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新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急性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哮喘、便秘、腹泻及消化不良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急性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哮喘、便秘、腹泻及消化不良的诊治。展开
  • 宝宝突然不吃肉了是怎么回事

    宝宝突然不吃肉可能由生理、心理、喂养方式、疾病等因素导致,生理因素包括味觉发育变化和口腔发育情况,心理因素有饮食习惯改变和注意力转移,喂养方式因素是烹饪方式不当和进食环境影响,疾病因素涉及消化系统问题和口腔或咽喉疾病,家长需观察宝宝整体状态,单纯暂时不吃肉可调整烹饪方式和进食环境,伴其他异常症状及时就医,小月龄宝宝要注重喂养科学性舒适性。 一、生理因素 1.味觉发育变化:宝宝在不同生长阶段味觉会有变化,比如4-6个月时开始添加辅食,味觉逐渐丰富,到了一定月龄可能对肉的某种味道、口感等不太适应,就突然不吃肉了。例如随着味觉受体的发育,可能对较硬、较紧实口感的肉产生抵触。 2.口腔发育情况:如果宝宝口腔有轻微不适,像出牙期牙龈稍有肿痛等,在咀嚼肉时会感觉不舒服,从而抗拒吃肉。正常出牙期宝宝可能会有流口水、爱咬东西等表现,当涉及到咀嚼肉这种需要较多咀嚼力量和配合的情况时,就可能导致宝宝不吃肉。 二、心理因素 1.饮食习惯改变:宝宝可能受到周围环境或家人饮食习惯变化的影响,比如之前家人偶尔改变烹饪肉的方式,让宝宝感觉陌生,进而不愿意再吃肉。或者宝宝在某一次吃肉时可能有不愉快经历,像被肉噎到等,就会对吃肉产生心理阴影而拒绝。 2.注意力转移:宝宝随着年龄增长,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当吃饭时被玩具、电视等分散了注意力,就可能不好好吃肉,逐渐形成突然不吃肉的情况。 三、喂养方式因素 1.烹饪方式不当:如果肉的烹饪方式不符合宝宝口味,比如做得太老、太柴,或者调料添加不合适,有宝宝不喜欢的味道,就会导致宝宝不吃肉。例如把肉做得过于软烂没了嚼劲,或者添加了宝宝不喜欢的香料等。 2.进食环境影响:进食环境嘈杂、不安静,或者宝宝吃饭时被强迫进食,都会让宝宝对吃肉产生反感。比如在宝宝吃饭时周围人频繁打扰、大声喧哗,或者家长一直催促宝宝吃肉,都可能使宝宝抵触吃肉。 四、疾病因素 1.消化系统问题:宝宝如果有轻微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稍有不适,在吃肉后可能会加重胃肠负担,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从而不愿意再吃肉。像一些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宝宝,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2.口腔或咽喉疾病:如果宝宝口腔有溃疡、疱疹性咽峡炎等疾病,在咀嚼和吞咽肉时会感到疼痛,所以会拒绝吃肉。例如疱疹性咽峡炎的宝宝咽部有疱疹,进食肉类等固体食物会刺激疱疹导致疼痛。 如果宝宝突然不吃肉,家长首先要观察宝宝的整体状态,包括精神、有无其他不适症状等。如果只是单纯暂时不吃肉,可以尝试调整烹饪方式,比如把肉做得更嫩滑、改变烹饪口味等,同时营造安静舒适的进食环境。如果宝宝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呕吐、腹泻等,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疾病因素导致宝宝不吃肉。对于小月龄宝宝,更要注重喂养的科学性和舒适性,避免强迫进食,随着宝宝生长发育,一般情况会逐渐改善。

    2025-10-17 13:13:14
  • 十二岁的女孩生理发育有什么症状

    十二岁女孩生理发育有乳房发育(乳头下硬结、胀痛、增大、乳晕变化)、身高增长加速、月经初潮相关迹象(分泌物增多、血性分泌物)、毛发变化(阴毛腋毛生长)、心理变化(情绪波动大、关注自我形象),家长要正确引导,关注营养摄入、鼓励适当锻炼,出现发育异常及时就医。 一、乳房发育 1.表现:十二岁女孩乳房开始发育,最初可能是乳头下的乳腺组织出现硬结,质地较硬,有轻微的胀痛感,随着发育进展,乳房会逐渐增大,乳晕颜色加深、范围扩大。 2.意义:这是青春期启动后常见的第二性征发育表现,标志着女孩开始向成熟女性阶段过渡,是体内雌激素等激素水平变化引发的乳腺组织增生所致。 二、身高增长加速 1.表现:此阶段女孩身高会出现较明显的增长,比之前的生长速度有所加快。 2.意义:身高的快速增长与青春期生长激素、性激素等多种激素的协同作用有关,是身体快速发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反映了骨骼的迅速生长。 三、月经初潮相关迹象 1.表现:部分女孩可能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的情况,最初的分泌物可能是无色透明、拉丝状的,之后可能会出现少量的血性分泌物,这是月经初潮来临前的一些预兆。 2.意义:阴道分泌物的变化是由于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生殖道黏膜分泌增加引起的,而血性分泌物的出现提示子宫内膜开始有周期性变化,为月经初潮做准备,但并不是所有十二岁女孩都会马上来月经,个体差异较大。 四、毛发变化 1.表现:女孩的阴毛开始生长,最初阴毛可能呈现出淡褐色、细而软的绒毛状,之后逐渐变得粗黑、浓密,分布范围也逐渐扩大。同时,腋下的毛发也会开始生长。 2.意义:阴毛和腋毛的生长是受雄激素影响的第二性征发育表现,雄激素水平的升高促使毛发毛囊发生变化,从而出现毛发的生长。 五、心理变化 1.表现: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比如容易变得敏感、多愁善感,可能因为一些小事而高兴或难过,对自我形象开始关注,比如在意自己的身材、容貌等。 2.意义:青春期身体的变化会引起心理上的相应反应,激素水平的改变以及对自身身体变化的适应过程都会导致心理状态的波动,这是生理发育在心理层面的体现,需要家长和周围人给予理解和正确引导,帮助女孩顺利度过青春期。 温馨提示 十二岁女孩在生理发育过程中,家长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女孩了解正常的生理变化,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同时,要关注女孩的营养摄入,保证充足的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的供应,以支持身体的快速发育,比如让女孩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和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等)。还要鼓励女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身高增长和身体健康,但要注意运动的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女孩出现乳房发育过早(八岁前)或过晚(十四岁后)、身高增长明显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带女孩就医检查,排查是否存在内分泌等方面的问题。

    2025-10-17 13:12:33
  • 小孩流鼻血是何种情况

    小孩流鼻血有局部因素如秋冬鼻腔黏膜干燥、外伤、鼻腔炎症、异物致单侧少量出血,全身因素包括发热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维生素缺乏致双侧反复或较多出血,婴幼儿期需留意异物和保持湿度、学龄前期防外伤且频发出血查全身病、学龄期关注全身病诱因,流鼻血时先坐位前倾捏鼻翼等止血,未止或大量等情况需送医明确原因处理。 一、局部因素导致的小孩流鼻血 1.鼻腔黏膜干燥: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小孩鼻腔黏膜易干燥,此时鼻腔血管脆性增加,易破裂出血,常见于室内供暖环境下的儿童,表现为偶尔单侧鼻腔少量出血。 2.外伤:小孩活泼好动,易发生鼻部外伤,如碰撞、挖鼻等,挖鼻可直接损伤鼻腔黏膜及血管引起出血,多为单侧鼻腔少量出血。 3.鼻腔炎症:急慢性鼻炎、鼻窦炎等鼻腔炎症会导致鼻腔黏膜充血、肿胀,黏膜下血管易破裂出血,可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状。 4.鼻腔异物:多见于儿童,尤其是3~5岁幼儿,将小玩具、纸团等塞入鼻腔,异物刺激鼻腔黏膜引起出血,多为单侧鼻腔少量反复出血,可伴有异味分泌物。 二、全身因素导致的小孩流鼻血 1.发热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等发热性疾病可使鼻腔黏膜血管扩张、充血,易发生破裂出血,出血程度常与体温升高及全身炎症反应相关。 2.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凝血障碍从而引起鼻出血,常表现为双侧鼻腔反复出血,出血量可较多且不易止住。 3.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儿童继发性高血压需警惕肾脏疾病等因素)等心血管疾病可使鼻腔血管压力增高,增加出血风险,可能伴有头晕等症状。 4.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K等缺乏会影响血管壁的韧性及凝血功能,导致鼻腔易出血,多见于挑食、饮食不均衡的儿童。 三、不同年龄小孩流鼻血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婴幼儿期(0~3岁):此阶段小孩好奇心强,易将异物塞入鼻腔,家长需留意鼻腔是否有异物,同时注意保持室内湿度,防止鼻腔黏膜干燥。若出现鼻出血,可采取坐位,头稍向前倾,用手指按压鼻翼5~10分钟进行初步止血。 2.学龄前期(3~6岁):该阶段小孩活动增多,外伤导致鼻出血的情况相对增加,若鼻出血频繁或出血量较大,需警惕血液系统等全身性疾病,及时就医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3.学龄期(6岁以上):需关注是否有全身性疾病诱因,如有无长期发热、贫血等表现,若鼻出血伴随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应高度重视,及时排查潜在疾病。 四、流鼻血的紧急处理与就医提示 当小孩发生流鼻血时,首先让孩子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头稍向前倾,用拇指和食指紧捏两侧鼻翼5~10分钟,同时可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促进血管收缩止血。若采取上述措施后鼻出血仍不能止住,或小孩反复大量鼻出血、伴有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表现,需立即送往医院就诊,以明确出血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2025-10-17 13:11:36
  • 五岁小孩肚子疼是怎么回事

    五岁小孩肚子疼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消化系统问题有胃肠痉挛(饮食不当等致胃肠平滑肌收缩)、消化不良(进食不规律等致胃肠蠕动紊乱)、急性胃肠炎(食用污染食物或水致胃肠炎症);外科性疾病有急性阑尾炎(阑尾管腔堵塞)、肠套叠(饮食改变等致);其他系统问题有过敏性紫癜(感染等致累及胃肠)、大叶性肺炎(炎症刺激致牵涉痛)。家长需密切观察腹痛情况,持续不缓解等要及时就医,要让孩子保持良好饮食生活习惯。 一、消化系统问题 1.胃肠痉挛 原因:五岁小孩胃肠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可能因饮食不当(如进食过多生冷食物、暴饮暴食等)、腹部着凉等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肚子疼。例如,食用大量冰淇淋后,寒冷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平滑肌强烈收缩,从而出现腹痛。 表现:疼痛多为阵发性,疼痛部位以脐周为主,可伴有恶心等症状。 2.消化不良 原因:孩子进食不规律,或者进食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过多油腻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胃肠蠕动紊乱,出现肚子疼。比如一次性吃了很多油炸食品,胃肠消化负担加重,就可能引发腹痛。 表现:除了肚子疼,还可能伴有腹胀、食欲减退等表现。 3.急性胃肠炎 原因:多因孩子食用了被细菌、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引起。例如,吃了变质的水果,里面的病菌感染胃肠道,引发炎症。 表现:除了腹痛,常伴有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腹痛程度和性质因病情而异,可能是隐痛、绞痛等。 二、外科性疾病 1.急性阑尾炎 原因:阑尾管腔堵塞是主要原因,如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堵塞等。五岁小孩也可能发生急性阑尾炎。 表现:初期腹痛多位于脐周,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腹痛呈持续性加重,可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 2.肠套叠 原因:可能与饮食改变、肠道感染等因素有关。比如孩子添加新的辅食后,肠道不适应,可能诱发肠套叠。 表现:典型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果酱样血便,腹部可摸到腊肠样包块。 三、其他系统问题 1.过敏性紫癜 原因:可能与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有关。比如对某些食物(如鱼虾等)过敏,引发过敏性紫癜,累及胃肠道时可出现腹痛。 表现: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部位不固定,可伴有呕吐、便血等症状,皮肤还可能出现紫癜。 2.大叶性肺炎 原因: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大叶性肺炎,炎症刺激可能波及胸膜,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腹部牵涉痛。 表现:除了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发热等,可能伴有腹痛,腹痛部位不固定,一般随着肺炎的治疗腹痛会逐渐缓解。 当五岁小孩肚子疼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症状等。如果腹痛持续不缓解、加重或伴有高热、呕吐剧烈、精神差等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腹部超声、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让孩子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腹部着凉,合理饮食。

    2025-10-17 13:10:51
  • 如何帮助孩子改掉多动的习惯

    针对儿童多动可通过建立规律作息并以正强化引导良好行为、打造安静有序空间及减少刺激因素优化环境、增加体育活动与开展专注力运动训练调节精力、保证均衡饮食且控制高糖高脂摄入管理营养,对持续严重多动影响生活的需考虑病理因素及时就医,确诊后结合非药物等综合干预且注意贴合有基础健康问题孩子的身体状况。 一、行为干预与习惯培养 1.建立规律作息:为孩子制定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包括起床、用餐、学习、休息和睡眠等时间,规律的生活有助于稳定孩子的神经活动,减少多动表现。例如,每天固定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保证充足的夜间睡眠(学龄前儿童通常需要11~13小时,学龄儿童9~11小时)。 2.正强化引导:采用正强化策略,当孩子出现安静专注、减少多动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小奖励(如贴纸、小零食等),强化良好行为。反之,对于多动行为不过度批评,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引导其调整状态。 二、环境优化与氛围营造 1.打造安静有序空间:为孩子设置专门的学习和活动区域,保持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有序,减少分散注意力的因素。例如,学习时关闭电视、手机等干扰源,营造专注的氛围;玩耍区域合理划分,让孩子能有序进行活动。 2.减少刺激因素:避免让孩子接触过多高刺激的内容,如过度喧闹的环境、色彩过于繁杂或闪烁的画面等,降低引发多动的外部刺激。 三、运动调节与精力释放 1.增加体育活动:鼓励孩子每天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如跳绳、跑步、球类运动等。运动能有效消耗孩子过剩的能量,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有助于减少多动倾向。一般建议儿童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2.开展专注力运动训练:可通过一些需要专注和协调的运动项目来提升孩子的自控能力,如平衡木行走、踢毽子等,在运动过程中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和身体协调性。 四、饮食营养与健康管理 1.保证均衡饮食: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等,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神经功能稳定。例如,菠菜富含铁,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鱼类中的Omega-3脂肪酸对大脑发育有益。 2.控制高糖高脂摄入:减少孩子食用高糖食品(如糖果、甜饮料)和高脂食品(如油炸食品),这类食物可能导致血糖波动过大或加重神经兴奋性,从而加重多动表现。 五、特殊情况与个性化应对 对于存在持续严重多动且影响学习生活的孩子,需考虑是否存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病理因素,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诊断。若确诊为ADHD等疾病,应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及综合干预方案,但优先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同时充分考虑孩子年龄特点,避免低龄儿童过早使用不恰当干预手段。对于有基础健康问题的孩子,在采取干预措施时需特别注意贴合其身体状况,确保安全与有效性。

    2025-10-17 13:09:1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