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肝胆胰脾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如肝癌、胆道肿瘤、胆道结石、胆囊结石、胆囊息肉、门脉高压症、胰腺癌的外科治疗。
向 Ta 提问
李绍强,1996年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7年制毕业,2001年中山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毕业。先后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肝胆胰外科及美国德州大学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肿瘤外科访问学习。
在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及胆道再次手术诊治、肝癌的外科治疗和胰腺癌的外科有丰富的经验。熟练掌握肝胆胰脾外科各种高难度复杂的手术,如:原位右半肝切除术、扩大半肝切除、胆囊癌扩大根治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肝癌合并门静脉、胆管癌栓的外科治疗。
展开-
血清总胆红素是什么
血清总胆红素是血液中直接与间接胆红素的总和,反映肝脏代谢、胆道排泄及红细胞破坏状态,正常参考值通常为3.4~17.1μmol/L。其生理来源为红细胞衰老后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的间接胆红素,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后随胆汁排入肠道。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可能与肝脏疾病、溶血性疾病、胆道梗阻有关,降低则可能与贫血、维生素C过量或检测误差相关,长期严重降低需排查再生障碍性贫血、锌缺乏症等。特殊人群如新生儿、孕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需关注总胆红素水平,其检测可辅助鉴别黄疸类型、评估预后。建议通过饮食调整、药物管理、运动等方式预防总胆红素异常,其动态变化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分析,特殊人群需制定个体化监测方案。 一、血清总胆红素的定义与基本构成 血清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IL)是血液中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的总和,反映肝脏代谢、胆道排泄及红细胞破坏的生理状态。其正常参考值因检测方法不同略有差异,通常为3.4~17.1μmol/L。 二、血清总胆红素的生理来源与代谢路径 1.间接胆红素生成:红细胞衰老后,血红蛋白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分解为间接胆红素,该过程每日产生约250~300mg。间接胆红素不溶于水,需与白蛋白结合运输至肝脏。 2.肝脏转化:间接胆红素在肝细胞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直接胆红素,此过程依赖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活性。 3.胆道排泄:直接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经细菌作用转化为尿胆原,部分重吸收入血后经肾脏排出,其余随粪便排出。 三、血清总胆红素升高的临床意义 1.肝脏疾病: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等导致肝细胞损伤,影响胆红素摄取、结合或排泄。 自身免疫性肝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引起胆道阻塞,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 2.溶血性疾病: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蚕豆病等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间接胆红素生成过多。 3.胆道梗阻: 胆结石、胆管癌、胰腺头癌等阻塞胆汁排泄,直接胆红素反流入血。 四、血清总胆红素降低的罕见情况 血清总胆红素低于正常值(如<3.4μmol/L)通常无临床意义,可能与贫血、维生素C过量或检测误差相关。长期严重降低需排查再生障碍性贫血、锌缺乏症等。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新生儿: 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常见,但需监测总胆红素>257μmol/L时及时干预,避免核黄疸。 母乳性黄疸可持续至3个月,若总胆红素<205μmol/L可继续哺乳。 2.孕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可导致总胆红素轻度升高,需监测胎儿胎心及羊水情况。 3.老年人: 基础肝病(如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风险增加,总胆红素升高需排查肿瘤或胆道结石。 4.慢性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需警惕Gilbert综合征(UGT1A1基因缺陷)导致的间接胆红素升高,通常无需治疗。 六、血清总胆红素检测的辅助价值 1.鉴别黄疸类型: 直接胆红素占比>50%提示肝后性黄疸(如胆道梗阻),间接胆红素为主提示肝前性黄疸(如溶血)。 2.预后评估: 急性肝衰竭患者总胆红素每日上升≥17.1μmol/L提示预后不良。 七、生活方式与预防建议 1.饮食调整: 避免高脂饮食(如油炸食品)加重肝脏负担,增加蔬菜、水果摄入促进胆红素代谢。 2.药物管理: 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药物性肝损伤导致总胆红素升高。 3.运动建议: 肥胖人群通过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减轻脂肪肝,改善肝脏代谢功能。 血清总胆红素是反映肝胆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其动态变化需结合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肝功能其他项目综合分析。特殊人群需根据年龄、病史及生活方式制定个体化监测方案,避免延误诊断。
2025-09-30 13:44:29 -
女人肝不好的症状有哪些
女人肝不好会出现多种相关症状,消化系统方面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全身症状包括乏力、黄疸;皮肤相关症状有皮肤瘙痒、面色晦暗;还有月经紊乱、肝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不同症状在女性群体中有不同表现及影响。 一、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1.食欲减退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参与多种消化相关物质的代谢等功能。当女人肝不好时,可能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而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至关重要。例如,在一些肝病患者的研究中发现,约60%-80%的慢性肝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症状,表现为对食物的兴趣降低,进食量减少。女性在生活中如果本身就比较注重身材管理,可能会更早察觉食欲的变化,但也可能被误以为是普通的情绪等因素影响。 2.恶心、呕吐 肝脏功能异常时,体内的代谢产物如氨等不能正常解毒代谢,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另外,胆汁分泌异常等也会导致胃肠道的消化环境紊乱。临床观察显示,约30%-50%的肝病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本就处于相对敏感状态,若肝不好,这种恶心、呕吐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且可能会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3.腹胀 肝脏病变会影响胃肠的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胃肠胀气。同时,肝脏疾病可能引起门静脉高压等情况,进而影响腹腔内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也会导致腹胀。有研究表明,在肝硬化等肝病患者中,腹胀的发生率较高,女性患者在患病后可能会因为腹胀而减少活动量,进一步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等。 二、全身症状 1.乏力 肝脏参与能量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肝不好时,能量代谢紊乱,体内的三磷酸腺苷(ATP)生成减少,导致机体能量不足,从而出现乏力症状。一般来说,慢性肝病患者中约70%-90%会有不同程度的乏力表现,女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本身体力活动较多,肝不好引起的乏力可能会对其日常活动造成较大影响,比如原本可以轻松完成的家务劳动可能会变得力不从心。 2.黄疸 当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时,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就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等。例如在肝炎患者中,约有30%-50%会出现黄疸症状,女性患者由于皮肤较为细腻等特点,黄疸可能更容易被察觉,而且黄疸的程度等变化也可能对其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因为外观的变化可能会让患者产生焦虑等情绪。 三、皮肤相关症状 1.皮肤瘙痒 血液中胆盐浓度升高是导致皮肤瘙痒的常见原因之一,肝不好时胆盐代谢异常,胆盐沉积在皮肤下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瘙痒。研究发现,约20%-50%的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症状,女性患者由于皮肤相对敏感等因素,可能会感觉瘙痒更为明显,而且过度搔抓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等继发问题。 2.面色晦暗 肝脏功能受损影响了体内激素的代谢等,导致黑色素代谢异常,使得面部皮肤色泽暗淡、无光泽。在慢性肝病患者中,面色晦暗的发生率较高,女性患者可能会因为外貌的变化而影响自信心等心理状态。 四、其他相关症状 1.月经紊乱 肝脏参与雌激素的灭活等过程。肝不好时,雌激素灭活减少,在体内堆积,可能会引起女性月经周期、经量等方面的紊乱,如月经周期延长、月经量减少或增多等。例如在一些慢性肝病合并内分泌紊乱的女性患者中,约有40%-60%会出现月经紊乱情况,这可能与肝脏对激素代谢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2.肝区不适或疼痛 肝脏表面有包膜,当肝脏发生炎症、肿大等情况时,包膜受到牵拉,就会引起肝区的不适或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隐痛、胀痛等,一般位于右侧胁肋部。在各种肝病患者中,约50%-80%会有不同程度的肝区不适或疼痛表现,女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从事一些需要频繁弯腰、扭转等可能涉及肝区的动作时,疼痛可能会更加明显,而且疼痛的程度等变化也可能提示肝脏病情的变化情况。
2025-09-30 13:44:16 -
肝硬化可以喝苹果醋吗
肝硬化患者能否饮用苹果醋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代偿期病情稳定者可少量谨慎饮用,失代偿期一般不建议;老年患者要严格控制量;儿童肝硬化绝对不建议,饮用前最好咨询医生。 一、肝硬化患者饮用苹果醋的相关情况分析 (一)对肝硬化患者整体病情的影响 1.营养方面 苹果醋含有一定的有机酸等成分,从营养角度看,适量饮用苹果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食欲。但对于肝硬化患者,其消化功能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情况。如果大量饮用苹果醋,其中的酸性物质可能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反而可能影响患者的进食和营养吸收。一般来说,正常成年人每日可少量饮用苹果醋来尝试开胃,但肝硬化患者由于个体差异,如病情严重程度、肝功能受损情况等不同,饮用时需要格外谨慎。例如,一些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常伴有门静脉高压等情况,胃肠道黏膜可能存在淤血等病理改变,此时饮用苹果醋可能加重胃肠道不适。 2.对肝功能的影响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科学证据表明饮用苹果醋会直接改善或损害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肝硬化的肝功能评估主要依赖于肝功能生化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以及影像学检查等。苹果醋中的成分进入人体后,经过代谢过程,其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直接作用缺乏足够的临床研究支持。不过,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已经处于病理状态,任何可能影响肝脏代谢负担的物质摄入都需要谨慎对待。如果患者大量饮用苹果醋,可能会增加肝脏的代谢负荷,但这种影响程度目前尚不明确,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来判断。 (二)不同病情阶段肝硬化患者的饮用建议 1.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相对较轻,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少量饮用苹果醋。例如,每日可饮用1-2次,每次饮用稀释后的苹果醋(如100毫升左右的水稀释1-2汤匙苹果醋)。但需要密切观察饮用后的反应,如是否出现腹痛、腹胀、恶心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如果饮用后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饮用。这是因为即使是代偿期患者,其肝脏储备功能也有所下降,对食物和饮品的耐受性相对正常人降低,所以需要逐步尝试并观察身体反应。 2.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病情较重,常伴有腹水、消化道出血风险增加等情况。一般不建议饮用苹果醋。因为此时患者的胃肠道黏膜可能存在淤血、水肿等情况,苹果醋的酸性刺激可能会加重胃肠道黏膜的损伤,甚至诱发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例如,失代偿期患者的门静脉高压导致胃肠道静脉回流受阻,黏膜处于脆弱状态,饮用酸性的苹果醋可能破坏黏膜屏障,引发出血。 (三)特殊人群肝硬化患者的饮用注意事项 1.老年肝硬化患者 老年肝硬化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包括胃肠道消化功能和肝脏代谢功能。老年患者饮用苹果醋时更要严格控制量。建议每次饮用稀释后的苹果醋量不超过1汤匙,且每天饮用次数不超过1次。因为老年患者对酸碱刺激的耐受性更差,更容易出现胃肠道不适,同时肝脏对物质的代谢能力下降,可能无法很好地处理苹果醋中的成分。此外,老年患者常可能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饮用苹果醋时还需要考虑与其他药物或疾病的相互影响,虽然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表明苹果醋与老年患者常见疾病的直接冲突,但谨慎饮用是必要的。 2.儿童肝硬化患者 儿童肝硬化非常罕见,且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脏等器官功能尚未成熟。对于儿童肝硬化患者,绝对不建议饮用苹果醋。因为儿童的胃肠道和肝脏对物质的耐受能力极低,苹果醋的酸性刺激可能会对儿童尚未发育完善的胃肠道黏膜造成严重损伤,同时也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可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病情恢复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肝硬化患者是否可以喝苹果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阶段、个体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不能一概而论。在饮用苹果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以确保饮用安全。
2025-09-30 13:43:35 -
肝病的饮食注意事项
肝病患者饮食需综合多方面合理安排,控制能量摄入要依病情和身体状况调整,保证蛋白质充足供给要分情况选择优质蛋白及注意摄入方式,脂肪摄入要控制总量并选合适种类,碳水化合物要选复杂的,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要多吃蔬果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肝病患者饮食各有注意事项。 一、控制能量摄入 对于肝病患者,需根据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控制能量摄入。若为肥胖相关肝病患者,应减少能量过剩导致脂肪堆积加重肝脏负担的情况,一般成人每日能量摄入可控制在20-25kcal/kg体重;而对于消瘦的肝病患者,可适当增加能量摄入以维持体重,每日能量摄入可在30kcal/kg体重左右,但需循序渐进。 二、保证蛋白质充足供给 优质蛋白为主:选择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奶类、豆类及豆制品等。以慢性肝病患者为例,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可维持在1-1.5g/kg体重。因为优质蛋白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能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例如鱼类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且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对肝脏负担较小。 注意摄入方式:对于肝硬化伴有肝性脑病倾向的患者,应根据肝性脑病的不同分期调整蛋白质摄入。前驱期和昏迷前期每日蛋白质摄入应限制在20g以内,昏迷期需禁止蛋白质摄入,待病情好转后再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 三、脂肪摄入需恰当 控制总量:一般肝病患者每日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40-60g。对于脂肪肝患者,更要严格限制脂肪摄入,每日脂肪摄入量应低于50g。例如,应避免食用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 选择合适脂肪种类:优先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鱼油等。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减轻肝脏代谢脂肪的负担,而饱和脂肪酸如动物油等应尽量少摄入。 四、碳水化合物合理安排 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以谷类、薯类等为主,避免过多摄入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糖果、甜饮料等。慢性肝病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可占总能量的50%-60%。复杂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相对缓慢,能稳定血糖水平,为身体提供持续能量,同时减少肝脏转化多余碳水化合物为脂肪的压力。 五、维生素与矿物质的补充 维生素: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各种维生素。例如,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肝细胞,每日可通过食用柑橘类水果、草莓等摄入100mg左右;维生素B族参与肝脏代谢,可从全麦面包、瘦肉、豆类等食物中获取。 矿物质:注意钙、镁、锌等矿物质的补充。对于肝病合并骨质疏松风险的患者,要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如牛奶、虾皮等,每日钙摄入量可在800-1200mg;锌对肝脏细胞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可从坚果、瘦肉等食物中摄取。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肝病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病患儿的饮食需要在满足生长需求的同时考虑肝脏情况。能量摄入要根据年龄和体重精确计算,蛋白质摄入需保证优质蛋白占比充足且量合适,脂肪选择要更注重健康类型,同时要确保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充足供应,以支持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肝脏恢复。例如,幼儿肝病患者可选择鸡蛋羹、牛奶等富含优质蛋白且易消化的食物。 老年肝病患者:老年肝病患者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更注重易消化。蛋白质摄入可选择易消化的鱼类、奶类等,脂肪摄入要更低,碳水化合物选择要避免过于精细导致血糖波动大,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调整饮食中相关营养素的比例。比如,老年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的选择要更严格控制血糖反应。 妊娠肝病患者:妊娠肝病患者需要保证胎儿营养需求和自身肝脏健康。能量摄入要满足妊娠阶段的需求,蛋白质摄入要充足且优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要合理搭配,同时要特别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因为妊娠期间母体对这些营养素需求增加。例如,要保证足够的叶酸摄入以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等。
2025-09-30 13:42:53 -
肝硬化晚期能活多久
肝硬化晚期患者生存时间个体差异大,五年生存率约14%-35%,受病情严重程度(Child-Pugh分级、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患者自身情况(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包括饮酒、饮食、作息,病史包括基础疾病、既往治疗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需综合这些因素积极治疗及关注相关方面来提高生存质量与延长生存时间 影响肝硬化晚期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 病情严重程度: 肝脏功能指标:Child-Pugh分级是评估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常用指标。Child-PughA级患者五年生存率相对较高,可达50%-70%;B级约为30%-50%;C级则较低,可能仅为10%-20%。其中,Child-Pugh分级主要依据血清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腹水和肝性脑病等指标进行评分。例如,血清胆红素水平越高、白蛋白水平越低、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越高,提示肝脏功能损害越严重,患者预后越差。 并发症情况: 上消化道出血:这是肝硬化晚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会明显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据研究,首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一年内再出血的风险较高,约为50%,且再出血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休克等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肝性脑病:肝性脑病会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轻度肝性脑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而重度肝性脑病可导致昏迷,患者生存时间会显著缩短。 肝肾综合征:会导致肾功能急剧恶化,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预后。 患者自身情况: 年龄:老年患者(通常指65岁以上)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对疾病的耐受能力和恢复能力较差,相比年轻患者,在肝硬化晚期面临的生存挑战更大。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相互影响,加重病情。 性别:一般来说,在肝硬化晚期的生存时间方面,性别差异相对不是特别突出,但女性患者在激素等因素影响下,可能在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上有一定特点。例如,女性患者在发生肝性脑病时,可能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病情演变过程,但这方面的差异目前研究还不是完全明确且相对次要。 生活方式: 饮酒:如果患者仍继续饮酒,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加速肝硬化的进展,明显缩短生存时间。酒精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从而使肝硬化病情恶化。 饮食:长期营养不良会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例如,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加重腹水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而合理的饮食,如保证足够的热量、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 作息: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会使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影响肝脏的修复和代谢功能,不利于肝硬化晚期患者的病情控制,可能缩短生存时间。 病史: 基础疾病:如果患者除了肝硬化外,还合并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相互影响,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和患者的死亡风险。例如,心力衰竭会导致肝脏淤血加重,进一步恶化肝硬化病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导致机体缺氧,不利于肝硬化患者的康复。 既往治疗情况:既往对肝硬化的治疗是否规范也很重要。如果患者曾经接受过不规范的治疗,如随意停用保肝药物等,可能导致病情反复,影响生存时间。而规范的治疗,如定期进行保肝、抗纤维化等治疗,有助于延缓肝硬化的进展,改善患者的预后。 总之,肝硬化晚期患者的生存时间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多种因素。对于肝硬化晚期患者,应积极治疗并发症,改善肝脏功能,同时关注患者的生活方式等因素,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2025-09-30 13: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