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肝胆胰脾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如肝癌、胆道肿瘤、胆道结石、胆囊结石、胆囊息肉、门脉高压症、胰腺癌的外科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绍强,1996年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7年制毕业,2001年中山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毕业。先后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肝胆胰外科及美国德州大学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肿瘤外科访问学习。

  在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及胆道再次手术诊治、肝癌的外科治疗和胰腺癌的外科有丰富的经验。熟练掌握肝胆胰脾外科各种高难度复杂的手术,如:原位右半肝切除术、扩大半肝切除、胆囊癌扩大根治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肝癌合并门静脉、胆管癌栓的外科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肝胆胰脾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如肝癌、胆道肿瘤、胆道结石、胆囊结石、胆囊息肉、门脉高压症、胰腺癌的外科治疗。展开
  • 怀孕27周肝功能偏高怎么办

    怀孕27周时肝功能偏高需关注具体指标及意义,其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孕期生理变化、血液稀释)或病理性因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毒性肝炎、其他肝脏疾病)导致,孕妇发现后要保持良好心态,遵医嘱按时检查,注意饮食、生活方式,需用药时遵医嘱,密切关注自身不适症状。 一、明确肝功能偏高的具体指标及意义 怀孕27周时肝功能偏高需关注具体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等指标。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等。若这些指标升高,可能提示肝脏存在一定的损伤或代谢异常情况。例如,ALT正常参考值一般为0~40U/L左右,AST正常参考值一般为0~35U/L左右,胆红素也有相应的正常范围,当超出正常范围时需引起重视。 二、可能的原因及相应处理 (一)生理性因素 1.孕期生理变化影响:怀孕后,孕妇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肝脏负担可能会加重,从而导致肝功能指标轻度偏高。这是因为孕期激素水平改变、代谢增加等因素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一般这种情况无需过于紧张,孕妇需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保持合理的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糖等加重肝脏负担的食物摄入,定期复查肝功能,观察指标变化情况。 2.血液稀释影响:孕期血容量增加,可能会导致血液中各种成分相对稀释,从而可能使肝功能相关指标出现轻度偏高的假象。此时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及进一步检查来综合判断,孕妇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按照医生的安排进行定期产检。 (二)病理性因素 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这是孕期特有的并发症,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和肝功能异常,其中以胆汁酸升高为主,同时伴有ALT、AST等轻度升高。对于ICP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胆汁酸、肝功能等指标,孕妇要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搔抓引起皮肤破损感染,遵医嘱进行相应的治疗,如使用熊去氧胆酸等药物(具体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要定期进行胎心监护等检查,监测胎儿宫内情况。 2.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孕期感染病毒性肝炎也可能导致肝功能偏高。需要进一步进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等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如果是乙肝,可能需要在孕期监测病毒载量等情况,必要时在医生评估下进行母婴阻断等措施;如果是丙肝,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孕妇要注意隔离,避免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同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肝炎的相关诊治。 3.其他肝脏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病等也可能在孕期诱发或加重,导致肝功能异常。需要进行自身抗体等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然后在医生的综合评估下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三、特殊人群(孕妇)的温馨提示 孕妇在发现肝功能偏高后,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紧张,因为不良情绪可能会对孕期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进行各项检查,包括肝功能复查、相关病因排查的检查等。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控制盐的摄入。在生活方式上,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熬夜,可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如果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滥用药物,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要密切关注自身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如皮肤瘙痒、右上腹疼痛等,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2025-09-30 13:13:50
  • 肝疼怎么办

    肝疼可能由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肝脏肿瘤、肝内胆管结石等多种原因引起。出现肝疼需及时就医,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肝炎病毒标志物、肿瘤标志物等)、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CT或MRI)明确病因。针对不同病因有相应处理原则,如病毒性肝炎需评估抗病毒治疗等;脂肪肝要调整生活方式;酒精性肝病需严格戒酒等。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出现肝疼时各有注意事项,需谨慎检查和处理。 一、明确肝疼的可能原因 肝疼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如病毒性肝炎,包括乙肝、丙肝等,这些病毒感染会导致肝脏炎症损伤,引发疼痛;脂肪肝也是常见原因,长期高脂饮食、肥胖等因素可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引起肝脏肿大,刺激包膜产生疼痛;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会损伤肝细胞,造成肝脏病变从而出现肝区疼痛;药物性肝损伤,某些药物如抗结核药等可能对肝脏有损害作用;此外,肝脏肿瘤、肝内胆管结石等也可能导致肝疼。 二、及时就医检查 1.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腹部触诊等,初步判断肝脏的大小、质地等情况。 2.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若指标异常提示肝脏可能有损伤。例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升高常见于肝细胞受损情况。 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如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等检测,以明确是否存在病毒性肝炎感染。 肿瘤标志物检查:甲胎蛋白(AFP)等对于排查肝脏肿瘤有一定意义。 3.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有无占位等情况,是初步筛查肝脏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 CT或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结构,对于发现小的病灶等更具优势。 三、针对不同病因的处理原则 1.病毒性肝炎:如果是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需根据具体病情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等治疗。 2.脂肪肝:对于脂肪肝引起的肝疼,主要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来控制体重,改善脂肪肝状况,从而缓解肝疼。 3.酒精性肝病:首要的是严格戒酒,同时配合营养支持等治疗来改善肝脏功能。 4.药物性肝损伤:需要及时停用可疑的损伤肝脏的药物,然后根据肝损伤的程度进行相应的保肝等对症治疗。 5.肝脏肿瘤:如果是肝脏肿瘤导致的肝疼,需根据肿瘤的性质、分期等情况,由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能涉及手术、介入、靶向治疗等。 6.肝内胆管结石:根据结石的大小、部位等情况,医生会考虑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排石、手术取石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肝疼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由病毒性肝炎(如乙肝母婴传播等情况)、先天性肝胆疾病等引起。儿童出现肝疼时需更加谨慎检查,避免不必要的辐射等,要及时就医,详细告知医生儿童的喂养史、既往疾病史等情况。 2.孕妇:孕妇出现肝疼需格外重视,因为涉及到胎儿的安全。可能的原因如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谨慎评估和处理,因为一些检查和治疗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3.老年人:老年人肝疼可能与多种慢性疾病相关,如本身有动脉硬化等血管疾病基础,肝脏的供血等情况可能受影响,同时老年人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所以更要及时就医,全面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处理,且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老年人的整体身体状况,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

    2025-09-30 13:13:32
  • 肝硬化腹水晚期前兆

    肝硬化腹水晚期会出现尿量显著减少、腹胀进行性加重、呼吸困难、意识改变、下肢水肿加重等情况,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患者受影响各有特点,且部分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情况需特别关注。 一、尿量显著减少 原因及影响:肝硬化腹水晚期时,肾脏功能受到影响,水钠代谢紊乱,导致尿量明显减少。这是因为腹水的形成使得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肾灌注不足,进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尿量减少都可能导致体内代谢废物排出障碍,加重病情。例如老年患者本身各器官功能衰退,尿量减少更容易引发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患者尿量显著减少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肾脏在儿童生长过程中对代谢平衡和内环境稳定起着关键作用,需密切关注尿量变化并及时就医评估。 二、腹胀进行性加重 原因及影响:腹水不断积聚,使得腹腔内压力升高,患者会感到腹胀进行性加重。这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因为腹胀可能压迫膈肌,导致呼吸困难。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久坐少动的患者,腹胀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其活动受限。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心脏病的患者,腹胀加重可能会诱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特殊人群提示:老年女性患者腹胀进行性加重时,要注意其心血管等多器官功能情况,因为女性本身激素等因素可能影响病情发展,且老年女性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需更谨慎评估和处理。 三、呼吸困难 原因及影响:大量腹水压迫胸腔,导致胸腔积液,进而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引起呼吸困难。年龄较大的患者呼吸系统功能本身较弱,呼吸困难会明显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吸烟的患者,呼吸困难可能会加重肺部的损伤。有慢性病史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肝硬化腹水晚期出现呼吸困难,病情会更加复杂。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由于其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需要格外谨慎处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通气情况,避免因缺氧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各器官功能。 四、意识改变 原因及影响:肝硬化腹水晚期可能导致肝性脑病,出现意识改变,如嗜睡、烦躁、昏迷等。这是因为肝脏功能严重受损,不能有效代谢体内的毒性物质,血氨等毒素积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不同年龄的患者对意识改变的耐受程度不同,老年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且恢复相对困难。性别方面,目前没有明确的性别差异导致意识改变的不同,但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考虑激素等因素对病情的影响。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酗酒导致肝硬化的患者,出现意识改变提示病情已进入非常严重的阶段。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患者出现意识改变极为危险,需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因为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对毒素更为敏感,要尽快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最大程度减少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 五、下肢水肿加重 原因及影响:腹水的存在会导致静脉回流受阻,除了腹腔内静脉回流受影响外,下肢静脉回流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出现下肢水肿加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下肢水肿加重会影响其活动能力,老年患者可能会因为下肢水肿加重而卧床不起,增加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生活方式中长期站立工作的患者,下肢水肿加重会进一步影响其工作和生活。有基础病史如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肝硬化腹水晚期导致的下肢水肿加重会使病情雪上加霜。 特殊人群提示:孕妇合并肝硬化腹水晚期出现下肢水肿加重时,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孕期身体的生理变化会影响病情,要在保障孕妇健康的同时,谨慎处理水肿问题,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2025-09-30 13:12:51
  • 肝受损的症状

    肝受损会引发多种症状,消化系统方面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全身症状包括乏力、黄疸;出血倾向相关有牙龈出血、皮肤瘀斑;还有肝区疼痛、发热等其他症状,不同人群出现相应症状需关注并谨慎处理。 一、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一)食欲减退 肝受损时,肝脏分泌胆汁的功能可能受影响,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至关重要,当胆汁分泌异常,会影响食物的消化过程,尤其是对油腻食物的消化,进而导致患者食欲减退。对于儿童来说,食欲减退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因为儿童处于生长旺盛期,需要充足的营养摄入;而对于老年人,本身消化功能就相对较弱,肝受损导致的食欲减退可能会加重营养不良的状况。 (二)恶心、呕吐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肝受损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平衡,血液中一些有害物质的堆积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症状。在女性孕期如果出现肝受损导致的恶心、呕吐,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孕期用药需要谨慎,要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对于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的患者,肝受损引发的恶心、呕吐可能会加重原有的胃肠道不适。 (三)腹胀 肝受损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异常发酵产生气体,从而引起腹胀。长期卧床的肝受损患者,胃肠蠕动本身就相对缓慢,加上肝受损的影响,更容易出现腹胀情况;肥胖人群肝受损时,腹胀可能会更为明显,因为肥胖本身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 二、全身症状 (一)乏力 肝受损会影响能量代谢,肝脏参与体内多种物质的代谢过程,包括糖代谢等,肝受损导致能量代谢障碍,患者会感到乏力。儿童肝受损出现乏力时,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精神不振;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肝受损导致的乏力会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需要及时关注和处理。 (二)黄疸 当肝细胞受损时,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新生儿出现肝受损导致的黄疸需要特别重视,因为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胆红素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胆红素脑病;对于有肝胆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出现黄疸时要警惕肝受损的可能。 三、出血倾向相关症状 (一)牙龈出血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受到影响,凝血因子减少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老年人肝受损时,本身凝血功能就可能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下降,再加上肝受损导致的凝血因子合成不足,牙龈出血可能会更频繁;对于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肝受损患者,牙龈出血需要更加谨慎处理,因为抗凝药物和肝受损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可能会相互影响。 (二)皮肤瘀斑 同样由于凝血功能障碍,皮肤容易出现瘀斑,这是因为血管破裂后血液渗出到皮下组织。儿童皮肤比较娇嫩,肝受损导致的皮肤瘀斑可能更容易被发现;对于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同时又肝受损的患者,皮肤瘀斑的情况可能会更加复杂,需要综合考虑两种疾病的相互影响。 四、其他症状 (一)肝区疼痛 肝脏包膜受到刺激时会引起肝区疼痛,多为隐痛、胀痛或钝痛。对于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肝受损导致的肝区疼痛较为常见,因为酒精对肝脏有直接的损害作用;对于有肝炎病史的患者,肝区疼痛可能提示病情有活动,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评估。 (二)发热 部分肝受损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可能是由于肝细胞坏死释放内热原等因素引起。在儿童肝受损出现发热时,要注意与其他感染性疾病鉴别,因为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混淆病情;对于老年肝受损患者,发热可能会掩盖其他症状,需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其他伴随症状。

    2025-09-30 13:12:12
  • 慢性肝炎严重吗

    慢性肝炎严重程度需综合多方面判断,其影响因素包括病因、肝脏损伤程度、患者自身情况等,不良后果有发展为肝硬化、进展为肝衰竭、增加肝癌风险等。 一、影响慢性肝炎严重程度的因素 1.病因方面 病毒性肝炎: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炎,若病毒持续活跃复制,病情相对容易向严重方向发展。不同病毒亚型的致病性有差异,如某些HBV变异株可能导致病情进展更迅速。对于儿童感染HBV,若为母婴传播,部分可能发展为慢性重型肝炎等严重情况;老年人感染HCV后,肝脏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病情恶化风险可能增加。 药物性肝炎:由特定药物引起的慢性肝炎,若能及时停用相关致肝损伤药物,部分患者病情可控制;但如果继续接触肝损伤药物,病情可能逐渐加重,影响肝脏功能,严重时可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等。 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自身免疫反应的强度相关。年轻女性相对更易患自身免疫性肝炎,病情较轻者可能仅有轻度肝功能异常,而病情较重者可迅速出现肝功能衰竭等严重情况。 2.肝脏损伤程度 通过肝功能指标判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指标,若只是轻度升高,通常病情相对较轻;若指标持续大幅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严重,病情可能向严重方向发展。胆红素水平也是重要指标,总胆红素升高明显,尤其是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时,往往提示肝细胞损害较重,胆汁排泄障碍,病情较严重。 肝纤维化、肝硬化评估:通过肝穿刺活检或非侵入性检查如瞬时弹性成像等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肝纤维化程度越重,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越高,病情越严重。已经发展为肝硬化的慢性肝炎患者,会出现门静脉高压、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风险,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预后。 3.患者自身情况 年龄因素:儿童慢性肝炎患者,由于肝脏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慢性肝炎控制不佳,可能影响肝脏正常发育,导致生长受限等问题;老年人慢性肝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下降,对病情变化的耐受能力差,一旦病情加重,发生肝衰竭等严重情况的几率较高。 生活方式:长期饮酒的慢性肝炎患者,酒精会进一步加重肝脏损伤,使病情更快进展为肝硬化等严重阶段;吸烟的慢性肝炎患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能影响肝脏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不利于病情控制。肥胖的慢性肝炎患者,往往合并脂肪性肝病,加重肝脏负担,促进病情向严重方向发展。 基础病史:本身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慢性肝炎患者,如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病情相互影响,治疗难度增大,病情恶化风险更高。例如,慢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肝脏对药物等的代谢,同时肝脏病变也会影响血糖的调节,使病情更加复杂严重。 二、慢性肝炎的不良后果 1.发展为肝硬化:慢性肝炎持续的炎症损伤会导致肝脏纤维组织增生,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若进一步恶化则会形成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会出现门静脉高压,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一旦破裂可引起大量呕血,危及生命;还会出现腹水,导致腹胀、呼吸困难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进展为肝衰竭:严重的慢性肝炎可导致肝衰竭,患者会出现极度乏力、严重黄疸、凝血功能障碍等表现,病死率较高。例如,急性加重的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往往较差。 3.增加肝癌风险:慢性肝炎长期炎症刺激会使肝细胞不断修复再生,增加基因突变的几率,进而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有慢性肝炎病史的患者,若出现肝区疼痛、进行性肝大等表现,需高度警惕肝癌的可能。

    2025-09-30 13:11:1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