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肝胆胰脾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如肝癌、胆道肿瘤、胆道结石、胆囊结石、胆囊息肉、门脉高压症、胰腺癌的外科治疗。
向 Ta 提问
李绍强,1996年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7年制毕业,2001年中山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毕业。先后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肝胆胰外科及美国德州大学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肿瘤外科访问学习。
在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及胆道再次手术诊治、肝癌的外科治疗和胰腺癌的外科有丰富的经验。熟练掌握肝胆胰脾外科各种高难度复杂的手术,如:原位右半肝切除术、扩大半肝切除、胆囊癌扩大根治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肝癌合并门静脉、胆管癌栓的外科治疗。
展开-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乙肝E抗体阳性
乙肝表面抗体e抗体阳性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接种过乙肝疫苗从而有乙肝抗体,二是之前感染过乙肝病毒且已康复,通常这属于正常表现,若无其他异常症状无需特殊治疗。 一、乙肝表面抗体e抗体的情况: 1.可能是接种乙肝疫苗后:身体会产生乙肝抗体,这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能起到预防病毒感染的作用。 2.可能是曾经感染乙肝病毒康复后:经过治疗恢复后也会在体内产生抗体,从而显示乙肝表面抗体e抗体阳性。 二、这种情况的性质: 属于正常表现,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 三、平时需要注意的方面: 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同时定期到医院检查肝功能,以便及时判断是否有异常情况。 总之,当出现乙肝表面抗体e抗体阳性时,若没有其他异常不用过于担心,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并做好定期检查即可。
2025-04-01 23:05:14 -
乙肝能引起肝硬化吗
乙肝有可能引发肝硬化,若病情持续恶化,就极可能导致肝硬化。乙肝是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致,常会使肝功能出现异常,倘若治疗不及时或肝炎频繁发作,便可能引发肝硬化。然而,若在发现患乙肝后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便能控制病情发展,不一定就会引起肝硬化。乙肝需遵医嘱服用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以防止病情加重。 一、乙肝与肝硬化的关系:乙肝可能引发肝硬化,病情持续加重是重要因素。 1.乙肝会因病毒感染导致肝功能异常。 2.治疗不及时或肝炎反复发作易引发肝硬化。 二、乙肝患者的应对:积极治疗可控制病情,不一定会导致肝硬化。 1.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2.可遵医嘱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 总之,要重视乙肝可能带来的肝硬化风险,及时且规范治疗是关键。
2025-04-01 23:05:13 -
乙肝五项定量对照表
乙肝五项对照表的内容涵盖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体以及乙肝核心抗体,各自有着不同意义。 一、乙肝表面抗原:它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并无传染性,其出现意味着已经感染乙肝病毒。 二、乙肝e抗原:属于乙肝病毒的核心部分,若检测呈阳性则表明乙肝病毒极为活跃。 三、乙肝表面抗体:乙肝表面抗体呈阳性通常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进而产生了针对乙肝病毒的抗体。 四、乙肝e抗体:这是由乙肝核心抗体产生出来的另一种抗体,此抗体呈阳性需考虑感染了乙肝病毒或者曾经感染过。 五、乙肝核心抗体:它是诊断乙肝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抗体,该抗体阳性表示病毒的存在。 总之,通过对乙肝五项对照表中各项指标的解读,可以了解乙肝病毒感染的状况和阶段。
2025-04-01 23:05:13 -
肝上血管瘤手术危险吗
肝血管瘤手术风险处于中等程度。通常来讲,肝血管瘤是良性肿瘤,若小于10cm无需处理,仅定期复查即可;但若大于10cm或者位于肝脏表面及边缘且大于5cm,则可考虑手术切除。肝血管瘤手术主要有肝叶切除、半肝手术切除以及射频消融等方式。 一、如果采用手术切除: 1.可能出现的风险主要是术中及术后出血。 2.只要能合理控制好术中出血情况,且术后密切观察,一般术后可顺利恢复,手术风险不大且风险可控。 二、如果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1.该类手术属于微创介入手术,所造成的创伤相对较少。 2.虽存在一定风险,但通常风险不是很大。 总之,肝血管瘤手术有一定风险,但在合理应对的情况下风险可控。对于具体的治疗方式和风险评估,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来进行综合判断和决策。
2025-04-01 23:05:13 -
肝硬化饿得快是好事么
肝硬化患者饿得快通常并非好事。 一、肝硬化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在患病时可能因体能过度消耗而产生饥饿感。在肝硬化状态下,身体的代谢会发生变化,能量消耗增加,从而容易出现饥饿的情况。 二、若长期存在这种饿得快的现象,可能是肝硬化引发了一系列并发症。比如引发了糖尿病,导致血糖调节异常,使人容易饥饿;或是引发了消化系统溃疡,影响了正常的消化功能;还有可能是脾功能亢进等情况。 三、部分患者是因为肝硬化病情进一步加重,对肝功能产生影响而导致饿得快。当肝功能受损严重时,可能会影响身体对营养物质的正常代谢和利用。 总之,如果肝硬化患者出现饿得快的情况,建议先观察一段时间。若长期如此且伴有相关症状,必须及时就诊,通过检查来明确饥饿的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2025-04-01 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