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颂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擅长:肺癌手术及综合治疗,胸腔镜手术,纵膈肿瘤和食管癌,胸壁畸形,肺移植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区颂雷,198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同年在北京安贞医院参加工作,1999-2000年赴美进修胸外手术和肺移植,2004年获首都医科大学外科硕士学位,目前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人从事胸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开展包括肺移植在内的多项复杂手术,近些年尤其致力于胸腔镜手术的研究和开展。多年来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参与多部学术专著及教材的编写,曾获得过北京科技进步一等奖。展开
个人擅长
肺癌手术及综合治疗,胸腔镜手术,纵膈肿瘤和食管癌,胸壁畸形,肺移植等。展开
  • 肺癌用了靶向药耐药之后怎么办

    肺癌患者靶向药耐药后可通过重新评估与基因检测明确情况,然后采取换药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换相应靶向药或用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化疗、免疫治疗、局部治疗手段(放疗、介入治疗)及参与临床试验等方式进行后续治疗,不同治疗方式各有特点及需考虑相关因素。 一、重新评估与基因检测 肺癌患者使用靶向药耐药后,首先要进行全面重新评估,包括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肿瘤状况。同时需再次进行基因检测,这是关键一步。通过基因检测能发现是否出现新的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例如非小细胞肺癌中,若原本是EGFR突变阳性使用靶向药耐药后,可能出现C797S突变等情况,不同的基因突变情况为后续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二、换药治疗 1.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药 如果基因检测发现有新的可靶向的基因突变,可更换相应的靶向药物。比如对于EGFRT790M突变阳性的患者,可使用奥希替尼等药物进行治疗。有临床研究表明,奥希替尼对于EGFRT790M突变阳性的耐药患者能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等。 2.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有些情况下可考虑使用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这类药物能作用于多个与肿瘤生长、血管生成等相关的靶点。例如安罗替尼,它可抑制多种激酶,对于部分肺癌耐药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 三、化疗 当没有合适的靶向药物可选或者联合治疗时,化疗仍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传统的化疗药物如铂类联合紫杉醇等方案,对于肺癌耐药后的患者能起到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不过化疗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但随着化疗方案的优化以及支持治疗的进步,其毒副作用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对于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要根据身体状况适当调整化疗方案的剂量等,以在抗肿瘤和保护身体机能之间找到平衡。 四、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也是肺癌耐药后可考虑的方向。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例如PD-1/PD-L1抑制剂,对于部分肺癌患者,尤其是存在某些生物标志物阳性的患者,如PD-L1表达阳性等情况,免疫治疗能发挥作用。但免疫治疗也有其特殊的副作用,如免疫相关的肺炎、肝炎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并及时进行处理。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等特殊人群,使用免疫治疗需要更加谨慎评估利弊。 五、局部治疗手段 1.放疗 对于局部的肿瘤病灶,如存在脑转移等情况的耐药患者,放疗可发挥作用。立体定向放疗等局部放疗手段可以精准地针对局部肿瘤病灶进行照射,控制肿瘤的生长,缓解相关症状。对于老年患者等身体状况相对较差的人群,需要考虑放疗的剂量和耐受性等问题,以达到有效控制肿瘤又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 2.介入治疗 对于一些局部的肿瘤血管丰富的情况,介入治疗也是一种选择。通过介入的方法栓塞肿瘤血管等,可使肿瘤缺血坏死。例如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等介入手段,对于部分肺癌耐药患者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同时要根据患者的身体一般状况等因素来决定是否适合进行介入治疗。 六、临床试验参与 鼓励患者参与适合的临床试验。目前有很多针对肺癌耐药后新的治疗方法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参与临床试验有可能使用到最新的治疗药物或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但在参与临床试验前,需要充分了解临床试验的相关信息,包括试验的目的、可能的风险和受益等情况,由患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做出选择。

    2025-10-17 14:23:49
  • 咳嗽手臂酸痛是肺癌吗

    咳嗽手臂酸痛不一定是肺癌,其可能由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如普通感冒、支气管炎)、肌肉骨骼问题(如过度劳累、颈椎病)等多种原因引起,肺癌导致的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手臂酸痛多因骨转移或侵犯胸膜胸壁等,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等鉴别判断,年轻人有诱因先考虑其他原因,中老年人有高危因素需警惕肺癌,出现长期不缓解或伴其他可疑症状的咳嗽手臂酸痛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一、其他可能导致咳嗽手臂酸痛的原因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普通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上呼吸道炎症,除了咳嗽症状外,可能因身体代谢产物堆积等原因导致全身肌肉酸痛,包括手臂肌肉,一般通过休息、对症治疗后可逐渐缓解,病程通常较短,一周左右多可恢复。各个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与机体免疫力、接触病毒等因素有关。 支气管炎:病毒或细菌感染等可引发支气管炎症,炎症刺激导致咳嗽,而炎症反应可能引起全身的炎性反应,使得手臂肌肉等出现酸痛感。急性支气管炎经过规范治疗后多数可治愈,慢性支气管炎则易反复发作,与长期吸烟、接触有害气体等生活方式相关,多见于长期吸烟的中老年人等。 肌肉骨骼问题 过度劳累:长时间进行手臂劳动或运动,如长时间打字、搬重物等,会导致手臂肌肉乳酸堆积,引起酸痛,同时可能因劳累身体抵抗力下降诱发咳嗽,这种情况通过休息、按摩等放松肌肉的措施可缓解,一般无基础疾病的人群都可能出现,与过度使用手臂的生活方式有关。 颈椎病:颈椎发生病变,如椎间盘突出等,压迫神经根,可引起手臂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同时可能因身体不适等因素引发咳嗽反射。多见于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看电子设备等人群,年龄上中老年人相对多见,但现在年轻人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与不良的姿势等生活方式相关。 二、肺癌相关的咳嗽与手臂酸痛表现 肺癌的咳嗽特点:肺癌引起的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可呈持续性,部分患者可伴有咳痰,若肿瘤侵犯血管还可能出现痰中带血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咳嗽可能会加重。 肺癌导致手臂酸痛的机制:当肺癌发生骨转移,转移至手臂骨骼时,可引起手臂酸痛;或者肺癌肿瘤侵犯胸膜、胸壁等,累及周围神经等也可能导致手臂牵涉痛等情况。但肺癌导致的手臂酸痛相对少见,且往往还会伴有其他肺癌相关症状,如消瘦、咯血、气短等,一般通过胸部影像学等检查可进一步明确。 三、如何鉴别判断 医学检查手段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是初步筛查肺部疾病的重要方法,胸部CT对于发现肺部病变更加敏感,可帮助判断肺部是否有肿瘤等病变。 其他检查:若怀疑肺癌,还可能需要进行痰液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病理活检等进一步明确肺部病变的性质。对于手臂酸痛相关情况,可能需要进行骨科相关检查,如手臂X线、肌电图等,以排除肌肉骨骼系统本身的疾病。 不同人群的差异 年轻人:年轻人出现咳嗽手臂酸痛,若有明确的过度劳累等诱因,首先考虑肌肉骨骼或普通呼吸系统感染等原因;但如果长期吸烟等,也不能完全排除肺癌可能,需进一步检查排查。 中老年人:中老年人有长期吸烟史等高危因素时,对于出现的咳嗽手臂酸痛更要警惕肺癌等严重疾病,应及时进行全面检查,因为中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一些疾病的表现可能不典型,而肺癌等疾病在中老年人中相对发病率较高。 总之,咳嗽手臂酸痛不一定是肺癌,需要结合具体病史、相关检查等多方面综合判断,一旦出现长期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可疑症状的咳嗽手臂酸痛,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2025-10-17 14:23:32
  • 食管下段憩室是什么病

    食管下段憩室是食管下段管壁向外突出的良性病变,病因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临床表现分无症状和有症状型,诊断靠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无症状者定期随访,有症状者可内镜或手术治疗,大多数预后较好,严重并发症时预后差,诊断治疗需综合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决策并考虑不同因素影响。 病因 先天性因素:胚胎发育过程中食管壁结构异常可能导致憩室形成,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后天性因素 动力因素:食管运动功能失调,比如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可能使食管腔内压力异常,推动食管黏膜经食管肌层的薄弱点向外突出形成憩室。例如,老年人食管蠕动功能减退,就可能增加憩室形成风险。 机械性因素:长期的食管内异物、结石等刺激,或者食管外肿瘤等压迫,也可能促使憩室形成。 临床表现 无症状型:很多食管下段憩室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做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 有症状型 吞咽困难:随着憩室逐渐增大,可能会压迫食管腔,导致吞咽困难,尤其是进食固体食物时可能更为明显。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进食缓慢、进食量减少等;成年人则可能自觉吞咽不畅。 反流:憩室内可能储存食物,引起反流现象,可伴有口臭。儿童反流可能导致误吸,增加肺部感染风险;成年人反流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如夜间睡眠时反流可能导致呛咳等。 胸痛:部分患者会出现胸骨后或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能与憩室炎症、食物潴留刺激食管神经等有关。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食管憩室的常用方法。通过口服钡剂,在X线透视下可清晰显示憩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例如,能看到食管下段向外突出的囊袋状影,钡剂可进入憩室内。对于儿童患者,检查时要注意钡剂的用量和操作的安全性;成年人检查相对较简便,但也需遵循放射防护原则。 食管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憩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判断憩室是否合并周围炎症、脓肿等情况。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食管下段憩室诊断有重要价值。 内镜检查:内镜可以直接观察食管下段的情况,明确憩室的开口、内部有无炎症、出血等病变。不过,对于较大的憩室,内镜检查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憩室黏膜。 治疗原则 无症状的食管下段憩室: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随访观察,了解憩室的变化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关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憩室是否有变化;成年人也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食管钡餐造影等。 有症状的食管下段憩室 内镜治疗:对于一些较小的、有症状的憩室,可考虑内镜下治疗,如通过内镜用器械处理憩室开口等,但该方法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评估。 手术治疗:如果憩室较大、症状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等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憩室切除术等,手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需更加谨慎,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成年人手术则要考虑身体整体状况等因素。 预后 大多数食管下段憩室患者经过合适的处理后预后较好。无症状或经适当治疗后的有症状患者,一般症状可缓解,生活质量改善。但如果憩室合并严重并发症,如穿孔、大出血等,预后相对较差。儿童患者预后也与憩室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恰当等有关,及时规范治疗可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食管下段憩室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进行个体化决策,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对诊断和治疗的影响。

    2025-10-17 14:22:58
  • 支气管炎会变肺癌吗

    支气管炎一般不会直接变为肺癌,但两者存在关联。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支气管黏膜反复炎症,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能有异常增生,肺癌发生与吸烟、职业暴露、空气污染、遗传等因素相关,吸烟、空气污染等既是支气管炎病因也是肺癌高危因素,遗传易感性也有影响,不同人群如老年、年轻、女性支气管炎患者需注意相关事项,要通过避免高危因素、定期体检降低肺癌风险。 一、慢性支气管炎的特点及对肺部的影响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支气管黏膜会反复发生炎症,出现黏液分泌增多、纤毛功能受损等情况。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可能会导致支气管上皮细胞发生不典型增生等变化,但这种变化与肺癌的发生有区别。一般来说,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属于良性的病变过程,但如果在一些高危因素持续作用下,这种细胞的异常增殖有可能向恶性转化,但这一过程是复杂且需要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 二、肺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与支气管炎的关系 1.吸烟因素:吸烟既是引起支气管炎的重要原因,也是肺癌的主要高危因素。吸烟时产生的尼古丁、焦油等多种有害物质会同时损害支气管黏膜和肺部细胞。对于支气管炎患者,如果继续吸烟,会进一步加重支气管的炎症,同时增加肺部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等恶性转化的风险。研究表明,吸烟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患肺癌的几率远高于不吸烟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以及普通人群。 2.空气污染因素: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无论是支气管炎患者还是健康人群,肺部都会受到损伤。空气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等会刺激支气管和肺部组织,对于支气管炎患者来说,这种持续的刺激会使肺部的微环境更加不利于健康,增加了肺癌发生的潜在风险。例如,长期生活在工业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无论是患有支气管炎还是没有支气管炎,肺癌的发生率都相对较高。 3.遗传易感性:部分人群存在肺癌相关的遗传易感性基因,对于本身患有支气管炎的人群,如果同时携带这些易感基因,那么其发生肺癌的可能性会比没有遗传易感性的支气管炎患者更高。不过,这种情况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支气管炎相关的炎症刺激等)共同作用下才会体现出来。 三、对不同人群的提示 1.老年支气管炎患者: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对于支气管炎的控制能力减弱,同时肺癌的发生风险也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这类人群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自身肺部情况,定期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如低剂量螺旋CT等),一般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肺部异常病变。同时,要严格戒烟,远离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年轻支气管炎患者:虽然相对老年人发生肺癌的风险可能低一些,但也不能忽视。年轻患者也需要注意避免吸烟等高危行为,积极治疗支气管炎,控制病情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肺癌发生的潜在风险。如果有家族肺癌遗传史,更要提高警惕,定期进行肺部检查。 3.女性支气管炎患者:女性在支气管炎的治疗和肺癌预防方面也需要特别注意。女性如果吸烟,其患肺癌的风险可能与男性相似甚至更高。同时,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如果患有支气管炎,用药需要更加谨慎,但也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支气管炎,以减少对肺部长期的不良影响,降低未来肺癌发生的可能性。 总之,支气管炎本身不是肺癌的直接病因,但两者存在一定的关联因素,需要通过避免高危因素、定期体检等方式来降低肺癌发生的风险。

    2025-10-17 14:22:24
  • 肺癌咳嗽和普通咳嗽有区别吗

    咳嗽在肺癌和普通咳嗽上存在表现特点、伴随症状、病因机制的差异。肺癌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等,伴咯血、胸痛等,与肿瘤刺激等因素及多种相关因素有关;普通咳嗽原因多样,如感冒、过敏等,伴相应伴随症状,由外界因素刺激呼吸道等引起,不同生活方式人群病因机制不同。 普通咳嗽:原因多样,如感冒引起的咳嗽,初期多为清水样鼻涕,随后可出现咳嗽,多为伴有痰液的咳嗽,痰液性质根据感染病原体不同而有差异,病毒性感冒多为白色黏液痰,细菌性感冒可能出现黄色脓痰;过敏导致的咳嗽,多为阵发性剧烈咳嗽,接触过敏原后很快发作,脱离过敏原后咳嗽可缓解,一般无痰或仅有少量清痰。不同年龄普通咳嗽表现不同,儿童普通咳嗽可能因不会吐痰,表现为喉咙有痰响,同时可能伴有发热、流涕等症状;成人普通咳嗽根据病因不同表现各异,如因气候干燥引起的干咳,多为偶尔发生,程度较轻。 伴随症状差异 肺癌咳嗽:除咳嗽外,常伴有咯血,多为痰中带血,少数患者可出现大咯血。还可能有胸痛,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随着肿瘤侵犯胸膜或胸壁,胸痛会逐渐加重。同时可能出现气短、喘息,这是由于肿瘤阻塞支气管或侵犯肺部组织影响呼吸功能所致。不同病史的肺癌患者伴随症状有差异,有长期吸烟史的肺癌患者可能同时有慢性支气管炎的一些表现,如长期咳嗽、咳痰基础上出现咯血等;有肺部基础疾病如肺结核病史的肺癌患者,咳嗽伴随的咯血等症状可能与基础疾病相互影响,使病情判断更复杂。 普通咳嗽:感冒引起的普通咳嗽,除咳嗽外,常伴有鼻塞、流涕、发热、头痛等症状,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一般病程中热退咳嗽也会逐渐减轻。过敏导致的咳嗽,除阵发性咳嗽外,常伴有打喷嚏、鼻痒、眼痒等过敏症状。不同生活方式的普通咳嗽患者伴随症状有区别,长期处于粉尘环境工作的人因粉尘刺激引起的咳嗽,可能伴有咽部异物感等症状;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人因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的普通咳嗽,可能伴随乏力等症状。 病因机制差异 肺癌咳嗽:主要是由于肺部肿瘤生长过程中,刺激支气管黏膜、压迫或侵犯周围组织及神经等。肿瘤细胞释放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会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咳嗽反射持续存在。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如接触石棉、氡等)、遗传因素等。不同年龄人群肺癌咳嗽的病因机制受年龄相关因素影响,老年人群体随着年龄增长,肺部细胞修复能力下降,对致癌因素的易感性增加,长期积累的肺部损伤更容易引发肿瘤导致咳嗽;年轻人群肺癌相对少见,但如果有遗传易感性相关基因突变等情况,也会因肿瘤形成出现咳嗽。男性肺癌患者吸烟等因素导致肺部损伤的概率相对更高,从而更易因肺癌出现咳嗽;女性肺癌患者除吸烟外,可能受雌激素等因素对肺部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导致咳嗽的病因机制有其特殊性。 普通咳嗽:病因是外界因素刺激呼吸道引起的防御性反射。如感冒是由病毒(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或细菌感染上呼吸道,引起呼吸道黏膜炎症,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咳嗽;过敏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引起呼吸道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刺激咳嗽感受器引发咳嗽。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普通咳嗽病因机制不同,长期吸烟者呼吸道黏膜长期受烟雾刺激,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病毒、细菌感染引发普通咳嗽;经常进行剧烈运动且运动环境空气质量差的人,呼吸道频繁受到外界颗粒等刺激,也易出现普通咳嗽。

    2025-10-17 14:22:1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