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肝脏肿瘤、胆道肿瘤、肝内外胆管结石、胰腺肿瘤及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何强,主任医师,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中山一院肝外科主任医师,东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科主任,从事外科临床工作30年余。
1985年本科毕业,并获中山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先后在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re(美国西南医学中心)进行肿瘤研究以及外科临床观摩和学习。
在肝脏外科,能实施复杂的、具有相当大难度的专科手术,如巨大肝癌切除、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以及扩大的半肝切除如左三叶切除、右三叶切除等,能实施特殊部位的、困难的肝切除如单独的肝尾状叶切除以及联合半肝切除的尾状叶切除。在处理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以及肝癌侵犯胆管等特殊病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重视肝癌的综合治疗,实施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以放射介入治疗、超声引导下消融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多重治疗手段,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在胆道外科,针对国人肝胆管结石病的特征,积极开展肝叶、肝段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能够妥善处理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以及既往有多次胆道手术史的病例,取得良好的疗效。对于肝门部胆管癌这一类复杂的棘手的疾病,实施联合肝叶切除、淋巴清扫以及胆道重建等术式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取得满意的疗效。
社会任职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胆胰疾病专委会主任委员、综合治疗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学分会围手术期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肝胆病学专委会常委、广东省抗癌协会转移癌专委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肝病分会常委、消化肿瘤杂志编委、民革中山大学北校区副主委。
展开-
肝囊肿的禁忌是什么
肝囊肿患者有诸多禁忌,饮食上要避免高盐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生活方式上,较大肝囊肿患者不宜剧烈运动,所有人都不应过度劳累;儿童肝囊肿患者需防腹部撞击且注意营养均衡,老年肝囊肿患者要结合基础疾病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并控制相关饮食。 一、饮食禁忌 1.高盐食物:过多摄入高盐食物会加重肾脏负担,对于伴有多囊肝等情况的患者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例如,长期高盐饮食可能导致水钠潴留,影响身体的液体平衡,而肝脏囊肿患者的身体代谢可能相对脆弱,高盐饮食会干扰正常的生理状态。一般建议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 2.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这类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不适,对于肝脏囊肿患者来说,可能间接影响肝脏周围的组织环境。因为胃肠道的不适可能会导致身体整体的应激反应,进而对肝脏相关的代谢和调节产生一定干扰。 二、生活方式禁忌 1.剧烈运动:对于较大的肝囊肿患者,剧烈运动可能导致囊肿破裂出血等情况。例如,进行篮球、足球等激烈对抗性运动或者快速奔跑、跳跃等剧烈动作时,腹部受到撞击或剧烈震动的风险增加,从而引发肝囊肿破裂。建议肝囊肿患者根据囊肿大小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较小的囊肿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 2.过度劳累:长期过度劳累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功能。肝脏囊肿患者本身肝脏的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变,过度劳累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负担,不利于病情的稳定。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成年人每日建议睡眠时间不少于7-8小时。 三、特殊人群禁忌 1.儿童肝囊肿患者:儿童肝囊肿患者在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腹部受到外力撞击,因为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囊肿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腹部撞击可能导致囊肿破裂等严重情况。同时,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过度摄入一些可能影响肝脏代谢的食物,如过多的油腻食物可能加重肝脏消化负担。 2.老年肝囊肿患者:老年肝囊肿患者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生活方式上,要更加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因为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基础疾病较多,任何不当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引发并发症。例如,老年高血压患者如果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同时也可能影响肝脏囊肿的状况。在饮食上,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相关的饮食因素,如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糖分摄入,高血压患者要控制盐和脂肪摄入,这些都与肝囊肿的病情管理相关。
2025-09-30 11:00:16 -
弥漫性肝癌可以手术么
弥漫性肝癌能否手术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可手术情况包括肝脏功能较好(如Child-Pugh分级为A级或B级经适当治疗后可改善至B级、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等)且肿瘤局限可完整切除剩余肝脏能维持生理功能;不可手术情况包括肝脏功能严重受损(Child-Pugh分级C级等)、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肿瘤广泛弥漫整个肝脏无法完整切除等,需多学科团队综合评估患者具体病情、肝脏功能、全身状况等确定。 一、可手术的情况 1.肝脏功能情况 若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较好,如Child-Pugh分级为A级或B级(经适当治疗后可改善至B级),能够耐受手术带来的肝脏组织切除等操作对肝脏功能的影响。例如,通过肝功能各项指标检测,如血清白蛋白、胆红素、凝血功能等评估,血清白蛋白正常范围一般在35-55g/L,胆红素通常<34μmol/L,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等,满足一定条件时可能具备手术条件。 对于年轻患者,身体一般状况较好,对手术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强,在符合肝脏功能等手术相关条件时更有可能考虑手术。而老年患者则需要更严格评估其全身状况,包括心肺功能等,因为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可能相对较弱,手术风险会相应增加。 2.肿瘤情况 虽然是弥漫性肝癌,但如果肿瘤局限在一部分肝脏,且这部分肝脏可以完整切除,同时剩余肝脏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这种情况下有手术切除的可能。例如通过影像学检查(如增强CT、MRI等)明确肿瘤的分布范围,判断是否存在相对局限的可切除病灶。 二、不可手术的情况 1.肝脏功能严重受损 当Child-Pugh分级为C级,如血清白蛋白<32g/L,胆红素>51μmol/L,INR>2.0,有明显腹水、肝性脑病等情况时,患者肝脏功能已处于失代偿状态,手术风险极大,一般不考虑手术治疗。 合并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如严重冠心病、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手术过程中患者心肺功能可能无法承受手术带来的应激,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呼吸衰竭等的发生风险,这类患者通常不适合手术。 肿瘤广泛弥漫整个肝脏,无法通过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即使切除部分肿瘤也无法有效控制病情,这种情况下手术意义不大,一般不选择手术治疗。 弥漫性肝癌是否能手术是一个复杂的临床决策过程,需要由多学科团队(包括肝胆外科、肿瘤内科、影像科等)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肝脏功能、全身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后才能确定。
2025-09-30 10:59:18 -
黄疸肝炎有哪些症状呢
黄疸肝炎有多种症状,黄疸相关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且尿液变浓茶色;消化道症状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全身症状包括乏力、部分患者低热;肝区有不适或疼痛。 皮肤和巩膜黄染:这是黄疸肝炎较典型的表现。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导致皮肤、巩膜等组织被黄染。一般先从巩膜开始出现黄染,然后逐渐波及全身皮肤。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相似,但儿童黄疸可能因机体代谢特点等有所不同,比如新生儿黄疸有其自身特点,若为病理性黄疸(可能与肝炎相关)也会出现皮肤黄染,但需专业医生鉴别。对于成年人,皮肤黄染程度可能因胆红素升高程度不同而有差异,严重时皮肤呈深黄色。 尿液颜色改变:患者尿液颜色会变深,呈浓茶色。这是因为胆红素经尿液排出增加,使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升高所致。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不会准确表达尿液异常,但家长可观察到尿液颜色异常。 消化道症状 食欲减退:患者常出现食欲明显下降的情况,对食物缺乏兴趣。这是因为肝炎影响了肝脏的消化功能相关代谢,导致胃肠道消化液分泌等受到影响。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出现,儿童可能表现为吃奶量减少(婴幼儿)或吃饭量明显降低,成年人则是正常饮食量减少。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有恶心感,严重时可出现呕吐症状。这与肝脏功能异常后,胃肠道功能紊乱以及胆红素升高对胃肠道的刺激等因素有关。儿童出现恶心呕吐时需注意与其他儿科常见疾病鉴别,比如胃肠道感染等,但黄疸肝炎导致的恶心呕吐往往伴随黄疸等其他表现。 全身症状 乏力: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体力明显下降,即使轻微活动也会觉得疲惫。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机体代谢过程受影响,能量产生不足等原因导致。不同年龄人群乏力表现程度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变得不爱玩耍等。 发热:部分黄疸肝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但也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中度发热。发热机制可能与肝脏炎症反应等有关。对于儿童,发热时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等,要注意与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鉴别,若同时有黄疸等表现则更要警惕黄疸肝炎可能。 肝区相关症状 肝区不适或疼痛:患者肝区(右上腹)可能出现不适或隐痛、胀痛等症状。这是由于肝脏炎症导致肝脏肿大,牵拉肝包膜引起。不同年龄人群对疼痛的表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用手搔抓右上腹等,成年人则能准确描述肝区的不适感。
2025-09-30 10:59:03 -
乙肝两对半严重吗
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对乙肝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包括乙肝表面抗原、抗体、e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五项指标,其阳性结果的临床意义不同,需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患者也需注意个人防护和生活管理。 乙肝两对半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五项指标。不同的指标组合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一般表示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可能是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或自然感染乙肝病毒后恢复产生的。 乙肝e抗原阳性:通常提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乙肝e抗体阳性:表示乙肝病毒复制受到抑制,但仍可能有病毒存在。 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提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 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如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通常需要进一步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B超等检查,以全面评估乙肝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和肝脏的健康状况。 对于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一般来说,对于肝功能正常、无明显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复查。对于肝功能异常或有肝硬化等并发症的患者,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等。 需要注意的是,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只是初步评估乙肝感染的依据,具体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此外,乙肝病毒感染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复查、规范治疗,并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健康,避免饮酒和过度劳累,以减少乙肝病毒对肝脏的损害。 对于乙肝患者,尤其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血液传播的物品。 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避免乙肝病毒传播。 不饮酒,避免过度劳累。 均衡饮食,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 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等指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总之,乙肝两对半检查对于乙肝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对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有疑问或担忧,应及时咨询医生,以便获得更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同时,乙肝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个人防护和生活管理,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2025-09-30 10:58:26 -
我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意味着感染了乙肝病毒,有传染性,可能会发展为慢性乙肝,甚至肝硬化和肝癌。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应进一步检查,并咨询医生,根据病情进行治疗,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孕妇、性伴侣、血液接触者等特殊人群需注意预防。 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通常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这是一项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其阳性结果对于乙肝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意味着什么? 乙肝病毒感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之一。这表明体内存在乙肝病毒,并且病毒可能正在复制或已经造成了肝脏的损害。 传染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可能具有传染性,特别是当病毒载量较高时。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等方式传播。 肝脏疾病风险:乙肝感染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进展为慢性乙肝,并增加患上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 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该怎么办? 进一步检查: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其他乙肝相关检查,如乙肝五项指标(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等,以全面了解病情。 就医咨询:与肝病专家或感染科医生进行详细的咨询。他们将根据检查结果和个人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或提供相应的建议。 治疗选择: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可能包括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保肝治疗等。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可以控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预防疾病进展。 生活方式调整:无论是否接受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乙肝患者非常重要。这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饮酒、定期复查等。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孕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应特别关注胎儿的健康。医生会提供相应的母婴阻断措施,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性伴侣: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应告知性伴侣,并采取安全的性行为措施,如使用安全套,以减少传播风险。 血液接触: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血液传播的物品。进行任何有创操作时,如纹身、打耳洞等,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并确保器械的安全使用。 就业和保险:一些职业和保险可能对乙肝患者有特定的要求或限制。了解相关政策和法规,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需要注意的是,乙肝是一种可控制的疾病,但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治疗。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控制病情和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如果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应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2025-09-30 10:5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