,有乙肝携带病史的人群需要长期关注自身肝脏健康状况,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管理方案。 总体而言,乙肝携带者完全治愈目前还面临一定挑战,但通过规范的管理和适当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2025-09-30 10:11:36 -
乙型肝炎大三阳严重吗
乙型肝炎大三阳严重程度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其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但传染性不等同病情严重程度;肝脏损伤程度有轻有重,轻的相对可控,中重度可能致肝纤维化等;个体差异也影响病情,不同人对病毒免疫反应不同,女性特殊时期病情有变化,需结合多方面评估,确诊后及时就医制定方案并定期随访监测。 一、病毒复制情况与传染性 乙型肝炎大三阳指乙肝五项检查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一般提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但传染性强弱并不直接等同于病情严重程度,比如部分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处于免疫耐受期,虽然是大三阳且病毒复制活跃,但肝脏炎症很轻,病情相对不严重。 二、对肝脏的损伤程度 1.轻度损伤情况:有些大三阳患者肝脏仅有轻度炎症,肝功能检查中谷丙转氨酶(ALT)等轻度升高,患者可能仅有乏力等轻微不适,此时病情相对可控,通过规范治疗等有可能较好地控制病情进展。 2.中重度损伤情况:若大三阳患者病情进展,肝脏炎症较重,ALT明显升高,甚至出现胆红素升高等情况,可能已经发展为肝炎活动期,肝脏受到较明显损伤,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逐渐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此时病情就比较严重了。有研究显示,部分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中,有相当比例最初是由大三阳病情控制不佳发展而来。 三、个体差异因素 不同个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反应不同,比如年轻人免疫系统相对健全,在感染乙肝病毒后如果处于免疫清除期,可能会有较明显的肝脏炎症,但也有可能通过自身免疫清除病毒实现病情的自发缓解;而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弱,感染乙肝病毒后病情进展可能相对更隐匿,发现时可能病情已经较严重。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大三阳病情也可能会有不同的变化情况,需要密切监测和管理。 总之,乙型肝炎大三阳本身不能简单判定严重与否,需要结合病毒载量、肝功能、肝脏影像学等多方面综合评估,一旦确诊为大三阳,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
2025-09-30 10:11:22 -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偏高因为什么
抗-HBc偏高可能有多种情况,包括急性乙型肝炎感染早期、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状态、既往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但已恢复以及检测误差等因素影响,对于儿童和孕妇群体需结合相应情况进一步综合判断。 一、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不同阶段 1.急性乙型肝炎感染早期:在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窗口期,核心抗体(抗-HBc)可率先升高,此时表面抗原(HBsAg)可能还未达到可检测水平。例如,有研究显示,部分急性感染患者发病初期先出现抗-HBc升高,随后才逐渐检测到HBsAg等其他标志物。 2.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状态: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持续存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感染,抗-HBc偏高往往提示病毒在体内有持续复制或既往感染的状态。长期的慢性感染会使得机体免疫系统持续对乙肝病毒相关抗原进行应答,导致抗-HBc处于偏高水平。 二、既往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但已恢复 当机体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但是通过自身免疫力已经将病毒清除,处于恢复期时,抗-HBc也会呈现偏高状态。此时一般会伴随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等情况,表明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有了一定的免疫力,抗-HBc是既往感染的一个标志,通常会在感染恢复后仍持续存在一段时间,但滴度可能会逐渐下降。 三、检测误差等因素影响 在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可能存在检测误差导致抗-HBc结果偏高的情况。比如试剂的灵敏度、特异性问题,或者是标本采集、运输、处理过程中的操作不当等。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一般通过重复检测等方式可以进行初步判断,如果多次检测均显示抗-HBc偏高,那么检测误差导致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对于儿童群体,如果儿童抗-HBc偏高,需要结合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史、是否有乙肝相关症状等进行综合判断。如果儿童按照正常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一般接种成功后会产生抗-HBs阳性,若抗-HBc偏高同时抗-HBs阴性,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有潜在的乙肝感染情况。对于孕妇群体,抗-HBc偏高需要考虑是否会对胎儿产生影响,需要进一步检查乙肝病毒DNA等相关指标,评估母婴传播的风险等。
2025-09-30 10:11:21 -
b超能检查出肝硬化吗
b超可检查出肝硬化,早期能发现肝脏表面不光滑等改变,中晚期可见肝脏体积缩小等典型表现,其有非侵入性、可重复性好的优势,但依赖操作者经验且对早期肝硬化判断有时不够敏感,常需结合血清学检查、肝穿刺活检等综合诊断肝硬化,不同人群诊断时需关注不同辅助检查结果。 一、b超检查肝硬化的原理 b超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来成像。当肝脏发生肝硬化时,肝脏的组织结构会发生变化,通过b超探头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其反射波,根据反射波的不同特征来判断肝脏的形态、大小、质地等情况。例如,正常肝脏的回声均匀,而肝硬化时肝脏回声不均匀且增粗等。 二、b超检查肝硬化的优势及局限性 优势 非侵入性:不需要进行有创操作,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对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可以进行检查,包括儿童(但儿童检查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检查方式和力度等)、老年人等不同年龄人群。对于女性患者也没有特殊禁忌等。 可重复性好:可以多次进行b超检查来动态观察肝硬化患者肝脏的变化情况,比如监测病情是进展还是稳定等。 局限性 依赖操作者经验:b超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检查者的经验水平。如果操作者经验不足,可能会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 对于早期肝硬化的判断有时不够敏感:在肝硬化早期,肝脏的形态和结构改变可能比较轻微,有时候b超可能不能非常精准地诊断出早期肝硬化,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血清学检查(如肝功能检查、肝纤维化指标等)、肝穿刺活检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三、结合其他检查综合诊断肝硬化 当b超怀疑有肝硬化时,通常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比如血清学检查中的肝功能检查可以了解肝脏的合成、代谢、解毒等功能情况,肝纤维化四项等指标可以辅助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而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明确是否存在肝硬化以及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在诊断时可能需要重点关注不同的辅助检查结果,例如有长期酗酒病史的人群,在诊断肝硬化时,除了b超等检查,更要重视饮酒相关指标的监测等。
2025-09-30 10: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