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肝脏肿瘤、胆道肿瘤、肝内外胆管结石、胰腺肿瘤及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何强,主任医师,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中山一院肝外科主任医师,东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科主任,从事外科临床工作30年余。
1985年本科毕业,并获中山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先后在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re(美国西南医学中心)进行肿瘤研究以及外科临床观摩和学习。
在肝脏外科,能实施复杂的、具有相当大难度的专科手术,如巨大肝癌切除、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以及扩大的半肝切除如左三叶切除、右三叶切除等,能实施特殊部位的、困难的肝切除如单独的肝尾状叶切除以及联合半肝切除的尾状叶切除。在处理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以及肝癌侵犯胆管等特殊病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重视肝癌的综合治疗,实施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以放射介入治疗、超声引导下消融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多重治疗手段,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在胆道外科,针对国人肝胆管结石病的特征,积极开展肝叶、肝段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能够妥善处理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以及既往有多次胆道手术史的病例,取得良好的疗效。对于肝门部胆管癌这一类复杂的棘手的疾病,实施联合肝叶切除、淋巴清扫以及胆道重建等术式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取得满意的疗效。
社会任职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胆胰疾病专委会主任委员、综合治疗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学分会围手术期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肝胆病学专委会常委、广东省抗癌协会转移癌专委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肝病分会常委、消化肿瘤杂志编委、民革中山大学北校区副主委。
展开-
多发性肝囊肿的治疗方法
多发性肝囊肿的治疗需根据有无症状区分。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定期随访;有症状者,囊肿穿刺抽吸硬化治疗适用于身体不适合外科手术者,外科手术包括囊肿开窗术(适用于囊肿数量不多且分布局限者)和肝部分切除术(适用于囊肿局限于一叶且该部分肝脏严重受损者)。儿童患者优先保守治疗,仅严重时考虑手术;老年患者治疗前要全面评估脏器功能,术后加强基础疾病管理和并发症预防。 一、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多发性肝囊肿 (一)定期随访观察 对于大多数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多发性肝囊肿患者,若囊肿较小且未对周围组织造成明显压迫等不良影响,通常建议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来监测囊肿的大小、数量等变化情况。一般间隔6-12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通过超声可以清晰观察囊肿的形态、位置等,根据囊肿的变化情况来决定后续的处理方式。此方法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因为定期随访可以在囊肿出现明显变化时及时发现,而无需过早进行有创性操作。 二、有症状的多发性肝囊肿 (一)囊肿穿刺抽吸硬化治疗 1.原理及操作:通过超声等引导,将穿刺针插入囊肿内,抽出囊液,然后注入硬化剂,如无水乙醇等,使囊肿内壁细胞变性、坏死,从而达到使囊肿缩小或闭合的目的。该方法对于部分患者可以缓解症状,但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穿刺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多风险,如穿刺损伤周围组织等,需要谨慎评估;对于老年人,要考虑其基础疾病等情况,如是否有心肺功能不全等,因为穿刺过程可能会对心肺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2.适用情况:适用于囊肿较大但身体状况不适合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 (二)外科手术治疗 1.囊肿开窗术:是较为常用的手术方式,将囊肿的顶部切开,使囊液引流入腹腔,让囊壁与腹腔相通,囊壁上皮细胞暴露在腹腔中,逐渐萎缩。对于多发性肝囊肿数量不是特别多且囊肿分布相对局限的患者适用。在儿童中进行手术需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情况,手术操作要尽量精细,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老年人进行手术则要全面评估其身体的耐受性,如肝肾功能、心肺功能等,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2.肝部分切除术:当多发性肝囊肿局限于某一叶肝脏,且该部分肝脏已经严重受损,影响肝脏功能时,可以考虑进行肝部分切除术。但这种手术创伤相对较大,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病史的患者,手术前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例如,对于有基础肝病病史的患者,要更加谨慎评估手术对肝脏整体功能的影响。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多发性肝囊肿患者在治疗选择上要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方式,如定期随访观察。只有在囊肿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明显压迫症状等情况下才考虑手术治疗。在进行任何有创性操作时,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等情况,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二)老年患者 老年多发性肝囊肿患者往往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前要全面评估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对于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术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管理,如控制血压、血糖等,同时要密切观察术后恢复情况,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025-09-30 12:38:20 -
肝不好对眼睛有影响吗
肝不好会通过胆红素代谢异常致眼睛发黄、营养物质代谢受影响引发夜盲等眼部问题、内分泌调节失衡间接影响眼睛,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男性肝不好影响眼睛时各有特点及需注意事项。 一、胆红素代谢异常相关影响 当肝脏功能不佳时,胆红素的代谢会出现紊乱。正常情况下,肝脏能够处理并排泄胆红素,然而肝不好时,胆红素不能被正常代谢和排泄,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当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一定水平(一般约2-3mg/dL),就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眼睛的白色部分)黄染。这是因为胆红素沉积在巩膜等组织中,引起眼睛发黄的现象。例如,在一些肝炎患者中,常常可以观察到眼睛巩膜发黄的症状,这与肝脏对胆红素代谢功能受损密切相关。 二、营养物质代谢与眼睛健康的关联 1.维生素A代谢:肝脏参与维生素A的代谢过程,将胡萝卜素转化为有活性的维生素A。肝不好时,维生素A的代谢会受到影响,而维生素A对于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至关重要,它是构成视网膜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的重要成分。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等眼部问题,患者在暗处视力明显下降。比如,一些慢性肝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夜视力变差的情况,这与肝脏对维生素A代谢功能异常有关。 2.其他营养物质:肝脏还参与多种营养物质的合成与代谢,如蛋白质等。而蛋白质对于维持眼部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也有重要作用。肝不好时,蛋白质合成减少,可能会影响眼部组织的营养供应,进而影响眼睛的健康状态,例如可能导致眼部组织修复能力下降等问题。 三、内分泌调节与眼睛的关系 肝脏在体内内分泌调节中也有一定作用,它可以参与激素的灭活等过程。当肝不好时,激素的代谢和调节平衡被打破,可能会间接影响眼睛。例如,一些性激素的代谢异常可能会通过影响眼部的生理功能,导致眼部出现一些不适或病变。不过,这种影响相对较为复杂,与肝脏整体功能紊乱后对内分泌系统的综合作用相关。 对于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肝不好影响眼睛时,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脏功能恢复相对较快,但需要密切关注营养状况,保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入以支持眼睛发育。同时,要避免儿童接触可能加重肝脏和眼睛负担的因素,如不合理的药物使用等,因为儿童肝脏和眼部的代谢解毒能力相对较弱。 老年人:老年人肝不好影响眼睛时,除了考虑肝脏本身功能衰退对眼睛的影响外,还要注意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与肝脏、眼睛的问题相互影响。在营养方面,要更加注重均衡营养,尤其保证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物质的摄入,并且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可能因肝不好引起的眼部变化,以便早期干预。 女性:女性肝不好影响眼睛时,要考虑到生理周期等因素对肝脏和眼睛的综合影响。在孕期等特殊生理阶段,肝脏的负担可能会加重,进而对眼睛的影响可能更明显,需要特别注意肝脏的保护和眼部的健康监测,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合理作息、均衡饮食等,以维持身体整体的健康状态,减少肝不好对眼睛的不良影响。 男性:男性肝不好影响眼睛时,也要关注其生活方式对肝脏和眼睛的影响,比如一些男性可能有饮酒等不良习惯,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进而影响眼睛健康,需要劝导男性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保护肝脏和眼睛。
2025-09-30 12:38:03 -
查肝功能早上喝水可以吗
查肝功能早上少量喝水通常可行,但需注意情况,少量喝水对大部分指标影响小,大量饮水可能致指标稀释,儿童查肝功能需特殊考量,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查肝功能时喝水也有相应情况,要避免大量饮水,以保证肝功能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一、少量喝水对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影响 1.对大部分指标影响较小 肝功能检查主要是检测血清中的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相关指标。少量饮用白开水一般不会明显影响这些指标的浓度。例如,喝100-200毫升以内的白开水,通常不会导致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出现显著的波动而干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这是因为水分摄入后主要是在胃肠道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短时间内对血液中与肝功能相关的生化成分浓度影响非常有限。 2.特殊情况需注意 但如果大量饮水,比如超过500毫升以上,可能会导致血液被稀释,从而使一些指标的浓度被稀释性降低。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一般在临床常规的肝功能检查中,要求患者空腹,但空腹的概念并不是完全不能喝水,而是避免大量进食和饮水。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身体代谢特点与成人有差异,但一般情况下,查肝功能时少量喝水也是可以的,不过要注意避免孩子一次性喝过多水。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比如患有严重的肾脏疾病等,饮水可能会对其体液平衡产生影响,进而可能间接影响肝功能相关指标,这时候需要在检查前与医生充分沟通,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检查安排。 二、儿童查肝功能时喝水的特殊情况 1.低龄儿童的注意事项 对于婴幼儿,在查肝功能时,如果孩子因为口渴需要喝水,应尽量少量给予。因为低龄儿童的体液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过多饮水可能相对更容易引起血液稀释等情况。例如,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每次喝水量控制在10-30毫升左右比较合适,并且要告知医生孩子喝水的情况,医生会综合评估对检查结果的影响程度。 2.儿童的安抚与饮水控制 在带儿童去查肝功能时,可以通过轻柔的安抚方式让儿童尽量配合少喝水。比如用玩具转移儿童注意力等。同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等情况合理控制饮水量,以确保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因为儿童的肝功能检查结果对于诊断儿童肝脏相关疾病非常重要,准确的结果有助于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三、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查肝功能时喝水的考量 1.正常生活方式人群 对于日常生活中作息规律、饮食均衡的人群,查肝功能时早上少量喝水一般不会对结果产生明显不良影响。他们可以按照常规的空腹要求(一般是禁食8-12小时,但可以少量饮水)进行准备,少量喝水不会干扰肝功能指标的检测。 2.特殊生活方式人群 对于有熬夜、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查肝功能时同样需要注意少量喝水的问题。虽然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已经对肝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但少量喝水不会改变这种已经存在的肝功能异常情况,所以在检查前少量喝水是可以的,但需要提醒这类人群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因为长期熬夜、饮酒等会加重肝脏负担,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定期检查肝功能有助于及时发现肝脏问题。 总之,查肝功能早上可以少量喝水,但要注意避免大量饮水,同时不同人群(儿童、有特殊病史、不同生活方式等)在查肝功能时喝水都有相应需要考量的特殊情况,以确保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准确可靠。
2025-09-30 12:37:04 -
戊型病毒性肝炎是什么
戊型病毒性肝炎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经粪-口传播,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性等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分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重型,可通过血清学和核酸检测诊断,治疗以支持对症为主,预防需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包括接种疫苗)。 病原学特点 戊型肝炎病毒呈球状,无包膜,核衣壳为二十面对称体。HEV主要有4个基因型,不同基因型在流行特点、致病性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戊型肝炎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潜伏期末和急性期早期患者粪便中病毒载量高,是重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被污染可引起爆发流行,如暴雨和洪水泛滥地区易通过污染水源导致戊型肝炎暴发;散发病例多因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引起,比如未煮熟的污染贝类等。 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青壮年发病率相对较高,孕妇感染戊型肝炎后病情往往较重,流产、死胎发生率较高。儿童多为隐性感染,成人中显性感染较多。 临床表现 急性戊型肝炎: 急性黄疸型:临床经过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黄疸前期多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等症状,此期持续1-21天,平均7天;黄疸期可见尿色加深,继而巩膜、皮肤黄染,肝大,有触痛和叩击痛,部分患者有轻度脾大,此期持续2-6周;恢复期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此期持续2-4周。 急性无黄疸型:症状相对较轻,无黄疸,仅有乏力、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及肝区不适等,容易被忽视,在戊型肝炎的传播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重型戊型肝炎:约占戊型肝炎的1%-5%,多见于妊娠晚期(尤其是妊娠6-9个月)、老年患者及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者。临床表现为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大于171μmol/L,出现肝性脑病(如性格改变、行为失常、意识障碍等)、出血倾向(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腹水等,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诊断方法 血清学检查:检测抗-HEVIgM和抗-HEVIgG。抗-HEVIgM是近期HEV感染的标志,抗-HEV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 核酸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或粪便中的HEVRNA,可用于早期诊断。 治疗原则 戊型病毒性肝炎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对于重型戊型肝炎患者,需加强监护,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如人工肝支持治疗等,以挽救患者生命。 预防措施 管理传染源:对患者应早期隔离治疗,隔离期限自发病之日起3周。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水源保护,改善环境卫生,加强食品卫生监管,防止粪便污染水源和食物,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等。 保护易感人群:对易感人群可接种戊型肝炎疫苗进行预防,尤其是在戊型肝炎流行地区的高危人群,如育龄妇女、经常接触HEV的人群等。孕妇属于戊型肝炎的高危人群且感染后病情严重,接种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及减轻病情严重程度。儿童由于多为隐性感染,且疫苗在儿童中的免疫原性等情况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根据疫苗的具体临床试验数据等进一步评估,但一般来说也可在适宜年龄接种疫苗来预防戊型肝炎。
2025-09-30 12:36:11 -
体检肝功能不合格怎么办
肝功能不合格需先明确具体指标及意义,再针对不同人群进一步检查找原因,非疾病因素导致的调整生活方式或停可疑药物,疾病因素导致的针对相应肝病治疗,之后定期复查观察指标变化。 一、明确肝功能不合格的具体指标及意义 肝功能检查包含多项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等。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当肝细胞受损时,谷丙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中,其升高常见于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心肌细胞中也有大量分布,所以心肌梗死等情况也可能导致谷草转氨酶升高;总胆红素反映胆红素代谢情况,增高可见于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白蛋白由肝脏合成,降低常见于肝脏疾病、营养不良等;球蛋白升高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关。 二、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 1.针对不同人群的检查 年轻人:若为年轻人肝功能不合格,需询问近期是否有熬夜、大量饮酒、服用特定药物等情况。熬夜可能导致肝脏代谢负担加重,影响肝功能指标;大量饮酒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引起转氨酶升高等。还需进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如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等,以排除病毒性肝炎。 老年人:老年人肝功能不合格要考虑是否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长期服药对肝脏的影响,或者是否有慢性肝病基础。可能需要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肝脏形态、有无占位性病变等。 2.特殊人群的特殊考虑 孕妇:孕妇肝功能不合格需谨慎检查项目选择,要告知医生怀孕情况,避免进行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有创检查。可能主要通过无创的血液检查结合临床症状来判断原因,如是否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特殊情况。 三、根据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1.非疾病因素导致的调整 调整生活方式:如果是由于熬夜、大量饮酒等非疾病因素引起的肝功能暂时不合格,熬夜者要保证充足睡眠,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7-8小时睡眠;饮酒者要严格戒酒,酒精对肝脏的损害是逐步累积的,戒酒有助于肝功能恢复。 停止可疑药物:若因服用某些药物导致肝功能异常,如某些抗生素等,应及时与医生沟通,看是否可以调整用药方案,停用或更换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 2.疾病因素导致的治疗 病毒性肝炎:如果是乙肝病毒引起,需根据病情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等;丙肝则主要通过抗病毒药物治疗,目前有直接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清除病毒。 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自身免疫性肝病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但具体药物选择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且要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其他肝脏疾病:如脂肪肝导致的肝功能异常,要控制体重,肥胖者需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减轻体重,一般建议每周减重0.5-1公斤较为安全;对于肝硬化等较严重肝病,要进行综合治疗,包括针对并发症的处理等。 四、定期复查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肝功能不合格,在采取相应措施后都要定期复查肝功能,观察指标变化情况。一般复查间隔根据具体病情而定,如因短期生活方式调整导致的肝功能异常,可在调整后1-2周复查;如果是疾病因素引起,可能需要更频繁复查,如每周或每两周复查一次,待病情稳定后再延长复查间隔。
2025-09-30 12: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