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明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房颤、心动过缓、心动过速、高血压、冠心病、早博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房颤、心动过缓、心动过速、高血压、冠心病、早博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v1v2抬高就是心肌梗死吗

    v1v2导联ST段抬高可能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表现但非唯一依据,非心肌梗死致其抬高的情况有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ST段暂时性抬高、缓解后恢复正常且心肌酶谱无异常)、早期复极综合征(正常心电图变异、无心肌缺血症状且表现稳定)、心包炎(常伴其他导联ST段抬高及相关表现),判定需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动态变化、心肌损伤标志物等,老年人心肌梗死症状可能不典型需全面评估,儿童少见需排查罕见病因并考虑生理特点综合多维度检查。 一、v1v2导联抬高与心肌梗死的关联 v1v2导联属于心电图胸前导联,其ST段抬高可能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尤其是前间壁心肌梗死)的表现,但并非唯一判定依据。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时,因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心肌缺血坏死,v1v2导联可出现ST段抬高,常伴随胸痛等典型临床症状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等)的动态升高。 二、非心肌梗死导致v1v2导联抬高的情况 (一)变异型心绞痛 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发作时v1v2等导联ST段呈暂时性抬高,发作缓解后ST段恢复正常,心肌酶谱通常无异常升高,临床有发作性胸痛表现,与心肌梗死的持续性心肌损伤不同。 (二)早期复极综合征 为正常心电图变异,多见于年轻人,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v1v2导联可受累,无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相对稳定,与心肌梗死的病理性ST段改变有本质区别。 (三)心包炎 除v1v2导联外,其他导联(如Ⅱ、Ⅲ、aVF等)也常出现ST段抬高,且多伴有胸痛、心包摩擦音等表现,与单纯心肌梗死的局部导联改变及临床特征不同。 三、综合判断的重要性 判定v1v2导联抬高是否为心肌梗死,需结合临床症状(如胸痛的性质、持续时间等)、心电图动态变化(观察ST段抬高是否持续存在及演变)、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等多方面因素。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酶谱会进行性升高并呈现动态变化,而变异型心绞痛、早期复极综合征等情况心肌酶谱通常正常。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心肌梗死时临床症状可能不典型,v1v2导联抬高可能被其他基础疾病掩盖,需更细致结合病史、心肌损伤标志物等全面评估,避免漏诊或误诊。 (二)儿童 儿童v1v2导联抬高导致心肌梗死的情况相对少见,若出现需排查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等罕见病因,评估时需考虑儿童生理特点,综合多维度检查明确病因。

    2025-10-15 14:05:17
  • 心脏疼可以挂急诊吗

    心脏疼时通常可挂急诊,若心脏疼呈剧烈、持续不缓解等情况,或高危人群出现心脏疼,需挂急诊;偶发轻症状、有明确诱因的心脏疼,一般挂心内科普通门诊,但都应及时就医。 一、需要挂急诊的心脏疼情况 1.疼痛特点相关 当心脏疼呈现出剧烈、压榨性、濒死感样疼痛,且持续时间较长,如超过15-20分钟不缓解时,这种情况高度怀疑是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需要立即挂急诊。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会导致心肌持续缺血坏死,危及生命,而急诊能够迅速进行相关检查和救治。 心脏疼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头晕、黑矇甚至晕厥等症状时,也应挂急诊。这些伴随症状提示病情可能非常严重,可能涉及到心脏功能的急剧恶化等情况,需要急诊医生快速评估和处理。 2.高危人群的心脏疼 对于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若出现心脏疼较以往发作频率增加、程度加重、诱因不明显等情况,应挂急诊。因为这类患者本身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病变,心脏疼加重可能意味着病情进展,如斑块破裂等,需要急诊处理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老年患者出现心脏疼时也需谨慎,老年人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典型,但心脏疼可能是严重心脏问题的表现,挂急诊可以及时进行心电图等检查明确病情。女性患者在出现心脏疼时,有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如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等,但也可能是严重心脏疾病,所以也应及时挂急诊,避免延误病情。 二、不需要挂急诊但需就诊的心脏疼情况 1.偶发且症状较轻的心脏疼 一些人可能偶尔出现轻微的心脏部位隐痛,持续时间短,如几秒钟,且不伴有其他明显不适症状,这种情况可能是功能性的,比如神经官能症等引起的。但也需要就诊,通过医生的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排除器质性病变。不过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挂急诊,可以挂心内科普通门诊进一步评估。 2.有明确诱因的心脏疼 比如因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引起的短暂心脏疼,诱因去除后疼痛缓解,这种情况虽然需要关注,但通常不需要挂急诊。不过也需要到心内科就诊,了解心脏的情况,排查是否存在潜在的心脏问题,同时医生可以给予一些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指导。 总之,当出现心脏疼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挂急诊。如果心脏疼具有上述需要挂急诊的特征,应立即挂急诊;如果是相对较轻且诱因明确的心脏疼,可以考虑挂心内科普通门诊,但都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心脏疾病。

    2025-10-15 14:04:36
  • 器械相关性心内膜炎有哪些症状

    器械相关性心内膜炎有全身感染症状如发热、乏力;有心脏相关症状如心脏杂音、心力衰竭表现;有周围体征如瘀点、Osler结节、Janeway损害;还有栓塞现象等其他表现,有相关植入史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等需警惕,不同表现需结合检查综合诊断。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无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无论年龄大小,只要存在器械相关性心内膜炎,都可能出现乏力症状。这是因为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消耗机体能量,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 心脏相关症状 心脏杂音:心脏瓣膜受到感染破坏后,可产生异常的心脏杂音。不同类型的器械相关性心内膜炎导致的心脏杂音特点可能有所差异。例如,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心脏杂音可能与自身瓣膜心内膜炎有所不同,但都可通过心脏听诊发现杂音变化。对于有心脏器械植入史的患者,定期进行心脏听诊很重要,若发现新出现的心脏杂音或原有杂音性质改变,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心内膜炎。 心力衰竭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心内膜炎可能导致心脏瓣膜功能严重受损,引起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轻者在活动后出现,重者休息时也可发生,还可伴有咳嗽、咳痰、水肿等症状。老年人本身心功能储备较差,发生器械相关性心内膜炎后更容易出现心力衰竭。例如,有心脏起搏器植入史的老年患者,若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应考虑心力衰竭可能是心内膜炎的并发症。 周围体征 瘀点:可出现于皮肤、黏膜等部位,表现为小的出血点。其发生机制是细菌感染导致血管损伤,血液渗出形成瘀点。不同人群的瘀点表现可能相似,但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Osler结节:多见于手指或足趾的pads处,表现为压痛明显的紫红色结节。这是一种相对特异的周围体征,但在器械相关性心内膜炎中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 Janeway损害:主要位于手掌和足底,表现为无痛性出血红斑。这些周围体征对于器械相关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但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其他表现 栓塞现象:感染赘生物脱落形成栓子,可导致栓塞。不同部位的栓塞会引起相应的症状,如脑栓塞可出现头痛、偏瘫、意识障碍等;肺栓塞可出现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对于有器械相关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尤其是存在高危栓塞风险的患者,如赘生物较大的患者,更易发生栓塞事件。例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若赘生物较大,发生脑栓塞或肺栓塞的风险较高。

    2025-10-15 14:03:11
  • 早上空腹血压会高吗

    早上空腹时一般有血压升高倾向,存在昼夜节律变化,“两峰一谷”里早上6-10点易现高峰,生理机制与交感神经兴奋等有关;一般人群多在正常波动范围,高血压患者可能更明显且易致心脑血管事件;健康人群要定期监测、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监测清晨血压、调生活方式,老年人更需关注。 一、生理机制方面 人体的血压存在昼夜节律变化,通常呈现“两峰一谷”的规律。在早上6-10点和下午4-8点会出现两个血压高峰,而夜间血压相对较低。早上空腹时,人体经过一夜的代谢,身体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会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例如,研究发现,正常人群在清晨时段,血压会有自然的上升趋势,这与体内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密切相关。 二、不同人群的差异 一般人群:大多数健康人群在早上空腹时血压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一般会在正常波动范围内。如果本身没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这种早上空腹时的血压升高通常是生理性的,不需要过度紧张,但也需要关注血压的具体变化情况。 高血压患者: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早上空腹时血压升高可能更为明显,而且血压波动较大。高血压患者由于本身存在血管和神经调节的异常,清晨时分的血压升高可能会更加显著,甚至可能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比如,有研究表明,很多高血压患者的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多发生在清晨时段,这与早上空腹时血压升高有一定关系。 三、应对建议 健康人群:虽然早上空腹时血压有生理性升高,但也应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波动规律。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以维持血压的稳定。 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降压治疗,并且要注意监测清晨空腹血压。在选择降压药物时,有些长效降压药物可以有效控制清晨时段的血压升高。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比如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睡眠不足也可能会影响血压的节律,进而影响清晨空腹血压。另外,高血压患者要避免情绪的剧烈波动,因为情绪激动等也可能会导致早上空腹时血压进一步升高。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由于其血管弹性下降等特点,早上空腹时血压升高可能更需关注,应更加密切监测血压,遵循医生的治疗和生活建议,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5-10-15 14:02:07
  • 心脏如何工作和休息

    心脏由心肌构成,有四个腔室,通过收缩舒张实现血液循环,由自身传导系统调控节律,正常成年人安静时心率60-100次/分钟;心脏休息时心室舒张期较长,此时心肌放松,冠状动脉灌注血液为心肌供能,不同人群如患病者、儿童、女性在心脏休息状态上有不同表现,患心脏疾病者可能因冠状动脉问题在休息时受影响,儿童需规律作息保证心脏休息,女性特殊时期心脏负担和休息状态不同。 一、心脏的工作机制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有四个腔室,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心脏的工作是通过收缩和舒张来实现血液循环的。当心房收缩时,将血液压入心室;随后心室收缩,左心室将血液泵入主动脉,进而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右心室则将血液泵入肺动脉,送往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心脏的这种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是由心脏自身的传导系统来调控的,传导系统能产生并传导电信号,使得心肌按特定的顺序收缩和舒张,保证血液循环的有序进行。例如,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产生的电信号依次传导至心房和心室,引起心房和心室的有序收缩,一般成年人安静时心率约为60-100次/分钟,这一频率由心脏传导系统精准调控,以满足身体在不同状态下的血液供应需求。 二、心脏的休息状态 心脏的休息并非完全静止,而是处于相对缓和的状态。在心脏的一个活动周期中,心室舒张期相对较长。当心室舒张时,心肌细胞得以放松,冠状动脉会有较多的血液灌注,为心肌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比如,在睡眠状态下,人体代谢率降低,心脏的工作负荷相对减小,心率会适当减慢,一般老年人睡眠时心率可能会比白天稍慢,约50-80次/分钟,此时心脏能得到较好的休息,以储备能量来应对白天活动时的需求。但对于患有心脏疾病的人群,如冠心病患者,其心脏的休息状态可能会受到影响,因为冠状动脉可能存在狭窄或堵塞,即使在所谓的“休息”状态下,心肌也可能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从而出现心绞痛等症状。对于儿童来说,心脏还在发育阶段,相对成年人更需要规律的作息来保证心脏的正常休息,过度的劳累或兴奋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影响其正常发育和功能。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等特殊时期,心脏的负担和休息状态也会有所不同,孕期由于血容量增加,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满足母体和胎儿的需求,产后身体恢复过程中心脏也需要逐渐调整到正常的休息和工作状态。

    2025-10-15 14:01:4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