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肝脏肿瘤、胆道肿瘤、肝内外胆管结石、胰腺肿瘤及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何强,主任医师,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中山一院肝外科主任医师,东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科主任,从事外科临床工作30年余。

  1985年本科毕业,并获中山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先后在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re(美国西南医学中心)进行肿瘤研究以及外科临床观摩和学习。

  在肝脏外科,能实施复杂的、具有相当大难度的专科手术,如巨大肝癌切除、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以及扩大的半肝切除如左三叶切除、右三叶切除等,能实施特殊部位的、困难的肝切除如单独的肝尾状叶切除以及联合半肝切除的尾状叶切除。在处理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以及肝癌侵犯胆管等特殊病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重视肝癌的综合治疗,实施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以放射介入治疗、超声引导下消融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多重治疗手段,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在胆道外科,针对国人肝胆管结石病的特征,积极开展肝叶、肝段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能够妥善处理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以及既往有多次胆道手术史的病例,取得良好的疗效。对于肝门部胆管癌这一类复杂的棘手的疾病,实施联合肝叶切除、淋巴清扫以及胆道重建等术式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取得满意的疗效。

  社会任职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胆胰疾病专委会主任委员、综合治疗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学分会围手术期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肝胆病学专委会常委、广东省抗癌协会转移癌专委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肝病分会常委、消化肿瘤杂志编委、民革中山大学北校区副主委。

展开
个人擅长
肝脏肿瘤、胆道肿瘤、肝内外胆管结石、胰腺肿瘤及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肝功能常规检测包括

    蛋白质代谢相关指标里血清白蛋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等,总蛋白由白蛋白和球蛋白组成且其变化反映肝脏合成及整体蛋白状态;胆红素代谢指标中总胆红素等升高对应不同黄疸情况;酶学指标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反映肝细胞损伤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有意义,碱性磷酸酶等与肝胆或骨骼疾病相关,γ-谷氨酰转肽酶等与酒精或胆道问题有关,儿童肝功能各项指标参考范围与成人不同,有基础肝病病史患者需结合既往病史判断,长期饮酒者可能影响γ-谷氨酰转肽酶等指标,检测前需空腹8-12小时以保证结果准确。 一、蛋白质代谢相关指标 1.血清白蛋白:由肝脏合成,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常见于肝脏疾病导致合成功能减退、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情况,其参考值因检测方法等因素有一定范围,如成人一般在35~55g/L。 2.总蛋白:由白蛋白和球蛋白组成,总蛋白水平变化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及机体整体蛋白状态,参考值成人一般在60~80g/L,球蛋白升高常见于慢性肝脏疾病等情况。 二、胆红素代谢指标 1.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如肝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贫血)等情况,参考值成人一般在3.4~17.1μmol/L,直接胆红素升高多见于梗阻性黄疸(如胆管结石、肿瘤导致胆管梗阻),参考值一般在0~6.8μmol/L,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溶血性疾病等。 三、酶学指标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肝细胞受损时会释放入血导致血清中ALT活性升高,是反映肝细胞损伤较敏感的指标,参考值成人一般在0~40U/L,各种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可致其升高。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也存在于肝细胞内,心肌细胞等也有分布,心肌梗死等情况也可能导致AST升高,参考值成人一般在0~37U/L,肝细胞受损时也会升高,AST/ALT比值在判断肝病类型等方面有一定意义。 3.碱性磷酸酶(ALP):主要来自肝脏和骨骼,肝胆系统疾病如胆管梗阻等可导致ALP升高,参考值成人一般在40~150U/L,骨骼疾病(如佝偻病、骨肿瘤)也会引起其升高。 4.γ-谷氨酰转肽酶(GGT):在肝脏中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毛细胆管侧,酒精性肝病、胆道梗阻等可导致GGT升高,参考值成人一般在0~50U/L,男性略高于女性。 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肝功能各项指标参考范围与成人不同,需依据儿童生理特点确定;有基础肝病病史的患者检测时需结合既往病史综合判断;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酒者可能影响GGT等指标,检测前需空腹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空腹一般要求禁食8~12小时等,以避免饮食等因素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

    2025-09-30 11:36:11
  • 只有肝掌没有蜘蛛痣是肝硬化吗

    只有肝掌没有蜘蛛痣不一定是肝硬化,肝掌与雌激素灭活减少等有关,蜘蛛痣也与雌激素水平增高相关,判断肝硬化需综合肝功能检查、肝脏影像学检查及肝穿刺活检等,不同人群发现肝掌应及时就医检查,如成年人有长期饮酒史要警惕酒精性肝病致肝硬化可能,青春期女性生理性肝掌也需定期体检,有基础肝病患者即使只有肝掌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定期监测病情。 一、肝掌与蜘蛛痣的相关机制 肝掌是指手掌大拇指和小指的根部的大小鱼际处皮肤出现片状充血,或是红色斑点、斑块,加压后变成苍白色。其发生机制与肝硬化导致雌激素灭活减少,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雌激素扩张小动脉引起。 蜘蛛痣是一种特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为皮肤小动脉分支末段扩张所形成。蜘蛛痣的发生也与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也可见于健康者,如孕妇及青春期女孩。 二、只有肝掌没有蜘蛛痣不一定是肝硬化 可能的非肝硬化情况 健康人群:部分健康人也可能出现肝掌,比如青春期女性,可能与青春期体内激素水平的生理性波动有关,一般不伴有其他肝硬化相关表现,如肝功能正常、肝脏形态结构无异常等。 其他肝脏疾病:在一些其他肝脏疾病早期,可能仅出现肝掌而尚未出现蜘蛛痣。例如某些药物性肝损伤早期,肝脏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但还未达到足以出现蜘蛛痣的程度。 肝硬化的判断需综合评估 肝功能检查:需要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胆红素等多项指标。肝硬化患者往往会出现肝功能指标的异常,如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胆红素升高等。 肝脏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或CT等检查可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质地以及门静脉、脾静脉等情况。肝硬化患者肝脏可能缩小、表面不光滑、实质回声增粗等,门静脉内径增宽、脾大等也是肝硬化常见的影像学表现。 肝穿刺活检:这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如有无假小叶形成等。 三、不同人群的相关注意事项 成年人:若发现有肝掌,无论是否有蜘蛛痣,都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上述的肝功能、影像学等检查,以明确肝脏情况。如果是成年人有长期饮酒史,更要警惕酒精性肝病导致肝硬化的可能,应尽早戒酒并进行相关检查评估。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出现肝掌,多为生理性,一般无需过度紧张,但也建议定期体检,观察肝掌变化以及肝功能等情况。如果同时伴有月经不调等其他激素相关异常表现,也应及时就诊排查是否有内分泌等方面的问题影响肝脏相关激素代谢。 有基础肝病患者:本身有乙肝、丙肝等基础肝病的患者,即使只有肝掌没有蜘蛛痣,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定期监测病情变化,因为这些患者发生肝硬化的风险较高,通过定期检查能早期发现肝硬化等病情进展情况,以便及时干预治疗。

    2025-09-30 11:36:10
  • 肝脓肿饮食禁忌

    肝脓肿患者需避免高糖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油腻食物和酒精类饮品。高糖食物会影响免疫和代谢平衡;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加重炎性反应且影响营养吸收;油腻食物增加消化器官负担;酒精类饮品加重肝脏损伤且降低免疫力,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有基础疾病者受影响各有特点。 一、高糖食物 1.具体食物举例:各类糖果、含糖饮料(如可乐、奶茶等)、糕点(奶油蛋糕等)。 2.影响及原因:肝脓肿患者机体处于相对应激状态,高糖食物会使血糖升高,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代谢平衡。有研究表明,高血糖环境不利于白细胞的杀菌等免疫功能发挥,从而可能影响对脓肿感染的控制。对于儿童肝脓肿患者,高糖食物还可能导致体重异常增加等问题,不利于其生长发育的正常代谢;而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肝脓肿患者,高糖食物会进一步打乱血糖的稳定控制,加重病情。 二、辛辣刺激性食物 1.具体食物举例:辣椒、花椒、生姜、生蒜等。 2.影响及原因:这类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等反应,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而肝脓肿患者需要良好的营养状态来促进机体恢复。同时,辛辣刺激可能会导致机体炎性反应加重,不利于肝脓肿的消退。对于儿童肝脓肿患者,其胃肠道更为娇嫩,辛辣刺激性食物更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进而影响营养摄入和病情恢复;对于老年肝脓肿患者,本身胃肠道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辛辣刺激食物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整体的身体状况和康复进程。 三、油腻食物 1.具体食物举例:油炸食品(炸鸡、油条等)、动物内脏、肥肉等。 2.影响及原因: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增加肝脏等消化器官的负担。肝脓肿患者的肝脏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炎症和功能紊乱,进食油腻食物后,肝脏代谢脂肪的负荷加重,可能影响肝脏的正常修复和功能恢复。对于肥胖的肝脓肿患者,本身就存在代谢方面的问题,进食油腻食物会进一步加重代谢紊乱;对于儿童肝脓肿患者,过度进食油腻食物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代谢平衡;老年肝脓肿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减退,进食油腻食物更容易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进而影响营养的获取和病情恢复。 四、酒精类饮品 1.具体饮品举例:白酒、啤酒、红酒等各种含酒精的饮料。 2.影响及原因:酒精主要在肝脏代谢,肝脓肿患者的肝脏已经受到炎症等影响,饮酒会加重肝脏的损伤,阻碍肝脏的修复过程。酒精还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使得身体更难对抗肝脓肿的感染。对于儿童肝脓肿患者,饮酒是绝对禁忌的,因为儿童肝脏等器官发育尚未成熟,酒精对其的损害更为严重;对于女性肝脓肿患者,如果处于生理期等特殊时期,饮酒对肝脏和身体的不良影响会更明显;有肝脏基础疾病(如肝炎等)的肝脓肿患者,饮酒会雪上加霜,加重肝脏的病变程度。

    2025-09-30 11:35:42
  • 肝囊肿多大cm需要手术

    肝囊肿是否手术不能仅依直径定,直径大于5-10cm且有压迫症状、合并感染破裂等并发症或怀疑恶性时多需手术,直径小于5cm无症状及特殊良性肝囊肿无手术指征时可定期观察,需综合多因素由医生决策。 一、需手术的主要情况 1.囊肿较大引起压迫症状 当肝囊肿直径超过10cm时,囊肿体积较大,容易对周围组织产生明显压迫。例如,压迫胃肠道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压迫胆管时,可能引起黄疸等表现。有研究表明,直径大于10cm的肝囊肿导致压迫相关症状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此时通常需要手术干预来缓解压迫,恢复正常的组织器官功能。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由于其肝脏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较小的肝囊肿也可能因为生长速度相对较快而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若囊肿直径达到5cm左右且有压迫相关表现时,也可能需要考虑手术。老年人肝囊肿如果直径大于10cm,因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耐受压迫的能力较差,也多需要手术治疗。 2.囊肿合并感染、破裂等并发症 即使肝囊肿直径未达到5-10cm,但如果出现合并感染,表现为发热、腹痛等症状,或者发生破裂,引起剧烈腹痛等情况时,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感染的肝囊肿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影响肝脏及全身的健康状况,手术可以清除感染灶等;破裂的肝囊肿可能导致腹腔内出血等严重后果,必须通过手术来处理。 3.怀疑囊肿为恶性 虽然大多数肝囊肿是良性的,但如果通过检查怀疑囊肿有恶性倾向,无论大小,都需要手术切除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 二、无需手术的情况 1.直径较小且无症状 对于直径小于5cm的肝囊肿,如果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一般可以定期进行超声等检查观察囊肿的变化情况,不需要立即手术。因为这类小的肝囊肿通常生长缓慢,对周围组织影响较小,通过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囊肿是否出现异常变化。例如,对于大多数没有基础疾病的成年人,直径小于5cm的肝囊肿可以每年进行一次超声检查,观察囊肿的大小、形态等有无改变。儿童如果肝囊肿直径小于5cm且无任何不适,也可以定期复查,密切关注其生长情况。老年人如果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且肝囊肿直径小于5cm无症状时,也可选择定期观察。 2.特殊类型的良性肝囊肿 一些特殊类型的良性肝囊肿,如单纯性肝囊肿且无明显不良表现时,即使直径在5-10cm之间,如果患者身体状况不允许手术,也可以考虑暂时不手术,继续观察。但这种情况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整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总之,肝囊肿是否需要手术不能仅仅依据直径大小来判断,而是要结合囊肿的大小、患者的症状、是否合并并发症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由医生进行综合决策。

    2025-09-30 11:34:45
  • 肝损伤是怎么引起的

    多种因素可引发肝损伤,药物因素中各类药物可能致肝损伤且个体代谢差异等影响风险;酒精因素长期大量饮酒会因乙醇和乙醛直接毒性致肝细胞损伤等;感染因素中病毒感染如乙肝、丙肝病毒可通过多种机制损伤肝脏;自身免疫因素导致自身免疫性肝炎,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代谢因素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异常相关,脂肪堆积损伤肝细胞;遗传因素中遗传性代谢性肝病因基因问题致铜等代谢障碍损伤肝细胞,部分疾病有遗传倾向及对特定人群影响。 酒精因素 长期大量饮酒: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乙醇先在乙醇脱氢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醛,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进一步代谢为乙酸。长期大量饮酒时,乙醇和乙醛会对肝细胞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干扰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影响线粒体功能等,从而导致肝细胞损伤、炎症反应等,逐渐发展可能引发酒精性肝病,严重时可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男性长期大量饮酒相较于女性可能面临更高的肝损伤风险,因为女性体内酒精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可能相对较低等因素。 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常见的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毒基因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中,激发机体免疫反应攻击受感染肝细胞,同时病毒直接影响肝细胞功能;丙肝病毒则通过多种机制损伤肝细胞,引发炎症,长期的病毒感染炎症刺激可导致肝脏逐渐纤维化、肝硬化等。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可能通过母婴传播等途径,若未能及时有效干预,容易发展为慢性感染进而损伤肝脏;对于有乙肝、丙肝家族史的人群,感染相应病毒的风险相对较高。 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肝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肝细胞,导致肝脏炎症损伤。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与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的产生是重要特征。女性患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概率相对高于男性,在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病,自身免疫因素导致的肝损伤会持续破坏肝细胞,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逐渐进展。 代谢因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密切相关。过多的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进而引发炎症反应等损伤肝细胞。肥胖人群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者,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这类人群由于体内代谢紊乱,脂肪代谢异常,导致脂肪在肝脏过度沉积,长期可导致肝损伤逐步加重,甚至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等。 遗传因素 遗传性代谢性肝病:如肝豆状核变性,是由于编码铜转运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铜代谢障碍,铜在肝脏等组织沉积,损伤肝细胞。此类疾病具有遗传倾向,若家族中有相关遗传病史,后代患病风险增高,儿童时期若发病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等,因为铜代谢异常会干扰多种生理过程,进而影响肝脏正常功能。

    2025-09-30 11:34:4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