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明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房颤、心动过缓、心动过速、高血压、冠心病、早博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房颤、心动过缓、心动过速、高血压、冠心病、早博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心率是75正不正常

    成年人静息状态下正常心率60-100次/分钟,75次/分钟正常,心率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影响。儿童不同年龄段正常心率范围不同,75次/分钟在5-14岁儿童正常范围;成年人75次/分钟在正常范围内且无基础疾病时属正常身体状态;老年人无心脏基础疾病时75次/分钟正常但需定期监测心率。 年龄:儿童心率通常比成年人快,新生儿心率可达到120~140次/分钟,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趋近于成年人水平,这是因为儿童新陈代谢旺盛等生理特点决定的。 性别:一般来说,同龄女性心率可能比男性稍快一点,但差异通常不大。 生活方式:运动时心率会加快,这是因为运动需要更多氧气和能量供应,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输送血液;休息、睡眠时心率相对较慢,比如人在深度睡眠时心率可能会降到50次/分钟左右,这是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新陈代谢减缓导致心脏负荷降低。 病史: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心率可能会异常,比如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心率可能会增快以试图维持心输出量,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出现心率失常等问题;而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心率往往偏慢,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机体代谢,导致心脏跳动减慢。 不同人群心率75次/分钟的具体情况 儿童:对于儿童来说,不同年龄段正常心率范围不同,比如5-14岁儿童正常静息心率一般在70~100次/分钟,所以75次/分钟在这个年龄段属于正常范围,只要儿童没有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一般无需过度担忧。 成年人:成年人静息心率75次/分钟处于正常范围内,若成年人没有基础疾病,日常活动中没有因心率75次/分钟而出现不适,通常是正常的身体状态体现。 老年人:老年人如果没有心脏方面的基础疾病,静息心率75次/分钟也是正常的,但老年人要注意定期监测心率,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心脏功能可能会逐渐减退,一些潜在的心脏问题可能会导致心率异常变化,比如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虽然此时心率正常,但仍需关注心脏供血等情况。

    2025-10-15 12:56:33
  • 心率是心跳次数吗

    心率就是心跳次数,正常成年人安静时心率60-100次/分钟,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疾病等因素影响,正常范围对反映心脏功能及健康有意义,心率异常无论是过缓还是过速都可能与生理或病理情况相关,儿童和老年人心率异常也需重视。 心率的定义及相关影响因素 定义: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它是反映心脏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例如,在健康成年人中,心率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从年龄方面来看,新生儿的心率相对较快,一般可以达到120-140次/分钟,随着年龄增长,心率会逐渐减慢,到成年时趋于相对稳定的60-100次/分钟范围;从性别角度,一般来说,女性的心率比男性稍快一些;生活方式方面,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氧气,心脏会加快跳动来输送血液,所以运动后心率会升高,而休息时心率相对较低;另外,一些疾病状态也会影响心率,比如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心率大约会增加10-15次/分钟;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使心率加快。 心率与健康的关联 正常心率范围的意义:心率在60-100次/分钟这个正常范围内,通常意味着心脏的泵血功能能够较好地满足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基本代谢需求。如果心率长期低于60次/分钟,属于心动过缓,可能见于运动员等长期运动训练的人群,他们心脏功能较好,心率较慢仍能维持正常供血,但也可能是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导致;如果心率长期高于100次/分钟,属于心动过速,可能是生理性的,如情绪激动、饮酒、喝咖啡等引起,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像贫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导致。对于儿童来说,不同年龄段正常心率范围不同,家长需要关注儿童心率情况,例如婴儿心率如果持续异常,可能提示心脏发育问题或其他疾病,需要及时就医检查。对于老年人,心率异常也需要重视,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心率异常可能会影响心脑血管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2025-10-15 12:55:43
  • 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标准

    冠心病心绞痛有典型症状和不典型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发作部位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等,发作性质为压迫等,诱因多样,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不典型症状在特殊人群有不同表现,不同人群症状可能因自身情况不同,特殊人群出现相关不适要警惕冠心病心绞痛,需及时检查明确诊断。 典型症状: 发作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发作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发作时,患者往往被迫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发作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均可诱发。 发作持续时间:一般持续3~5分钟。可数天或数周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内多次发作。 缓解方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缓解。 不典型症状: 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可能症状不典型,比如老年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胸闷,而不一定有典型的胸痛;女性患者心绞痛症状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有的可能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等;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心绞痛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需特别警惕。 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中,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可能有不同的表现。例如,老年人群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症状可能更不典型;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心绞痛的发生和症状表现可能有其特点;有长期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等不良生活方式或基础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冠心病心绞痛,且症状可能因基础疾病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出现胸闷等不适,女性患者出现上腹部等非典型部位不适,糖尿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悸等,都应高度警惕冠心病心绞痛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2025-10-15 12:54:34
  • 心脏造影后胳膊疼多久

    心脏造影后胳膊疼持续时间有个体差异,多数数小时到1-2天缓解,受穿刺部位操作情况、个体差异等影响,儿童、老年人有其特殊情况,超3天不缓解需就医排查异常。 影响持续时间的因素 穿刺部位与操作情况:如果是经桡动脉进行心脏造影,穿刺过程中对局部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程度会影响疼痛持续时间。若穿刺顺利,对组织损伤小,疼痛可能较快缓解;反之,若穿刺时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如血管痉挛等,可能会导致疼痛持续时间稍长。一般轻度损伤导致的疼痛,多数在数小时内开始减轻,1-2天内基本消失。 个体差异: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同,包括年龄、基础健康情况等。年轻人身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强,疼痛持续时间可能较短;而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尤其是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影响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的情况时,疼痛可能持续稍久,但通常也会在1-3天内缓解。例如,年轻患者经桡动脉心脏造影后胳膊疼,可能24小时内就明显缓解;而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可能疼痛会持续1-3天,但大多也能逐渐恢复。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进行心脏造影相对较少,但如果是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组织修复更快,不过儿童可能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达与成人不同,需要密切观察。一般来说,儿童心脏造影后胳膊疼持续时间通常较短,多数在1-2天内缓解,但要注意观察局部有无异常肿胀等情况,因为儿童的血管等组织更娇嫩,需警惕特殊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进行心脏造影后胳膊疼,除了考虑上述一般因素外,还要关注其基础疾病对血液循环的影响。比如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可能疼痛恢复相对慢一些,但总体也会在合理时间内缓解,同时要加强对局部穿刺部位的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心脏造影后胳膊疼多数是穿刺相关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过于担忧,但如果胳膊疼持续时间过长(超过3天仍无缓解甚至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局部血肿、感染等异常情况。

    2025-10-15 12:52:15
  • 软斑块与硬斑块区别

    软斑块和硬斑块的主要区别在于脂质核心、纤维帽、稳定性、影像学表现和临床风险等方面,软斑块相对不稳定,破裂风险高,而硬斑块相对稳定,但仍可能影响血管功能。治疗策略也因斑块类型而异。 软斑块和硬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两种不同类型,它们在成分、稳定性和临床意义上存在差异。以下是软斑块与硬斑块的主要区别: 1.脂质核心: 软斑块富含脂质,尤其是胆固醇酯,形成较大的脂质核心。 硬斑块的脂质核心较小,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 2.纤维帽: 软斑块的纤维帽较薄,较脆弱,容易破裂。 硬斑块的纤维帽较厚,更稳定,不易破裂。 3.稳定性: 软斑块相对不稳定,容易破裂并引发血栓形成,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硬斑块相对稳定,较少破裂,但仍可能导致血管狭窄和供血不足。 4.影像学表现: 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可用于检测斑块的类型。 软斑块在影像学上表现为低回声、高信号或不均匀信号。 硬斑块表现为高回声、低信号或均匀信号。 5.临床风险: 软斑块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高相关,如心肌梗死、卒中等。 硬斑块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仍可能影响血管功能。 6.治疗策略: 对于软斑块,治疗通常侧重于降低血脂、抗血小板治疗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硬斑块的治疗可能包括药物治疗、血管成形术或手术等,具体取决于斑块的严重程度和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斑块的类型和稳定性是通过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来确定的。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医生会综合考虑斑块的特征、患者的整体风险和其他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控制血压、血脂等,对于预防和管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都非常重要。 如果你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相关健康问题,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取更详细和个性化的建议。医生可以根据你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和管理计划。

    2025-10-15 12:51:3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